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破奴不紧不慢,上前宣读了一篇祭文,直达上天。
这时,台上鼓乐再度响了起来,那一阵阵声音,就这么借着草原的夜风,传到了更加旷远的角落。
当夜色中传来很苍凉的匈奴乐曲时,包括屯头王、韩王在内的匈奴战俘,眼眶立时充满了泪水。
那既是丢失土地的伤痛,又是思乡的苦涩,是割舍不断地种族血缘。
到了这时候,又从祭坛上传来李桦洪亮的喝声:“面向东方吧,朝拜神圣的月亮神!”
此刻战俘们抬头看去,只见霍去病和将军们竟然是依照匈奴的礼节,虔诚地拜倒在月光之下。
李桦遵循朝拜的节奏,便高声唱道:“神圣的太阳神、月亮神啊,保佑汉匈百姓共沐大汉文明,万世亲如兄弟吧!”
这些话,是战俘们没有想到的,就在这一刻内,他们想法纷乱,甚至是对霍去病胜利的原因,似乎也明白了一些。
于是在火把的明灭中,屯头王和韩王暗地交换了眼色,他们彼此都发现各自的目光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少了些仇恨,多了些信服。
他们看到了什么,那就是从霍去病身上,感受到了那个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汉皇胸怀。
霍去病有如洪钟般的声音在狼居胥山的峰峦叠嶂间,在苍茫的漠北草原上,在每个汉军将士和匈奴战俘的心头久久回荡。
“本将宣布,自今日起,漠北不再是蛮荒之地,而且无论是汉人还是匈奴人,都是我大汉臣民,共沐圣德。”
立时从汉军的方阵中爆发出威严、雄壮的声浪:“大汉威武!”
“陛下圣明!”
匈奴战俘们的嘴颤抖地嗫嚅着,似乎是迎合那浪潮,又似乎在默默念着伊稚斜的名字……
他们心乱了,很难用准确的话语描述此刻的心境……
霍去病进军北海的脚步,并没有动摇卫青按计划将大军撤回漠南。
这是一次郁闷的撤军!
在回程的日子里,卫青还在不断打听李广、赵食其的去向,结果都是消息茫然。
卫青心想:难道他们遭遇匈奴劲旅,全军覆没了么?若是这样,总该有逃回的士卒吧?
难道是因为那夜的沙尘暴,他们全都被掩埋在沙丘下了么?这又怎么可能呢?
赵食其便不必说了,这李广几乎一生都在长城内外与匈奴人周旋啊,他不该犯这样的错误啊!所有能想到的原因,他都想到了。
他一次次地设想原因,
又一次次地否定。
他还让李晔派出多批队伍寻找,可带回来的消息,几乎没有一条让他高兴的。
一路行军,公孙敖的前军前来禀报,前面就是五原郡了,而五原太守正等着大将军凯旋。
这是那?这里一块让他感慨万千的土地,他不仅曾在这里书写了漠南大捷的辉煌,也书写了赵信叛降、苏建赎为庶人、无功而返的灰暗。
第四百八十六章 被动迷路的李广(四更)
东道无音,谈何凯旋?
全军的荣耀,
却不是全军一同分享,
李广他们至今未归,
不得不说,
这很可怕,
卫青的心没有丝毫的轻松。
虽然他现在必须考虑的是如何向刘彻交代,未战失询,他们不见了,可那毕竟是近万条生命啊!他们不该消失地这么毫无音讯。
“怎么样了,公孙敖将军那里还是没有李、赵两位将军的消息么?”
“禀大将军,没有!”
送信的军侯道。
“哎,罢了罢了,一旦有消息,立即禀告本将。”
“诺!”
军侯看了卫青一眼,接着行过军礼,就上马离去了。
太阳隐没在苍茫群山的背后,这说明漫长的一天,终于随军务不那么一帆风顺地过去了,可真要比起军务繁忙的白天,草原冰冷的长夜,对他那颗忐忑的心更是一种煎熬。
在晚霞散去最后一缕余光时,卫青转身便往回走,嘴里喃喃自语。
“不行!明天就要驻五原的军队全部出动去寻找,不能放弃他们,他们肯定还好好的,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晚宴早已备好了,李晔则早早地来到帐中,正在等候。
这是他们自出征以来最丰盛的一顿晚餐,五原太守长史送来了烹制得精致可口的牛羊肉,浓郁而又热气腾腾的肉香伴着鼎锅里的酒香,在帐中弥漫,两人的食欲顿时被激起来了。
待卫青入座之后,李晔站起来给他斟满酒,话语中就充满了钦佩和安慰。
“自我军出塞之后,一路鞍马劳顿马步不歇,时至今日,大将军更是连一顿安心的饭也没有吃上,大家都辛苦了,不过今日大将军与五原长史是主,咱们是客,就请大将军饮下此爵吧!”
卫青端起面前酒爵,心情几度起落,但片刻后还是饮下了李晔的敬酒。
可这酒在他的嘴里泛起来的滋味,是苦涩的,那辛辣的感觉令他难以言表。
跟着李晔的劝酒,五原长史开口说道:“本来太守大人要亲自来迎接大将军的,可太守想,这是我军凯旋后经过的第一座城,而它过去又曾是匈奴单于住过的头曼城,记念意义十分地大,不可以如此草草。
所以在这里祝捷的话,一则可以震慑匈奴,声援北去未归的骠骑将军,二则可以鼓舞边陲军民的士气,给大汉子民一份蓬勃的勇毅。
他说过了,他要留下精心筹备一番,暂时来不了了,下官就代太守敬大将军一爵,聊表边城军民的敬意吧,大将军,干杯!”
然玉液琼浆却浇不散心事重重,卫青他一直在煎熬,举在手中的酒爵就再也送不到嘴边去了。
“这酒……本将军还是等东道军回来时再饮吧!”
卫青放下手上酒爵,眉宇间掠过一丝惆怅,而就在这时候,帐外忽然传来马蹄声,由外入内,每一声都会擂动这帐中人的心鼓。
李晔是第一个冲出帐外的,他刚一出帐,就见那骑马人在问大将军的住处,原来他是后将军曹襄派来的信使,得到了李广的消息,说在漠北与漠南的交界处,他们发现了李广、赵食其的队伍,特地来禀报大将军。
接过信札之后,他也不敢怠慢,这个消息对大将军来说,至关重要,转身就朝帐内跑去,边跑边喊:“大将军,东道军找到了!”
“什么?你说什么?”
“大将军,东道军找到了!现在正负责断后的曹将军,他说他们在漠北和漠南交界处遇到了他们,他们说李广将军他们,是因为那夜风沙而迷路了。”
“哦,好好好!”
卫青沉吟着,就觉着心里轻松了不少,那颗心也随着草原的风沙,从高悬的长空中飘落下来。
他觉得自己很是疲倦,
连目光也有些模糊。
“不能犹豫了,速命他们南撤回来,既然迷路了,那么一并把迷路的经过详细陈说,来见本将。”
说完这些,他又对五原长史说道:“本将今日有些不胜疲累,就此告退吧,不用管我们,众将尽可畅饮。”
暂时安定了,卫青终于在一种复杂而平和的心绪中睡去了。
灯火之下,他那黝黑的额头渗出点点汗珠,每一滴汗水,都会让李晔不自主地想起漠北大战的每一个细节。
那个样子,让一旁看着的李晔心里很不好受,他吩咐卫士要好好照顾大将军。
不过就在他将要走出营帐的时候,身后传来卫青的梦语:“公主!卫青……公主啊……你别任性了。”
李晔被感动了,唉!男人有的不仅是铮铮铁骨,不也有该百转回肠的柔情么!大将军!做个好梦,回到公主身边去吧……李晔在心里道。
他多少清楚一点,卫青他们夫妻俩虽然贵为大将军和长公主,可他们爱得那样的辛苦,那样的沉重,夫妻意见不合,以致于大将军揣着心结奔向了战场。
他多希望大将军活得轻松些,
幸福些。
这时候,
从巡营的士卒那里传来了敲打梆子的声音:“小心火烛!”
一切归于沉寂。
……
现在想起来,那七天七夜的日子,对李广和赵食其来说,还像是一场大噩梦。
尽管李广认为卫青把生擒单于的机会夺走有违统帅的品格,尽管他对卫青不顾“东道军”面临的艰难而愤懑,可负气归负气,他不能以公报私,难一可以做的,还是把郁闷丢在一边,十分珍惜这最后一次与匈奴的对阵。
当晚,
他就目的明确地赶赴赵食其处,商议北进方略。
第一次参与进击匈奴的赵食其,对能与李广合军而十分高兴,可要命的是,他居然没有找到一个熟悉漠北地形的人作为向导。
“唉!赵将军大意了!
‘不用向导者,便不能得地利’,我军由此进击,欲与大将军会师,需要越过瀚海,横渡大漠,一路上险象环生,若无熟悉路径之百姓作为向导,恐怕我们连命都保不住,遑论击敌?”
李广担心道。
赵食其心头一沉,后悔不已,脸上顿时十分尴尬:“在下对塞外地形一无所知,现在即刻去找百姓,以弥补过错。”
事实上,
迷路的原因,不在李广。
第四百八十七章 为何逆风而行(五更)
这时候才反应过来,
赶情之前的路白走了,
没有收获也是意料之中。
是啊!已经晚了,
那群匈奴人又不是活靶子,早在他们到来之前就席卷百姓而去,失去了机会,机会是不会回头的,现在除了留给他们一堆堆牛羊粪便,以及撑过穹庐的地坑之外,就是头顶带不走的太阳。
这有什么意义呢?
难道李广还能射日?
那不是后羿的活么?
箭射石虎还差不多……
站在草原上,遥望着苍鹰在遥远的天际盘桓,赵食其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