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鞑清被打了过去。
鞑清入不了关,也就不存在同仇敌忾抵抗外敌的需要。
像农民军中的一些民族主义分子,仍然干着他们的老本行,和朝廷对着干。
朱慈击败了李自成,击败了鞑清,但却不得不收获着改变历史的恶果。
那就是原本那些历史上为大明抵抗外来侵略的那些可歌可泣的农民军将领,都仍然和他朱慈对立着。
收服李定国?不存在的?
张献忠活的好好的,鞑清又在关外吃土,李定国根本没有效忠朱慈的可能。
张献忠的实力不断地增长,看起来还真是足以让人忧虑。
军会上的大佬们也对张献忠的做大发表着看法。
有些人觉得,应该趁着张献忠立足未稳,让明军挺入陕西。
也有人认为,目前还应当玩着隔岸观火把戏,等到两者两败俱伤,再一锅端了。
最终还需要朱慈拍板决定。
朱慈也没什么好决定的,目前燧发枪还没有列装,常规的战争,还不足以达到碾压级别的状态。
而不去碾压敌人,根本不爽啊。
况且对手是李定国,那就不是很容易搞定的事情了。
“新建侯。”朱慈特别点名,上一次的事件,王先通被牵连削爵。
但是朱慈仍然十分信任王先通。
作为从龙之功第一人的缘故,只要不是特别难以挽回的过失,这种信任不会改变。
由于张献忠的做大,终究需要一定的防范措施。
“你便领着山西总兵官,扼守险要,防范顺军残部和张献忠部。”
王先通本来被削爵还挺郁闷的,这个时候,朱慈让他领兵西去,看起来像是打发他去地方。
而王先通却感觉,这是圣上给他的机会,立功的机会。
想要提升爵位,最通常的便是军功。
山西逢乱,正是大捞功勋的时候,王先通此时也正想着如何为自己之前的过失赎罪。
当朱慈交代给他任务后,当时就颇为感激,圣上最终还是很顾念着他的。
“微臣必死守山西,不让贼军片甲过境!”
这足以表达他的誓死为过的决心,这一点朱慈是相信的。
为此,在军会结束之后,朱慈还将王先通刻意留了下来,问他去了山西将如何戍守。
“贼人过,戮之。贼兵过,战之。贼军过,死之。”
大体上意思是说,如果是零星的几个贼人在山西为祸,就直接捕杀砍了。
如果更多的贼人过来,就率军和其交战。
如果是贼军的大举入侵,哪怕是死,也要抵抗到最后的时刻。
朱慈听了微微皱眉。
这让王先通摸不清楚朱慈的想法,莫不是自己哪里说错了?不会吧,感觉挺燃的,自己都快被自己感动的哭了。
“尚可吧。”朱慈模糊的回应着王先通的表态。“山西的军务,多由你来把控,但是,有一件事,你必须注意,必须按照朕的要求来。”
“洗耳恭听。”
“那就是……假如你面对的是张献忠的李定国部,只许败,不许胜。”
朱慈缓缓的说道,让王先通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只许败?不许胜?这是要干嘛?
打仗,不就图个将敌人击败么,为了击败敌人,不惜任何代价但圣上为何非要刻意求败。
哦!
懂了。王先通约摸的抓到了什么。
“胜上这是准备欲擒故纵,以退为进将其诱入伏击圈中,再一网打进?”
呸,朱慈想给他翻了翻白眼。
果然只是白色品质的将领,悟性还是差了很多的。
只许败不许胜,主要是考虑到,假如王先通面对李定国,基本也赢不了。
为了免于王先通直接为国捐躯了,先给他打个预防针。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朱慈最拿手的心战。
正面战役,朱慈自己对于面对李定国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从刚开始到现在,朱慈就没正常打过仗。
击败李自成靠的心战,打开沈阳大门也是靠的心战。
现在的目的……是如何把李定国给俘虏了并且得到他的芳心,这依然需要心战。
朱慈也不确定李定国会不会和他开战,之所以派王先通去山西,也是为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对张献忠的战斗,提前布局罢了。
“对于其他的部曲前来侵扰,便狠狠地打,只有李定国一部前来时,必须败的彻底。”朱慈又重新强调一遍。
“若是其攻城拔寨呢?”刻意的打败仗也不是难事,但总有个限度,野战败也就罢了,要是守城战也失败,那损失就不小了。
“弃城给他,寨子也让他烧。”所以朱慈给他的限度,是没有任何限度,只要是失败,可以毫无下限的失败。
“微臣领命。”虽然不是很明白圣上的用意,但王先通却不得不照办,圣上总是高深莫测,或许真的是他这脑子无法理解的奇谋吧。
“此事不可与更多人得知。”
“微臣省的。”这也是一种信任。
第三百三十四章 混乱的陕西
闯军自李自成死后,基本大乱。
能够有资历接任闯军大旗的人还真没有,像李过,高一功等人都在征讨大明的时候,挂掉了。
剩下的人中,也就田见秀,李来亨,刘宗敏,刘芳亮,袁宗第几个能上的了台面。
不过他们对于谁来主宰大顺的未来,各自保持着自己的看法。
在这几个月来,陕西那边是比较乱的,李自成这家伙,走就走了,也不留个一儿半女,让大家伙根本没办法有一个主心骨。
最适合当闯王的是李来亨,虽然年级不大,但和李自成也有着一定的血脉联系。
在顺军中,比较容易形成号召力。
但是,刘宗敏不干,当初在攻打京城的时候,被明朝皇帝给离间了,或许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局面。
可现在却无疑是一个钉子,扎在了闯军将领之间,刘宗敏担心,和李自成很有关系的李来亨会在上位之后,清算自己。
坚决反对李来亨来执掌大顺的未来。
在众人准备拥护李来亨上位的时候,发动兵变,彻底撕破脸。
兵变的结果是,顺军主要分成了两大派系,李来亨以及支持他的袁宗第,和刘芳亮的守李派系。
和刘宗敏的造反派系。
这一段时间,大小规模的交战十分的平凡。
但总的来说,刘宗敏依靠着他个人的能力,在这种斗争之中,占据了上峰,并且顺利攻克西安。
同时还是河南袁承志部的支持,基本上以武力一统顺军内部,也只是时间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朱慈的明军一直都没有进行干涉,一方面是和鞑清大战后元气大伤,无力进行长距离大兵团的征讨。
一方面,则是如果直接出兵陕西,那些原本相互打起来的顺军两大派系,或许会重新联合起来抗击明军。
除了派出细作,侦测陕西的局面,基本上北京的朝廷,是在等候西安方面的最终结果。
顺军两大菜鸡互啄。
但也有人保持着清醒,认为再打下去,只能让外面的人看笑话。
像田见秀这种就是中立派,,在大家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试图让大家坐下来好好的商讨一下,和平解决目前的事端。
但是,他本人却有能力有限,想的很多,能做的却很少,提不出任何让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最终还是没能阻止。
眼看着李来亨部基本很难反盘了,处于中立派的田见秀,最终决定投靠刘宗敏,加速大顺内部的统一过程。
这一结果也很见效。
袁总第被杀,刘芳亮败走湖北。
而李来亨被迫入川,投靠了张献忠,以汉中的归属为筹码,向张献忠借兵复仇。
此时的张献忠,已经将四川纳入自己的地盘,既然在蜀地称帝,必然知道汉中对于蜀地的重要性。
扼守汉中,纵有百万大军,也难以踏入蜀地。
张献忠虽然沉迷于当土皇帝的快乐之中,但也意识到了,顺军内部的动乱,是对他们西军来说,是绝好的机会。
接纳了李来亨后,封李定国为安西大将军,统帅大军出川,接收汉中的同时,利用李来亨在顺军内部的声望,收编其部曲扩充实力。
其结果也是超出了张献忠的预期,他的这个二儿子,简直就是战神在世,所向披靡。
本来刘宗敏在打赢了李来亨之后,手下的人也已经疲惫。
现在突然杀出了一个李定国让他措手不及。
汉水之战,李定国抛弃缓慢的步兵阵列,率数百轻骑,绕过敌人的先锋,直插敌方主营,斩断旌旗之后,大破刘宗敏的主力部队。
蓝田之战,设下伏击于山左。
将田见秀的援军围困,全歼,后者乔装百姓才从李定国的手中逃出。
在崇祯十七年下半年中。
李定国大小十七战,无一败绩。
当张献忠接连收到前线的捷报时,也是心里也是乐开了花。“都说明朝小皇帝如何如何,老子有玉儿在何惧大明?”
作为文官之首的孙可望,心里却总不是滋味,按照道理来说,他才是大西的二号人物。
但李定国的军事才华,实在太过于强悍。
又接二连三的取得大胜,如果再这样下去,他的地位不知道还能不能保全。
“父皇,臣以为,定国连胜,虽然可喜可贺,然其孤军深入,还应以稳为先,倘若失败,则悔之晚矣。”
“说的也有道理。”张献忠点了点头,虽然李定国的军事能力很强,但在西军内部,张献忠显然还是比较信任这个有文化的“大儿子”。
“定国所部连连征战,恐已疲惫,应以文秀代替定国征讨陕西。”
“那便依你所言。”
张献忠没什么不能同意的,北边的战事确实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