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巩永固,是不好接上什么话,只能继续听下去。
“胡丰主。”
“奴婢在……”
朱慈仰天拂袖,长出一声。“拟旨,进爵忠贞侯秦良玉为忠国公,军阁大学士,其中国公爵禄世袭罔替。”
巩永固在下面听着,也无不感慨。
这秦良玉做女人也是最顶尖了,大明朝第一个女国公,除了她是个女人之外,找不到任何一个,不足以封国公的理由。
军阁大学士也是军系顶封,足以见得圣上对于秦良玉也是足够的优待和肯定了。
做这些,够不够,能不能回报秦良玉为大明所做出的牺牲?
还远远不够。
“巩军辅。”
“微臣在……”
“京城的防务,暂时交给你和谢芳了。”
此话一出,无论是巩永固和胡丰主,都是一惊。
这……是什么意思?
似乎已经呼之欲出。
“圣上……您的意思是?”巩永固似乎还没能完全接受突然的变故。
朱慈已经朝着后殿走去。“忠国公,绝不能就这样没了,石柱的百姓朕也绝对不会看着他们白白的灭亡,他们为大明做的太多太多了。”
“朕身为大明天子,若是仍然能够安居庙堂之上,岂不是无颜面对那些为大明抛头颅撒热血的英魂。”
“意思……还用问么?”朱慈看向那偌大的紫禁城,最终道。“当然是……亲征!”
第四百零五章 御驾亲征
亲征!
当朱慈听说了秦良玉石柱的状况后,已经无法继续安稳的等待四川的结果。
大明内部的动乱,也只剩下张献忠一处,一日不除,朝廷便难以腾出手来解决其他各种问题。
除了感性上,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石柱的忠民良将为了大明而惨遭厄运,理性上亲征的时机也已经具备。
北边的蒙古人,由于贩奴政策的迫害,已经无法对大明构成致命的威胁。
唯一剩下辽东的鞑清,可能还会做些什么小动作。
所以朱慈严令让阎应元和袁枢,务必盯紧建奴的动向,至少要保证在彻底平定张献忠前,至少不能让建奴再次打入关中。
朱慈毕竟身在北京,对于前线的状况,根本不可能通过简短的塘报,彻底掌握四川的状况。
主力部队深陷四川,强行改变他们的计划路线援助石柱,恐怕并不会带来好的结果。
况且,还有些慢。
京城距离石柱,几千里,这么远的距离,遥控指挥,完全不科学。
朱慈现在不确定,这个时候,秦良玉和她的石柱百姓,怎么样了。
但是,哪怕有一线希望,也不可能放任他们遭受张献忠的屠戮。
一切,必须紧抓时间。
让巩永固,即刻清点皇卫营部曲,而朱慈这个时候,也回后宫,和嫔妃,弟弟妹妹,还有老爹老娘告别。
“哥哥这次出趟远门,你在宫里乖乖的,知道了么?”朱慈捏着昭仁的小脸。
昭仁还有朦胧的感觉,抱着布偶听着朱慈突然要离开,有些惨兮兮的问道。“哥哥要去哪?微婼能一起去么?”
“哥哥也想带着昭仁一起去呢,可是哥哥的皇子公主还留在宫里,你的皇嫂,身体又不好,没人照顾怎么办。”
昭仁似乎很犹豫,撅着小嘴不太高兴的样子,但八岁的她,也懂了些事情,最后还是点了点头。“那好吧,微婼就帮皇兄照顾好皇嫂和哥哥的小孩子吧,哼,哥哥回来要奖励微婼……”
“想要什么奖励?”
“呜。”昭仁翻了翻眼睛,苦思冥想。“没想好。”
……
“噗。”
朱慈去见崇祯的时候,后者正在喝茶,当朱慈把准备亲征,并且从速而行的时候,告诉崇祯的时候。
后者直接呛了出来。
“又要亲征?”
为什么是又……数一数,数一数,不算张家口那趟,之前也就亲征过一次。
不过,哪怕只有一次,也足够让崇祯听着都觉得不可思议的。
他的这个儿子,已经不是一个任性皇帝可以形容的了。
仔细的打量着那和他有着三分相似的面容。
不正常啊,他们这一脉是世祖血系的,怎么整出来的子孙,跟个武宗二世一样。
不过崇祯还是冷静了下来,或许是因为他比较像孝宗皇帝,这样的话,生出来第二个武宗来也并不奇怪了,恩……一定是这样。
四川的事情,崇祯知道的也不多,但相比于鞑清,那些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
如今李自成没了,朝廷对于张献忠的围剿也进入了尾声。
崇祯虽有疑问,但觉得还没到必须御驾亲征的地步。
只是,作为一个退居二线的皇帝,他已经不能左右朱慈的事。“吾儿若去,且速回便可,江山不可一日无君。”
“朕省的了。”
家里的事情,也就那么多。
当朱慈重新拿起了那把夷狄之灾,许久没有饱饮鲜血的它,在拔出剑鞘的那一刻,朱慈已经仿佛能感觉到它那已经安耐不住的悸动的。
仿佛能够听到心跳,血液沸腾。
当朱慈准备着自己的事情后,巩永固和范景文,两大宰辅,也已经开始按照朱慈的意思置办起来。
京城上下,都感觉到一种和平时不太一样的气氛。
皇卫营之中,一列列士兵,在集结的号角,传遍全营,校官向下属传达了军部的命令,去军库领取配发的装备,准备向城南集结点集中准备出征。
军令传达的还是太过于突然,一些士兵虽然经历过应急训练,但显然还没能完全进入状态。
行速上有些缓慢,校官焦急的呼喊道。
“快快快!这不是训练!”
“重复一遍!这不是训练!”
“你们只有一个半时辰!一个半时辰之后,无法带齐装备,出现在永定门外,一律军法处置!”
倪元璐带人打开仓库,清点其中的粮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意思是,粮草一般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在许多时候都是提前运至大军所要经过的粮仓。
等到大军途径时,更容易补给。
但现在似乎来不及了。
内阁初步商量好的办法是,介于他们的圣上,总是想一出是一出,完全不给他们喘气的机会。
所以先派遣朝廷的使者,喝令沿途的郡县,在亲军行经时,以各种办法,筹粮,支应天军,而后由朝廷从京通十三仓,遣粮归还地方。
从朱慈一拍脑袋,准备御驾亲征,到下面的臣民累死累活的准备。
前后用了三个多时辰,总算是完成了集结。
亲征的人数,带的并不多。
朱慈的本质目的,终究是不愿意看到秦良玉这般的忠臣良将落的身死家灭的地步。
所以,和上一次一样,时间就是生命。
目的地,四川以东,湖北以西的的石柱。
考虑到西南多山地,纯骑兵的队伍,开过去就是被人骑。
但对于速度的需求,却不能没有马匹。
好在,只要当过几年的兵,即使不是合格的骑兵,骑马的技术骑马是具备的。
亲征的核心便是两千步兵,和一千燧发枪兵。
临时的点将台下。
文武官员,皇卫营士兵,已经等候在了此地。
甚至于路过的百姓,不敢靠近,也在远远的窥望朝廷的这一大动作。
“听说,圣上要御驾亲征了。”
“征谁啊?”
“还能谁啊,四川那个称帝的张献忠呗。”
“那家伙是该死。”
军阵烈烈,军旗舞动,远处的圣驾,在无数的亲军拥簇之下,出现在了永定门外。
文武官员,迎而跪之,山呼万岁。
在无数人的臣服之下,朱慈整理了自己的铠甲,按住配剑,一步一步的踏上点将台上。
第四百零六章 孤注一掷的张献忠
从去年三月登基,到现在已经是一年多了。
朱慈的统治越发稳固,威望从京城,逐渐向全国蔓延。
在军事上连战连胜,在政治上,又给京营的军户和百姓带来实质性的好处。
在许多人眼里。
如果说这个世界还有神,那也只能是眼前的这位。
如果是经历过三朝的老人,也能感觉到,新皇存在对于他们来说是又怎么样的意义。
再一次御驾亲征,下面的皇卫营将士都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
朱慈暗住配剑,发表着出征前的讲话。
“自朕登极以来,灾祸频至,盗贼猖獗,百姓罹难,外有胡虏屡犯疆土,内有叛逆戕害良民,朕每自思之,兀自心痛。”
“然,国有危难,必出良将,社稷动荡,必有忠直,大明至今延存统续,皆仰赖诸位,舍身杀敌,精忠报国之功也。”
“今海内承平,唯四川遭难,前线将士奋勇杀敌,流血牺牲。”
“朕怎可久居京城,独享安宁!”
“朕欲亲率众军,南征张贼!”
……
“上有军命!”
“下必信从!”
口号练还是不错的,这说明,对皇卫营将士的洗脑工作做的还是不错。
前一句是朱慈的问话,后一句是众将士的回答,声音阵阵,听着难免心潮澎湃,热血上涌。
“前有强敌!”
“绝路而攻!”
果然还是自己的皇卫营,最值得信任,一个个在政策的洗礼下,在不断的训练下,士气保持着绝对旺盛的状态。
若是皇卫营可以扩编到百万人的规模,火器装备跟的上,在点几个必要的科技树。
哪怕是整个世界,都足以平推掉了。
“那么,献出你们的性命,随朕出征!”
朱慈振臂而呼,三千精兵,狂热的呼喊着万岁,万岁的言语。
这样的军容,恐怕只有辽宁一朝中的明军才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