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毛龙儿和明军消失在众人视线之中,毛承训那有些虚弱的老手,暗暗捏紧起来。
……
“这是你的父亲给朕的信?”
在明军即将开进镇江的前夕,毛龙儿安然无恙的返回,除了带来的娇嫩欲滴的小脸袋儿外,还带来了毛承训的亲笔书信。
打开了信,信上曰。
草民毛氏承训,毛公文龙之子。
家父冤屈昭雪,承训不胜恸哭,若家父泉下有知,则死亦明目。
今闻圣上大军,斩鞑破虏,无往不利,兵锋所指,敌寇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草民虽在辽东,亦为汉人,感怀先祖之烈,不怀有二。
若圣上至镇江,草民愿为内应,举火献城。
朱慈看完了信件后,暗暗深思。这国丈……呃不,这毛承训的义胆还是令朱慈敬佩,是因为他女儿的缘故,还是因为那一封平反诏书的缘故。
不得而知,总之朱慈是看出,这毛承训希望报国的迫切愿望。
实际上,在多尔衮尾行他的这一路上,明军所遇到的城池,基本都绕过不攻。
骑兵不善攻城是事实,能靠着计谋和果断连下广宁和沈阳已经是极限。
妄图继续破城,和作死没什么区别。
朱慈虽然不在乎身后的多尔衮,但他知道多尔衮一直像一头狼一样在等待时机,只要朱慈露出一点破绽,以多尔衮的果断,必然能稳稳抓住,并扑上来。
所以朱慈这一路上,除了劫掠那些村落的鞑子外,再没有其他更大的军事行动。
接应朱慈的船队已经被棒子干掉了,从来不喜欢忍气吞声的朱慈是想着强渡鸭绿江,直接草翻那个好几次给大明惹麻烦的滚蛋小弟。
这棒子就是棒子,真是给他们一点阳光就灿烂,不撸他几遍,都不知道该怎么好好做人。
说起来。
镇江也是一座重镇,本来为了免得被多尔衮捅屁股的朱慈是没打算去搞镇江的,但毛承训既然愿意为内应。
那这波……肯定不能怂啊,过了镇江就是朝鲜,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道理朱慈还是知道的。
在五月十七日的时候,经过了近十天行军的明军,大军迫近镇江城。
远处已经能看到波光粼粼的海面,那是归乡的路途,只不过,海面上没有任何船只……这明军抵达这里,前有重镇守关,后有多尔衮的尾行部队。
看起来已经无路可走。
早已得到消息的镇江守将,兼朝鲜将军的佟六十,早已严阵以待。
严防死守,准备在此阻击明军,只不过在见到辽宁皇帝准备进攻镇江之时,佟六十心里也十分忐忑不安。
在看到明军大军压境的时候,佟六十有一种骂娘的想法。
这辽宁皇帝简直有点bug,像盛京那种兵力充足,守备森严的都城都被轻易的拿下。
他手里的镇江,怎么看,都不像能够比的过沈阳更坚固的样子。
同样的担心,还存在于手下的士兵之中,辽宁皇帝的战绩,实在有些太过于恐怖。
那种动胤屠城的的举动,简直让人胆寒,要不是镇江城内佟六十还在,或许城内士兵早已弃城而逃。
“不要怕!摄政王也来了!只要蛮子皇帝敢攻城,必死无葬身之地!”这话说的,其实让佟六十自己也有些虚,大清被辽宁皇帝干到这种地步,不得不说,和摄政王的战略决策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也说明了一点,辽宁皇帝的实力估计要比多尔衮强上一线,以至于佟六十在想。
即使摄政王亲自过来,又能否阻止辽宁皇帝在辽东横冲直撞?
……
还在十里开外的多尔衮是不知道,佟六十是怎么想的。
他仍然在试图猜测朱慈的想法以及接下来的举动。
虽然他一直跟在朱慈身后,但对于周围各镇,一直保持着基本的联络。
镇江周围能够渡海的船只基本全部凿沉,现在的明军看起来已经是插翅难飞。
只要在这消耗着明军,早晚会将辽宁皇帝给生擒拿下。
明军迫近了镇江,但是多尔衮并不觉得朱慈会攻城,他把朱慈当做同一条水平线的对手,不笨的辽宁皇帝,肯定不敢在这个时候腹背受敌。
“明军在镇江城外扎营。”
前方依然不断传递来明军的消息。“再探,一旦发现明军攻城,立刻回报!”多尔衮吩咐道,但是也并不排除辽宁皇帝突然发难的可能。
所以多尔衮还是很谨慎的。
而在这个时候,外面突然乱了起来。
只见一个黑影将一封信射入多尔衮的军营之中。
第二百一十八章 镇江城内
有人看清了那个射信人的身影,乃是明军的探子。
多尔衮和朱慈这一路上,相互之间互派哨探的举动从没有间断过。有时候哨探还会碰头,见面互怼一波,自是不提,影响不了大局。
朱慈和多尔衮,都能意识到信息对于战争胜负的重要性。
明军的哨探出现在营外不足为奇。
射入的信也是给多尔衮的。
和多尔衮不同的是,明军并没有派信使过来,显然双方的关系已经闹僵了,派信使过来等于给对方羞辱。
多尔衮觉得大明皇帝实在是素质极差,堂堂一个大国的天子,没有任何大国的气度。
当然,这些不过是小事儿,信使被羞辱的事情,真的令多尔衮在意不起来,他的内心中有着对辽宁皇帝更加深重的仇恨。
信件,是辽宁皇帝的亲笔信。
上面写道。
“想要东莪,十艘海船来取。”
意思是,辽宁皇帝想要以东莪格格为交易条件,换取十艘海船,渡海而归。
言简意赅,没有任何多余的废话。
几乎是一瞬间看完信的多尔衮,将信折叠了起来。
和自己所料的不差。
辽宁皇帝看起来是走投无路了,只能开始丢出人质,来换取逃脱的资本。
等等……
多尔衮重新打开了信,再次看了一遍,眉头深锁起来。
他重新理了一遍思维,上一句是什么?和自己所料不差?
事情会如此顺利的和自己所料不差么?
辽宁皇帝真的只有这么简单的被逼入绝境,不得不开始丢砝码么。
这么一想,多尔衮在主帐中来回踱步,智商250的他,在思考着,辽宁皇帝的这封信是不是还有其他寓意。
不过,想了一会儿后,就有些头疼,他觉得自己是不是太过于把辽宁皇帝的位置放的太高了,以至于辽宁皇帝的任何举动都让他有些神经过敏?
是的,当初盛京被破时,就是因为济尔哈朗,太过于在意辽宁皇帝的一举一动,以至于被其攻心将军。
如果他也如此神经过敏,那和济尔哈朗其实没有多大区别。
所以看似极为普通的一封谈判信,其实就是他妈的一封谈判信。
想这么多,不但烧死大量脑细胞,还会辽宁皇帝给降低智商,然后被他丰富的经验打败。
呸。
多尔衮重新合上了信,准备给辽宁皇帝回复。
……
明军营地距离镇江并不远。
已经得知毛承训准备作为内应的帮助他拿下镇江的朱慈,在等待着消息。
这期间发给多尔衮的信也有了回复。
多尔衮甚至还效仿了朱慈,射箭送信入营,不过多尔衮这个负责射箭送信的人并没有那么幸运。
射完箭,就被有所准备的明军,给捕获了……然后被恶趣味的明军,再次连着头皮削掉了辫子。
朱慈不以为意,当做没看到,打开了信件,赏读着多尔衮的高考零分作文。
多尔衮给朱慈的回复是。
十艘船三天内,可以给他准备好,但是……换的不止是东莪格格,必须包括福临。
东莪格格虽然是多尔衮的独女,掌上明珠,但在价值上显然比不过福临小酋长。
阿衮实在是个奸商,十艘船就想换福临,也太想当然了。
不过考虑到十艘船对朱慈的意义,不仅仅是船本身,而是代表着活命的希望。
如果没有近在眼前的朝鲜的话,朱慈看起来也不得不接受。
现在的决定是攻入朝鲜,那么和多尔衮的这次谈判的目的,说白了,就是逗他玩而已。
转移他的注意力罢了。
不久之后,便有一个辽东汉民,小心翼翼的来到明军军营,替毛承训传话。
已入城中,今夜西门。
……
毛承训既然向朱慈许诺可以作为拿下镇江的内应,当然会有他的依凭。
虽然他并不住在镇江之中,但并不代表,镇江没有他的关系户。
许多都是他的老熟人,那些原本是毛文龙的部署,许多投降了鞑清,升官发财。
像镇江的守备,刘兴义,就是和他家常有来往。
如今明军迫近,毛承训带着同村的族人,来到镇江西门,求见刘兴义,以明军来犯,间或屠村为由,哭诉着令刘兴义开城放他们入城。
刘兴义动了恻隐之心,放之入城
“承训,许久不见,气色倒也好上许多。”晚上的时候,刘兴义还备了些酒食,招待一番曾经故人。
只是,有着自己打算的毛承训,咳嗽了一番,还记得这次入城的目的,喝了一些酒,脸色微有红色。
壮了些胆色之后,便是压着声音对刘兴义道。“大明天子此番前来,连战连捷,数拔固城,汝以为,此城可守么?”
原本刘兴义,还算和颜悦色的表情在听到此话后,顿时冷了下来。
本来镇守此地,经常吃到朝鲜孝敬的他们,过的还是美滋滋的,在摄政王抽调了军力去了前线之后,剩下的兵力,其实都是些充当门面的残次品,真要打起来,真的不堪一击。
如今明军兵临城下,还没攻城,城内的士气已经非常低落了,只要有些风吹草动,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