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毕,李衍就亲了朱琏一口。
朱琏拼命挣扎道:“快快放开本宫!本宫是大宋皇后,不是你这逆臣的妃子!”
李衍哈哈大笑道:“赵宋已经亡了,何来的皇后?”
言毕,李衍就将朱琏拦腰抱起。
朱琏惊道:“你要干甚么?”
李衍看着朱琏那漂亮的杏眼,道:“你猜。”
说这话的同时,李衍抱着拼命挣扎的朱琏往床边走去……
见到这一幕,得子心知,李衍今夜指定不能再去日本宫了。
得子随机应变的来到了赵桓的妃嫔面前,道:“姐妹们还不快去好好梳妆打扮一番,官家今夜若是高兴了,你们就又是皇帝的妃嫔,而不会沦为宫女,更不会被充入教坊司,你们的家人,你们的家族,又将重新得到富贵。”
赵桓的一众妃嫔听言,犹豫不决,不知该不该听得子的?
直到她们看见,在李衍的招呼下,朱凤英和朱琳一咬牙,然后上前去帮李衍脱朱琏的衣服,她们才恍然大悟,“这哪是矜持的时候,今夜不仅关系到我的未来,也关系到我的家人、我的家族的未来,谁知道今后我还有无再见到官家的机会,这后宫之中可是有好几千个女人……”
想明白这些,有些有决断的人,一咬牙,就去换她们最漂亮的衣服去了。
这种事,只要有人开头,剩下的就好办了。
在得子等侍寝女官的劝解威逼利诱之下,赵桓的妃嫔慢慢全都过了她们心里这一关,然后在侍寝女官的陪同下去梳妆打扮,准备以她们最好的一面来取悦李衍……
……
第六百八十三章 没有后悔药卖(求订阅!)
…
完颜宗望的中军大帐前,赵佶和赵桓父子焦急的走来走去。(全本小说网,https://。)
没错。
赵氏复辟一事,正是赵佶、赵桓父子和何栗等宋臣谋划的。
自从吴开和莫俦回来说了赵构的大元帅府正在捕杀金使,赵佶等玩了一辈子政治的老家伙,当即就判断出,赵构的大元帅府不会救他们了,进而讨论出来,他们若是不想去那苦寒的东北,必须得自救。
后来,左丞冯澥提出了这个复辟之策以供大家讨论。
赵佶等人根据目前所知的不多的消息,比如李衍鸠占鹊巢已经强占了东京,比如李衍派十五万大军将所有南侵的金军包围了,比如李衍马上就要登基称帝,比如范致虚的二十万勤王之师已经到了渑池一带已跟金军打了数战,比如赵构拥兵五十万在应天府观望,比如金人派使节去跟李衍求和被拒,等等,判断出此时跟金人提出赵氏复辟是很有希望的。
于是,赵佶、赵桓等人废了很大的力气联系上了完颜宗望。
赵佶、赵桓向完颜宗望承诺,只要赵氏能复辟,他们就送给完颜宗望牛马各五万、金十万锭、银百万锭、美人千名。
不过——
就事论事说,完颜宗望之所以答应帮赵氏复辟,可不是冲赵佶、赵桓父子所许诺的牛马金银美人,而是赵佶、赵桓父子提出来的好像是能解决金军目前困境的一个办法。
完颜宗望答应帮赵氏复辟,让赵佶、赵桓父子喜出望外,认为他们终于可以夺回祖宗的江山,认为他们终于可以夺回他们的妃嫔、女儿,认为他们终于可以一血前辱,认为……总之,赵佶、赵桓父子对他们的未来充满了幻想。
因此,赵佶、赵桓也顾不上矜持了,更顾不上这寒冷的天气,一直在完颜宗望的中军大帐外,等着完颜宗望归来。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赵佶、赵桓父子感觉不到屈辱。
因为寒冷,只穿着单衣的赵佶、赵桓,只能不停的走动,才不至于被冻死。
结果,赵佶、赵桓这对曾经高高在上的皇帝,就像两只猴子一样可笑。
金人,尤其是女真人,素质本就低下,如今赵佶、赵桓又是他们的阶下之囚,令他们没有了顾忌,因此,见赵佶、赵桓行为如此可笑,他们放声大笑,并对赵佶和赵桓指指点点,品头论足。
赵桓羞得满脸通红,连头都不敢抬!
赵佶的情况其实不比赵桓好多少,可他还是强自镇定的教育赵桓道:“我儿要记住此刻的屈辱,他日你若是能复辟成功,要学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伺机找金人和李衍那个恶贼报这四海滔天之仇恨。”
赵桓攥紧双拳,道:“孩儿谨遵父亲的教诲,此次若是复辟成功,孩儿定不会再被大臣所误!”
从赵桓的神情和语气当中不难看出听出,赵桓对过往充满了悔恨。
其实,不仅赵桓对过往充满了悔恨,赵佶也对过往充满了悔恨。
只不过——
赵佶的悔恨,跟赵桓不同——完全不同。
赵佶有三大悔恨:
第一大悔恨。
赵佶悔恨自己胆小懦弱,见金人来了,就匆匆传位给赵桓。
自从被赵桓软禁时起,赵佶无数次想:“当初,我若是不胆小懦弱匆匆传位,而是担负起我应负的责任,组织军队抵抗金军入侵,形势何至于落到这般田地?”
第二大悔恨。
赵佶悔恨自己不该听李纲、蔡攸之言回京。
自从被赵桓软禁时起,赵佶无数次想:“当初,我若是不回京,不论是留在南方,还是去洛阳,都不会先被自己的儿子软禁,然后毫无抵抗之力被捉受辱!”
第三大悔恨。
也是赵佶的最悔最恨。
那就是选赵桓继承他的皇位。
首先,赵桓不孝。
这非常非常非常令赵佶寒心。
说实话,赵佶早就当够皇帝了,自从他将皇位传给赵桓,根本就没想过复辟,若说他有甚么想法,那也只不过就是想晚年过得好一点罢了。
可赵桓防他,就像防贼一般,不仅将他软禁,连他敬的酒都不敢喝。
其次,赵桓畏首畏尾又自作聪明。
在当了二十来年皇帝的赵佶看来,赵桓最大的问题就是,该自己拿主意的时候,畏首畏尾,该听从大臣们的建议时,又自作聪明一意孤行。
再次,赵桓当断不断。
赵佶不否认,大宋落到今日这般田地,有他的原因,可赵桓但凡是有那么一点点决断,形势也绝不会坏到了这种程度!
要知道,直到现在,大宋还有广袤的疆土,一亿多民众,几十万大军,他们父子不论是逃去蜀地,还是逃去南方,都不至于沦为亡国之君,都不至于被仅仅十万金军给活捉了,都不至于让赵宋断送在他们手中。
最后,赵桓毫无担当。
时至今日,赵桓还张口闭口说大臣误国,不肯承认社稷山河是他赵桓亲手葬送的。
赵佶一共有三十一子,不算早夭的,也有二十五个。
这其中:
郓王赵楷。
文采风流,琴棋书画皆有所成,匿名去参加科考,取得了进士第一名。
肃王赵枢。
有过目不忘的才能。
去年出使金军时,他与大臣沈元用一起,被软禁在燕京愍忠寺里。
闲暇无聊,他们在寺中游逛,偶然遇到一座唐人碑。
沈元用素以强记为名,随即朗诵一遍。
赵枢且听且行,似乎漫不经意。
回到住处后,沈元用想向赵枢夸耀其聪敏,于是取纸默写碑文——记不住的地方就空缺着,共有十四字空缺。
写完后,沈元用将碑文交给赵枢。
赵枢看完,取笔尽补其所缺的十四处空缺,又改正了沈元用的四五处错误,然后放下笔,改换话题,毫无夸耀之色。
沈元用骇服。
景王赵杞。
至孝。
自到郊宫以来,赵杞每天都陪伴在赵佶身旁,夜不解带,食不食肉,年纪轻轻,才二十出头,就已须发皆白。
康王赵构。
时至今日,赵佶才看出来,他看得最走眼的一个儿子,就是他的第九子。
有勇有谋,有胆有识,还懂得取舍,关键时候还能跟他的白痴大哥一样“大义灭亲”,真枭雄也。
最近赵佶一直在想,“我赵氏的江山,可能就得靠这个儿子了,早知如此,当初真该对他们母子好一点。”
如今,赵佶不只一次后悔没将大宋的江山交到赵构手上,就是交到赵楷、赵枢、赵杞手上,也比交给一无是处的赵桓强。
然而——
这世间没有后悔药卖。
尤其是在目前这样的形势下。
目前,如果赵氏想复辟,就一定得推刚刚才失去皇位的赵桓来当这个皇帝,其他人,包括他赵佶,都不行。
首先,是名义,只有赵桓才有皇帝的名义,其他人,包括赵佶在内,全都没有皇帝的名义,关键是,在这个混乱时期,这个名义万万不能乱,一旦乱了,赵氏可能就会失去最后一个政治筹码。
其次,赵桓的余威多少还有一些,很多地方可能还不知道,大宋已经亡了,皇帝赵桓被废,因此,很多地区应该还承认赵桓这个皇帝。
再次,目前掌权的大臣,大多都是赵桓所任命的,像范致虚,像赵构,他们之间多少还有些君臣的情份在,只有靠着这点情份,赵氏才有复辟的可能。
所以,尽管赵佶极为讨厌赵桓,可为了大局,赵佶还是不得不捏着鼻子鼓励赵桓,以期摆脱他们目前这极度糟糕的境地。
……
第六百八十四章 如意算盘(求订阅!)
…
赵佶、赵桓两父子从下午一直等到月兔东升,等得两人的身体都快冻僵了腹中又饥肠辘辘,完颜宗望才回来。全本小说网,HTTPS://。.COm;
见赵佶、赵桓从里到外透着寒气,完颜宗望暗自摇摇头,然后对他们说道:“随我进帐说话吧。”
言毕,完颜宗望就抬步走进自己的中军大帐之中。
赵佶、赵桓见状,赶紧迈着他们已经有些僵硬的双腿跟在完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