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好……
这公孙弘乳有些惶恐不安,挪动着身体向榻边倾斜,连道:“老夫衰朽之身,蒙陛下惦念,不胜惭愧。”
太医为公孙弘详细地诊了诊脉,又看了舌苔,然后才诊断道:“丞相的病,乃出身心急气郁,肝火旺盛,火伤脾脏,故而肢体沉重。
这个……所谓心归木,心急而生火,致使肝气郁结,火盛而伤金,故而脾胃不适。”
开了几剂药后。
夫人请太医到客厅用茶,只有意留下包桑与公孙弘说话。
包桑便捧出刘彻的书札给公孙弘,轻笑着说道:“陛下的话都在这上面写着呢,丞相自己看看吧!”
闻言,公孙弘便直接展书拜阅,先还比较平静,看到后来嘛,便讷讷自语道:“真是愧杀臣也!愧杀臣也!”
循声看去,就见公孙弘满脸潮红,两眼发热,眼圈越来越红了。
然后接着,就听见他声音发颤地念道:“君不幸罹霜露之疾,何恙不已,乃上书归侯印,乞骸骨,是彰朕之不德也。”
刘彻很给力,
好一番雪中送炭……
这时候,公孙弘再也无法在榻上安卧了,他翻身下榻,就跪在了地上。
他朝着未央宫的方向,揖首跪拜道:“陛下折杀微臣了,微臣有疾,怎么敢当得起堂堂天子的自责呢?”
然后公孙弘读到“今事少闲,君其存精神,止念虑,辅助医药以自持”时,感动就上来了,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而匍匐在地。
“臣有罪啊!陛下……”
刘彻虽然没有在场,但也能预料到这种情况,因为这些个老臣,比之后世,是更为忠心、诚恳。
在场的包桑听得出,公孙弘的哭声里带了多种情感和思绪。
是感动,也是惭愧,是自责,也是痛心,反正是五味杂陈。
刘彻丝毫没有怪罪他,反而把他患疾归之于自己的“不德”,刘彻不但派来了太医,还送来了酒、帛等,刘彻在书中说今事少闲,可他明明知道“淮南王案”结案在即,立嗣大典一天天临近。
眼下,自己都干了些什么呢?
包桑很聪明,没有上前劝慰,只任凭公孙弘借痛哭排解心中的郁闷。
等到公孙弘哭完之后,这才发现了包桑还待在身边,根本就没有回避,他几分赧颜。
为什么要回避呢?
这些真情流露,
包桑是会转述的……
公孙弘也是不好意思道:“老夫刚才情之所至,失态了,请公公见谅。”
第三百六十二章 后宫一片和气
手到擒来,药到病除嘛,这心病此时也就是在大典之前烟消云散了。
公孙弘的精神状态,
明显是回升了。
不过包桑可不会想到是自己劝说功力好,而是心药来得妙。
所以他哈哈大笑地说道:“难怪陛下就说了,他的书呢,是专治丞相心病的,嘿,今日一着,果然如此!咱家也不久待惹大人嫌弃了,可以回宫复旨喽。”
“那里有叨扰呢,老夫还想请公公用过饭再走的,尽尽地主之谊。”
包桑摆摆手道:“哟,您还是别了,我这还有事呢,不劳您费心。”
他好歹是刘彻的人嘛,总归是要避避风头的,若是与大臣有交情,皇帝还会信任他么。
想想就知道,
这公孙弘兴许是高兴坏了,
忘了这些旁枝末节。
见包桑百般推辞,公孙弘就不再多说什么了,直接送包桑和太医到相府门口,分开之时,他要包桑代他禀奏皇帝,他马上就会上朝视事,筹备立嗣大典。
……
椒房殿中,
“春柳,柳儿,快过来,本宫有话问你,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阿娇的声音很柔,十分温和,游丝一样地飘到春柳的耳际。
春柳走过来俯下身体,贴在阿娇的耳边,轻声说道:“娘娘!现在应该是巳时了吧!”
没明白对意思,
阿娇苦笑道:“傻子,谁问你这个?本宫是问你,现在是哪月?”
“回娘娘的话,现在呢,就已经是四月二十五日了。”
“哦!太子的立嗣大典过几天就要开始了,陛下前几天还和我说过来着。”
春柳皱了皱眉道:“娘娘,现在太子都立了,陛下也不关心你这个皇后的看法么?多别扭呀?”
她搞不懂,在她认知里,皇后的儿子是嫡长子,才能成为太子,可现在,却根本是与她所想的不相符合。
“哎,世人都认为本宫应该不高兴,可这怨不了别人,是本宫的肚子不争气,再说了,据儿不也是陛下的孩子么?”陈阿娇淡淡笑道。
春柳听了还有话说:“可陛下后宫除了宫女,包括您就这么三位妃子,李娘娘是皇后您的姐妹,她的儿子不可以当太子么?她毕竟要亲近些。”
这傻丫头,怎么还犟上了。
“李妍那丫头,自己都没心没肺,不合适的,三岁看老,你看那小子天生调皮,不适合坐江山。”陈阿娇摇头道。
春柳见状也不多嚼舌根了,他只是有点为皇后打抱不平,其实平日里,卫子夫对她这个椒房殿宫女,也没有什么盛气凌人,一向温温婉婉。
她让春柳在殿内燃起熏香,很快整个房间都飘荡着浓浓的香气。
烟雾从熏炉中一缕一缕地散发出来,袅袅地在大殿中央盘旋,在阿娇的眼前构织出了一幅宏大热烈的画面。
那恢弘庄严的乐声之中,盛大的朝贺队伍云集在司马道上。
来自郡国两千石以上的官员,来自各国的庞大使团都齐聚这里,等待着神圣的时刻。
而自己与卫子夫在宫娥们搀扶下,踏着从司马门铺开的红色的地毡。
她迈着舒缓的脚步,庄重地走进了未央宫前殿,她的光彩让参加盛典的每一个人脸上熠熠生辉。
太子刘据毕恭毕敬地迎接自己这个国后,而卫子夫就在身边就坐。
也是正当午时,太仆公孙贺站在大殿上,高声宣布立嗣大典开始。
对刘彻圣明的呼声也在未央宫前殿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哈哈!陛下向据儿颁授金印了,春柳,你看见了么?”
陈阿娇挣扎着站了起来,指着殿外,精神分外地亢奋,“你看见了么?”
“娘娘!没有啊!”
陈阿娇满足地道:“真期待呀!”
虽说是四月底,可这院子里的花木却是被青草包围着,而刚来时粉刷一新的宫门,如今被风雨剥蚀得落下了几丝斑痕,只有屋檐下的燕子来来回回。
阳光从窗口透射进来,通过白色的幔帐折射到阿娇脸上,那张柔白色的面容就更加白皙了,白得像一尘不染的如云丝绢。
椒房殿中小道上,
卫子夫想着想着,就远远地瞧见阿娇在春香、春柳的搀扶下出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群宫娥。
一看见皇后,卫子夫没有任何的犹豫就跪倒在院内的地砖上了。
“卫子夫参见姐姐。”
阿娇在一步之外僵住了,笑了笑,只是温和地看着她。
阿娇挽起她的手,笑脸相迎道:“起来吧!咱们姐妹俩,进去说话。”
她用刘彻送来的金浆招待卫子夫,这是南越进贡来的米酒,味道甘甜。
卫子夫轻抿了一口,就觉得清新爽口,她还从中品出了刘彻心底的那份亲情,十数年的相伴。
卫子夫心头宽敞,
他们毕竟是青梅竹马!
几巡过后,两个女人说得多了,之间仅存的矜持和沉默悄然远去,话也逐渐多了。
她们彼此述说着各自的生活,阿娇毫不掩饰自己对刘彻的祝福,说她无数次地在心中祈求上苍保佑刘彻他恩及天下,社稷永固。
可是,她至今也没有生下一儿半女,真是愧对先祖……
她说到伤心之处,便潸然泪下,卫子夫也陪着她一起流泪。
但现在她并不想多说宫中的生活,害怕勾起皇后对往昔不开心的追忆。
“姐姐,再过两三天就要举行立嗣大典了,妹妹这次来看看姐姐,就是想告诉姐姐,即使据儿将来做了大汉朝的皇帝,也要记着,他有两个疼他爱他的母后。
一个是卫子夫我,一个是皇后你,他既是妹妹的儿子,也是姐姐的儿子,妹妹虽出身卑微,做过侯府的女奴,却知道先后的道理,在什么时候,姐姐都是在前面的,据儿都应该把你这位母后放在心里。”
卫子夫的这番话惹得阿娇又是一番涕泣与欢笑,但当她再度抬起头看着卫子夫时,她的目光就格外的平静和柔和了。
相比于自己,卫子夫还是要更周全一些,自己向刘彻谏言立刘据为了太子,让他下决心。
看来是无错的了,
“告诉据儿,他的父皇,就是这个世间最杰出最尊贵的人。”
卫子夫眉眼弯弯,“请姐姐放心,妹妹一定会转告据儿。”
第三百六十三章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对异性姐妹相谈甚欢,丝毫不顾及于两人本该争宠皇帝。
这样的景像在后宫,亦是屡见不鲜,她们平日里无论是出自公心还是私心,以刘彻为中心的周转,是不变的。
而刘彻也是乐而见之……
三天过后,立嗣大典如期而至了,众多的朝臣们纷纷送来贺礼,刘彻也在未央宫前殿摆了盛大的筵席,卫子夫牵着皇子与大臣们见面,好不热闹。
像司马相如、严助等人,也是献上了颂词,称赞新立的太子。
这样的场面很宏大,大臣们也是敬礼有余,上下齐声。
刘彻之所以如此张扬,确实是因为这个儿子来得迟了那么一点,让他长期空落的情感得到了抚慰,再说他也想借此告诉觊觎权鼎的诸侯王,大汉江山后继有人。
太子之位一定,便不会轻易更改,大臣们也没理由不隆重一些。
也就是这天的庆典刚一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