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执委会副委员长吴威扬,林云瑜,委员沈兆翱,陈世杰,毛超,李搏虎,郝天胜,李振华,左尚青,刘学仁,十人齐聚一堂。
屋内烟雾缭绕。
“丁汝昌经过了这些事情以后,脾气可小了不少;总指挥第一次进总督衙门,当时这个小老头就在场,语气牛气哄哄的吹破天,结果现在看来总指挥对他们北洋的推论,就是八九不离十的应验了。”
毛超嘴巴里斜叼着一支卷烟:“这老头心里承受真不错,要是我像他那样,现在满世界的咒骂,光绪三天两头的电报训斥,早就率水师出海跟日军拼个死活了事儿。”
“一支不守军纪或者贪生怕死的海军,假如现在他们还不反省改变,我宁愿把他们驱逐出旅顺,因为这样的军队的存在,不但全无用处,反而会给旅顺防御带来减法。”
林云瑜沉声说道:“总指挥已经指示,宁可不要水师,也不能让他们败坏的军纪给旅顺带来负数。”
“关键是不能让他们和一些有心人接触,知道旅顺的变化;陈世杰,这个就交给你们宪兵大队了。”
今夜的事情,吴威扬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按照计划,一部分的北洋水师舰艇不日将会巡游津门,山海关。
他们绝对不能让旅顺诸军被抗倭军整编,这件事情传回津门。
“已经把西港码头,维修船坞,连同码头边的海军营地,全部都划为禁区;将参与镇远,来远,靖远舰的维修人员,也都通过了严格的审查和告诫,没有把握的人这次直接排除在外,这样一来就是维修工太少了,不过又不赶时间,慢慢的总能修好。”
担任刚组建的宪兵大队长陈世杰,自信的说道:“这事情根本就不是问题。”
在陈世杰的办公室里,还有三百本《呐喊》,此时他雄心勃勃的要借着这个机会,把宣讲队不动声色的派进去,向着镇远,来远,靖远舰上的士兵渗透。
“下面我读一遍参谋部拟定的增援名单。”
沈兆翱拿起一张信签,开始读了起来:“王士珍,柳刚志,鲁招妹,杨光,李响,许卫节,叶传松——”
沈兆翱一口气念了二十七个名单,然后望着众人说道:“你们有什么意见?”
日军第二军进攻辽南以来,从金州,大连各地涌入旅顺避难的百姓,加上旅顺原居民,已经接近有4万人。
这段时间,因为看到了抗倭军的待遇,大量的百姓要求参军,抗倭军里里外外的招收了大约3000名北地百姓。
除去奔赴辽东的骑兵团1600余骑兵,此时旅顺抗倭军的兵力已经达到了26000余人。
然而因为旅顺军队合编,所以即使这次这么好的一个机会,何长缨和抗倭军指挥办,依然不敢派出大量普通士兵增援山海关团。
只是选了一些各层级的过硬军官,准备去充斥框架。
而王士珍去津门,除了给大沽兵站运送大约100发步枪子弹以外,还为了在北洋水师回航旅顺的时候,把旅顺军火库近千枚美妆过的120mm口径的实心穿甲弹,悄悄运到大沽兵站。
去神不知鬼不觉的替换,挖地道得来的大沽炮台的近千枚120mm,西洋进口高爆弹。
虽然这次朝廷采购高爆弹,大半都配给了北洋水师,除了威海卫安防炮台留下的,现在水师舰队的底舱里面也压了不少。
不过凭着现在和水师的关系,想要他们的宝贝,估计也是千难万难。
“好了,既然没人提意见,就这么定了;大家都早点休息,云瑜,兆翱,毛超,明天参加和北洋水师的商谈。”
吴威扬打了一个哈欠,看看时间,已经是凌晨五点了,半个小时以后,各部士兵们就要开始出操,迎接腊月二十二号的到来。
第二天上午,江自康,宋禧,吴威扬,林云瑜,沈兆翱,毛超代表的旅顺军方,和丁汝昌,刘步蟾,杨用霖,邱宝仁,叶祖珪,李合,林国祥代表的北洋水师,在定远舰进行了一次协商。
经过昨夜的首次交锋,北洋水师都知道了眼前这几个抗倭军的后起之秀,也不是好相与的家伙。
所以这群历来眼高于天,眼睛长在头顶上的北洋水师青壮派,都收起了自己的难缠和凌人之气,谈话不愠不火,还算和气。
这让昨夜都没睡觉,被吴威扬拉过来唱黑脸,插科打诨的毛超哈欠连连,郁闷不已。
双方经过带着争论的协商,打成了以下协议。
因为处于战时,西港码头,船坞,码头营房为水师暂时的活动区域,化为禁入禁出区,由抗倭军宪兵卫戍。
北洋水师平远舰,8艘鱼雷艇,2艘布雷船,镇南,镇北,镇西,三艘炮艇留在军港卫戍港内水面。
镇远,靖远,来远,将进入船坞,进行彻底的修缮。
旅顺军港提供一切修缮的物资部件,提供水师港内驻留士兵的饭食和各种基本物资需求。
对于这个协议,丁汝昌他们其实并不是很满意,因为这个旅顺军港自从建成以来,一直都是他们水师的主基地,是他们除了威海卫之外的另一个家。
说难听一点,就像刚放出来的王平骂的那样,其实他们才是旅顺军港的主人,这些陆军不过是朝廷派来,替水师看门的看门人而已。
结果现在自己处处显得是上门讨饭的叫花子一般,不但原先的府邸,宅子不能过去住宿,而且还被限制了行动自由。
不过大东沟的惨败,磨掉了这些水师将领傲气和底气,而抗倭军一系列傲人的战绩,也让他们不服不行。
所以只得憋屈的同意抗倭军的要求。
之后,丁汝昌也没提之前打算实地考察抗倭军前线的事情,在他看来,假如连这么‘较真’的抗倭军都守不住旅顺,那么威海卫守军则是更加的不堪。
良情择木而栖之。
除非南逃,旅顺港将是关系北洋水师生死存亡的那唯一一根浮木。
旅顺在,水师可能在,也可能不在。
然而旅顺亡,水师亡!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五百四十七章 战盘城
“呜呜——”
会议之后,当天下午,北洋水师定远,济远,广丙,镇东,镇中,福龙号鱼雷艇,中甲号鱼雷艇,编队缓缓驶出老虎尾,向着渤海口驶去。
至此,在威海卫这个弃地,只留下了镇边号炮艇,康济,海镜,威远,湄云,镇海五艘训练舰,利运,海镜号运输船,还有4艘排水量只有16吨的定一,定二,镇一,镇二号鱼雷艇。
旅顺军港,码头禁区入区检查站。
陈世杰站在九名抗倭军宣讲队员的前面,正在做最后一次训话。
这九人全部是‘卫缨社’的成员,——年轻,锐气,坚毅,不妥协,不屈服,满怀伟大理想。
“该说的我都说了,下面我只说两句话,记住‘咱们是帮助他们睁开眼睛脱离奴役愚昧黑暗,唤醒他们就是壮大我们自己的伟大理想。’解散!”
“杀敌!”
九名宣讲队员齐声大吼。
“帮助他们睁开眼睛脱离奴役愚昧黑暗,唤醒他们就是壮大我们自己的伟大理想,哥,你说得真好,太有气势了!”
看到九名队员排队进入码头禁区,一边站着的唐风,‘一脸敬仰’的走了过来。
“我说得有错吗?帮助逼着眼睛的人睁眼看世界,就是帮助壮大我们的伟大理想,这话很对没毛病啊。”
陈世杰一脸不解的望着唐风询问。
“呃——”
唐风属于那种脑子敏锐清明的那种人,虽然满怀理想,然而却并不沉溺其中。
所以看到一脸的坦然,奇怪的望着自己问话的陈世杰,唐风就感觉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定远舰,舰桥。
舰队沿着冰封的海岸线,朝着西南行驶,在老铁山岬角处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转航正西。
刘步蟾望着老铁山岬角伸进海面的冰带,突然说道:“旅顺的情况有些奇怪,军门你注意到了没有,今天姜桂题和程允和都没有露面。”
“不算奇怪,姜桂题一介武夫,大字不识一筐,历来不喜欢参加这些事情,程允和级别还是差了一点;武有江自康,文有宋禧,足够了。”
丁汝昌望向正在进入的渤海口,心里面充满了屈辱。
虽然这些天蓬莱那边就发现日军舰队的踪迹消失,然而为了以防万一,舰队进入渤海湾,还是贴着辽南的海岸线偷偷进入,而不敢走渤海口的主航道航行。
“军门,北方五海里处,有一艘炮艇!”
站在定远舰瞭望塔上面的瞭望兵,在定远舰刚刚绕过老铁山岬角,就清晰的看到在北面五海里左右,孤单的游弋着一艘炮艇。
“是倭夷的炮艇!”
站在船桥上的丁汝昌和刘步蟾同时惊呼,这个时候,这个地点,除了倭夷的炮艇,也不可能有别的船只出现在这片海域。
“确定只是一艘,就是炮艇?”
丁汝昌大步跑到瞭望塔下面,仰头大吼着问。
“禀告军门,就是一艘——,它正在朝北逃跑!”
上面的瞭望兵也是一脸的兴奋。
丁汝昌和刘步蟾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睛里的兴奋。
“追击!命令舰队全速追击!”
刘步蟾大吼着朝着驾驶舱冲去。
日军联合舰队,炮艇盘城号。
“清军舰队!舰长,老铁山岬角出现清军舰队!”
盘城号炮艇正在营城子一带缓缓游弋,监视辽南渤海湾海域,瞭望塔上的瞭望兵突然惊惧大声的报告,从老铁山岬角出现一支清军舰队。
“八嘎,居然真是清军舰队要去津门!”
盘城舰长本田亲民少佐不用听瞭望兵的报告,看着从老铁山那边绕过来十来根直冲天际的黑烟柱子,也知道来了清军的舰群。
原来清军舰群真的要去津门,只不过比之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