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四维大步流星地走了进去,就看见卢铁生躬立桌前,捧着电话仔细聆听,满脸恭敬,“是!卑职马上去通知团长……”
说着,卢铁生连忙把电话放到了一侧,并未挂断,一转身却正好看到了李四维,顿时脸色一喜,“团长,司令部电话,是罗长官!”
“哦,”李四维一怔,连忙快步到了桌前,接起了电话,满脸恭敬,“长官好,卑职正要……”
“李团长,”
电话那头,罗长官声音文化,“委员长已经于昨夜赶回了重庆,你不用过来了!”
“呼……”
李四维顿时心中一松,满脸感叹,脱口而出,“委员长为国家民族夙兴夜寐,劳顿奔波,太辛苦了!”
这话虽然有马屁的嫌疑,却也是李四维的真心话。
不论后世如何评价,有一点无可置疑,中国能一一介贫弱之坚持抗战到现在,委员长有着不可抹杀的功绩!
如果有人要反驳这一点,请先去看看欧洲各国的领袖在面临德意入侵时的表现吧!
如果有人还不认同这一点,那不防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你处在委员长那个时代,处在那个位置,面临那样一个烂摊子,你真能比他做得更好?
不是流行一句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吗?
当然,还有令一句,“你行,你上啊!”
李四维亲眼看到过这个时代国家的贫弱,亲身体会到了一一介贫弱之国坚持抗战的辛酸,他虽没有纵观全局的眼光,没有深远的政治见地,却也有满腹感慨――穷家难当!
“是啊!”
想必罗长官也有着同样的感概,“民族存亡系于一身,委员长肩上的担子太重了!”
无论怎样,李四维的一颗心落了地――暂时不用去见委员长了!
至于以后……以后再说吧!
正如罗长官所说,委员长身上的担子太重了,所以,他很忙,只得把召见李四维的事放一放了。
不过,叶干事在中午的时候过来了,随形还有个身材魁梧的上尉军官,两人径直进了六十六团团部,找到了正在开会的李四维。
“叶干事,”
见到叶干事过来,李四维明显有些惊讶,连忙起身迎了过去,满脸笑容,“有啥事,你打个电话过来就成,哪能劳烦你亲自跑一趟?”
“那可不成,”
叶干事满脸微笑地摇了摇头,一侧身,让出了身后的上尉军官,给李四维介绍起来,“这位是侍从室的皮上尉,是刚从腊戍赶过来的。”
“哦,”
李四维连忙伸出了手,笑脸相迎,“皮上尉,一路辛苦了!”
“应该的!”
皮上尉不苟言笑,伸出右手轻轻地和李四维握了握,然后将夹在左腋下的绸布包取到了手里,双手捧着,郑重其事地递向了李四维,满脸肃容,“校长因为一些紧急公务已经连夜回国,临行前特意嘱咐,要我将这个交给李团长,望李团长能克勤克勉,再立新功!”
绸布包不大,包裹得严严实实,看上去方方正正,却看不出里面包裹着什么。
“是!”
虽然不知委员长赠送的是什么东西,但是,李四维心中依然一热,连忙“啪”地一个敬礼,然后伸出双手,郑重地接过了那个方方正正的绸布包。
“李团长,”
将包裹交到李四维手中,皮上尉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校长送给你的东西呢,有一张照片,三本书,一本是《曾胡治兵语录》,一本是《蒋总裁言行》,一本是……”
交待完毕,皮上尉告辞离去,叶干事满脸艳羡地望了李四维一眼,也跟着走了。
“校长是哪个哦?”
待李四维送着两人出了门,会议室里便响起了议论声。
“狗日的,你连校长是哪个都不晓得啊……”
“龟儿的,委员长咋送的是书?也太小气了……”
“你懂个球,送啥不重要,关键要看是哪个送的……”
“就是,团长怕是很快就要往上升一升了……”
李四维送走了叶干事和皮上尉回来,刚进门就见众将聊得眉飞色舞,轻轻地咳了两声,径直走到主位上坐下,将那绸布包往面前一放,脸上也是笑不可抑,“龟儿的,我刚刚讲到哪里了?”
“团长,”
陈怀礼笑呵呵地望着李四维,“你刚刚不是都讲完了吗?先把委员长送的书给俺们开开眼界!”
“对对,”
众将纷纷附和,“团长,拿出来给俺们看看!”
“好,”
李四维笑着点了点头,小心翼翼地解开了绸布包裹,将三本书一一取出,递给了陈怀礼,“嘿嘿,这三本书……我还真一本也没读过!”
“委员长怕是晓得你没读过呢!”
陈怀礼接过书递了两本下去,自己拿着一本翻了起来,突然惊呼起来,“还有委员长的签名呢!”
不光三本书有委员长的签名,那张书封一般大小的黑白照片上也有委员长的笔迹……看得李四维心中一热,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不论如何,这都是一份荣誉!
是对自己的肯定,是对六十六团的肯定!
这是个物资匮乏的时代,但这样的奖励却比大洋和煮牛肉更让人精神振奋。
会议室里,众将争相传阅着书和照片,窃窃私语,一张张脸孔上满是振奋之色。
虽然,这份荣誉给了李四维,但众将都明白,自己也曾为这份荣誉做出过努力,并引以为豪!
第三八八章漂背休整天光好
(全本小说网,HTTPS://。)
缅甸地处北纬十度和二十八度之间,属热带季风气侯,全年气温变化不大,最冷时月平均气温在二十摄氏度以上,最热时月平均气温也不超过三十摄氏度。全本小说网;HTTPS://。m;
温润潮湿的气候造就了缅甸良好的生态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里的确算是一块宝地。
时值四月中旬,漂背每日风和日丽,一片大好天光。
十月十三,朝阳早早地便爬出了云海,殷勤地向人间洒下了无边的霞光。
“杀……杀……”
“杀……杀……杀……”
六十六团校场上喊杀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各部的训练搞得如火如荼。
“龟儿的,”
李四维大步流星地走在校场上,目光在各部的方阵中缓缓扫过,笑容灿烂地一扫随行众将,“漂背的气候倒是养人呢!这才几天,一个个又变得神采奕奕的了。”
“那是,”众将纷纷点头,都输满脸笑意,“这天儿不冷不热,补给又充足,不少兄弟都胖了!”
仰光虽然已经沦陷了,但印度还在英方手里,补给倒也无虞。
“变胖了?哪个龟儿子变胖了?”
李四维回头一扫众将,笑骂起来,“看来训练强度还不够嘛!”
“够了,够了……”
众将连忙讪讪而笑。
“够了?”
李四维目光炯炯地望着众将,笑容一敛,“既然够了,怎么还会有人变胖了?难道是他们在偷懒?”
“呃……”
众将一滞,只得暗骂自己多嘴。
“团长,”
王六根眼珠一转,笑嘻嘻地指了指医护排的营地,“是受伤的兄弟们胖了……”
“哦……对对对……”
众将纷纷点头附和,“是受伤的兄弟们胖了!”
“龟儿的,”
李四维一瞪眼,露出了笑容,“好嘛,都散了!老子去看看哪个龟儿胖了?”
说着,李四维扭头便往医护排营地去了,步履轻快,笑容灿烂,来漂背这几天,兄弟们的日子确实过得惬意,就连那受伤的兄弟也都有了明显的好转。
同样是在天光大好的漂背,史迪威将军和罗长官的心情却一点儿也好不起来。
四月七日,委员长在梅苗拍板了《平满纳会战计划》,随后,第五军各部根据计划匆匆布置起来,至十二日,各参战部队进展顺利,大部都已到达预定阵地,会战的准备工作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可是,值此关键时刻,第六军在东线渐显颓势,而英军在西线一触即溃,第五军两翼皆已暴露在日寇的兵锋之下!
史迪威将军和罗长官亲赴东线视察,对甘军长的防御部署做出了调整。
与此同时,杜长官也亲赴英缅军第一军团司令部所在地――马圭,希望能劝说军团长斯利姆将军全力固守现有防线,并派出一部分炮兵和坦克部队支援平满纳会战。
听完杜长官的要求,斯利姆将军便向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将军请示,不出意外,那位以“撤退将军”闻名的亚历山大一口回绝了杜长官的请求,反倒要求远征军派出精锐部队掩护英军撤退……结果自然不欢而散。
早在《平满纳会战计划》制定之时,委员长就曾郑重地指出了,“决定平满纳会战成败的关健是第六军和英军能否确保平满纳东西两翼的安全。”
可是如今……英方的态度让杜长官深感忧虑!
离了马圭,杜长官匆匆地赶到漂背司令长官部,将会晤经过详细地汇报给了罗长官和史迪威将军。
听完汇报,史迪威将军和罗长官也深感事态严峻,当即决定召开紧急作战会议。
入夜,漂背司令长官部戒备森严,气氛凝重,英缅军代表、军委会驻滇参谋团代表、史迪威参谋部、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以及第五军第六军代表十余人集聚一堂,开起了紧急作战会议。
会上,第六军林参谋长和第五军罗参谋长先后介绍了东线和中路的敌我态势,接着杜长官提出了“救缅三策”,英缅军代表却提出了“曼德勒会战计划”,争论不休!
夜渐深,司令长官部里依旧灯火通明,争论声不时响起,与会各方迟迟不能达成共识。
当然,长官司令部里的争吵并没有影响到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