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不必瑟瑟发抖的活着了,这悲伤夹杂着狂欢,这痛苦裹挟着喜悦,回到沈阳的鳌拜痛并快乐着。
在沈阳城内,鳌拜见到了豪格,两个人相互闲聊了一番目前的局面。
“摄政王去追蛮子皇帝了,不知道能不能夺回皇上。”豪格道。
“这也说不准。”鳌拜摇了摇头。“万一把蛮子皇帝逼急了,蛮子皇帝把皇上……”说到这里,鳌拜做了一个砍头的动作。
“总之皇上是凶多吉少啊。”
“若是皇上有难,恐怕摄政王会继承大统了吧。”豪格随口叹道。
他已经被多尔衮干成了傻逼,基本上挂着名字,在朝中无权无势。
不过多尔衮当摄政王可以,要是称帝,想艹他的人……还是挺多的。
比如鳌拜,乃是堂堂的镶黄旗总瓢把子,当初亦是支持豪格上位的大臣。
“大清的江山是先帝打出来了,无论是谁当皇帝,必须是先帝的子嗣方能服众。”
这是鳌拜的态度,虽然没说清楚,但现在很显然,黄太吉的儿子们,基本上该没的都没了,福临被带走,硕塞战死沙场,其他的子嗣都在盛京之役中被干翻了天。
现在也就剩下豪格一个独苗苗,如果福临救不回来,又要偏执的选黄太吉的儿子当皇帝,虽然豪格挺废物的,但也只能如此将就一下了。
有点废物的豪格,实际上是眼前一亮,他表面上谦虚的背后,是因为他爱面子的性格,推脱一番罢了,真以为他不想当皇帝?
他只是希望其他的大臣能够强行把他按在皇位上,最终让他勉为其难的接受。
这样得来的皇位,更加正一些罢了。
自从失势以来,豪格也受够了,如果再给他一个机会,他绝对不能再傻了吧唧的把权力送给多尔衮。
当然,在盛京之役的震撼力还没有向四周散播影响之前,也只有豪格个鳌拜两个人,在考虑接下来的皇位问题。
只是感觉,摄政王多尔衮,应当不会轻易的接受让豪格来当皇帝吧。
在另一方面。
镇江的多尔衮,显然在骂街方面的天赋,是干不过辽宁皇帝的。
在朱慈连番的言语刺激下,多尔衮虽然还是很有涵养的没有发怒,但是……心里面已经不知道把朱慈煎炒烹炸了多少次。
但想想是没用的,看到辽宁皇帝在镇江里面上窜下跳,他又奈何不了,多尔衮还是瘪了一肚子火。
朱慈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浪费在多尔衮身上,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比如当着多尔衮的面,对镇江城的鞑子进行血腥屠杀。
杀完的尸体,直接丢到城外,让多尔衮去收尸。
屠杀的事情。基本不玩朱慈去吩咐,下面的人,早已经驾轻就熟,业务熟练。
该杀的杀,该剐的剐的。
没有任何应该说的废话。
多尔衮见过了,实际上有些失望,传说中为鞑清定鼎天下的多尔衮,竟然只是一个一米五的小矮子,就好像和倭寇杂交的品种一样。
朱慈不是以貌取人的人,但多尔衮的外貌实在太过于惊人。
实难和某部剧的多尔衮对应起来。
……
城内,杀戮还在继续,朱慈带着毛龙儿亲自接见毛承训和刘兴义,对他们的义举表示赞赏。
刘兴义也因为着他的反正,家室得以保全,这一点让刘兴义终于放下了心。
虽然朱慈对于曾为鞑子效力的刘兴义,并不怎么喜欢,但是……有时候对于立了功的降将还是应该拿捏好轻重,该给的好处,还是要有的,比如给他些金银赏赐,无关紧要的闲职,随便赏点,给天下人做个表率。
要不然,没人投降,见人就死磕,朱慈的头都得磕破。
以后不重用就行了,翻不起来什么浪花。
毛承训见到朱慈本人后,那是老泪纵横,想想有生之年,竟然能面见皇帝,这也是难得的鸿光。
尤其是看到毛龙儿随侍左右,更是安心了许多,他们家也是出皇妃的人了,要是被钱塘老家的人知道,他们又会怎么羡慕。
第二百二十一章 干他丫的棒子
“毛公要留在辽东?”
听说毛承训不打算跟随大军撤退,朱慈惊愕之余,也有所心理准备。
在来此地之前,就得知毛承训的身体状况不佳,估计是因为晕船的原因,根本无力坐船长途远航。这也是毛家人大多跑回了浙江,而只有他们留在此地的原因。
朱慈想的是如果毛承训实在坐不了海船,最起码将其安置在朝鲜中,被扫平后的朝鲜至少应该比辽东安全的多,不过毛承训似乎连朝鲜也不愿意去。
在他决定充当内应,为朱慈献上镇江的时候,便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低垂着头无不感伤的道。“草民身体不便远行,十余年来苟延残喘于鞑子之下,实在于心有愧。”
“与其在颠簸中困苦而亡,不如留于辽地,战死沙场……还望圣上成全。”
朱慈听后,看了眼身边的毛龙儿,见她也是望了过来,四目相对下,饶是朱慈做事向来果决,也难以下决定。
以至于默默地不知道该如何恢回复毛承训。
毛承训继续道。“家父含冤而死!如今承蒙圣上隆恩,沉冤得雪,承训图求见得家父,将此喜信报于忠魂!”
“只求圣上照料草民家人,则草民死亦足矣。”
十几年来,被病痛折磨的毛承训,也想开了,人总是要死,而他的念想都已经完成,现在基本没有任何的留恋。
毛承训潸然泪下,被朱慈亲自扶了起来。
即使是铁石心肠般的人物,也不禁被毛承训的执着所感动。
毛龙儿已经忍不住和自己的爹跪在一起相扶而哭。
至于朱慈,总感觉不那么好受,走出将军府,出门透气。
外面,有人来报。
“圣上,在城内的牢房里发现三个人。”
“三个人?”朱慈皱眉,如果只是三个普通的罪犯,都不用朱慈过问,手下的人直接帮他们超度升天。
显然是三个特别的人。
三个人很快被带了上来,两男一女,女的穿都穿着一身囚服,不过看起来都遭到过严刑拷打,遍体鳞伤。
被抬上来的时候,连话都说不出来。
“圣上……圣上……”红娘子,袁枢和戚宗明在见到朱慈后,哭成了泪人。
连日以来的折磨早已让他们对死都是一种渴望,先是被棒子俘虏,而后听说沈阳被破后,棒子不敢去沈阳,便将多余的水手杀害,只剩下他们三个有些身份的人,回交给佟六十手里。
本来都以为死定了的他们,如今在看到了明军将他们解救出来,那种激动的情绪,远不是其他人能够理解的。
“你们是李岩派来的?只剩你们三个了么?”朱慈看着被其他士兵架着抬不起身子的三个问道。
这么一问,三个老大人哭的更厉害了,原原本本的将他们率船队而来后,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哭诉给了朱慈。
朱慈默默的听着,大致上了解了目前的状况。
“圣上,臣等失船,陷于贼手,罪该万死。”
如今没了船,他们已经没有能力接应朱慈返回山东,虽然被救,三个人亦是惶恐不安。
不过对于朱慈来说,早就有了心理准备,船是死的,人是活的,还能被困死不成?
“朝鲜无恩,数犯天颜,若不惩戒,大明颜面何在?传朕军令,聚集大小船只,不够伐木造筏,准备渡江,干他妈的棒子!”
顺便攻打朝鲜的想法,朱慈早就有了,只不过现在才正式的提了出来。
红娘子等人亲耳听到朱慈的话后,竟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不过话说回来,圣上最后一句话有点……怪啊。
不但爆了粗口,并且还有一个陌生的名词,棒子?
棒子是什么意思?完全母鸡,不过阅读理解能力很强的袁枢,还是能够通过上下文间的语境得出,棒子肯定指的是朝鲜人。
但是为什么圣上会叫朝鲜人棒子?又是从什么样的典故里得来的,翻阅了脑海中各大典籍的袁枢,实在没有找到相应的出处。
圣上大才啊!懂的典故连他都不知道。
此时的朱慈,果决霸气,那浑身上下,都好似冒着璀璨的星光。
三个人都不得不倾服在这种光芒之下。
抬手灭闯贼,覆手破鞑寇,这才是真正能够拯救大明于危厄的帝王啊!
简直就是救世主的存在。
不服不行。
镇江城内,明军的粮草还算充足,所谓的充足,指的是,只要粮食够吃三天以上,那就不算事情。
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说,镇江城南是水门,直通鸭绿江,能够渡海的大船都已经被佟六十毁掉,只剩下一些吃水较浅经不起风浪的小船,渡海做不到,但渡过并不算太宽的鸭绿江还是轻而易举。
加上明军将城内的木质房子都拆了造船,经过三天的时间,在江边已经聚集了数百艘小船。
五月二十一日,伤员先行,分批次渡江而去,主力军殿后,将剩余的木材,城中的火药,聚集在城中的要道之处,纵开一道道火墙,掩护最后的撤离。
当多尔衮闻讯赶来的时候,面对的是火光冲天的镇江城,大火之下,急忙扑灭,当他的人越过了火墙,却只看到明军已经是渡江而去,远远的似乎还能看到辽宁皇帝的身影。
多尔衮眼光微闪,辽宁皇帝果真是去了朝鲜,那么接下来……已经没了追击下去的必要,万一朝鲜人真的倒向明军,他的人无脑去追,无疑等于送菜。
在朝鲜内,辽宁皇帝会有怎么样的命运,已经不是多尔衮能够预料的了。
现在必须要做最坏的打算。
那就是在辽宁皇帝在朝鲜人的帮助下,通过海陆返回京城。
在此之前,多尔衮要得到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