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上一次司马迁回京时,说到编史,父子商量要采用一种全新的结构来完成他们的夙愿。
第四百九十八章 司马迁归家
这一年以来,司马谈不知道已撰写了不少人物,没有上千个也有几百个,可前后相比较,他又总觉得自己的语言太枯燥了,没有一丝韵味。
活生生的人物一到了自己笔下,就不鲜话了,又怎么就变得简单了呢?少了一份血肉和情感,他补不上,只能指望儿子有独特的见地,将来再加以润色了。
这天的太阳悄悄爬上窗棂,司马谈没有继续休息,而是一喝过汤药,就开始了阅读。
不过这样的阅读是以透支身体为代价,所以并没有持续多么长的时间,他就不再保持注意力集中,而是感到分外疲倦,头上冷汗淋漓,两口手也不停地发抖。
他坚持不住了,转身回到了病榻,接着喝了一杯热茶,要书童掩上房门挡住湿气,就疲倦地闭上了眼睛。
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躺下去,他就再也没有起来。
司马谈在昏睡之中还不肯放弃前往泰山的念头,他甚至出现了幻觉,好像觉得自己跟着刘彻到泰山上去了。
他看见一群道士故作神秘,拜倒在刘彻面前,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在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仙山上看到了神仙,尤其是那个让他十分厌恶的公孙卿,更是说得神乎其神。
而再看旁边,那些只知在刘彻面前唯唯诺诺的大臣们,也没有保持臣子的谏责,统统变了,纷纷述说着自己的神奇遭遇。
司马谈面色一寒,迅速越过拜倒在地上的人群,大声喊道:“陛下……陛下……”
“老爷!老爷!”
这是书童的声音,当他睁开干枯的眼睛,就看见书童伏在榻前,书童很伤心,注视着他,一脸担心,眼泪汪汪的呼唤着。
“嗯,你哭什么,咦,现在……是何时了啊?”
“老爷!你已昏睡四天了。”
四天?
一觉这么久么?
自己是真的不行了?
司马谈喘息了许久,慢慢地缓过气来,叹气着问道:“有消息了么?公子还没有回来么?”
“老爷,再等等吧,这西南山高路远,可能还需要一些时日。”
“唉!老夫……现在这个样子,怕是快没命了,见不到他了。”
两人正说着,
就听见门外传来说话声。
书童也不傻站着了,猜想是少爷回来了,急忙出门去看,果不其然,正是司马迁风尘仆仆地站在门外与当地百姓说话,他又急忙迎上前去道:“公子可回来了!快进去看看老爷吧!老爷他……”
“老爷怎么了?”
“老爷他……”
司马迁顾不得书童结结巴巴地回话,没再询问,就径直奔向内室,来到父亲的病榻前。
一见司马谈面无血色,病入膏肓的样子,心中巨痛。
“父亲!孩儿回来迟了。”
司马谈笑了,笑得很勉强,他伸出枯瘦的手抚摸儿子的额头,一脸的慈爱:“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先不说别的,西南乃蛮荒之地,你必是吃了不少苦。”
司马迁含泪掖了掖父亲的被头,神色一肃,便说道:“不行,不能再等了,孩儿这就去找城中最好的郎中为父亲诊脉,您先忍忍。”
“傻孩子,为父的病自己心里清楚,生死有命,在上天面前人微言轻,你就不必费这个心了,咱们还是说说编史的事吧!”
“不!”
司马迁不由分说,转头叮嘱书童为父亲做些可口的饭菜,而自己一个转身就出了门。
约一个时辰后,司马迁他回来了,身后跟着一位郎中装扮的人。
他来到榻前,向对父亲介绍道:“这位先生是淳于思,乃是宫中太医淳于意的族兄,同样医道超绝,不比淳于意差多少,洛阳人称‘回春妙手’。”
淳于思也不多说,向老爷子点头问好后便开始诊治。
他询问了前几日求医用药的经过,然后又诊脉看了很久,才站起来对司马迁道:“请公子借一步说话。”
两人来到前厅,司马迁便急急地问道:“如何?家父的病重么?”
淳于思叹道:“这……在下观大人脉象,极虚无力,乃精气内损之症,由气血不调所致。
敢问公子,你家大人近来可有畏寒咳血之症??”
司马迁离家许久也不知道,急唤书童前来答话,书童道:“就在前日晚上,大人咳嗽不止,小人急忙递了热水为大人平喘,不料……大人一阵猛咳,竟然有浓血咳入杯中,当时小人就吓坏了!”
“今日痰中可有血?”
书童点了点头。
“你还是先下去吧,我与你家公子还有话要说。”
看着书童掩了门,淳于思语气凝重地说道:“不瞒公子说,令尊此病简而言之,谓之肺痨,乃是长期劳累、饮食不佳所致。”
“如此,那么依淳于先生看来,该如何根治呢?”
淳于思叹了口气道:“令尊身体极其衰弱,恐怕……”
司马迁急忙截住了话头:“万请先生多施妙术,拯救家父。”
“这样吧,在下也不能保证,我先开两剂汤药,务必今日煎服,倘若今夜病情缓解,或许有救,否则……”
在送走淳于思时,他还反复叮嘱,说此病最易殃及他人,大家不可太近,以免染上。
当晚,书童抓药回来,司马迁让他先休息,亲自煎了送到榻前。
不过刚刚拿起勺子,却被司马谈挡了回去:“你呀,郎中不是说为父这病无法治了吗?你看着我回话,你要不说实话,为父就不吃这药!”
“父亲的心思孩儿明白。”
司马迁说着,话语中就多了劝解,“可您要知道,倘若不服药的话,您的身体可能一天也支撑不了,这多年来的夙愿,也将付之东流啊!”
司马迁将碗举过头顶,沉郁地跪倒在司马谈面前。
“好好好!你会拿捏为父了,为了这书,为父就服了这药。”
在司马迁送药的那一瞬间,司马谈看到了儿子眼中的泪光。
在司马迁走出房间的时候,心中暗暗发誓,就算是为了父亲一生夙愿,他也要把这部旷古绝今的史书写出来。
连续一段时间,右接下来的日子里,司马谈一边艰难地喝着苦涩的药汤,一边强撑着病体向司马迁交代哪些稿子已经完成,哪些稿子还要进一步的补充和润色。
第四百九十九章 司马家的荣耀,由孩儿去争!
每介绍完一卷,司马迁都格外珍惜,当即用皮绳紧紧地捆扎好,并且整齐地放在一边。
或许能让司马迁高兴的是,父亲的气色在这些日子里竟意外好了起来,尽管不排除是回光返照,但司马迁自动忽略了这一点,他只愿意记得,特别是在整理文稿时,父亲那双眼睛时不时地就发出熠熠光彩,而且思维也是非常地清晰。
一次,司马迁在整理先秦诸子的传记时,往往自己不甚了解的方面,父亲的一番宏论总是让司马迁大开眼界,惊叹不已。
父亲有许多他可以借鉴的地方,比如他将先秦以来的诸子百家梳理为六家,把最重要的最具影响力的六家凸出,写出了一篇足以惊世的《论六家指要》。
细细观看,不难发现,这可是包括董仲舒、公孙弘都没有过的新见呀!
司马迁惆怅的心情因此出现了一缕希望曙光,他情愿麻痹自己,从内心底里承认父亲好转了,感谢淳于思的妙手回春,相信奇迹一定会出现在父亲身上。
日子慢慢过去了,在他俩早起晚宿的忙碌中一天天走到了四月中旬。
可就在父子俩完成《平准书》、《河渠书》提纲的那个晚上,又似乎是一种尽头,司马谈的最后一点精力用完了,他的病情……忽然恶化了。
就在晚饭的时候,司马谈起初还喝了几口鲜汤,精神状态还不错,经过一段时间的交谈,他有些困倦,然后说自己有点累,想到榻上躺一会儿。
亲手扶父亲到内室躺下之后,司马迁一刻也没有松懈,马上就进了书房,他开始整理起这一趟西南之行的见闻。
这一路上,
他手不释笔,
记录了许多的手记。
而这些手记,让他对西南诸夷有了新的认识,对于西南地区的人来说,总之不管他们的生活方式怎样千姿百态,可说到底他们都是华夏文明的分支。
这些亲自经历的事情,使他的描写突破了以往史官的枯燥和艰涩,开始学会了技巧,有了生活的气息,得以生动刻画了这些人的生活状态。
整理成册的过程中,司马迁他写得很投入,手指跃动之间,透过那些个有生命力的蝇头小隶,他仿佛看见了父亲期待的眼神。
就在这时,噩耗来了……
书童来不及敲门就冲了进来,一脸惊慌,上气不接下气道:“不好了……公子……老爷他……”
司马迁脑中忽受重锤,坐不住了,心头一沉,立马站了起来,那笔就不听使唤了:“不要急,老爷怎么了?”
书童眼中含泪,哭出了声:“少年,老爷他吐血了!”
司马迁一边向外走,一边对书童道:“快……别等了,咱们去请郎中!”
昏暗的灯光下,地上洒着一摊血,司马谈已昏迷过去。
司马迁颤抖着右手去摸父亲的脉,已经十分微弱。
父亲的音容笑貌在脑中转旋,他的眼泪顿时如决堤之水,涌流而出。
“父亲!父亲啊!您……怎么可以弃孩儿而去啊!”
司马谈朦朦胧胧听见司马迁的呼唤,他努力睁开眼睛,想伸手去摸儿子,但他发现,他却无论如何也抬不起手来。
倒是儿子紧紧地抓着自己的手,哽咽道:“父亲!您……醒了。”
司马谈凄然地笑了笑道:“堂堂男儿,你哭什么?这可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