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唐恪对李衍还是很感激的,道:“求李道长代唐恪谢过辽东王。”
李助道:“唐大人可以自己跟君上道谢。”
唐恪何等聪明,怎么会不明白李助这是在替李衍招揽他?
唐恪道:“唐恪生是宋臣,死亦是宋臣。”
李助道:“经此巨变,唐大人难度还看不出来,赵宋有今日,实是因为赵佶、赵桓父子没有人主之才,你等一些重要的救国之策均不被其父子采纳,而一些重要误国之谋却又均被其父子采纳?”
李助悠悠地又道:“唐大人难道就不想干出一番政绩证明你自己,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盖棺定论?”
唐恪才五十出头,还可以有很长的政治生命,说实话,他也不甘心就此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尤其是以目前的名声结束。
李助又道:“天下非一人一姓之天下,唐大人博览群书,想必知道,想古往今来,没有永世传承的王朝,也没有永远不变的正统,赵宋失德,已丢其江山,今更被金人所废弃,天下无主,自然应有新的德者来统治这天下,此乃天道轮回。纵观当世,有比我主更适合为君者乎?我主德武兼备,爱民如子,亲贤臣,远小人,实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再世,唐大人若真是心系天下百姓,应效仿古之贤臣魏徵与我主共同治理天下,而不是愚忠一无德、无能之帝和一已经灭亡之王朝。”
唐恪沉默不语。
李助见状,慢慢起身,同时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赵桓虽曾用唐大人为相,却不听唐大人之言,这可是信任?赵桓任用二十六个宰执,如今大多在汴梁城中,赵宋朝廷有文武百官上千人,如今也大多在汴梁城中,李助旁人不先找,第一个来找唐大人,实是因为我主很推崇唐大人,不想,唐大人连这点小儿之理都看不透,让人实在是失望至极。”
李助悠悠又道:“我主一生没有看错过一人,不想这次竟然栽在唐大人之手,可悲可叹……告辞!”
说罢,李助转身就走。
的确。
如今,吴敏、徐处仁等人也在汴梁城中,找出他们中的任何一人,都可以顶替唐恪,而且城中还有孙傅、王时雍、徐秉哲等掌权之人,实在是没必要最先找唐恪这个已经失势名声又不好的人。
李助能最先来找唐恪,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李衍看好唐恪。
这点道理,唐恪不可能想不明白。
而就像李助所说的那样,唐恪并不甘心带着目前的名声被历史盖棺定论,也怨赵桓不肯听他之言迁都,否则,赵宋绝不会落到今日的这般地步。
所以,就在李助即将走出门之时,唐恪突然开口道:“以我如今的声望,民众是不可能听我的号召上城墙抗金的。”
李助回过头看着唐恪,笑道:“我想唐大人应该会有其它办法让民众上城墙抗金。”
唐恪沉默了一会,才道:“得找几个人帮忙才行。”
……
第六百四十二章 奇取汴梁城(十二)(求订阅!)
…
开封府前,此时聚集了好几十万人——这些人是来要他们的妻女和看热闹的。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快快放了吾妻,否则吾必砸了你这只会欺辱百姓的狗衙门!”
“梁山军已致,我等再不用受金人所欺,更不用向金人进贡,为何还不速速放我等妻女回家?”
“求求大老爷放了我家当家的,他只是一个制皮影戏的手艺人,去金国何用?”
“如今这汴梁城已经是水泊梁山的了,你等还敢扣留我等妻女不还,不怕它日我等送你等上公审台?”
“放人!放人!快放人!”
“……”
现如今,宋政府的公信力已经完全丧失,京城百姓对留守司或开封府所颁布的任何公告都已不畏惧,甚至已无感觉,也就是视若无睹。
想想也是,一个政府混到连首脑都混没了,已退位的太上皇都混没了,皇室男丁全都混没了,不留余力的压榨老百姓,拿老百姓的妻女、财富去取悦敌人,谁还会信任这样的政府?
更何况,梁山军已经进城,并打退了金人,不久李氏就要取替赵氏,水泊梁山就要取替宋朝,谁还会在乎旧朝的一个衙门?
不久,从开封府中走出一人。
民众一看,无不大怒!
此人是谁?能让民众如此痛恨?
他就是开封府府尹徐秉哲。
金人甚么都要,凡祭天礼器、天子法驾、各种图书典籍、大成乐器以至百戏所用服装道具,均在搜求之列。诸科医生、教坊乐工、各种工匠也被劫掠。又疯狂掠夺妇女,只要稍有姿色,即被开封府捕捉,准备送给金人玩乐。
干这些事最积极的莫过于徐秉哲。
为讨好金人,徐秉哲将本已蓬头垢面、已显羸病之状的女子涂脂抹粉,乔装打扮,整车整车地装好,准备送给金人。
试问,汴梁城的百姓能不恨此二人吗?
徐秉哲好像没看到百姓那仿佛能喷火的眼睛一般,在数百手拿刀弩的衙役的护卫之下,徐秉哲很从容的走到高台之上,然后朗声道:“本官知道你们恨本官,不过没关系,本官不在乎,本官所做的一切,皆是听从赵皇的旨意从事,尽忠职守罢了,赵皇所下达的那些亲笔御书和圣旨本官已经整理好了,谁想看,都可以去开封府看。”
仅从此事上,就不难看出,徐秉哲是一个不容争议的小人,为了摘出他自己,把赵桓卖了个彻底。
顿了顿,徐秉哲又道:“好了,废话本官就不多说了,本官想大家也没有心情听本官说这些废话,那本官就直接说你们最关心的事。”
扫视了一圈,直到所有人都闭上嘴,徐秉哲才又道:“你们想要你们的家人,可以。”
“太好了!”
“栓子,你娘可以回家了!”
“孩他娘,听见没有,一会咱们就能看见大妮和二妮了!”
“大柱、小柱,你爹要被放回来了,不用去东北受苦了!”
“快放了我爹!”
“……”
可让民众既怒又急的是,徐秉哲又不说话了。
徐秉哲事先安排在人群中的人,纷纷道:“别说话了!”、“让府尹相公说。”、“还想不想咱们的亲人回家了?”……
慢慢的,人群又安静下来。
这时,徐秉哲才又道:“让本官放了你们的家人可以,但本官必须要提醒你们一句,如果汴梁城再次被金人攻破,赵皇必定会再次发下圣旨,届时本官一定会再尊圣旨将你们的亲人捉回来送给金人,用以平金人的怒火。”
徐秉哲此言一出,顿时又炸锅了。
“梁山军已经将金人打退了,汴梁城如何会再被攻破?”
“徐秉哲你不得好死,此等缺德之事,你竟然还想干第二次!”
“辽东王亲起五十万大军来救援咱们汴梁城,金人怎敢再来侵犯?”
“……”
徐秉哲事先安排在人群中的人,又纷纷道:“听听他怎么说,看看他能放出甚么屁来!”
民众再次慢慢安静下来。
徐秉哲这才说道:“不错,你们得到的消息很准,辽东王的确亲率五十万大军来救援汴梁城了,而且前军已经分到打到卫南和兰考(紧挨着汴梁城的一个县)了,可没有三五日,梁山军是不可能打到汴梁城下的,在此期间,汴梁城如果被金人攻破了,金人只需半日就能将汴梁城屠戮一空,别以为这是不可能的,你们还不知道吧,城中的梁山军只有不到两万,而城外的金军却有十几万,梁山军就是再能打,也架不住兵力上有如此巨大的悬殊,所以城破与不破就在旦夕之间。”
这下子,民众全都慌了!
徐秉哲又道:“而且,我敢断言,只要天一黑,金人必定会再来攻城,恁地时,可就是决定咱们命运的时候了。”
徐秉哲安插在人群中的人,纷纷大喊:
“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手中,我们去帮梁山军守城!”
“梁山军如果败了,就再也没有人能保护咱们了,咱们说甚么都不能让梁山军败!”
“俺不想再经历一次国破家亡了,这次,俺就是死也要死在城墙上,也要死在跟金人同归于尽当中!”
“……”
在徐秉哲安插在人群中的人的引领之下,人们全都嚷嚷着要上城墙协助梁山军守城。
在衙门里看到这一幕的李助、唐恪、王时雍,全都是会心一笑,王时雍更是道:“这样的事,交给徐府尹去办,最得力。”
的确。
抛开人品不谈,徐秉哲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就以逼赵氏出汴梁城为例。
为了将赵氏宗族一网打尽,徐秉哲创造了所谓的“五保法”,即“令坊巷五家为保”,实行连带责任制,这谁还敢窝藏赵家人?以至于汴梁城中的赵氏宗族无处遁形,凡是和皇族有关的姻戚无一例外地被徐秉哲抓起来送给了金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徐秉哲已经不能回头——谁都能保赵氏的江山,唯独他不能。
唐恪正是看出了这一点,才建议李助找徐秉哲帮忙。
跟徐秉哲境况差不多的还有王时雍,在逼赵氏出城一事之上,王时雍出的力不比徐秉哲少。
为保万无一失,李助和唐恪也将王时雍找来共同谋划此事。
按照唐恪的原话:“如今,汴梁城中已经属于无政府的状态,民众已经不信政府了,在此时还能调动民众的,除了君上那样集威望与实力于一身的救世主,恐怕就只有像王时雍和徐秉哲这样的极为有能力的大奸之人。”
在徐秉哲的操控之下,二三十万民众浩浩荡荡的冲城墙而去。
徐秉哲为水泊梁山立下如此大功,王时雍又怎甘落于其后,这是大奸之臣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