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曹魏主动提出攻打襄阳,江东方面的压力,可以忽略不计,战场之上,江东不会使出全力,顶多是做做样子罢了。因此,襄阳防御战,重点防御曹魏进攻即可。
而防御曹魏进攻,在襄阳自立之始就在准备。凭襄阳自身的实力,防住曹魏的进攻,我认为足以办到。
朝廷的兵力,不能轻动。万一其他方向有变,朝廷还需派遣援兵增援。何况,我们刚才只说了外部的威胁,万一各地出现兵变,同样需要朝廷派出兵马平乱。因此,朝廷兵马不可轻出。”
诸葛亮说这么多,中心意思不过一个:襄阳得单独面对未来的进攻威胁,朝廷不会出一兵一卒增援襄阳。对此,黄顺还没有表态,李严就有些坐不住了。
“丞相所言大有道理,但放任襄阳被攻,朝廷却无丝毫增援的意思,传出去,不但百姓会说三道四,就是在江东和曹魏那边,也会有人针对此,与我们争夺襄阳。这是政治问题,不能简单以军事的眼光去看待。”
赵云也说话支持道:“襄阳新归,就遭遇大敌入侵,朝廷若是不管不问,情理上也有些说不过去。”
诸葛亮轻摇着鹅毛扇,微微笑道:“你们心中是不是都认为,我对黄顺太过苛刻了?黄顺是我的小舅子,我能坑他吗?襄阳的问题,我们几个都没有发言权,对襄阳最为了解的黄顺还没说话呢,我们还是不要着急下结论的好。”
刘禅连连笑道:“对对,还是让黄顺自己来说说。”
黄顺一笑,说道:“以我对襄阳局势的了解,曹魏就算趁我新丧,大举进攻,进攻的重心,未必就是襄阳。原因很简单,曹魏要想拿下襄阳,没有十来万兵力和三四年时间,是没戏的。我们新丧,曹魏也是新丧不久,自身都有一大堆问题要解决,此时出兵,不过是捞取好处罢了。在他们眼里,襄阳是个硬核桃,不是最好的进攻目标。
至于你们所说的江东和曹魏两下里夹攻的情形,说实话,我倒是对此很是期待。江陵城的守将是诸葛瑾,碍于亲戚关系,我不便于主动与诸葛瑾撕破脸皮,抢夺他的江陵城。但若是他主动出兵来招惹我,哪怕只是走走形式,也是给了我最好的争夺江陵城的理由,我会二话不说,先全力抢下江陵城再说。”
李严摇头道:“置曹魏心腹大患于不顾,只顾着江陵城的归属。这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失败了可以重来。万一襄阳守不住,江陵城又拿下来,那黄顺此番就要鸡飞蛋打了。”
赵云则冷静的问道:“三少说襄阳非曹魏主攻方向,那依三少之间,曹魏的主公方向在哪里?”
“汉中!”黄顺说道,“虽然汉中地形有利于我,但汉中兵马不足,更兼大军新败,再加上国丧,士气低落,是曹魏攻夺阳平关的最好时机。攻打汉中,曹魏可以借兵于羌,借兵于匈奴,借兵于鲜卑,以这些异族兵马为前驱,曹魏本部兵马则押后。前面的失利,无损于曹魏,却能大大消耗我们的力量。仅凭汉中的兵力,恐怕凶多吉少。
而且,曹魏觊觎汉中和西川,并非一日,与各地豪强大族,联系多多,这个时候,鼓动几处兵乱,难度不是很大。到时候,我们就要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处理不好,一举倾覆也说不定。”
赵云点头道:“不错!进攻襄阳,曹魏只能拿自己的精锐开路。与夏吟坊的天下精锐玄甲兵碰撞,曹丕小儿肯定需要一番踌躇。但进攻汉中,曹魏却可以驱赶大量异族兵马为死士,死多少他们也不心疼。以异族死士来消耗我们的兵力,确实是曹魏的上好一副盘算。”
诸葛亮说道:“汉中有魏延坐镇,我们不便于具体排兵布阵插手。我们能做的,就是枕戈待旦,一旦魏延求援,我们能以最快的速度驰援。
对我们来说,严防内乱,是重中之重的事情。既然襄阳战事并不是那么紧迫,我认为,李严将军就不宜再留在荆州,还是与我们一起回成都坐镇指挥全局比较好。”
诸葛亮的安排,虽然违背了刘备的遗嘱,但却是合情合理,赵云是朝廷的最后屏障,不能轻动。平定内乱,不仅仅是获胜的问题,如何一劳永逸的解决各地叛乱的根源才是重点,这个,一般将领可以做到平乱,却难以做到除根。只有同为顾命大臣的李严亲自出马,才能办到。所以,邀请李严同入成都,势在必行。
只是,刘备新去,尸骨未寒,几位顾命大臣就做主违背刘备的遗命,实在有违朝纲。所以,诸葛亮的提议,造成了冷场,没人接茬。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948章 矛盾
(全本小说网,。)
刘禅感到奇怪,刚才还讨论的热火朝天,这怎么一下就没人说话了?问明缘由的刘禅,运用小孩子般的智慧,轻而易举的解决了这个难题。
“李爱卿回成都,主管全**事,当然包括荆州,此举并没有违背先皇的遗嘱。等过了这阵,国内平稳,李爱卿再回荆州赴任,也是一样。丞相的提议非常好,朕现在决议,就这么定了。”
对李严来说,跟着回成都当然比留在这里当傀儡强。而且黄顺明确发话,襄阳的安全,根本不用朝廷担心,人家黄顺还想着借此机会对外扩张呢。自己若强留荆州,黄顺会不会认为自己有心抢他黄顺的功劳呢。
而回到成都,掌管天下兵马,这权力就大了。若真有内乱发生,李严带兵亲自平乱,这又是一个扩张自己实力的好机会。相比之下,魏延在汉中的战事,就是个消耗战。此消彼长之下,蜀汉军事第一人的交椅非自己莫属了。
到时候,如果荆州方面有机会,自己就可以率领大军,再次兵临江陵城。有黄顺的兵马相助,江东绝难抵挡。这样,既收复了荆州,也顺利的把黄顺的兵力纳入自己的管辖之下。
加上黄顺的兵马,荆州在兵力上,就是首屈一指的存在,荆州方向,也就顺理成章的从原先的辅攻定位,变成了主攻。自己也就能就此稳压魏延一头。
虽然李严与魏延并无矛盾,但武无第一,文无第二。比较下高低的想法,谁都有,李严也不例外。
还有一层考虑,如果真如黄顺所言,黄顺单枪匹马就拿下江陵城,再加上随后附上的江南四郡,黄顺就几乎控制了整个荆州。从而成为事实上的蜀汉第一军事外镇,直接触发了刘备在密旨中定好的条件。
李严在成都,也能更好的凭借密旨运作。若身在荆州,就不那么方便了。万一被黄顺发觉,自己的小命甚至都有危险。当然还是在成都保险。
“既然皇上和丞相都如此说,微臣不敢辞。只是一点,三少方才虽然自信满满,能够独力保住襄阳,甚至还有余力攻夺江陵城。但江陵城太过敏感,江陵城一动则天下动。我认为,就算出现了攻取江陵城的机会,三少也不能轻举妄动,需要交由朝廷定夺。”
李严如是说法,一是留着江陵城,作为自己的军功,二是防止黄顺做大,触发密旨。李严很清楚,一旦他拿出密旨,这对蜀汉朝廷来说,无异于一场大地震。诸葛亮和黄顺被打压,就等若十姓被打压,凭十姓的能量,做出如何反应,殊难预料。所以,密旨在李严手上,仅作为自身的一个保障就好,是万万不能轻出的。
李严也是一番好意,但不明就以的黄顺听来,却完全就是另外一个味了:这个李严,拿着鸡毛当令箭,刘备任命他为荆州方面总负责,这还没正式上任呢,就开始对我的事情指手画脚了。这要是以后正式上任,那就是头上供着一个土皇帝嘛。不行,必须从源头就予以制止,决不能在原则问题上妥协。
“夏吟坊就算不回归蜀汉,也一样要解决江陵城的问题。如果回归了朝廷,反而不能放手收回江陵城,那这个回归还有何意义?”黄顺冷冷说道。
李严一听,连忙解释道:“收回江陵城,是我们的共同心愿,先皇正是为了江陵城,这才举国大发兵,与孙权一决雌雄。我的意思是,我们败了一阵,再次与孙权交手,争夺江陵城,一定要慎重,能用上的力量,决不能闲置。
三少自信能够凭借襄阳的力量拿下江陵城,固然勇气可嘉,可站在朝廷的立场,还是朝廷出兵,配合三少,一起攻打江陵城,把握更大。”
赵云慢慢点头道:“李将军所言有理。”
黄顺说道:“由襄阳单独收回江陵城,矛盾只会集中在我与孙权上,不会影响到朝廷与孙权的关系,更不会影响到整个天下大局。
如果朝廷出兵,那性质就完全变了。先皇的前车之鉴,我们还不能吸取教训吗?战场上,孙权的兵马,明明不是我们的对手,我们为什么最终失败了?就是在天下这块大战略上,我们陷入了被动。曹魏尚且抵挡不住两家的合力,何况于我们?”
赵云神色再动,半响,方慢慢点头道:“不错!但以军事论,李将军的说法有道理,但考虑到天下大势,还是三少的意见为高。能否收回江陵城,只能单靠襄阳,朝廷确实不便插手。”
赵云如是一说,李严便在心中肯定:赵云手上并没有跟自己一样的密旨。
黄顺的说法,确实是当前经略江陵城最合理的选择,如果没有刘备的密旨在,李严也会同意黄顺的意见。但是……
密旨是不能随便拿出来的,但不拿出密旨,黄顺单独收回江陵城,就成为决议了。这等于给引爆蜀汉朝政的火药库安装好了引信,只等最终的点火了。
“三少单独收回江陵城,我可以答应,但江陵城收回后,得交给朝廷,由朝廷任命官员,不能一并交给夏吟坊。”李严咬咬牙,宁可自己做恶人,也要尽最后的努力挽回。
“这个我没问题。”黄顺笑嘻嘻的说道,心里却在暗暗发狠:好你个李严,竟然处处针对于我。在荆州地面上,就是你李严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