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颠覆三国记-第7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顺说道:“如果赵云能力足够胜任,我倒乐得轻松。但魏延远在汉中,要调查魏延,起码也要赶到汉中去,赵云怕是没有这份时间。说不得,还得我来办。”

    刘禅说道:“赶到汉中去?你就有时间了?”

    黄顺说道:“我没说马上就出发。怎么也得孔明任丞相这事落定了再说。”

    刘禅说道:“此事看来不能再拖了。必须尽快有一个名正言顺的丞相出来,帮朕料理政事。为了阻止孔明为相,竟然连杀人灭口的事情都做出来了,还有什么事是不能做的?朕不管了,孔明为相,明天朝会重开,就敲定此事。”

    黄顺没想到,此事竟然促成了刘禅最终下了决心。真是意外之喜。黄顺喜道:“有孔明坐镇朝廷为相,皇上就可以轻松多了,等我从汉中回来,再见皇上,肯定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第二天的朝会,刘禅果然换了副面孔,根本不用双方再辩论,直接说道:“孔明为相,是先帝定下的事情。先帝的顾虑,还有你们的反对理由,前面的朝会已经论辩的很是充分,朕认为,没有必要再论辩下去。孔明的才能和忠诚,满朝文武无一能提出异议。这足以说明,孔明为相,是众望所归。至于你们提及的遗诏和顾虑。朕相信,孔明在位,足以确保平安。如果有朝一日,孔明老迈,回家养老,朝中自然是后浪推前浪,自有一代人才出来挑起大梁。此人或是出身荆州,或是出身西川,或是出身汉中,但无论出身何处,都是我蜀汉大臣。

    身为蜀汉皇帝,若如果连这点胸襟都没有,如何一统九州,如何德及四方?所以,孔明为相,今天就成定议,任何人,不得再有异议。否则,即是欺君犯上,谁也救不了你。”

    刘禅的突然强硬,让双方都愣在那里。半响,吴懿头一个反应过来,出身说道:“孔明为相,臣等确实没有意见。但黄顺其人,必须远离朝政,不得插手。”

    刘禅说道:“这个自然!就算你们想让黄顺插手,人家还未必愿意呢。荆州那一摊子事,不比我们朝廷的政事轻松多少。”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096章 荆州得失

    (全本小说网,。)

    黄顺见状,伸了个懒腰,懒洋洋的说道:“政事我确实不感兴趣。不要说朝廷这堆破事,一想到我辛辛苦苦做事,你们却坐享其成,还在那里横挑鼻子竖挑眼,我就避之唯恐不及。

    不仅朝廷的政事我不插手,荆州那边,我也准备放手了。我真正感兴趣的,还是跑江湖赚钱、养家。就赚钱这事来说,与那些所谓的蛮族打交道,比起我们这些汉人,我更愿意与他们待在一起,交朋友,做事。至少,他们没有汉人那些歪歪心眼。

    好啦,我也不说了。这次朝会,我从头至尾参加,也算见识了至高无上的朝会是怎么个样子。于我来说,这就够了。现在孔明已经确认为相。荆州士层在朝廷里有了强有力的牵头人,那我也就放心了。以后这里,我不会再来了。”

    说完,黄顺便起身往外走。刘禅叫住黄顺,问道:“你说荆州那边你也准备放手了,什么意思?”

    黄顺说道:“荆州那边,我早已做好安排,让孔明的儿子诸葛弘和诸葛瞻去打理。所以,以后,你们再怀疑六姓有什么企图,有什么歪心思,脏水不要忘我身上泼了,请直接对准诸葛孔明即可。”

    刘禅惊讶道:“据朕所知,诸葛弘和诸葛瞻还都是孩子呢。再说,荆州交给他们两个,以后怎么办?”

    黄顺说道:“这就要看孔明如何安排了,孔明就算大度到把荆州交给朝廷的官员来打理,我也没有意见。一句话就是,我要归隐了。”

    刘禅宣布孔明为相,还没有引起朝中大臣多大的骚动,黄顺的话却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心里开始盘算,今后的动向。

    尤其是李严,马上就意识到,这是自己的机会!但这回李严聪明了,转念一想:黄顺只答应交出荆州,可没说夏吟坊怎么样。如果夏吟坊仍然牢牢控制在黄顺手里,那荆州无论谁当家,都绕不过黄顺去。大小事情,只要黄顺不点头,在荆州就铁定行不通。

    李严摇摇头,继续闭上眼睛,气定神闲。

    李严的镇定是有道理的。李政和李晴的书信已经传回李严府。平叛大军正在回朝廷的路上,诸葛亮在路上已经明确说明,回朝后,平叛大军的统领人选,将由李政担任。而李晴,则会成为襄阳黄氏的新媳妇。

    如此一来,有李政继续统领大军,掌握兵权,李家在朝廷的地位丝毫不会削弱。有李晴嫁入黄家,等若又为李家设了一层保障,就算以后江州集团式微,也有夏吟坊的存在确保李家的利益。

    这样一来,李严还有什么可追逐的?当然是稳坐钓鱼天,坐山观虎斗了。朝廷斗争再厉害,管他屁事!反正不管哪方获胜,于他没有影响。

    本来这事,黄顺是非常抵触的,十万个不愿意。但事后,黄顺也逐渐想明白了。自己要想在明面上主持荆州,以后就少不了各种政事的打扰。只看蜀汉朝廷的朝会就知道,刘禅一个基本上都甩手掌柜,都有些伤神。荆州那边,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黄顺没有忘记,荆州那边有十姓,虽然对外统称十姓,似乎铁板一块,其实内部各家过各家的日子。黄顺之所以能将十姓整合起来,是因为黄顺能够为十姓带来超大的利益,其利益比起服从黄顺统一管辖所失去的利益相比,要大得多。所以,黄顺似乎没有经历过内部矛盾斗争,一路走来都很顺利。

    但这条路是以黄家,以夏吟坊的损失为前提的,注定不能持久。再说,十姓的胃口越来越大,而黄顺所能拿出来的利益却越来越少。虽然黄顺的生意越做越大,但黄顺的摊子铺的也是越来越大,用钱的地方也是越来越多。尤其是襄阳自立后,黄顺明显感觉钱不够花。

    黄顺的解决方案,是像后世股份公司一般,用股权拴住十姓的心,现钱拿不出来,黄顺便给十姓描绘一张张大饼,许诺一旦成功,将十姓分成。黄顺的生意向来是赚大钱的,十姓早就不满足捞点残羹冷炙吃,如今黄顺肯让他们加入,他们当然求之不得。

    这样下去,虽然能够维持一段时间,但黄顺担心,十姓越来越大的胃口,自己终有一天满足不了,十姓内部的矛盾也终有爆发的一天。本来黄顺在做的,就是尽量避免这一天的来到。争取在在一天来到时,自己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实力,强大到十姓不敢跟自己翻脸的程度。

    还有,司马懿的存在,也让黄顺不敢暴露内部的问题,就是怕司马懿把手伸进荆州,伸进十姓来捣乱。黄顺丝毫不怀疑,司马懿绝对私下里与十姓有接触。只是跟着自己,十姓能够有大的前途,暂时司马懿还挑拨不了十姓的关系罢了。

    但黄顺很是清楚,这一天总归要到来,不过是早来晚来的区别而已。本来黄顺的策略是尽可能的延迟这一天的来到。但经历了朝会争辩,黄顺学会了一个道理,就是有时候,乱上一阵未必就是坏事。

    不是黄顺自负,只要黄顺真放手,不要说诸葛弘和诸葛瞻两个小孩子搞不定十姓的问题,就是诸葛亮亲来,照样搞不定。

    诸葛亮的能耐在政事和军事上,但十姓关注的不是这些,只是利益。而恰好这利益,是诸葛亮所不如黄顺的。

    如果诸葛亮不来找黄顺,而是放手的话,黄顺基本可以断定,荆州要乱上一阵。通过这一阵乱,让十姓认识到,只有黄顺才是荆州的最合适的主公。到那时,自己的地位就彻底稳固了。

    现在黄顺要做的,就是确保荆州乱的这阵子,不能乱了基本,让其他人趁虚而入。在黄顺看来,襄阳是基本,无论如何动不得。其他地方如江陵,如南阳,迫不得已之下,都可以放弃。

    这两个地方,按说是襄阳的两翼屏蔽,地位相当重要,要是换在以前,黄顺是绝对舍不得撒手的。但现在黄顺有这个底气了,是因为江东那边的进展,给了黄顺足够的信心。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097章 徐平上位

    (全本小说网,。)

    江东孙权称帝以来,对外扩张的雄心消减了很多,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内政上。与曹魏和蜀汉相比,东吴的内政算是最乱的。孙权虽然登基为帝,但内部四族和东顺阁的力量仍然相当强大,而且都是手握兵权。这让孙权越来越感到威胁。校事的成立,可以说就是专门冲着四族和东顺阁去的。

    但首先发难的却不是孙权苦心孤诣创立的校事组织,而是选曹衙门。选曹衙门,顾名思义,就是为朝廷选官的衙门,历来为四姓所掌控,通过选曹衙门测评的人员,就可以进入“郎”的行列,郎就是官员储备,哪里出现空缺,就从郎里面选任。

    其时选曹衙门的长史是张温。孙权没有直接动张温,而是在选曹衙门里安插了一位特别的选曹郎:暨艳。暨艳是吴郡人,出身寒门,是孙权一手提拔出来的心腹。这次把暨艳安插进选曹衙门,自然要有一番作为。

    但有张温在上,暨艳在一段时间里郁郁不得志,始终不能有所动作。孙权获知此事后,便借要与蜀汉重修旧好为由,安排张温出使蜀汉,临走时,孙权还亲率百官相送,表示对张温此次出使的重视。

    但孙权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调离张温。张温走后,暨艳便顺理成章的掌握了选曹的实权。暨艳也不负孙权期望,马不停蹄的开始了他的动作。

    在暨艳看来,郎署机构中浑浊淆杂、贪污渎职成风,必须彻底整顿,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必须退出郎属。暨艳的考核把关极严,那些郎官能够合格者,十里无一。

    暨艳的作为,严重侵犯了四族的利益,四族当然强烈反对。所以,张温回来后,就要着手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