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天,寡人便和你母后移去仁寿宫,正宫亦为你空出,你也早日回宫吧,莫要一直在外,难道会有人会害你不成?”
很多。
朱慈没说话,并没有立刻应下。
城内的许多事情都需要他亲自出面,回宫,亦或者大婚之事,在建奴没崩之前,朱慈完全没有心思去整。
不过与两个可爱的妹妹之间互动一番,却是朱慈现在唯一觉得能舒心起来的活动。
“皇兄,皇兄。”昭仁再次看到朱慈后,又欢欣雀跃起来。
宫里已经把朱慈传的神乎其神。
以至于朱慈在昭仁心目中的形象也越发高大起来。
那是他无可替代的皇兄。
“皇兄,皇兄,鸡腿死了,能不能让它活过来啊。”昭仁期盼的看着朱慈。
这让朱慈有些哭笑不得,如果没记错,鸡腿应该是宫里养的一只用来捉耗子的猫。
这名字,还是昭仁给起的,相当的接地气。
现在昭仁也听说朱慈能够让死者复活,以至于相当期待于朱慈能够展示他的神通。
“为什么要让鸡腿活过来呢?它死了去下面可享受了,不用到处跑,硕鼠都自动送到嘴边……别提多舒服了。”
“真的啊!”昭仁眨了眨眼睛,听着也高兴起来。“死了真的这么好?那昭仁也想死了去下面。”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想法。
立刻被朱慈掐灭。“你也想每天都吃鼠么?”
咦,好恶心。
昭仁连忙摇头。“昭仁才不吃哩,昭仁喜欢吃鸡。”
第一百一十章 燎原
“想吃鸡,就不要想着死,只要昭仁乖乖的,皇兄天天都能让你吃到鸡。”
每天都有肉吃,那对于昭仁是多么奢侈的生活。听到朱慈的话,小家伙脸上就有一种幸福的表情。突然想到那天周太后对她说过的事情,昭仁又忍不住问道。“听母后说,皇兄天天不在宫里是到外面买肉去了。”
“对啊。”这个说辞还是可以的,昭仁年龄太小,许多事情都还不能明白。
只能以浅显易懂的道理安抚她幼小的心灵。
外面的杀戮,正是为了不想让鲜血流入宫廷,这是朱慈尽力为他们营造的圣地。
“那昭仁不要天天都吃肉了,皇兄可不可以就不要再去宫外了。”昭仁期盼的看向朱慈,在她看来,朱慈能留在宫里带她玩和天天都能吃到肉,是两件不可兼得的事情。
在深思熟虑之后,昭仁还是做出了选择。
朱慈听后沉默了,而昭仁在拉着朱慈的手摇晃不停。等待着朱慈的答案。
在朱慈见到昭仁后,后者就粘在朱慈不放。
如此看来,昭仁对朱慈还真是挺依恋的。
究其原因,大概是朱慈本就是家中的长子,国中太子的身份,在几个兄弟姐妹之间威信最高。
在平日的生活中,兄弟姐妹间旦遇到些什么事,也是朱慈做主。
而昭仁又是家中幼女,早就养成了跟在哥哥姐姐们屁股后面追的好习惯。
家人都是长辈,昭仁对他们个个都很崇拜。
崇祯当皇帝的时候,昭仁最崇拜自己的父皇,那是天下最厉害的人。
如今朱慈登基,又听到许多神化朱慈的传言。
昭仁对朱慈更是崇拜的无以复加。
那就是无敌的存在,那是她心中的男神。
并且和崇祯相比,朱慈作为长兄,远比整日忙于朝政的父皇更加亲近。
朱慈没想好怎么回答,有所感触的将昭仁抱了起来。“为什么这么想让皇兄在宫里呢。”
“因为想让皇兄带昭仁玩。”昭仁不假思索的答道。
“定王兄,还有你的坤兴皇姐呢,他们也能带你玩吧。”
“不要,就喜欢和皇兄玩。”昭仁断然道,没有任何理由。“皇兄好高啊,看的好远……”
被朱慈抱起来的昭仁,好奇的四处瞭望,这样的高度给了她新的视野。
“你要多吃饭,以后长大了,自己就能看的很远了。”
“可是那样,皇兄还能抱得动昭仁么?”
抱还是能抱得动的,但是等到昭仁更大一些,有的男女之防的意识,那就不能如此乱来了。
……
朱慈并不打算在宫中久居,也只是回宫和家人简单的问候一番。
便离宫而去。
这个过程中是没有去见宁槿的,作为未过门的皇妃,在礼法上,如果没有大婚是不允许让两人见面。
上次也不过是个巧合罢了。
实际上朱慈现在已经是一种为所欲为的状态,所谓的礼法根本框不住他,朱慈实在想不到,现在还会有谁会跳出来,指着他的鼻子骂他不懂礼数,之乎者也的。
如果有,早该歇菜了。
京城无敌,寂寞如雪啊。
朱慈没去找宁槿,并非因为礼法的框架,而是他现在根本没那个心思。
游走在刀尖上的皇帝,每天都是压力山大。
工作压力大的男人,那方面的欲望也会变的弱了许多。
出宫回营的过程,百姓们都自发的向朱慈跪拜,实际上朱慈并没有那么无聊,走到哪让百姓跪到哪。
之所以如此恭敬,似乎还是因为朱慈是阎王在世的事情,被传的神乎其神。
他们这是对不可抗的神灵充满着虔诚。
刚回营,就遇到无数来汇报工作的官员。
工部之中,硫磺耗尽,火药的生产陷入停顿。
户部汇报,京仓粮食日益减少,加上安置降卒降民耗费了不少的钱粮。
京通十三仓的粮草,基本要见底了。
最多撑不过十余天。
京师恐怕就要断粮了。
这还是一件非常急迫的事情。
甚至比建奴入关更为迫切。
本来,朝廷的粮食都是靠着漕运送来,现在运河一带陷于贼手,南方的物资无法抵达,这种局面下,想要弄粮食。
非常困难。
京城中的粮商被剐了一遍,估计也榨不出油水了。
只能把搞粮食的目标换一换,似乎可以对晋商下手了。
他们发家致富可全靠着把粮食卖给鞑子,要说八大家手里没存粮,朱慈是万万不会相信的。
如今缺粮,那也只能向八大家“借”点粮食了。
再次让谢芳留守,朱慈伙着薛义成和几千锦衣卫,准备出征觅食。
……
李自成败北的事情,随着他的溃兵向四处奔逃,逐渐向周围县府扩散。
和其一同扩散的还有朱慈免税三年的诏书,这不是以往的免赋,而是税赋全免,这样的政策下。
不仅仅是农民受益,连带着整个地主阶级也得到了好处,以至于地主阶层感念皇恩浩荡,激发了他们忠君爱国的思想。
朱慈知道,哪怕他是皇帝也不可能做到日天日地,有些人该杀,有些人不能杀。
要完成对整个大明的改变,仍然要按照前世太祖的思想,团结大多数人,打击小部分人,等到小部分人被消灭掉了,再逐步清算剩下应该清算的人,这需要一个过程。
东林可杀,奸商也可杀,他们占据着社会大量的财富,却干着卖国的勾当,实在是最为优先的消灭目标。
至于地主士绅阶层,并不是现在应该树敌的目标,至少在大明内忧外患解除之前,只要没有存在个别恶劣的士绅毁坏大明根基,这个阶层,还是需要朱慈争取并用来稳定全国的基本盘。
李自成打土豪分田地的行为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这样的结果是,虽然他以武力征服了河南山东,山西等许多地方。
但对各地的统治非常不牢靠。
在其三十万大军一败涂地,并且朱慈下达免税三年的诏书后,各地的军民,以及忠君爱国人士合作,纷纷改旗异帜,诛杀大顺官员,重新返回大明的怀抱。
这种换门面的事情,在直隶,河南,山西,山东一带如同燎原之势,相互响应。
第一百一十一章 晋南
王先通向着山西方向进军,一路之上,山西各地忠于明廷的士绅,纷纷出道相迎。
对明军的到来表示欢迎。
有些人还向王先通提供了军情,比如李自成的溃军的奔逃方向。
不过王先通却没有追击更远,五千人的军队,并不多,出征一日,便是一日钱粮,在京城无力保证太长的粮草供应的现实下。
王先通也只是安抚了归降的县府,将明官重新负植起来后,又绞杀了几批溃散的闯军,便撤军返回京师。
另一方面。
李自成和其败军,从山西向南奔走,沿路之上,大部分城池都对李自成闭门不纳。
所谓的成王败寇,便是如此,在李自成风光的带领几十万大军压过来的时候,大明的许多守城官员为了性命,非常识时务献城投降。
而在李自成败北之后,识时务的他们也不傻,知道此时应该站在哪边。
甚至有些胆子肥乡绅,组织了乡勇,偷袭李自成的溃军,亦是令李自成头疼不已。
原本收拢来的数千溃,在逃难的过程中,死伤逃匿现象频发。
李自成东躲西藏,劫掠了一些散户,才让他的这些人苟延残喘的活下来。
直到溃军抵达晋中之后,追随着他的手下,已经不足三千人。
此时的李自成,已经很惨了,那次的毒伤随着时间推移,缓慢的吞噬着他的生命。
失败的余恨,又使得毒伤更加严重,骑在马上甚至都有些直不起来身子。
“陛下,宋献策走了。”顺将李友说道,叹了口气,连日的败逃,让他极为疲惫,脸上带着尘土亦是没机会清洗,他整个人就像一个大花猫。
所谓的败军就是没有任何士气可言,一个个都是垂头丧气的样子,战斗力跌入了低谷,甚至于在面对士绅带领的乡勇,也吃了大亏,却无可奈何。
李自成回身望向身后,一阵感慨,身体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