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灵和褚英初见黄顺,站在那里,还有些不好意思。曹珊和呼延康在后面欢呼一声,用力一推,把许灵和褚英推到黄顺的怀里去。
黄顺张开双臂,揽住二女,仿佛身置梦中,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是真的。
在黄顺的怀抱中,许灵和褚英终于不再害羞,不等黄顺发问,两人就争先恐后的跟他说起此行的缘由。
先前褚仁回西域,追查黄顺被墨氏刺客袭击一事。后来,墨昆也带着人马,回到西域。
虽然墨昆的行踪很隐秘,但没有瞒过褚仁的眼睛。神通广大的褚仁,通过各种关系,终于打探到墨昆效力邺城司马氏的消息。
原来,墨氏大先知经过多年苦修,终于窥得部分天机,知道天命属意司马氏,便让墨门派人回中原,悄悄辅佐司马氏,傍上司马氏的大粗腿。
墨昆是大矩子的儿子,大矩子有意培养他为下一代矩子,这次回中原的机会,便落在墨昆的头上。
墨昆志得意满,意气风发,此时的司马氏正在蛰伏,但墨昆却不甘寂寞,屡屡擅自行动,还对名不见经传的黄顺下了杀手。
结果,损兵折将不说,还折损了兼爱非攻之一的墨爱。从而打乱了墨氏的部署,不得不提前返回西域,接受质询。
得知事情真相的褚仁,暗自思忖:墨昆骄横自大,他盯上黄顺,这可不是好事。明刀明枪的来,黄顺自然不怕。
怕就怕,墨昆派大批一流刺客,潜伏在黄顺周边,伺机下手。这是黄顺最为惧怕,恰好也是墨氏最为擅长的。
为了帮黄顺解除这个警报,褚仁挺身而出,以关内流浪回归的墨子身份,求见大矩子。
此时,正是墨氏有意经略中原的时候,任何能够增进对中原了解的机会,墨氏都不会放过。所以,褚仁很快便得到觐见大矩子的机会。
褚仁为了见大矩子,做足了功课。在大矩子面前,褚仁畅谈自己塞外游历的经历,谈自己对邺城形势的了解,谈自己对荆州十姓的见解。
大矩子听说褚仁对荆州十姓也有了解,便询问他对襄阳夏吟坊的看法。
这正是褚仁要达到的目的。自己主动说出来,不如对方问出来,再加以回答,效果来的更好。
于是,褚仁添油加醋的,把对黄顺的了解说了一通,强烈灌输黄顺不为任何人效力,只在各方势力间,游刃有余,长袖善舞的印象。
此前,大矩子已经听墨昆及其手下的兼、非、攻三人,说起黄顺其人,心中已有大致印象。现在再听褚仁所言,互相佐证,大矩子更加坚信,黄顺就是这般没有大志向,只知自善其身的人。
如此人物,墨昆却浪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在他身上,还损失惨重!这下把大矩子气了个半死。若不是墨昆是他亲儿子,他就要对他当场执行门规。
大矩子严厉训斥了墨昆一顿,命他老实待在家里,另派他人,重回邺城,辅佐司马氏。
墨昆心高气傲,哪能忍受如此挫折,苦苦央求大矩子,再给他一个机会。兼、非、攻三人也在大矩子面前求情,褚仁在场,也帮着说了几句好话。
终于,大矩子同意墨昆再回中原,严令他安分守己,不要自作主张,一切听从司马氏的安排。
按大矩子的意思,褚仁也是要跟着墨昆,一起回邺城的。但褚仁精明滑溜着呢,他知道,在邺城,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许蒙的管家。出去转悠了一圈,回来就变成了司马氏的人,肯定会惹起有心人的怀疑。
再说,在墨昆手下,行动受限,自己要暗中做事,不那么自由,便推说自己与那个许蒙,是生死之交,不能丢下他不管。
大矩子欣赏褚仁的义气,夸赞了他几句,并不相强。还叮嘱墨昆和褚仁,回到邺城后,不要断了联系,要互相配合,完成墨氏重返中原的大业。
墨昆与褚仁约定好联络密语后,就率先带人离开。
褚仁没有马上启程,他另有想法。既然回来一趟,当然不能仅仅处理墨昆的事。事实上,墨昆的出现,不过是个由头而已,帮着黄顺广拉赞助,才是褚仁回西域的主要目的。
褚仁在墨氏内部广为活动,以生意为幌子,联络了几家有意与中原相通的大户,终于说服他们出动几百卫队,与褚仁一起进关闯荡。
约定只要褚仁在邺城站稳脚跟,褚仁负责打通通往西域的商路,互相之间沟通有无,生意往来。
这接近六百人的卫队,就是几家对褚仁的先期投资。这几家,算盘打得确实精,褚仁早已在邺城站稳脚跟,而且,还混的不错。
只要褚仁有心,疏通通往西域的沿途关系,建立起稳定的商路,虽然很难,却绝非不可能。
这六百人,就当是他们派给褚仁,沿途护送商车的护卫力量。
?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48章 遥望河西
(全本小说网,。)
褚仁费尽心机,与他们周旋,看上的,就是这六百人的武装力量。现在的黄顺,还不够条件吸引墨氏矩子、长老的注意,能拉到几百人的武装“赞助”,已是最好的结果。
褚仁知道,黄顺要想在塞外发展,急需人手,尤其是可以信任,能够委之腹心的人手。
墨氏久居西域,当年为了生存,什么手段都用上过。西域诸国互相征战,战士奇缺,墨氏就与他们做过雇佣军的买卖。
由于墨氏战士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对调兵遣将,排兵布阵极为熟悉,很快就打开了市场,赢得了信誉。雇佣军的生意从此源源不断。
久而久之,墨氏战士的训练,也刻上鲜明的雇佣军色彩:忠诚于雇主,不问出身。
这六百人,既然是被派出来跟随褚仁的,就会忠诚于褚仁,听从他的命令,不会怀有异心。即使褚仁没有履行与那几家的约定,他们也不会因此就放弃对褚仁的忠诚。
再说,在褚仁看来,帮助黄顺在塞外打开局面,更方便与西域取得联系。如果可能,黄顺完全可以攻取河西四郡。
到那时候,通商西域,就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如此一来,褚仁就算不上违约,顶多是实现的过程,稍有出入而已。
褚仁带着六百人的庞大队伍,浩浩荡荡开进玉门关,一路回邺城。这六百人,留在邺城近郊,没有丝毫作用,必须尽快送到黄顺身边。
许灵和褚英两个丫头,听说有这么一批人存在,就要被送到黄顺那里去,便百般的央求带她们一起去。有曹珊的前例,许蒙和褚仁都同意了。
于是,六百人的队伍,在四个头领姚节、毛义、韦护和吕岳的带领下,带着许灵和褚英,直奔井陉关,经晋阳进入定襄地界。
在呼延部的范围内,很容易就打听到黄顺的大营所在。有许灵和褚英在,黄顺的亲兵都认识她们,六百人未经任何刁难,便进入黄顺的大营,见到了祖渊,呈上褚仁的书信,就此成为自己人。
听完许灵和褚英的讲述,黄顺又惊又喜:“如此说来,我们又多了六百墨氏战士?”
祖渊早已赶过来,此时方笑道:“正是!只要假以时日,将他们训练成优秀的重骑兵手。仅凭我们自己的力量,就足以在定襄打出一片天地。”
黄顺拍手大乐道:“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大战将起,本来我还愁着,人手不够,战争中,抢不过呼延部和俟奴部呢。现在好了,有了他们的加入,我就如虎添翼了。”
白雪补充说道:“最值得少爷高兴的,是墨氏刺客的威胁,可以暂时解除了。褚仁果然有一套。”
黄顺连连点头,表示认同。
姚节、毛义、韦护和吕岳四人,此时也进帐来,拜见黄顺。黄顺见四人都是二三十岁年龄,正是当打之年,更为喜欢。对他们又是勉励,又是设宴伺候,恨不能如刘备般,与他们食同桌,寝同榻,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重视。
四人都表现的很是拘谨,不似盛方、盛成、武沛和林安四人如长辈,彭威、彭风、荆恬和程郊四人如兄弟。
黄顺虽然很想与他们打成一片,却也知不能急于一时,来日方长。
褚仁的信,祖渊交给黄顺看了。信中说,曹c已经被封为魏王,邺城上下,经历了一番频繁的人事调整。后顾无忧的曹c,果断开启了下一场战争:兵发潼关,决战马超。
曹彰果然被曹c拉去,参与大战。翼城只留下张既掌握军政大权。
黄顺知道,自己派人送书信于曹丕和曹植,曾言及曹彰对世子位置的态度。想来这次曹彰被调派,曹丕和曹植出了不少力。
此时曹彰调走,对定襄的呼延部来说,却是个好消息。终于不再顾忌翼城曹彰的威胁,呼延部大可放开手脚动作,往大了搞,以一统翠屏山以东为目标。
黄顺乐得前仰后合:“真是想什么来什么。正要在定襄大战一场呢,曹彰就被调走了。这是天助我也吗?”
祖渊对黄顺说道:“我看褚仁的意思,如果可能,我们可以趁曹c与马超决战潼关之际,穿越沙漠,攻取陇右,争取拿下凉州城。凉州为羌人占据,是羌人的大本营。只要我们夺占凉州城,羌人定会大乱。
如此一来,马超兵马军心不稳,潼关难守。曹军大胜,我们也算是小立军功。”
黄顺马上摇头道:“我们本来就人手不足,怎能再去帮曹c打仗?再说,此举得罪了马超,未必就是好事。”
马超其人,黄顺可谓耳熟能详。这是堪比关、张、赵的大将,在当世武将中,是顶尖的存在。这样的人,黄顺怎能轻易与之树敌,巴结还来不及呢。
再说,眼下定襄的局面刚刚打开,就想着千里之外的大目标,不切实际。
祖渊当然知道黄顺的想法,笑着说道:“褚仁回邺城时,曾与马超打过交道,此人武艺虽好,但性情暴虐,断不是曹c敌手。既然曹c早晚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