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颠覆三国记-第7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既很快发现已经无法阻挡大队蜀兵过河,虽然不甘心,却不得不果断下令撤退。张既的兵马中骑兵很少,而且,张既准备的都是登陆防御,很少用到战马,这下就吃了大亏。虽然张既下令撤退很是及时果断,但仍然被彪悍的蜀汉骑兵追在后面一阵大砍大杀,死伤惨重。

    另一边,等被人紧急的摇晃醒来,说前方发生战斗,胜负已分时,荆恬已经错过了最为精彩的场面,只看到蜀兵追兵的马屁股。(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162章 司马懿出兵

    (全本小说网,。)

    睡得懵懵懂懂的荆恬,也有些看傻眼了,他挠破脑袋也想不明白,那大队的骑兵是怎么过河的?河面上甚至连一艘小舟都没有,不可能插翅飞过去吧。荆恬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

    想找个人询问,顾目四望,没一个带兵的将校,显然都跑到河对面抢军功去了。

    “算了,看这样子,显然是大胜了。等他们回来,再问个明白也不迟。”荆恬耸耸肩,再度钻回帐篷,却再也睡不着了。荆恬甚至有些同情张既,怎么说当年也是与黄顺斗智斗勇,周旋不倒的人物,没想到,现在却栽在大老粗王平手上,想来张既自己也会极其不甘心吧。想想张既的年纪,荆恬有种预感,张既恐怕时日无多了,就像当初的刘备一样,无颜面对世人了嘛。

    张既这一败,基本上表示曹魏渭河防线成为虚设,王平的大军可以毫无阻碍的过河,分兵多路,攻占各处县城。王平头脑还算冷静,知道这些县城,攻打下来容易,要守住就困难的多。所以,王平根本就没有长驻的打算,只是一门心思的把人家县城里能够往回拉运的东西,一车一车的往回搬运,昼夜不停。

    王平这里进展的顺风顺水,且已经可以考虑直接发兵长安了。作为关中兵马总指挥的司马懿,此时又在做些什么呢?

    一句话概括,就是按兵不动。期间,麾下诸将和幕僚多次找上司马懿,强烈要求出兵增援,但司马懿始终不为所动。逼急了,司马懿就近乎耍赖的表示,就算王平占据了岐山大营,那又如何,于关中而言,不过纤芥之疾耳。

    后来又传来渭河失守的消息,几乎所有人都坐不住了,再这么待下去,长安城下就要成为战场了。但司马懿仍然不为所动,表示就算渭河失守,王平也站不稳脚跟,顶多抢夺一些财务,我大魏财大气粗,就当打发叫花子了。

    就在整个长安城惶惶不安的时候,司马懿等待已久的消息终于从武关和代郡方面传了过来:武关马超,因为南阳方面受到魏兵威胁,需要保证南阳安全,武关的兵马必须回撤南阳助守。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虽然马超的兵马堪称天下第一强兵,毕竟数量不足,不可能两面作战。

    而且,黄顺的军令很显然,不是为了攻占关中,只是吸引魏兵主力注意力而已。既然如此,在关中吸引与在南阳吸引,效果都是一样的。所以,马超当机立断,放弃进攻关中,而是撤回南阳,也算是前线主帅的临机决断。

    代郡方面,因为轲比能撕毁和平协议,大举进犯,需要全力应付轲比能大军,自然也抽不出兵力南下助攻关中。

    也就是说,黄顺规划中的三路兵马齐下关中根本就没有实现,到最后只有汉中兵马一路打入了关中。

    这下,司马懿终于扬眉吐气起来,召集众将,得意洋洋的表示,自己一早就派人在武关和代郡方面活动,务求拦住这两个方向的兵马。若让这两路兵马也进入关中,那司马懿就算三头六臂,也拦阻不住,最后只能请求朝廷的援兵。

    有一个理由,司马懿没有说出口,就是朝廷援兵一旦来到,关中的兵马是否还归司马懿调度,就不一定了。所以,为了保住自己在关中的地位,就必须自己想办法度过这一难关。

    司马懿不愧是司马懿,视野并没有局限在战场之上。若仅仅考量双方战场上的实力消涨,无论怎么算,关中单独抵抗,无论如何都是守不住的局面。司马懿的厉害之处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他根本没有调动其他方面的大军,就只是动用了几个斥候,就造成了南阳方面大军压境的假象,迫使马超不得不回军防守。

    至于轲比能那边,司马懿发配北疆的时候,曾刻意与轲比能交好,甚至还与他结成八拜之交,就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抗衡黄顺在代郡方面的实力。所以,司马懿只需一封书信,就成功调动轲比能的大军,抵消了代郡方面的威胁。

    现在,司马懿终于可以放心大胆的带兵出击,收复被王平攻占的城池了。而且,诸将被憋在长安城已久,心里早就憋得一股子劲,士气正旺,正是用兵的好时候。司马懿当然不会错过。

    不过,司马懿收到的也不仅仅是好消息,坏消息也有一个,就是黄顺并没有一直待在汉中,而是随后也跟着来到了关中前线。

    黄顺来到意味着什么,司马懿非常清楚。不要说别人,就是司马懿自己,一想到即将与黄顺在战场上交手,心里就打怵。虽然司马懿已经有了对付黄顺飞艇的好办法,但毕竟没有实践过,不知道办法灵不灵。而且,谁也不能保证,黄顺就没有新的大杀器拿出来。司马懿再厉害,毕竟也是凡人,凡人对未知的东西总是最害怕的。

    但司马懿毕竟是司马懿,当然不会被黄顺的威名所吓到,司马懿决定,暂不公布黄顺也来到前线的消息,避免军心大乱。而司马懿自己,则精心做了一番准备,包括万一战事不利如果全身而退的预案,都一一的置备齐全。

    这样一来,发兵的日子就往后拖了十多天。这些天里,黄顺也收到了两处兵马不能来到的消息。虽然不知道司马懿用了什么手段,但黄顺肯定一定是司马懿在从中捣鬼。

    这样一来,要牵制司马懿在关中,为江东那边的行事制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就只能由汉中兵马独挑大梁。

    王平可以在战场上硬吃张既,但面对司马懿,他就不是个儿了。这点,黄顺非常清楚。黄顺知道,这回,自己无法再躲懒,必须由自己亲率玄甲军,与司马懿在战场之上,你来我往较量一番了。

    要是放在以前,黄顺还真是打怵,怕自己算计不过司马懿。但现在,虽然黄顺仍然承认算度比不上司马懿,但黄顺还是有着十分的底气,因为黄顺很清楚,自己手上有着司马懿翘脚也够不到的优势,这样的实力差距,可不是什么阴谋诡计能够弥补的回来的。(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163章 大兴土木

    (全本小说网,。)

    本来,黄顺来到前线,目的只有一个,亲自收揽姜维为我所用。现在,情况有变,黄顺不得不做好常驻的准备。

    王平是汉中军的主帅,如何排兵布阵,如何指挥打仗,当然还是要仰仗王平。但黄顺地位在那里,有黄顺在这里,这里最高的决策者当然是黄顺。对这一点,黄顺根本不需谦虚,事实就是这么一回事。

    所以,为了理顺指挥体系,免得出现令出多门,自讨失败的情况,黄顺决定先对王平交代清楚,虽然黄顺来了,王平不再是这里的最高决策者,但如何指挥打仗,还是要王平扛大梁,也就是说,以前该怎么样,以后还是怎么样。黄顺只会在自己认为不妥的情况下,出言建议。当然,以黄顺的身份,他的建议,分量之重可知,王平不可能不重视。所以,黄顺也就没说自己的建议有什么权威性,只是说,自己的建议,由王平定夺,但最终的决定权,仍然在王平。

    说穿了,如果有一件事,黄顺与王平的意见相左,那就以王平的意见为准。当然,除了招降姜维这件事。

    王平显然没想到黄顺会如此安排,当然极力谦虚推脱,黄顺哪有时间搞那些虚套路,直接如此下命令,让王平必须执行。王平这才无奈的接受。

    接着,黄顺便告诉王平,司马懿已经带兵出发,很快就要来到。司马懿不比寻常将领,必须加十万分小心才行。

    王平也知司马懿的厉害,当即向黄顺表态:“要是小侯爷让我击败司马懿,夺取长安,我自认不行。但小侯爷让我拖住司马懿,让其不得离开。我保证完成任务。何况,不是还有小侯爷的玄甲军在后面给我撑腰吗?真到了关键时候,我就申请小侯爷的玄甲军出动呗。”

    黄顺说道:“不错!你能这么想,我很欣慰。司马懿心里明白,只要我的玄甲军一日不出现在战场之上,就表示,我们与他对抗,仍然保有余力,他就摸不准我们的实力的边缘到底在哪,他就不敢贸然离开。

    什么时候我的玄甲军上了战场,就表示我们这边也开始拼命了。凭司马懿的能耐,一定能够大致估算出我们的实力到底几何。如果他认为即使不是他亲自临阵指挥也能对付的了我们,那我们的此次出兵就是失败。”

    王平郑重点头。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接触,王平了解黄顺是个很好相处的人,并没有官场那些老油子的套路,说话只说三分,藏七分,一切让你自己去费脑筋猜。

    于是,王平便问出自己一直以来的疑惑:“小侯爷,我们为什么要把司马懿牵制在这里呢?兵法上,既然是牵制,就要有主攻方向才对。现在进攻关中的只剩下我们一路,小侯爷还是力主牵制。我就想不明白,我们在这里牵制了司马懿,我们的主攻方向在哪里?”

    黄顺敲了王平的额头一下,启发道:“谁说进攻一定就是刀兵相见呢。司马懿的厉害,绝不是体现在战场上。战场上的司马懿,我有十成十的把握能够击败他。司马懿的厉害,在于他的手腕狠毒,谋略深远,让人防不胜防。为了防止在另一处战场与司马懿斗智斗勇,我只好出此下策,把司马懿拘束在关中战场,相当于以我所长,制其所短。这么说,你能明白吗?”

    王平听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