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地方上呢?
司马庆可恶,但刘协相信这绝不是个例,甚至他敢肯定,司马庆的事情很快就会被世家在舆论上泯灭下去。
对此,刘协眼下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是真的传开了,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未央宫就真成衙门了,刘协有没有那么多精力不说,一桩桩案子下来,世家离心是必然的。
朝堂之外,各县官吏乃至各郡官吏,又有多少司马庆这等人物存在?刘协不想去想,更不想去查,他怕自己忍不住一怒之下把这些人给都灭了。
那样的话,来自世家的怨气可就真不小了。
所以,刘协有些迫切的想要将招贤令推出,号召天下寒门前来相助,灭掉世家自然是不可能的,就算灭了旧的,新的依旧会成长起来,但刘协要摆脱对世家的过度依赖。
莫看现在关中之地,司马庆这等人物横行,但如果一下子都杀了或者撤了,留下来的空白如果想要填补进去,还是得仰仗世家,如果世家给自己撂挑子不干,又没有及时的人才补充,那这关中非得大乱不可。
“此策甚妙!”贾诩思索着刘协的计策,半晌,才看着刘协开口道,只是那神态,多少有些无奈。
“看来先生并不同意。”刘协挑了挑眉,看着贾诩道。
“臣不好说。”贾诩苦笑道。
“朕涉你无罪。”刘协算是听出来了,贾诩并不同意这样做,但理由呢?
“依旧是世家。”贾诩苦笑道:“陛下如今权威日盛,司马庆之事,已经震慑世家,司马防清查吏治,固然算是给了世家一份台阶,只是却也让世家生出了警惕之心,招贤令一出,以陛下之名望,固然可招天下贤士入朝,只是却也挑动了世家的底线,关中初定,臣以为,当以稳为主。”
“你是说,此策不可行?”刘协心中有些不爽,为毛历史上曹操靠着这招贤令吸纳大量英才,到了自己这里就不行了?
“可行,而且只要陛下手腕得当,大汉天下兴盛指日可待,陛下天纵之才,臣叹服。”贾诩由衷道,这招贤令一出,以刘协正统皇帝的身份,就算诸侯不认,但这大汉天下认的人绝对不少,这一点来说,这位陛下虽说闲不下来,喜欢搞事情,但每每所谋,抛开时机而言,都算得上高瞻远瞩。
只是对的事情还需要对的时机来配合,才是良药,但若用错了时机,就算是神药也会变成毒药。
“那为何……”刘协不解的看向贾诩:“先生有话,但说无妨,朕知先生担忧,朕可以我大汉皇室名誉作保,此事出你口,入我耳,绝无第三人知晓。”
“时机。”贾诩没再犹豫,沉声道:“陛下可知,如今的大汉朝,就如同一位行将就木,病入膏肓之人,虽然经陛下几经波折,恢复了些许生机,但诸侯割据之势已成,世家纵然有害,但凡事有弊便必然有利,陛下可曾想过,正是因为这些世家的支持,大汉才能保留如今这一份气运?”
“但若陛下此刻贸然发出招贤令,臣可以预见,世家定然离心,此刻一旦世家离心,必然会动摇国本,陛下辛苦经营,恢复些许的元气将遭遇毁灭性打击。”贾诩沉声道。
“但……”刘协犹豫片刻后,叹了口气道:“先生可曾想过,朝廷越强,世家之威便越盛,若此时不予以制约,朕担心日后会失去控制。”
作为后世人,刘协对于世家的危害很清楚,但贾诩这么一说,也点明了刘协对于世家的依赖。
他需要世家的支持,却又不愿意世家随着大汉朝元气的不断恢复而做大。
“陛下能够看清楚这一点,实已不易。”贾诩微笑着点头道:“但就如臣所说,如今大汉虽然病入膏肓,但随着陛下的逐渐崛起,已然恢复了一丝生机,若用猛药,或可崛起,但凡事过犹不及,更有可能鹰世家寒门之争,致使关中这汉家最后一丝气运之地沦为一片荒芜,所以臣以为,这招贤令当出,但绝不该是如今!”
“那朕该如何?司马防终究是士人,一时或可镇压,但时日一久,难免有失偏颇,若无更多贤才加入,这朝堂终究还是把持在世家手中。”刘协苦笑道。
司马懿终究是士人,刘协此番以司马庆之事为由,令司马防肃清吏治,也是无奈之举,他更属意法衍,但如今局势,若他现在就将法衍推出去,恐怕只是害了法衍,而且得不到任何实效,而且以司马防的性子,刘协还是比较放心的,至少能够惩治一批贪官恶吏。
但转过来转过去,这些位置仍旧把持在世家手中,其实若非为了关中民生着想,刘协真有心不管,毕竟若这些职位放在司马庆之流手中,自然会不断压低世家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但若是世家人才插手的话,反而为这些世家搏了一个名声。
这也是刘协如此急迫的想要推出招贤令的缘由。
“还请先生教朕。”刘协对着贾诩深深一拜。
“招贤之事,当有大名份,或是陛下已经足够强盛,不惧世家反扑。”贾诩微笑道:“如今虽不能招贤,但匈奴来袭,陛下何不出一份募将令?”
“募将令?”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十八章 反应
募将令?
刘协看着贾诩,茫然道:“这与招贤令有何不同?”听起来似乎不一样,但实际上想想,同样是向天下招贤,只是将范围缩在了将这一方面,只是这样一来,不会令天下寒士心寒吗?
“自然不同。”贾诩沉吟道:“如今匈奴入寇长安,朝中竟然无将可用,陛下此时向天下征召勇士,可谓名正言顺,师出有名,此其一也。”
“其二,既然是募将,分的也是军权,如今陛下在军中威望虽然日盛,但军中将领,却多是西凉军老人,世家不但不会阻止,反而会尽力帮助陛下,而陛下收拢天下猛将,也可进一步巩固陛下军权,毕竟这些慕名而来的将领,在军中想要站稳脚跟,除了自身本领之外,更要依附陛下。”
“如今陛下虽然对军队掌控日盛,在关中之地尚可,但若要扫清寰宇,他日必然要走出函谷关,只靠西凉军,终究非是长久之计。”
刘协蹙眉道:“只是如此一来,军中诸将不会反对吗?若是发生军变,岂非比世家作乱更难收拾?”
“非也,如今军中军威最盛者,不过皇甫嵩、朱隽、樊稠、徐晃、张济、方盛数人,皇甫嵩、朱隽已老,而且心在朝堂,樊稠、徐晃、方盛乃陛下死忠,而张济其人,性格暗弱,其侄张绣更是亲近陛下,待募将令出,陛下可将邹氏交于臣,臣亲往说之,定能令张济支持陛下。”
“只要能有此六人支持,其余诸将,也无兴风作浪之能!待天下勇士来投之日,陛下可寻个由头,令能者上,庸者下,一年半载,陛下便可彻底掌握三军。”
“还是先生看的清,却不知是否有三?”刘协闻言微笑道。
“这其三,其实也简单,虽是募将,但天下能人何其多,定可看出陛下本意,虽不能令天下贤才尽入长安,但总会有些附带效应,令一些有志不能舒者来投,陛下届时可着人秘密安排这些人,待时机成熟之时,再向天下发布招贤令,届时便是世家反对,陛下也有足够的人手添补世家空缺。”贾诩微笑道。
刘协原本冷却的心听到此言却不禁火热起来,随即却又看向贾诩道:“那朝中众臣……”
贾诩自然明白刘协的意思,这朝中也不是没有能人,杨彪、司马防、丁冲、钟繇这些人能力都不错,无论谋略还是政治眼光要看穿刘协的意图应该不难。
“臣闻杨太傅有一子名杨修,少聪慧,陛下何不将其招入宫中,做个黄门郎。”贾诩微笑道。
“妙!”刘协抚掌笑道:“朕得先生,天下再无忧矣!”
说白了,就是拉拢杨彪、司马防、丁冲这些人的手段,只是杨彪等人如今已经算是位极人臣,财富、女人唾手可得,刘协已经封无可封,要拉拢杨彪、司马防、丁冲这些人,只能从他们家人身上着手,黄门郎看似官职不高,却是刘协身边的近臣,只要不犯什么大错,他日前途无量,有了这份好处,相信这些人不会无缘无故的跟刘协唱对台戏,世家虽然是一个阶层,但内部的勾心斗角却并非没有,有时候甚至比战争都要残酷。
“陛下谬赞。”贾诩连忙躬身道。
次日一早,刘协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杨彪之子杨修,司马防之子司马懿,丁冲之子丁仪以及钟繇之子钟毓入朝,作为刘协侍读,官拜黄门郎,俸禄三百石,伴刘协左右听用,随后刘协宣布,匈奴寇边,社稷不宁,为重振大汉江山,朝廷将在三月之后,长安校场设擂,选拔天下勇士入朝为将,助朝廷平定乱世!
就如贾诩所预料的那般,杨彪等人因为得了刘协的好处,缄口不言,而其余百官却看不出其中关键,反而因为是军权的原因,大力支持,倒是朝中武将,除了皇甫嵩、朱隽、徐晃、樊稠、方盛之外,其余众将多有不安,但有徐晃等人压着,加上士人多有出口赞同,一时间,也无法反驳。
“将军,陛下今日发下什么募将令,这岂不是将我西凉诸将往绝路上逼?”早朝之后,樊稠刚刚回到府中,便有几名昔日部将联袂而来,众人分主次坐定之后,一名武将直接开口,毫不客气的道。
有了人牵头,其他几人也开始跟着符合起来:“不错,这朝廷能够有今日之势,全凭我西凉军维护,如今陛下刚刚得势,就想分我西凉军军权,此等做法,岂不令我等心寒?”
樊稠的眉头微微皱起,另一名武将在那里摇头叹道:“不错,那徐晃、方盛本就非我西凉人,如今却与将军并列,当初陛下虽然说是不再追究,如今看来却是缓兵之计,自以为掌握了大局,便想开始对付我等,削弱我等手中军权,嘿,想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