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在名册中看到他名字的那一刹那,那就没跑,就他了。
至少朱慈对夏完淳要远比其他人更加了解,这绝对是一个十分可靠的选择。
“如今,朝廷事不平,东北西南,亦多用兵,朝廷招选驸马,更多考虑的是,能否从军杀敌,建功立业。”
“草民省的,亦有拳拳报国之心。”
“恩,朕交给你的不仅仅是大明的公主,还有必须负担的家国大事的重任。”
“你先去军校学习,带学成之后,受衔入军部,待后而用,至于婚事,年后举办,你意下如何?”
“悉听君意。”
……
结婚,不是那么急躁的,从订婚开始,有一系列的规矩,需要有条不紊的推行。
但夏完淳被确定为驸马的事情,毕竟实锤了。
当夏完淳离开紫禁城后,遇见城里其他的亲朋好友,无不对其羡慕有加。
夏完淳也闹不明白,怎么会是他入选的。
摸了摸脸,似乎也并不是非常的帅气。
出身……普通的士族,没啥特别的。
功名也没有,其他那十六个人,他并不算最优秀的。
尤其那个王疆,功名乃是进士,并且在武试上把他按在地上摩擦。
自己这个臭虫烂虾,哪里好的了。
想不明白,想不明白。
“你见到圣上了?”夏完淳的爹夏允彝见夏完淳回来后,忍不住问道。
“恩。”
“公主呢?”
“也看到了,不过隔的太远,没看清。”
夏家在京城认识的好友,在得知夏完淳被确定为驸马之后,许多都来登门送礼,原本只是租来的小院,人来人往被挤的水泄不通。
不但好友,朝廷内外,大小官员,也来登门混个脸熟。
驸马,那是有前途的,能力强一些的,在军部爬上去非常的快。
而现在武人的地位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夏完淳的前程,那就是一条平坦的大道。
只要眼不瞎,没人不想着和夏家交好。
腊月十八。
驸马选试结束之后,落选的人,并没有立刻离开。
再过十几天就春节了。
许多人也想着在京城过一次春节。
这里,显然要比家乡热闹许多。
……
远在辽阳的多尔衮也没啥心思过春节。
随着年关的临近,需要处理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宁古塔的巴海被杀之后。
驻守的清兵也开始撤防。
但从北边得来的回报,罗刹人在摸清楚了他们大清的虚实后,即使签订了条约,也并不安分。
一个个北方的部落,承受了罗刹人的侵扰之苦,向南方迁移。
广宁被明军夺取之后,蒙古草原一带的奴隶贩子,开始向辽东一带渗透,掳掠着满洲的百姓,贩回去卖钱。
头疼,多尔衮觉得自己的中央处理器快坏掉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的话。
唯一让多尔衮觉得舒服一些的事情是,他们打入锦州的暗探,坑蒙拐骗得了明军一把,新式的火器。
“你觉得,这火器如何?”
汉军营中,最懂火器的,便是孔有德。
多尔衮想的是,让孔有德看看,能否仿制出来,列装汉军营,弱小和明军的差距。
“没火绳……”孔有德,皱着眉头,把玩着那把好不容易得到的自生火铳乙型。
根据他的知识,却无法理解这把火铳的原理。
“怎么引火的呢?”孔有德左看右看,无法定论。
这让多尔衮很不爽,说好的火器专家啊,怎么这么挫?
“能否仿制出来?”多尔衮最关心这个。
“臣,不敢断言,只能带回去研究,尽力一试。”孔有德不敢打包票。
“没时间了!”多尔衮不禁有些捉急。“三个月,最多三个月之内,必须仿制出来!”
第四百六十四章 风动
孔有德无法忤逆多尔衮的意思,虽然对于得到的明军火铳还没有什么头绪,也只能硬着头皮应下来。
汉军旗的力量必须得到提升,除了催促他们尽可能的研发仿制出明军的尖端火器之外,也需从辽东汉民之中继续招募以扩充兵力。
当然作为主要力量的满军旗,也必然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有效的加强。
满八旗的中坚力量,是重步兵,极厚的甲胄可以免疫大部分伤害。
但明军的火力强度已经达到了可以轻易击穿重甲的地步。
那笨重的铠甲,不但无法有效的阻止伤害,反而会成为大军行动的障碍。
多尔衮的想法是,继续增加步兵的铠甲厚度。
最大程度的提高重步兵的防御力。
明军以远程火力为主,而近战偏弱,只要能够冲锋到明军面前,战事就会呈一边倒的局面。
对多尔衮来说,想要力克明军,最先考虑的是如果相尽办法的靠近明军。
……
此时的吴三桂,过的并不怎么舒服。
除了后悔于压错了宝之外,之前围攻明朝援军得时候,他又擅自撤离。
搞的自己现在无论面对鞑清,还是大明都里外不是人。
不过好在,辽阳换了主人。
并没有过分计较于他的过失。
但吴三桂,并不觉得这是好事。
只不过鞑清需要他的力量,不敢轻易得罪他罢了。
明朝对于辽东的压力,越来越大,从形式上来看,以鞑清的力量,再想取得在崇祯年间不断地胜利,似乎已经不太可能。
并且,很有可能在近一段时间,主动进攻辽东,彻底平定辽东的祸乱。
吴三桂不得不为未来考虑,不求富贵,至少也能在辽东风起云涌的局面下,能够活命。
在腊月的时候,吴三桂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和锦州的辽东巡抚袁枢接触。
看着吴三桂发来信,袁枢也只想笑。
“信上说什么了?有这么好笑么?”
阎应元吃着正常放盐的菜,感觉整个人都升华了许多,袁枢那笑的惨样,让他很纳闷。
呷了口酒,舒坦。
袁枢把信交给阎应元看,后者接过信,审视了一遍,又还了回去。“吴三桂想不开啊,放着鞑子的王爷不做,又想回来了?”
“谁知道呢,话说回家,鞑子要是封你做王爷,你投不投鞑子?”
“我啊。”阎应元躲了躲,脸色依然不变。“莫说王爷了,就算封我当他们的皇帝……也不干。”
袁枢笑点是真低,又被阎应元这面瘫给逗笑了,鞑清就算再颓废也不可能封一个汉人当他们的皇帝……真有趣。“为何?”
“当他们的皇帝,还得净身,不干……”
“哈哈……”袁枢继续笑。
笑完之后,也不得不思考给吴三桂的回复了。
作为一个叛臣,圣上肯定是容不得的,投不投降,都是得死。
要不然,如何对得起那些为大明舍生取义的烈士。
虽然接受吴三桂的投降,短时间内看来,会让局面更向大明有利的一方面发展。
但长远的来看,会在一定程度上挫败明军对于汉奸的痛恨程度。
投降鞑子,开关放鞑,这样的事情,如果可以当做没发生过,朝廷的颜面何在。
这一点,吴三桂自己也清楚,他来信,也只是试探袁枢的口风。
寻找哪怕一丝,重新返回明廷的可能性。
这样的事情,袁枢不敢断,即刻把信原封不动的进奏朝廷。
七天之后,袁枢接到了朝廷的回复。
“间之。”
就俩字。
袁枢拍手大笑,他真和圣上想到一块去了,没错,这样好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
一方面不能容忍吴三桂不干净的事实,另一方面,也需要利用这一点大做文章。
奋笔疾书,给了吴三桂答复。
……
抚顺城外。
夏国相看着自己岳父的脸色不太好。
“那袁枢怎么说?”
“不是袁枢怎么说,这是明廷的意思。”吴三桂冷言道。“明廷让咱们拿下多尔衮的人头,方才允许咱们复归汉地……”
“这也太……”夏国相失声道。“多尔衮毕竟是清廷的摄政王,远在辽阳,也自然有重兵保护,若非力克辽阳,根本无法动的了多尔衮。”
“更何况,多尔衮心计颇重,怕是已经对咱们有所防范,更加难以下手。”
“呵……”吴三桂听着,不禁有些自嘲,明廷这样的要求,甚至比直接拒绝他更让他难受。
是死心塌地的跟着清廷混,还是铤而走险的按照明廷的意思,去搞掉多尔衮。
现在成了吴三桂,不得不斟酌的一件事。
……
除了吴三桂的事情。
广宁城也被袁枢所接收。
忠明军,作为一支私人的贩奴武装,目前来看还是对得起他们的名号。
做的事情,体现出了一定的爱国水准。
当然在袁枢看来,并非单纯的爱国,只是以爱国为旗号,一方面能够背靠大明这颗大树,另一方面可以用大明作为旗号,形成一股号召力,汇聚在草原上的汉人力量,来扩充自己的实力。
就比方说,在深入了解之后。
袁枢发现,草原上形成的私人武装,并不止限于吴文义的忠明军。
还有好几股力量,护明军,卫明营,保明军……这样的取名并不罕见,已经烂大街了。
你能说他们通通都是因为爱国情怀而组建的私人武装么……不,现在不可能。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山寨货,忽悠那些涉世未深的淘金者,让他们觉得加入的势力,有着官方的支持……
但实际上,这些势力,在把蒙古各部搞的鸡犬不宁的同时,相互之间还有些矛盾。
譬如,在地盘,和抓捕奴隶上的分歧,让他们相互之间也有过很多次摩擦和争斗。
吴文义就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