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力支援南中战场,当然会影响黄顺对南阳的作战计划。但凡事都有轻重缓急,黄顺只能一步步的走。
对南阳的作战,黄顺现在也是积极准备,等待时机。这个时机,是黄顺通过在邺城近乎无孔不入的情报网发过来的情报分析,西域墨门准备在曹睿上位后,对外面手掌重兵的曹氏重将进行逐一清除。只有将这些人一一铲除,身居皇宫大内的皇帝才好为他们所控制。
据此,黄顺判断,下一步,曹仁很可能要遭遇墨氏的刺杀。凭借墨氏的刺杀水平,曹仁很难幸免。一旦曹仁遇刺,南阳混乱,正是黄顺进取南阳的好机会。
而且,黄顺既然知道西域墨门的意图,当然不会眼睁睁看着他们得逞。黄顺会派出人手,争取在现场抓住一两个墨氏刺客,让西域墨门的恶行现世。黄顺很是期待,到时候司马懿该怎么擦这个屁股。
这些当然是后话。当前最为紧要的,是确保诸葛亮南中平叛的顺利。
诸葛亮也听说了此事,凭诸葛亮的智慧,当然晓得其中的风险,第一时间就把黄顺叫过去,商议此事。
对参与南中平叛,诸葛亮虽然不支持,但显然也是不反对。诸葛亮不支持的原因,正是考虑到阻力重重,黄顺只能消耗荆州的人力物力来保证平叛所需。不反对的理由更加充分。蜀汉只有平定内乱,才有对外开拓的可能,孤守蜀川一隅显然不是诸葛亮愿意看到的。
诸葛亮当初让黄顺加入蜀汉,一方面是靠夏吟坊的力量度过夷陵战败的难关,另一方面,诸葛亮那时候就意识到,从汉中外出,困难重重,步步都是苦战,唯一可行的就是出荆州。而出荆州只有黄顺能够办到。
所以,虽然明知刘备顾忌黄顺,诸葛亮权衡利弊,还是把黄顺纳入进来。而刘备也算雄才大略之辈,几乎出于同样的理由,同意了黄顺的加入,但对黄顺多方限制,却仍然是难免。
现在,黄顺的运作已经成功,诸葛亮参与南中平叛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诸葛亮此时要做的,就不是追究黄顺不通过他直接插手蜀汉朝局的前事,而是如何尽快平叛,回归朝廷。
“南中战事,我闲暇时也有关注,再强的军队去平叛也会无用,汉人的军队难以在南中一带久居,平叛之后只能撤退。所以南中诸部根本不怕汉人军队前来,来了顶多躲山上。山上瘴气多,汉人军队不敢进入。汉人军队走了,南中还是他们的天下。
要想彻底平定南中叛乱,只能采取土人治理,羁旅管制的办法。南中当前的头领是孟获,此人颇有军事头脑,野心很大,要想收复此人,不是易事。再加上朝中的掣肘,这个差事,相当棘手。”一见面,诸葛亮就开门见山的说道。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047章 庙算
(全本小说网,。)
“胜负还是五五开吧。我们荆州毕竟有十万兵马之众。”黄顺无奈说道。
“荆州的兵马有十万之众不假,但一旦战损严重,能迅速补充的上来?曹魏就没有这个问题吧。还有,一旦打成僵持,就凭荆州的财力,又能支持多久?”诸葛亮问的咄咄逼人。
“好吧,我承认这里面有不少问题。”黄顺无奈举手道,“那你说,我们不这样设计,又能走哪条路?”
诸葛亮笑道:“路线没错,但出击的时机就值得商榷了。在你之前的考虑中,根本就没有考虑蜀汉在其中的作用。现在你也看到,没有蜀汉的帮助,仅靠荆州单干,风险有多高。要是蜀汉参与进来,不用多,只需从汉中阳平关杀出一直部队,曹魏就得重兵去抗衡。曹魏不希望你连同河西和代郡,同样也不希望蜀汉冲出阳平关,得到进入关中的前进据点。这样,有蜀汉分兵曹魏,荆州的压力自然就小多了。”
黄顺说道:“蜀汉那么顾忌我,岂会与我做这样的配合。”
诸葛亮笑道:“现在当然不会,但若是你先帮我摆平蜀汉朝中大事,不就行了?”
黄顺想了一会,说道:“倒是可以考虑。但你这条路,也不是没有风险。遗诏说的明白,是不允许六姓同时朝内主政和外部掌兵。可没说是针对我。要达到我入朝就允许你入朝的程度,需要你做的事情还很多呢。”
诸葛亮笑道:“只要你答应,之前的事情,交给我就行。”
黄顺知道,诸葛亮从不轻易许诺,既然诸葛亮敢这么说,就说明他已经有相当的把握。黄顺知道诸葛亮在朝中留着蒋琬和董允两人。但就凭他俩,能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吗?黄顺完全有理由表示怀疑。
不管怎么样,这些都是后话,当前,还是要集中精力拿下平叛战事来再说。
本来诸葛亮的意思,是马上启程进川,恰好接到赵统的来信,知道赵统正在赶来襄阳的路上。诸葛亮索性就不急了,等见到赵统再说。
谁都知道,单为了平叛,赵统根本没必要走上这么一趟。赵统要来,定是有别的目的。当下,能够与六姓走近,帮扶六姓一把的,就只有赵氏一脉。关氏虽然与黄顺的关系也很好,但关氏的重心只放在军队,对朝中政事从不插手,也不过问。
耐心等待赵统的期间,江东传来一件大事:孙权称帝,国号吴。这早就在黄顺的意料之中,丝毫没有意外。早在数年前,黄顺就托徐慎问过孙权什么时候称帝,为什么还不称帝。
说起孙权称帝,还真是费尽周折。赤壁大战赢了曹操,夷陵之战赢了刘备,巢湖之战又赢了曹丕,如此下来,孙权称帝在世人眼里,依然有几分勉强。
同样是割据一方的刘备,却没有遇到同样的问题。因为刘备拿下西川后,马上就面临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役。汉中是西川的文门户,没有汉中,西川就谈不上安全。结果刘备打赢了,成就了铁打江山,称帝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相反,孙权占据江东,倚仗的是长江天险。然而长江天险有荆州和西川与之共有。孙权费劲周折,不过是拿到了江夏城,更为重要的江陵城,实际上一直与荆州和西川共有的关系。
防守上没有完全闭环,对外开拓上也有问题。荆州方向,有强大的十姓在,鉴于十姓与四族的良好关系,孙权要对荆州动兵,无疑先要考虑考虑内部的风险。再加上夏吟坊的强势,孙权还要担心江夏城被夏吟坊收回的可能。所以,经略荆州,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北上的路线,又被一个小小合肥城挡住,孙权在合肥城下磨了十几年,也没有取得突破,相反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惨败于此,已经成为天下的笑柄。
防守不稳,进取无门,这就是江东目前的窘状,哪怕彻底解决其中之一,孙权称帝也能来的更多底气。但是现实却都没有。
让孙权急于称帝的原因,在于孙权急于巩固自己的实力。没有皇帝这样名正言顺的称号和地位,孙权与四族,甚至与东顺阁说话,几乎都是平等对话,完全没有主子对臣属的感觉。只有称帝,才能取得高高在上的地位优势,从而方便孙权出手削平内部。
孙权这时候称帝,还能说明,孙权的校事组织已经成型,可以出动了!在黄顺这边,安插在其中的徐平,隐忍多时后,终于开始有了用武之地了。
孙武和黄蓉已经去了江东,利用孙武的身份和黄蓉的智慧,孙武在江东的进展之迅速,完全出乎黄顺的意料之外。
本来在黄顺的安排中,孙武是安排在幕后,做甩手掌柜,一切仍然由庞尚负责。但没想到,在黄蓉秘密安排的一次聚会中,透露出孙武的真实身份后,东顺阁一众大佬立刻就表示投诚效忠,并纷纷签下效忠书,以示忠诚不二。
这让黄顺着实惊掉了下巴:这是时来天地皆同命吗?不过事后冷静一想,也就了然。孙武背后就是黄顺,黄顺的实力摆在那里,自不必说。黄顺缺少的身份问题,孙武这里完美的具备。
当初孙策传位,本来就属意孙翊,而孙武又是孙翊的唯一后代,又有黄顺的父亲般的支持。此时孙武被黄顺派往江东,来干嘛,就算彼此嘴上不说,东顺阁一众大佬,心里还是明镜似得,当然识的其中利害,赶快站队就是他们的唯一选择。
黄蓉拿下东顺阁后,还想进一步试试四族的水,却被庞尚所制止。本来庞尚认为,让孙武在东顺阁一众大佬面前表露身份,利于日后孙武说话的分量,哪想到人家二话不说直接宣誓效忠了。
虽然这是件大好事,但庞尚知道,黄顺那边还没有做好接手江东的准备。就算江东这边条件再成熟,也得服从黄顺那边的大局。
何况,这里的条件还未成熟呢。按黄顺的预计,孙权的校事还没真正发力呢。群臣还远没有到人人自危的地步,孙权的地位还非常的稳固。要到孙权众叛亲离那一步,还早着呢。得慢慢来。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048章 孙权称帝
(全本小说网,。)
“胜负还是五五开吧。我们荆州毕竟有十万兵马之众。”黄顺无奈说道。
“荆州的兵马有十万之众不假,但一旦战损严重,能迅速补充的上来?曹魏就没有这个问题吧。还有,一旦打成僵持,就凭荆州的财力,又能支持多久?”诸葛亮问的咄咄逼人。
“好吧,我承认这里面有不少问题。”黄顺无奈举手道,“那你说,我们不这样设计,又能走哪条路?”
诸葛亮笑道:“路线没错,但出击的时机就值得商榷了。在你之前的考虑中,根本就没有考虑蜀汉在其中的作用。现在你也看到,没有蜀汉的帮助,仅靠荆州单干,风险有多高。要是蜀汉参与进来,不用多,只需从汉中阳平关杀出一直部队,曹魏就得重兵去抗衡。曹魏不希望你连同河西和代郡,同样也不希望蜀汉冲出阳平关,得到进入关中的前进据点。这样,有蜀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