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羽、张飞、陈到、赵云自不必说,武功一流,沙场争胜,即使曹c手下的如云战将,都难与之匹敌。
糜伫、孙乾之流,则是经商理政的行家。当好刘备的管家,为刘备筹集钱粮,是一把子好手。
糜芳跟着哥哥,辅佐刘备,暂且不论。简雍为人风趣幽默,天生的外交家!
这些人,若不是跟随了刘备,无论在曹c处还是在孙权处,随便混混,官位到一州治中、别驾,轻轻松松,哪像现在,混的窘迫潦倒,还在辛苦的“创业”。
当今天下大乱,很多先天条件不如刘备的,都混的比刘备好,突出的便是曹c和孙权,更是隐隐有一统天下的希望。
为什么?黄顺发现,刘备青睐的人,都是一些“专家”,他更看重的是“技”!而不是“谋”。
在刘备接触到荆州六姓之前,刘备身边,没有一个战略级的谋士、军师。刘备闯荡江湖这么多年,阅人无数。他若是真有心收揽这样的人才,就一定能收揽的到。
连吕布那样的莽夫,都能有陈宫这样的谋士为他奔走效命,刘备背着皇叔这样金光闪闪的招牌,像陈宫这样的谋士,一路走来,收个十个八个,还不是手到擒来?
但刘备真不重视“谋”吗?刘备闯荡江湖多年,打过几场得意的胜仗,都是靠着刘备的谋略取胜。能在战场之上运用谋略的人,会不重视谋的作用吗?
想到这里,似乎一层窗棱纸被捅破了,黄顺仿佛一下看清了一个真实的刘备,或者说,是刘备的另一面:过于自负!
刘备的自负,当然不是在武力方面。在刘备的眼里,武功再厉害,也不过是供自己驱使的下人。能够驱使这些能人,打胜仗、攻城略地,那才是真正的本事。
而刘备,显然认为,自己有这个本事。
所以,从刚出道,近乎白手起家起,刘备从未想过在别人麾下,在别人的指挥下,战场杀敌。刘备自始至终,都是牢牢掌握着自己的命运:哪怕战败,也要自己指挥,自己做主。
看看刘备先后投靠了多少人,各自在那里又待了多长时间。便会知道,刘备从来不是一个甘居人下的人。这么多年的挫折,都没有打消刘备的这个初衷,可知这个念头,在刘备心里,是多么的根深蒂固。
在荆州,六姓的强势,使得在荆州之战的前期谋划和排兵布阵上,刘备没有多少发言权。现在看来,万幸如此,否则刘备早就被曹c消灭了。
或者说,六姓的那几位老骨头,早就看出了刘备的弱点。而六姓中,不乏诸葛亮、庞统这样的小辈战略大师。六姓相信,有六姓参与辅佐刘备,刘备才能真正的羽翼丰满。
理想点想,这确实没错。但刘备如此自负的人,他能用好诸葛亮,用好庞统吗?
想到这,黄顺不禁偷眼看了几眼诸葛亮。
或许,诸葛亮和庞统在荆州之战中的突出表现,让刘备看到一个天下级别的军师的作用,让刘备改变一直以来的用人观,重用诸葛亮和庞统,确实大有可能。
但在黄顺这里,就又不同。黄顺没有超强的谋略,更没有归附他刘备。黄顺的崛起,几乎就是异军突起,短短几年,便让夏吟坊的大名,变得天下皆知。
六姓中,除去前期投奔刘备的,剩下的,全被黄顺一锅端,都收罗在夏吟坊里。整个荆州十姓,都以出了一个夏吟坊而自豪。
这在自负的刘备那里,肯定就是一根眼中刺:堂堂刘皇叔的金字招牌,竟然败给一个二十不到的愣小伙,还不务正业,一门心思的经商赚钱。
想到这,黄顺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或许,自己帮刘备这么多,他刘备根本就没有丝毫的感恩之心,甚至还觉得宰的不够痛快呢。
黄顺烦躁的甩了甩头,禁止自己再这么顺着这条思路想下去。自己的这些想法,再有道理,毕竟只是自己想的,是否就是事实,还需现实的验证。
至于怎么验证这个棘手的问题,黄顺偷偷乐了:这么费脑筋的事,当然要白雪来帮自己解决。自己可没那个本事。
三人这么各自想着心事,静静的坐在那里,直到外面有人过来敲着车厢板壁,喊黄顺出去,这才各自起身,离开车厢。
从荆家村至江陵的路程,他们整整走了三个月。这三个月里,黄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戳球的练习。其他人如马谡、林卓、向充、庞尚等辈,开始还练习s箭练的起劲,后来都跟着黄顺,也开始练习戳球。
都很精明,都知道黄忠这是在给黄顺开小灶呢。他们不好意思跟黄忠要同样的待遇,却绝对好意思跟黄顺要求,不能吃独食!
彭威、彭风、荆恬和程郊他们,虽然也跟着练习s箭,却不仅局限于s箭。其他方面的拳脚刀枪功夫,照样不落下。不仅是黄忠、魏延,连赵云,也被他们拉着,成了半个师傅。
一众女人里面,其他人开始还挺热情,跟着练了一阵,后来就失去兴趣了。
程瑶不随大流,一个人单独练。现在的程瑶,武功已是极高,接触黄忠、魏延和赵云的招式,并不像其他人般拼命练习,以便尽快掌握。
程瑶首先找出这些招式的破绽,然后自己再琢磨着加以改进,改到自己满意了,这才上手练习,变成自己的。
这是黄顺此前传授给程瑶的最高武学理念:任何招式,都有它的破绽。学习新的招式,要从它的破绽学起。
只要做到能够看破每一招的破绽,并知道自己的招式破绽所在,久而久之,就能融会贯通,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到那时,便是一剑在手,天下无敌。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11章 来到江陵
(全本小说网,。)
萧凝跟其他人都不同,她对墨氏的武功,极为自负。萧凝并没有按部就班的跟着黄忠练习,而是根据黄忠上次的指点,卯足劲的要掌握九九归元的精髓。
练到第三天上,黄忠发现了这一点,便指点道:“你这一招,主要靠的是手法的运用。手法上,你已经练得登峰造极,再怎么练,也难有长进。我看你,于心法上并不通。你若想突破,我可以教你一套心法。配合你精湛的手法,保证你的进境,一日千里。”
萧凝对黄顺,早已心服口服,问道:“心法?我怎么从未听说过?”
黄忠笑道:“这个我就不知道了。我想,要么,就是当初教你的师傅,也不会心法的运用;要么,就是他教你的时候,留了一手,只教了你皮毛而已。”
萧凝浑身一震,猛点头:师傅是顶尖的暗器大家,岂有不知心法的。看来还是藏私最有可能。
萧凝盯着黄忠,疑惑道:“你愿意教我?”
黄忠知萧凝的心思,笑道:“纪昌学s,最后连弓箭什么样子都忘记了。这些具体的心法和s术,都是些皮毛功夫,离真正的本事还差得远。我若是抱着这些东西当宝贝,生怕别人学了去超过自己。那我的s艺,早就止步不前了。”
这才是真正的武学大师!萧凝一时情不自禁,竟然对黄忠行了一记庄重的跪拜礼。
黄忠连忙伸手扶起,说道:“我看你练了三天。你的问题,过于追求招式的精准,反而忽视了武功的初衷。练武最初是用来强身健体,与人搏斗、与猛兽搏斗,都是在强身健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你的招式,没有强身健体的根基,一味的追求杀伤效果,初期进展神速,后面就会遇到瓶颈,难有寸进。
现在的你,若想在武学方面有突破,我建议你恶补一下基本功,跟他们一道。”
黄忠没有对萧凝藏私,更没有因为萧凝的身份,对她区别对待,而是一视同仁,根据萧凝自身情况量身打造训练方案。这让萧凝感动的泪眼婆娑。
其他人,对自己再好,但骨子里,还是认为自己是墨门的刺客,跟他们不是一路人。黄忠,是第一个真正平等看她的人。这让萧凝有些难以自控,不能自已。
从此,萧凝接受了黄忠的建议,开始从头练起。开始还有曹珊她们陪着,后来,便是萧凝一人坚持不懈的练习。
萧凝的这份毅力,其他人,包括黄顺,都看在眼里。头一次,从心底对萧凝有了一分敬重。
这段时间,黄顺当然也没落下功课,他现在的戳球练习,再度提高难度,球放在黄顺伸手触及不到的地方,黄顺若要击中目标球,必须以袖箭s中方可。
开始,距离很短,黄顺s中目标球,并不费力。后来,距离越来越远,难度便成几何级的上升。黄顺的空闲时间,几乎全部用来练习,一天下来,有时还完不成当天的训练量。
黄顺心里清楚:黄忠对自己要求很高,想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往高手方向培养。可看着别人拿着弓箭,已经能在百步远的距离,s中靶心。而自己,却还在纠结着一臂远的小球s不中的问题。黄顺就有些按捺不住,找黄忠说了几次,也想在训练之外,实c一下s箭。
黄忠告诉黄顺:因为黄顺此前从未有s箭的任何经验,相当于一张白纸。这样的徒弟,是难能可贵的。正好从一开始,就培养最正确的s箭理念和方式,不至于走弯路。
现在正是培养黄顺s箭习惯的时候。只有持之以恒的坚持正确的s箭方式,才能让自己的身体记住正确的动作。s中s不中,反而无关紧要。
所以,这个时候,就急于下场s靶子,是在破坏训练的节奏,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本来一年就可以练出来的本领,因为这个,便要再苦练三四年,才能练就。
以黄顺有限的毅力,能坚持三四年枯燥的苦练吗?
黄忠如此说了,黄顺只好打消这个念头,专心一志的继续戳球的训练。
除了练习箭术,黄顺还特意有事无事的便去找黄忠和魏延吃烤r、聊天。
赵云跟随刘备日久,早被刘备视为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