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也想明白了,对我有意思的,我根本享受不到追求的过程。对我没意思,又能由着我追求的,怕也只有萧凝了吧。
说起来,我还得感谢你呢。若萧凝一直是英雄出没的歌姬,我还完不成这段体验呢。”
黄顺安慰曹仁道:“老哥也别丧气,其实这才是最好的结局。萧凝的完美形象,会一直留在老哥的心中。每次回忆起来,都是甜美的。
若老哥真施展手段,把萧凝追到手,那萧凝跟你身边的那些女人,就完全一样了。以后再回忆这段经历,就变味了。”
曹仁仿佛一下醒悟,喜形于色,高兴道:“真不错!咱俩真对脾气,跟你说话,感觉就是爽快!可惜,你就要出远门了。还不知什么时候再能一起叙叙话。”
黄顺笑道:“你想的是萧凝姑娘吧。”
曹仁摇头道:“正如你所说,现在止住,是最好的结局。对萧凝,我不存奢望了。”
……
与曹仁一翻长谈,黄顺总算放心:这个曹仁,在萧凝身上表现的跟个老小孩似得,原来症结在这里。
知道萧凝的事不会影响自己跟曹仁的合作,黄顺也就放心了。自然不会为此耽搁太多时间,还是回家要紧。马上就要上路,黄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
回到家,黄顺有些意外的发现,徐莹、呼延康都在陆吟霜那里,摆弄着一些稀奇玩意,玩的不亦乐乎。
黄顺进门,还没来得及说话,呼延康就笑道:“三爷刚才在门口,笑得好贱喔,尤其对着萧凝的时候。我们这里看的一清二楚,差点笑岔气。”
黄顺疑道:“隔着这么远,你确定你看清了?”
陆吟霜递过来一个筒状物,说道:“自己看。”
黄顺拿在手里,上下翻动着看了一遍,大喜,“望远镜终于做出来了吗?太好了!”
黄顺一个跨步来到窗边,拿着望远镜看向门口,那里还在安顿车马的下人们,一个个清晰的映入眼帘,甚至连他们脸上的痦子,都看的一清二楚。
黄顺看的啧啧赞叹,不防程瑶过来,夺走望远镜,自己一睹为快。
望远镜在众女手里流转,频率很快。黄顺很识趣的没有参与,而是回身问呼延康:“这两天,你去马钧那里看过了?那里怎么样?有没有别的什么小发明?”
呼延康笑道:“我哪有那么勤快,我在祖老那里,蔡姐姐听说了,自己去找我的,顺便带了这个过来。”
“你见过蔡琰了?她没跟你说什么吗?”黄顺说道,“我一直想去看看她,只是日程安排太满,我怕抽不出时间,本来还想着你们代我走一趟呢。”
呼延康笑道:“琰姐姐还说呢,自从上回她报给你一个国学馆的东西,就再没见过你。问你是不是被吓着,不敢见她了。”
黄顺噗嗤笑了,点头道:“国学馆确实是个烧钱的工程。放在平时,也没什么,我还承受的起。但现在,我们新增了十姓的产业,需要消化,又确定要建设夏吟坊江陵分舵。夏吟坊资金再雄厚,同时支应这些,也有些吃不消。所以,国学馆那边,还真得先放放。”
白雪跟着说道:“既然少爷没空去,不如让我替少爷过去看望一下蔡琰姐姐吧。”
黄顺狐疑的瞅了一眼白雪,问道:“你是不是有什么别的想法?”
白雪笑道:“你知道,我跟萧凝说,这次出门,走的匆忙,就为了医治你身上的‘毒’。若走之前,连蔡琰姐姐那边都顾不上去一趟,不是更能取信于人吗?”
黄顺笑着点头:“我就猜其中必有缘故。既然如此,你就代劳一趟吧。”
说完,黄顺长长伸一个懒腰,抱怨道:“我的时间,都被那些宴请占满了,不去又不行。要抽个时间去,还真不容易。”
陆吟霜直接说道:“那些宴席,不去不行吗?非得搞得自己那么累,连做正事都没时间。
没工夫陪我置办礼单也就罢了,连祖老和琰姐姐那边的事都顾不上,不是本末倒置嘛。哪有因为应酬耽误自家大事的道理。”
黄顺耐心的解释道:“夫人有所不知,当然,我也是最近才知的,不过比夫人提前了几天而已。参加这些宴席,对我来说,就是正事。
我现在才逐渐对我这个夏吟坊坊主的身份,有所了解和熟悉。以前,对我来说,不过是个拉风点的称号而已。事情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但这次回襄阳,感觉就明显不同了。需要我去做的事情太多,时间又太紧。形势*着我,必须要把一些事情,分派给其他人去做,我只做那些旁人无法代替的事。
现在,祖老代我主持着夏吟坊,接收十姓的产业;蔡琰姐姐帮我规划着国学馆;这次回江东,一切的打点礼单,由夫人c办;与墨氏的较量,交由徐莹打理。再远点,河西的事务,是王珣在负责。
这些事,都是大事,放在以前,我肯定要亲力亲为。但交由别人做,一样能达成。其实并不需要我亲自出面。
而这些宴席,看着简单,却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表面看,我整天就是在吃吃喝喝,实际上,我是在维护和拓展关系。这才是夏吟坊坊主亲自c办的正事。
参加襄阳的这些宴席,就是我在维护关系。我们夏吟坊能够发展壮大,靠的基本力量是什么?其实就是十姓,以及十姓周边延伸的襄阳士群。
其他的关系,看着与我们往来频繁,亲热无比,但真有那么一天,夏吟坊大难临头,真正能够给予我们坚决支持的,就是襄阳这些基本力量。
这些家族,为了挺住夏吟坊,是真能贡献出最后一文钱,最后一个人的。其他的关系,都不行。
上升到这个高度,再来看这些宴席,就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而且非得我亲自出面不可了。
必须让他们知道,他们对我们的支持,没有打水漂,我们也在重视他们的诉求。这样,他们对我们的支持,才会更加牢固,不断增强。
若我们一直享受着他们的支持,却无视他们的诉求,甚至把他们作为累赘。迟早有一天,我们就会失去他们的支持,失去这一基本的支持力量。”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99章 家务事天大
(全本小说网,。)
白雪拍手笑道:“少爷终于有个主公的样子啦!开始像个主公一样思考问题了。”
程瑶扣扣指甲,看了黄顺一眼,嘲笑道:“怎么看也还是以前那个黄顺,痞里痞气的。像个正儿八经的主公一般说话,我怎么听着这么别扭。”
黄顺立即反击:“我看你还是个丫头片子呢。你不也是经常装模作样充高手?我都没说你什么。”
陆吟霜说道:“看这个人,别人都是最头痛打点关系了。他倒好,更像乐在其中。”
黄顺打蛇随g上,笑道:“或许我天生就是个主公的料呢。”
一句话,又把屋里的女人逗乐了。
这当然是句玩笑话。处理关系,尤其在襄阳,这么多长辈、亲朋在,哪处的面子都很大,哪处都得罪不得。即使一片热心,一心为公,也不可能处理的让所有人满意。
别的不说,就说这江陵分舵的事,本来黄顺并没有马上大规模兴建的意思。毕竟,各处都要用钱,蔡琰那边也提出了国学馆的宏伟计划。钱不够用。
而且,江陵现在还是刘备和江东共管,也不具备夏吟坊大规模入驻的条件。
但江陵分舵的事,还是这么逆流而上,甚至超越国学馆,排在更为优先的位置。原因无他,黄顺需要安抚自己的大哥:黄循。
一想到大哥,黄顺就感觉头痛。故事,得从黄顺初回襄阳说起。
黄循本来就全权负责着黄家的产业经营。这次黄顺回来,黄循前后也出了很多力,家里家外都是黄循一个人在张罗。
要说黄循这么做,没有私心,那是假的。黄循想借用夏吟坊的商业网络,更好的开拓市场。还想让黄顺提携一下自己的几个儿子。
黄循觉得,几个儿子都很聪颖,都跟着自己经商,有些屈才。还是出仕为官,更能光宗耀祖。
当今是乱世,出仕是要选择效力的主公的。六姓虽然选择了刘备,但黄循跟黄顺一样,同样不看好刘备的前途。毕竟,曹c像一座大山伫立在那里,没人认为,有谁能攀过曹c这座峰头。
以黄氏在襄阳的地位,找曹仁要一个官做,轻而易举。但黄循岂能看得上这样唾手可得的官职。黄循更想把儿子运作到邺城,在魏王脚下效力。
整个十姓,论门路广,与曹氏的交情,黄顺认第二,谁人敢认第一?所以,黄循很自然便想到通过黄顺这条路子,实现自己的想法。
黄顺得知大哥的想法后,非常热心,很详细的帮大哥分析了天下的大趋势以及邺城的形势。
从大趋势发展论,形成三国鼎立,那是梦中讯息证实的。整个六姓都在刘备这边效力,黄循的儿子孤单单留在曹魏,受人排挤不说,身家性命都难以得到保证。
从邺城形势看,曹c年事已高,在曹氏中,已无多大效力价值,曹c诸儿里,曹丕最值得效忠。但黄顺的身份特殊,他虽然看好曹丕,却在曹氏诸兄弟间持中立立场。
若黄顺把自己的亲侄子交给曹丕,势必给外人以黄顺支持曹丕的印象。这就破坏了黄顺的中立地位,破坏他跟曹植、曹彰、曹宇等人的关系。
所以,黄顺给黄循的建议,还是老老实实,走诸葛亮的路线,在刘备处寻一个官职最为妥当。
黄循被黄顺说服了,没有再纠缠此事。
按说这事就这么过去了,谁知后面,又发生十姓产业全部归于夏吟坊的事件。黄循掌管的黄氏产业,自然也不例外。
黄循并不像其他人般,惶恐的感觉自己要失业了。相反,黄循很有几分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