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梦回大明-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说太祖朱元璋的坟墓都受到了危害,这下可把朱佑樘吓坏了,都危害到祖宗了那接下来岂不是还要危害整个大明,于是朱佑樘便下旨令人治水,这是个苦差事谁敢接?朝中文武百官有能力治水的也不敢出头啊。

    关键时刻便是当时任户部侍郎的白昂挺身而出,愿意前往治水。朱佑樘那是一阵感动,对白昂的勇气也是十分赞许。其实当时朱佑樘想派的人便是白昂,为何最佳人选是他、那还要源于他的著名事迹!

    第一他是清官!白昂虽不是著名的却是名副其实的清官,千百万工程款从手里过,连眼皮都不眨一下,什么是清官?这才是清官。

    当年他在凤阳修建朱元璋的皇陵,可那时却摊上了当地闹灾慌,于是他便给中央提意见说:皇帝的墓地咱们修得寒酸一点也没什么,剩下的银两拿去赈济灾民吧!

    此话一出朝中大臣都非常惶恐,这种事情也说的出来?不想活了吧?实在是大逆不道!大逆不道啊!但人家白昂就是不管,长久以来他都坚持一个信念:老百姓的饥寒比皇帝家的坟更重要。真是个心系百姓的好官,因此他在民间的名声很好。

    一个连朱元璋都不怕的人,当然不会怕洪水。所以,他最合适。这是其一。

    第二个原因,那就是他曾经是徐有贞的学生。徐有贞别的本事没有,但他却掌握着治水方面的才华与思想。白昂就是从他那里学来的治水本领。

    就因为这两个原因,朱佑樘最终决定派他去!决定下来后朱佑樘当即派给他二十万民夫,协助他一同治水。更令山东、河南、北直隶三省的巡抚都要听从白昂的指挥,要权给权要钱给钱,那是要什么就给什么,前提就是能把黄河治理好。

    黄河的洪海一直蔓延到开封及封丘荆隆口,许多郡邑都被祸害。黄河一直被尊称为母亲河,可这母亲发起疯来那是六亲不认,连自己的孩子都不放过。吞噬着她苦难的儿女。无数血泪斑斑的水灾记录也由此而写成。到了大明都不知发生过多少次水灾了。

    治水如同打仗,都不简单。都需要调动大量人力,统筹指挥。会带兵打仗的人未必会治水,但会治水的人必须会带兵而且要是清官。白昂曾经就带过兵剿寇,当年朱寿剿寇的时候,白昂暗中也是出了不少力的,只是朱寿不知道罢了。

    怀着壮志豪情的白昂来到了被洪水蔓延的地区,一趟下来他发现,整个中原大地几乎全是是汪洋一片,河南、山东、河北、江苏等地区都已经被洪水埋没。

    即使这样白昂也丝毫不慌张。他坚信黄河的水最终还是要奔流入海的,从哪里来就让他回哪里去!治水的关键是如何让黄河的水入海?所以,白昂总结出了他的治水方略,他将用这个治水方略将黄河的水引入海里。

    白昂开始治水了,拿出了理论并勘察好地势,找到适合修建堤坝的地方,哪个地方该修堤坝,哪个地方该清淤,哪个地方该泄洪,都是需要反复斟酌的。

    决定好这一切他便开始实施了,他先派人沿河南阳武修筑河堤,防止黄河水向北蔓延危害其他没有祸及到的地区,在修筑河堤的同时,也在河堤下面修筑拦水坝缓解水势。

    从河南到江苏,再从江苏到山东,数千条大大小小的分流月河开始了,犹如细细密密的网线一般,缠住黄河猛兽庞大的身躯。这是一项横跨中原四省的大型水利工程,工程虽大,虽急,但白昂不怕!越艰险就越要迎难而上!这就是他的信念!

    因为工程太大。所耗时间很长,所以他必须要赶在第二年雨季到来前完成施工,否则新一轮的汛期来临,所有的心血都将化为泡影。白昂最缺少的就是时间,所以他要赶时间!

    修建堤坝的同时在黄河南岸疏通宿州古汴河地区也开始广挖运河,缓解洪峰的压力,引黄河水入汴河,最后再由人工开掘线路将黄河南岸几条水道连接起来,将汴河与淮河连接起来,引导黄河水经淮河入海。

    治理的同时,他对工程监督也不敢怠慢,违纪官员逮谁办谁,特别是在分流泄洪这一敏感问题上,白昂毫不留情!总之一句话挡我者死!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整个治河工程进展非常顺利,但白昂却并未轻松,他隐约感到,自己这个看似完美无暇的治河计划里,似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漏洞。终于,当他来到一个地方,仔细观察了当地水情后,他找到了这个漏洞。

    这个漏洞,就是山东的张秋河!

    张秋河西接黄河,东接京杭大运河,是大明北方水路交通的枢纽。而在决定治水成败的引黄入海工程里,黄河经由山东入淮河的整条道路上,它是最重要的一个拐点。

    所有的治水计划,核心都是让黄河进入淮河。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黄河水进入淮河时,流量已经大为减弱。但是,如果是更大的洪水呢?一旦入淮的洪水超过了淮河的承受力,那么淮河沿岸势必将遭受灭顶之灾,而张秋河将会率先发生决堤,成为整个淮河大水灾的导火索。(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14章 任务

    (全本小说网,。)

    意识到问题严重的白昂急忙向朝廷写了奏折,并制定了接下来的计划,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方略,既避免淮河水患,又解决山东北部旱区的用水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万无一失。

    可接下来白昂收到的一个令他极其震惊的答复是:“不行!”白昂想不明白为何不允?他不知道修水利所耗掉的银两几乎让国库大伤元气,国库本身不富裕,却还要追加投资治水。许多官员都不干言官们更是把白昂骂得狗血淋头,众臣不允朱佑樘也没办法,

    当时的白昂非常失望,无奈叹了口气,没办法人家不给银子那能咋办?失望归失望但还是要继续好好干活吧。

    弘治三年,这项连接中原四省的大型水利整治工程终于竣工了,白昂功不可没回京后便被朱佑樘加以栽培任命为刑部尚书,只有这样的清官掌管刑部他才放心。没错,白老也没让他失望,刑部在他的掌管下日益见长。

    故事还没完,两年后黄河再次爆发洪水灾害,而决口的地方就是那个致命的漏洞,张秋河!

    如果当初听了白昂的话,这事估计就没有了。可有钱难买早知道,早知今日悔不当初呢?特别是受灾地区的官员肠子都悔青了。

    没办法白昂再一次上任了,经过白昂与刘大夏这两个老大爷的治理,肆虐数年的黄河终于消停了,中原四省也恢复了生产,为弘治中兴的到来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这就是白昂治水的故事。

    没想到过去了那么多年黄河再次发生了灾害,朝中大臣都是唏嘘不已。或许当年的漏洞并没有完全修复好,可又谁能知道真正的原因呢?

    下朝后,朱寿的肚子里已经没有了半点油水,现在他只想好好的吃上一顿丰富的早餐。没有回寝宫而是直奔御膳房,出了金銮殿没一会儿半道上就遇见了小豆子。

    小豆子给朱寿施了一礼道:“太子殿下,您要见的人小豆子已经给您找来了。他们就在御花园等候您!”

    我见的人?谁啊?哦!想起来了!昨日是提过要见崔行远、段天一和唐风。朱寿日理万机记性那是越来越差了,就昨天的事不提他都忘了。“好!我知道了。”

    答应一声,朱寿便由小豆子带到了御花园。三人已经等候朱寿很久了,得到小豆子的传信后,特别是崔行远连早饭都不吃就先到了皇宫,他心里可有着自己的打算。一盏茶的功夫唐风和段天一也到了。

    “参见太子殿下。”三人各向朱寿施了一礼。

    朱寿点了点头,也不多说直接步入主题,天大地大吃饭最大,怎能因为这点小事而影响到吃饭呢?“咳咳,你们有没有听说浙江地区倭寇泛滥啊?”

    三人齐齐的摇头,“没有。”

    “呃,那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倭寇啊?”朱寿有些尴尬,他想以一句话步入主题。

    三人再次齐齐摇头,“不知道。”

    朱寿有些气馁,张了张嘴没有说出什么,心道:“这三个家伙怎么会不知道啊?”

    “你们真不知道?”说不知道怎么不信呢?倭寇的名声这么大,就连我这个二零后的都知道,你们会不知道?

    段天一一脸委屈的说道:“太子三弟,您也知道,二哥我来自大理。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原怎么会知道倭寇呢?话说这个倭寇是个什么寇那么厉害?”

    “呃。好吧,你说的也有道理哈!”朱寿缓缓的点了点头,倒也是这么个理。像段天一这种宅男怎么会知道浙江地区的倭寇呢,大理和浙江一个最西一个最东。

    朱寿又看向了崔行远和唐风,“崔行远你身为中原人怎么会不知道?唐风失过忆不记得以前的事了,当然倭寇也可能不记得了,他不知道也就算了,你怎么也不知道啊?”

    崔行远脸色一变,大叫道:“冤枉啊!殿下,这是天大的冤枉,我读书少文化低而且识字也不多,原来那群海盗叫倭寇啊!我一直以为是倭瓜呢。看来是我听错了。”

    “你少给我胡扯!”朱寿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倭寇和倭瓜你怎么会听错?你是不是怕我让你带兵去打倭寇啊?所以你在这装糊涂。”

    心思被拆穿崔行远尴尬一笑,感叹道:“常言道: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唯有太子殿下啊!”

    朱寿脸色一变厉声道:“你少他娘的在这给我胡说八道,文化低还在这里咬文嚼字。”

    听到朱寿嘴吐脏话,崔行远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如何是好。既震惊又惊喜,原来这太子也和自己一样会骂人啊。

    “什么是你他娘的。。。。。。”段天一弱弱的说道,

    “。。。。。。”

    朱寿也懒得理他,正色道:“你们也别管倭寇是个什么东西,现在的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