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花齐放,各有各的奇妙,那些自癔正统的,不过是他人标准而已,在朕看来,不拘一格,胸怀天下群芳,才是值得被理解的!”
“陛下说的也是,英雄起于微末,善于招贤纳士,才可保江山社稷,后继有人!”司马相如点头道。
赋是好赋,虽然刘彻写不出来这样好文采的东西,但也能欣赏一番,条理清楚而又深蕴其秀,不失为名家之作,比不上子虚赋,也只是因为题材限制而已,并非笔力下降。
放下一纸文墨,笑脸相视,刘彻这才说出来了他此行目的,“其实今日朕过来,是想任命你来着,这协律都尉一职你可愿做?”
“臣愿意做!千等万等,无非就是想一展报负而已,如今这大好的机会,臣怎么可能轻易放弃?不瞒陛下您说,臣前几天还抱怨来着,小小的一个乐官之职实在难以让臣伸展手脚。”
见刘彻愿意重用他,司马相如不再含蓄了,把心中所想都尽数吐露出来。
微微一笑,刘彻很难得的叉了叉腰道:“那就这样说好了,要是有一天,你和朕说累的话,朕可要治你的罪,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微臣遵旨!定不负陛下所托!”
既然任命了一个,那么周亚夫和郅都,也应该回来了,刘彻已经想好了,周亚夫可以任为大将军,同他弟弟周坚先一起执掌细柳营,而郅都还是做他的中尉,毕竟查案执法才是老本行。
虽说两个人都能做将军,统兵打仗,可以决胜千里之外。但战端还不能起,国虽富,民却称不上强,饿殍遍地依旧困扰着汉朝,穷兵黩武的事情还是算了,没有将商业发展起来,刘彻怎么会做那暴君之行,劳民伤财呢?
先将他们任命起来,让他们安心,这才是刘彻该做的。
第二天,
一个农夫从长安城郊褪去布衣,满面春风得意的接过任命诏书,穿上官服,直赴未央宫走马上任,所有认识他的官员,尽皆大惊失色,不敢靠近他半步,惶惶恐恐地走了。
丞相卫绾与太尉窦婴同样一副见了鬼的模样,心中翻江倒海。
他不是早就被杀了么?
莫非是先皇设下了计谋?
偷梁换柱保住了他的性命?
而周府的周亚夫也同样一扫颓废,他等这一天等了很久……
虽然年纪已大,但他一刻也不想休息,行伍之中他才能感觉到热血,呆在家中只会让他昏昏沉沉,如同丧钟在耳畔奏响,压抑而又沉闷。
作为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大臣们再熟悉不过了,周亚夫上朝带给他们的惊讶,同样不小于郅都。
第一百五十二章铸币改制
货币本该是国家专有制造的,可西汉初年,却有这么一种情况,国家允许民间私自铸币,把铸币权给了有能力制作的人,这就捅了马蜂窝了,自此,诸侯国各行其是,币制一度陷入混乱!
民间铸造的钱币被称为“荚钱”或“榆荚钱”,此钱按照规定应该重达三铢,但由于允许民间铸钱,钱铸的越轻对铸者就越有利,所以钱越铸越轻,有的甚至实际重量都不超过一铢。因为货币缺币少两,再加上汉初物资匮乏,商人便囤积居奇,致使物价暴涨。
后来实在是因为货币允许私铸太乱了,景帝晚年时,收回了中央铸币权。
但早成了习惯的事情,
改起来会容易么?
为了将铸币权牢牢的攥在手中,刘彻必须给出更大的努力。改革有关机构,或者说直接设立上林三官铸,提速币种的制作,设计出更精美更不易伪造的图样,让私铸者消耗比原币更大的成本,从而无利可图,只得罢手。
这一年入冬时,也就是登基第一年末,刘彻下达出第一道有关币制的诏令: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机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
这绕开了很多弯路,乍一看得力,但仔细一想又缺了点东西,卫绾在事后给出了他的疑问:“上林三官铸币工艺不足够高超,民间屡禁不止怎么办?郡国私铸钱币废销又那里做的到彻彻底底?而且运铜入上林三官,又是否需要担心百姓不肯给?”
“卫丞相,其实你这三个问题,可以合归一处!”对于卫绾说的这些,刘彻很无奈,说得这么繁杂,其实就只要做到一点就行了!
脑子里全部是乱糟糟的治国条令,怎么走捷径他想不明白,卫绾不解道:“怎么说呢?陛下可能为臣解惑?”
“天下人逐的无非是那份利,若是无利可图,还要倒赔钱,谁愿意私铸钱币,连成本都换不回呢?”
抚上胡须,依旧想不明白该如何施为,卫绾从兜里掏出一枚三铢钱道:“这小小的钱币,陛下打算怎么做花样?”
“使之成色好,分量足,又难于磨成铜屑,双面刻上字样,达到使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便差不多!”刘彻又掏出五铢钱,回答道。
这一番终是想法,其实刘彻也并无把握,只是走一步算一步而已,制新币毕竟不是那么简单的活。
这时包桑想起自家祖先遗传的东西,也反应过来了,提议道:“臣曾听闻战国时刀币、环钱边缘会突起轮廓,用以保护币上的文字不致磨损,同时增加牢度。
这一边缘突起轮廓的铸造法也早有流传,陛下不妨用此法,使五铢钱大小得体,轻重适中。”
人们在无计可施时,便想从古人那里找到方法,对此刘彻本是不怎么认同,但现在一听,却听出了解决难题的方法,哈哈笑道:“包桑你说的正好帮朕找来了改进方案,妙术妙术,朕得好好赏你!”
“包桑大人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卫绾也是由衷叹道。
“这搁置时间不必再要了,回头朕就拟第二道诏令,明年开春,朕就想见到长安城大多数人用上林三官铸的五铢钱!
包桑你功不可没,赏田五十顷!”沉吟片刻后,刘彻开怀笑道。
第一道诏令此前已经颁布,民情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让别人充当观察员,还不如自己亲自出马。
一个月后,刘彻日常出宫中……
“老道,写一字便可以猜出一年半载运势么?”
一块布,一杆旗,一支笔,一张纸在刘彻面前出现,他起了心思,想试试这盛行天命之说的汉朝,算命道士有什么忽悠的大本事,或者是真才实料。
指着旁边旗子,老道不屑道:“旗子上不写着吗?想写什么字就写吧!写完了让老夫猜一猜,猜的有道理就给钱,认为不对你就走呗!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老夫可不愿做那些坑蒙拐骗,算了不对还要钱的买卖。”
“我只是问一下而已,老道你脾气不太好啊!你这么做买卖怎么行?别人会愿意接受吗?”刘彻撇撇嘴道。
看了看周围的人们,老道乐了,“小伙子,你看样子不是寻常百姓啊,普通人哪里会管那么多?都是这么粗鲁着来的,你看他们介意过么?”
侧脸望去,吆喝声,叫卖声混杂一片,时不时蹦出来几句粗话,还有人争价钱面红耳赤,彪悍的大妈和小青年勾肩搭背,谈论着那家姑娘好,要给他做媒婆……
刘彻的脸瞬间黑了,确实,要把高素质的标准加在人们身上,是不太现实的,在宫里面有秩序,皇帝独尊下还感觉不到,这闹市就不同了。
“哼,老道你还算不算命了?要是不给本公子算的条条是道,一分钱也别想拿!”
“哟呵,这才像话嘛!写吧,猜不出来算我输!”老道笑嘻嘻说道,颇为自负。
卷过毛笔,在纸中央扭动笔尖,一会儿功夫,刘彻就写下了一个字,收笔后,便让开身体,把舞台交给老道。
“币字?咦咦咦,让老夫想想!
币的话,一指车马皮帛玉器等礼物,二指财物,有如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三指货币钱币。
礼物不像,财物也不像,嗯,小伙子你指的是钱币!若不食人间烟火,又从宫门口而来,还为男子,提及币字,哈哈哈,老道知道了,你这一年半载下来会为民间的币制混乱而挂怀,但也仅仅是挂怀,这是胸怀天下、名臣追随、贤才之基广存之像啊!小伙子,你来历不简单!”徐徐说完这些,老道面色庄重道。
道家这么有意思么?推衍功夫竟如此了得?刘彻强作振定,“算你这老头说对了一点,这里有五十枚五铢钱,给你了!”
咬了咬,见确实是铜制的,又摩挲钱币外围,老道眼前一亮,继而吃惊,喃喃自语道:“这不是陛下传出消息,要制作的新币大概样式么?他究竟是什么人?怎么率先拥有了新币?要知道上林三官铸币还未说过交换旧币啊!”
第一百五十三章明堂之辩
又是一年大雪飘飞,
明堂最终建成了,
天子祭天的地方叫做明堂、辟雍,而诸侯祭祀的地方便被称作泮宫。郊祭后稷用以配祭上天,在明堂宗祭周文王以配祭上苍,四海之内各按自己的职位来辅助祭祀,天子则祭祀天下的名山大川,招来众神进行安抚万民。
全按秩序而不按照礼文。视五岳如同对待三公九卿之礼,视四渎如同对待诸侯之礼。诸侯只祭祀他们境内的名山大川,大夫祭祀门、产、井、灶、中霤五处,平民只祭祀祖先就行了。
刘彻刚即位时,汉朝建立已六十多年了,天下安定,士大夫们都希望天子举行封禅大典,改正朔、度量,刘彻也只是顺应潮流,做着和历代登基帝王同样的事,最明显的就是招纳贤良,赵绾、王臧等人就是因为有学问做了公卿,他们想取法古代在城南建立明堂,使诸侯来朝见,草拟巡察、封禅、改历数、服色等事,这正中刘彻下怀,也就顺理成章办了下来。
建元年初只有明堂被建立,其余改制因窦太后不喜而未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