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颠覆三国记-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你这是做什么?”黄顺完全摸不透张既的用意,连忙避开,抗议道,“你是官,我是民,我可受不起你的大礼。有什么话好好说。看在我新添一女,你多方配合照应的份上,我不会过分为难你的。”

    张既上前握住黄顺的手,说道:“是我有眼不识泰山,没看出少爷竟是胸怀天下,一心为公的大人。可恨我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少爷面前,我就像个跳梁小丑,惭愧,惭愧。”

    张既没头没脑的一番话,更让黄顺摸不着头脑,“麻烦张大人能否把话说明白?我怎么胸怀天下,怎么一心为公了?”

    张既松开黄顺的手,长吁口气,继续说道:“这是我深思熟虑多日,方才得出的结论。少爷出身荆襄黄氏。黄氏已然公然投向刘备,为刘备效力驱驰,这已是天下俱知。而少爷却没有选择与家族一致,而是自己成立了夏吟坊。

    后来,魏王进入襄阳,非常赏识少爷的才干,加之少爷在华容道上的大功,如果少爷投身魏王麾下,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可少爷也没有选择魏王,依然做着夏吟坊的买卖。

    很多人就此认为,少爷没有出仕天下的心,只愿意做自己的买卖,独善其身。我对少爷的看法,也是大差不差。

    正因为此判断,我才对少爷远赴定襄之行,大为不解。夏吟坊在襄阳,靠着少爷在吴郡和邺城的人脉,完全可以做到左右逢源,不愁买卖。仅靠生意一项,就可以做到富甲一方,任何人,也不敢小觑了少爷的影响力。

    因为不解,所以我不断的深入研究少爷的一言一行,终于有所开悟。从一开始,人们对少爷的看法,就是错误的。我随大流,以成见来判断少爷的行为,自然南辕北辙,与事实相距甚远。”

    黄顺听着张既的长篇大论,有些不耐烦,打断他的话,说道:“那我是什么样人,你做出判断没有?”

    张既说道:“少爷选择不依附任何一方,不是因为少爷只想独善其身,而是少爷有更为远大的志向。少爷的志向,是要保护汉民,不受胡族侵扰欺压,保护我中华文明传承不被打断。”

    黄顺听着张既说出这些似曾相识的话语和概念,有些好笑,当初蔡琰倒是如此期许自己,自己也曾以之为目标。可惜后来,在娶呼延康一事上,黄顺彻底看清自己,自己不是那块料,做不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自己正是天下人眼里的那个人:只求独善其身而已。

    “我很好奇,你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黄顺不动声色,平静的追问。

    张既有些激动了,挥舞着双手,慷慨激昂道:“少爷此行,定襄绝非最终目的,河西才是少爷的终点。

    按少爷本来的预想,在定襄建筑几座城池,以此为基础,控制住定襄一带。然后,就挥兵西进,趁着魏王用兵潼关,诸羌兵力集中潼关前线,后方空虚的机会,直捣河西的大后方。只要少爷能保证自己在河西站稳脚,就算胜利。

    魏王荆州一战失利,下一步作战方向是关中。这一点,我能猜到,以少爷之能,相信更是明察秋毫。少爷手下多有能人,借着魏王大举用兵之际,用事边塞,这般大业,相比十姓重振荆州的大手笔,算得上小儿科,根本不是问题。

    只要少爷能够撑到魏王打破潼关,占据关中,进一步用兵西凉时,就算大功告成。那时候,魏王就算本无意全据河西,因少爷已在河西纵深处站住脚,也会考虑出兵,帮助少爷略定河西。

    河西走廊一带平定,就截断了西羌进犯中原的通路,也打乱了诸羌在河西发展壮大,以图中原的计划。这样一来,就算中原内乱不已,无暇对外,至少,边境是安全的。因为北面和西面,都已在少爷的掌控之下。

    可惜,少爷的这番大计,最初便与曹彰北伐计划相冲突,为了得到曹彰将军的配合,少爷选择与曹彰将军合作,经营定襄。再后来,曹彰将军远调潼关作战,我在翼城,又不准少爷筑城,更是破灭了少爷定盘定襄的初衷。

    少爷发觉,自己做事,颇多掣肘,认为自己名头太响,如此大事经营一方,容易引起外人猜疑,尤其是魏王的猜疑。所以,少爷不惜抽身退出,另换他人上场,也要继续自己的计划。

    定襄攻略已然不成,那便放下,先行往西,在定襄之外,另行寻找一处城寨,作为发展的基点。榆林城,就此被少爷选中。

    榆林城是韩遂的地盘,少爷怕韩遂坏自己的计划,便亲自带人,往潼关走上一趟。从后来少爷积极准备西征的事实看,少爷的潼关之行,应该是圆满完成任务。

    攻略河西诸事备妥,少爷为保此战不受中原因素干扰,自己便不再随行,而是先行打道回府,并向魏王送上重礼,以此表明心迹。”

    张既的一番评论,黄顺听来,很是新鲜,没想到,还有人从这个角度出发,来判断自己的一系列行为。若曹c也能这般想,就再好不过了。

    “你难道不怀疑,我是要跑马圈地,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吗?”黄顺小心翼翼的问。

    张既哈哈大笑,“襄阳就是少爷的势力范围,少爷的触角伸的再远,根基永远是在襄阳。襄阳位居天下之中,与边塞相距万里之遥,少爷在边塞建立势力范围,于襄阳无半分好处,相反,因为要时时对付蛮族的侵扰,还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得不偿失。少爷不傻,借机做做生意有之,割据一方,就是异想天开了,不可能。少爷不傻,手下能人更是多有,不会做出如此不智的举措。”

    黄顺长吁口气,这个张既,什么都为自己考虑到了,还有什么好说的,若有此人为自己说话,倒是省却自己不少力气,去跟曹c解释。

    “其实,我没有你想的那般伟大,”黄顺主动握住张既的手,很有感触的说道,“真正伟大的人,是蔡琰!她真是个了不起的女人,一生遭遇坎坷,却处之泰然,时时把社稷天下放在心上,心心念念的都是文化的传承,民族的延续。

    正是她的一番话,才让我有了大力经营边塞,驱逐诸蛮,为中原百姓撑起保护伞的宏伟志愿。也正是她,才使我在一连串的挫折下,没有自暴自弃,打道回府,而是因时就势,遇招拆招,虽然道路走得与当初设想远远不同,但最终目标却始终没有改变。

    虽然我按照蔡琰的指点,走得很憋屈,甚至窝囊,一度有放弃的想法,但现在遇到张大人,竟然能够理解我的苦衷和委屈,顿时让我心里暖烘烘的,感觉像见到亲人般亲切。”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14章 归心似箭

    (全本小说网,。)

    黄顺说到唏嘘处,张既也感同身受。他跟在曹彰身边,受曹彰影响,心思大半放在边事上,对周边诸胡的实力发展,很是警惕。但朝廷忙于内战,根本腾不出手来整顿边疆。

    而且,张既是朝廷官员,不能轻离职守,不能像黄顺般,带一批人,深入虎x,干一番大事业。张既所能做的,只能是维持局势均衡,将诸胡的破坏力尽数释放在诸胡内部,不至影响内地。

    张既这么做,很多情况下都是两面受气,既要与胡人违心的打交道,赔笑脸,还要忍受血气方刚的属下义正辞严的指责。

    在定襄,张既又破坏了黄顺的大计,坏了黄顺的“大事”,更让张既从内心感到过意不去。

    现在,两个忧伤的男人,就在互握着手,倾诉衷肠。程瑶站在那里看着,撇撇嘴,不做任何表示,把头扭向一边,假做欣赏外面的风景。

    黄顺和张既一番倾诉后,两人关系拉近了不少。黄顺便问起自己离开襄阳后,江陵战况如何。

    可惜,张既的情报网,大都放在定襄一带,对江陵那边的情况,知之甚少。张既只知道,江陵已经失守,曹仁将军率军退守襄阳。其他内情,一无所知。

    黄顺心下暗暗着急,按梦中所示,曹仁抵挡不住周瑜的进攻,失守江陵,周瑜占据江陵城。

    但现在,刘备的实力,比梦中强大了不少,又早就做好准备,在旁边虎视眈眈,该不会眼睁睁看着周瑜独占江陵。到底情况如何,黄顺急切的想要知道。

    江陵一战告一段落,意味着荆州一线,明面上的战事没有了,各方再次进入暗斗阶段。尤其是刘备与孙权对于江陵城归属的争夺,更是其中的重头戏。

    梦中的世界,刘备正是在这时,施展惊世忽悠**,让江东暂时让出江陵,自己占据了这个战略要冲,日后更是以此为基地,经略西川,从而成就大业。

    这些大事,黄顺不想错过近距离欣赏的机会。何况,黄顺还有自己的利益要考虑。

    江东外战告一段落,势必要对内部进行清理。吴郡四族没有达到预先设想的目的,能否抵得住孙权削权的屠刀?秣陵新城,是江东夏吟坊的大本营,梦中更是日后江东的都城所在。孙权会不会趁机收回秣陵城?这些都事关黄顺的切身利益,容不得黄顺不关注。

    万一吴郡四族扛不住孙权的压力,在自己缺席的情况下,便把秣陵城让出去,那自己就损失大了。失去了秣陵城,自己在江东就失去了落脚点。

    按黄顺的思维逻辑,若吴郡四族要对孙权割舍利益,头一个舍弃的,就是秣陵城。反正名义上是荆州十姓的,拿着黄顺的东西显示自己慷慨,四族太容易做出来了。

    真要如此,黄顺损失就大了。不说前期投入打了水漂,其他的,往小了说,以后再做江东的生意,就不那么方便了;往大了说,自己就此失去对江东情况的掌控,以后再不能及时得到江东的讯息,这对黄顺来说,是无形的损失。

    经历过定襄…榆林行,黄顺切实感受到情报的重要性。这次经略河西,若没有褚仁的情报支持,仅靠黄顺梦中信息支持,黄顺甚至都没有河西这个地理概念,更勿说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