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右翼明军在城下的死伤让王先通也难受,但他觉得还是应该顾全大局为好。
只能咬着牙,继续狠心让右翼继续抗住建奴的攻击。
……
与此相比。
多铎手心里却是冒出了冷汗。
和他想的不太一样。
原本以为一触即溃的明军,在第一次冲锋之下,并没有溃散,反而硬是抗住了重甲骑兵的突击。
那阵列之中的火枪手,并没有因为被近身而不得不去白刃战。
而是依靠着火器之利,不断绞杀着八旗子弟。
那每一个骑兵的落地,都如同一块石头一般压在多铎的心头。
他作为先锋军,这一次带来的主力也是骑兵队伍,为身后即将到来的大清最中坚的主力核心力量,白甲八旗兵开路。
建奴的骑兵编制并不多,和真正的游牧民族蒙古相比,骑兵的占比率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毕竟……他们的祖先……是在通古斯靠摸鱼为生。
建奴骑兵人数虽少,但在多铎的老爹和老哥的建设之下,极为精锐。
如此精锐的八旗铁骑,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训练有素,战斗意志顽强。
而是他们在每一个八旗铁骑上砸了很多钱,那一个个重甲骑兵身上的行头,可都是价值连城,值钱的足够在京城二环内买套房了。
所以说,在双方的战损能够持平的情况下,多铎心里清楚,那绝对是他吃亏了。
他的重甲骑兵可比普通的火枪手更值钱。
多铎有些想暂时收兵,准备在想其他办法破阵,按照目前来看,以八旗铁骑冲阵是能够成功的,但所付出的代价……不是多铎能够承受的了的。
但看到一旁吴三桂冷漠的脸色。
多铎还是忍住没有没有下达鸣金命令。
关宁军昨日冲阵失败,那么他也冲阵失败的话,这样的面子又怎么找回来。
继续等待战争结果。
右翼的战斗在继续。
圆阵的防御确实已经到了极限,阵列之中的火枪兵甚至都打空了弹药。
但建奴的所倾泻的力量实在太过于凶猛,哪怕是明军英勇作战,终究难以抵挡。
率先打开局面的是弓骑侧翼,他们依靠着弓箭,硬生生的将一处圆阵的边缘,射的支离破碎。
绕阵而来的近战骑兵顺势突入缺口之中,挥动着长枪左右刺杀。
这一来一往的结果便是。
圆阵……溃了。
防御……乱了。
虽说如此,但明军却还没有丧失斗争的意志。
安插在步兵营中的京营将校,带头呼喊着,让火枪兵抽出随身的刀刃,和建奴进行最为彻底的白刃战。
然而沦为普通步兵的明军……在与骑兵的对抗下,无异于以卵击石。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这京城的保卫战谱写了第一曲壮歌。
“不胜利,毋宁死!”
其中一名京营籍的将校刘存孝带头喊起了朱慈曾经为了鼓舞士气提出的口号。
记得……那还是沙河之战前,圣上说过的话。
是的……圣上说过很多让他觉得热血的话。
在圣上屹立在京营之中,高举着手臂带着他们查抄贪官时。
在沙河之畔引领着他们以少胜多之时。
在西直门外,那来自地狱的咆哮之时。
刘存孝都仿佛历历在目。
只是……只是……最终他没能有跟着圣上,跟着大明走到最后的时刻。
看着那逐渐在眼前放大的长枪,刘存孝知道自己到了生命的尽头,回头看向巨大的北京城门一眼。
那城门之后有着自己的妻子和家人,孩子已经出生了吧……只是不知道是男是女。
但总归他是京营籍的,那是圣上的嫡系!如今为国牺牲,没了他,妻儿应该不会吃不饱穿不暖,那还有什么好担心?
还有什么好担心!
想到此,刘存孝放下了一切,怒吼了一声,迎向了八旗铁骑,那长枪带着冲锋,直接贯穿了他的腹腔,而军户亦无所惧,用尽了所有的力气抓住了骑兵的手腕,继而一刀直接捅向骑兵的面门。
“圣上万岁!”
“为了大明!”
或是各种言语,表达着其他明军将士们最后的内心写照,声虽不同,但每一句都足以震慑寰宇。
最右翼圆阵全军覆没……
明军全军悲愤。
其他明军的将士亦有蠢蠢欲动,想要直接冲击敌阵,为阵亡的将士报仇。
但……这真不是莽撞的时候。
张庆臻在城下,及时稳定住了有些亢奋的军心,才让此事的影响逐渐平息下来。
而建奴在团灭了一处圆阵之后,却没有继续想要进攻的意思,多铎首先将八旗铁骑收阵回营。
面对着超出意料的伤亡报告,多铎面如死灰。
只破那一处圆阵就已经让他手下的骑兵对于伤筋动骨,在去破另一处?多铎还没那么丧心病狂。
第一百六十六章 腹背受敌
“八旗铁骑果真名不虚传,小王弱旅实难相提并论,佩服佩服。”
战役之后,吴三桂向多铎表示敬意,毕竟和关宁军相比,多铎的强悍八旗军最终灭掉了一处圆阵。
而昨日的关宁铁骑甚至都难以将圆阵撼动,如此而见,双方的实际战斗力高下立判。
吴三桂说话的时候带着笑容,却难以看出,他的这话是出于真心,还是带着讽刺。
不过无论是何种用意,多铎心里都不是滋味,他现在很心塞,心好痛……想要求安慰。
为了击破那一处圆阵,他可是调集数倍于明军的兵力,以伤亡近近两千人的代价,才换来了这一次小胜。
而那一处明军最多不过千人。
多铎损失的都是最精锐重甲骑兵,这实在不是多铎能够接受的买卖。
要是让多尔衮知道,肯定要被按在地上爆揍了。
大明这么硬的军队,让多铎想起了浑河血战的戚家军和白杆兵。
只不过和那两只军队不同的是,白杆兵和戚家军的硬是靠着是强大的个人战斗力,和小规模的配合作战,让他们啃出了一嘴血。
而这一次的明军依托的是那诡异的圆形阵列。让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继续打下去,其他的圆阵也能强行破掉,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带来的前锋军,估计要折损大半。
这在中原还没有立足稳定,在这里就把生力军给打没了,以后还怎么玩?
所以说,在破掉一个圆阵挽回一些颜面后,多铎及时收手,避免更大的伤亡。
至于如何对待明军阵列,还是需要从长计议。
多铎感觉吴三桂是在嘲笑他,又或者是其他什么意思。
有些恼火,却难以发泄什么,吴三桂手中毕竟握有重兵,表面上也不可能撕破脸皮。
他也不再吹嘘八旗铁骑有多么多么牛逼,满万不可敌的装逼话。
也对吴三桂笑了笑,自谦了一番。
两个将领在切身感受到了那圆阵的恐怖防御力之后,都已经没有心思再想着依靠骑兵的突进优势强行进攻。
但是这并不代表多铎会放弃治疗,他手下的重甲铁骑,确实是非常精锐。
然而实际上,他们鞑清战斗力最强的兵种并非骑兵。
那推土机般突突突的三色重甲车步兵才是他们战斗力最大的保证。
当然,如今是攻城战,汉军旗的炮兵部队是少不了。
不过,无论是重甲车步兵,还是汉军旗的重炮兵……此时都还在身后,正在陆续抵达战场。
而随着主力部队的抵达。
京城的守城压力逐步提高。
……
京城临时军帐中。
几位明军的将领在商议。
一个圆阵的覆灭,还不足以让明军伤筋动骨。
然而那些将士们的阵亡,还是给于他们很大的触动。
王先通和张庆臻等人的头脑清醒了许多,在一千人全军覆没后。
他们意识到了一点,那便是建奴的战斗力……果真如同传闻里的那样强悍。
又认识到了一点,圆阵的防御很强大,但太过于笨重,相互之间很难协同作战。
在建奴主攻一个圆阵的时候,其他的圆阵却无力及时救援。
他们面对的还只是建奴的前部而已,就已经打的非常吃力,等到建奴的大部抵达,可以想象的是,那肯定是一场极为艰难的战役。
“我军还应以京城的坚固,稳妥固守,切莫轻易出战,导致更大的折损。”张庆臻对王先通建议道。
圣上临走之时非常信任的将专断权全部交给王先通,在大事上都需要王先通的肯定。
当然王先通也并非自负的人,他的目标是守卫京城,等到圣上凯旋为止。
所以决策上亦是偏向保守,在张庆臻和其他人都觉得应该固守的时候,王先通并没有莽撞的理由。
当下便是同意接下来的守城计划。
大多数的时候,亲自统兵的武将所做出的决定远比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文官要明智和符合实际的多。
然而自从文臣开始节制武将以来,汉人军队的战斗力不断下降,和文臣的瞎**有莫大的关系。
就比如萨尔浒之战,就比如大明廷柱孙传庭的阵亡,都和文臣的胡乱指挥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所以说,京城的守将们虽无大才,但没有文臣们的纸上谈兵和瞎指挥,他们所做出的决策,和实际不会偏离太大。
只是目前的京城形式越发严峻。
尤其在建奴的阿齐格主力抵达之后。
这种压力,逐步提升。
此时京城外的建奴主力部队已经达到了二十万人之多,还不包括随军的役使民夫,和后勤部队。
这已经算是建奴的倾巢出动。
对于京城,以及整个华夏大地,他们势在必得!
阿齐格会晤前方众将,首先按照规律,向城中射入劝降信件,向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