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佶问王庆:“爱卿,你与李爱卿是?”
王庆答:“微臣与李衍是结义兄弟,微臣不敢欺君,微臣之所以受招安,除了因为打不过国公,还因为听了我兄弟李衍所劝。”
听王庆这么说,赵佶不禁有些皱眉,“这王庆怎么跟李衍搅到一起了?”
宋朝的皇帝最怕的就是武官造反,为此,他们甚至不惜自废武功。
而李衍的乐浪、真番、济州三郡孤悬海外,并且李衍摆明了听调不听宣。
如果赵佶不是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之中和道家博大精深的玄学之中,非得将李衍当成除之而后快的心病不可。
但话又说回来,虽然赵佶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之中和道家博大精深的玄学之中不可自拔,可他到底是皇帝,不可能不想解决李衍,甚至是一统天下。
因此,赵佶不想李衍和手握重兵的王庆搅和到一起。
也正是因为如此,原本想让王庆担任淮西观察使的赵佶,临时改变主意,道:“原来是童爱卿和李爱卿一块帮朕招安了王爱卿,童爱卿和李爱卿真乃我大宋的基石……诸位爱卿,你们认为王爱卿该担当何职?”
一些大臣不禁有些纳闷,“这王庆的官职不是已经商量好了么,怎么又问?”
这么想的,全都是不了解赵佶的。
王黼稍稍反应了一下,就出列道:“微臣愚见,王将军忠心体国,令人钦佩,当官万寿观使,加封为少师,方能显示出官家的用人之量。”
万寿观使是一个只有官名没有任何需要该官职干的事的虚衔,一般都是给官员告老还乡用的。
“三少”虽然尊贵,但只是加官赠官的官衔,没有职事。
也就是说,王黼的真实意思是,给王庆高官厚禄,但不给王庆实职,让才四十岁出头的王庆颐养天年。
不少人都在想,这么做是不是有些过了?王庆才受招安,就将王庆剥得一干二净,吃相太难看了吧,往后谁还敢受招安?
别人怎么样的,赵佶不管,反正赵佶很满意,进而问王庆:“不知王爱卿意下如何?”
王庆暗自一叹,“果然是这样!”
多多少少,王庆心中也有点失落,不过这条路毕竟是他自己选的,所以,王庆没怎么犹豫,就拜道:“谢主隆恩,臣愿做万寿观使……只是微臣有三个请求,求官家应允。”
见王庆答应当万寿观使了,赵佶龙颜大悦!
又听王庆还有三个条件,赵佶的眉头微微一皱!
不过赵佶很快就释然了,王庆才四十出头,就退休了,有几个附加条件也是应当应分。
赵佶道:“爱卿但说无妨。”
王庆道:“淮西军中有王庆不少亲朋故友,打打杀杀了这么多年,他们也都累了,王庆求官家解除他们的军职,再赏给他们一些官职。”
赵佶听罢,更喜!
这王庆也太懂事了,摆明了是想彻底交出这支军队!
赵佶道:“准凑,朕必不亏待他们。”
王庆拜道:“谢官家……臣等全都是穷苦之人……”
宋朝的国策就是高薪养廉,不怕臣子贪财,就怕碰到像岳飞那样甚么都不好的臣子。
因此,赵佶笑道:“爱卿放心,朕必不吝赏赐。”
王庆再拜,然后道:“微臣以前跟方腊说过,朝廷大军来攻打微臣,他若是不来救援,臣必亲自提兵去攻打他,求官家派一员大将替微臣统带淮西军担任剿灭方腊的先锋!”
赵佶听罢,笑道:“好,此事朕也应了。”
……
虽说出了李衍这个小小的意外,但总得来说,招安王庆,彻底解决淮西之乱,还是让赵佶龙颜大悦的!
因此,直至退朝,赵佶的满脸都挂满微笑。
就在赵佶要离开之际,又立了天大之功的童贯,突然追了上来,道:“官家,微臣有要事请求单独奏禀!”
……
……
家里来客人了,吵得实在是没法写,我颈椎病也犯了,疼得我的脖子是一动都不敢动,真是心烦意乱,所以今天就这一更了,明天我尽量三更。
第三百九十五章 调虎离山(求订阅!)
…
后殿。/全本小说网/https://。/
童贯开门见山道:“官家,有一人已经到了不能不防的地步。”
赵佶感到奇怪,问:“何人?”
童贯答:“李衍。”
赵佶道:“李衍?”
童贯道:“之前田虎那伙贼寇被微臣剿灭,他的几十万余孽顺晋宁府后面的小路跑了,然后不知所踪,微臣通过拷问俘虏得知,当时李衍本人就在晋宁府,所以那几十万余孽很可能是被李衍带走了。这次王庆受招安,只带来了不到十万人(其实是不到五万人,那五万多人被童贯便成了空饷),尚有十五万人下落不明,王庆说他们不愿受招安散了,微臣怀疑他们可能也被李衍招募去了,也就是说,李衍手上现在也许有五六十万大军,甚至更多。”
赵佶惊道:“五六十万大军?他怎么可能养得起这么多军队?”
不怪赵佶不信,所谓兵到十万,日费千金,北宋二十三路每年财政收入过亿贯,很长一段时间超过一点五亿贯,那也只不过才养了百八十万军队,李衍只有三郡之地,怎么可能养五六十万大军?
童贯道:“他们这些贼寇养军哪像官家一样,足饷足械,他们那些兵将就跟农夫一样,有口吃的,就跟他们当兵。”
童贯这还真不是污蔑李衍,而是田虎、王庆、方腊,包括南宋初期时的兵,的确是这么养的。
有人可能会问,这样能养兵吗?
能养。
只不过战力低下,只能打顺风仗,打不了硬仗,上了战场,全都一门心思发财,没有想打仗的事。
再有就是,这些兵将的忠诚很是问题——其实这也不怪他们,他们又没拿你的钱,凭甚么为你卖命?
赵佶虽然喜文厌武,但多少也懂一些养兵之事(废话,要是不懂,他能每年花四五千万贯养兵么),因此说道:“李衍这么养兵,乃是取死之道,何必担心?”
童贯道:“再怎么说,那也是五六十万大军,而且李衍手上也有精兵,官家莫要忘了,当年,他可是只用了不到五万人马,就打下了半个高丽,所以李衍不能不防。”
“这……乐浪、真番、济州三郡孤悬海外,咱偿拿李衍没有办法啊。”赵佶略微迟疑了一下,说道。
童贯道:“乐浪、真番、济州三郡皆不在我大宋境内,不足为惧,所惧者,山东、河北。”
赵佶皱眉道:“山东、河北怎么了?”
童贯道:“这几年,黄河两岸非涝既旱,导致庄稼颗粒无收,民众吃不饱饭,李衍因此连续数年在他梁山泊施粥救济民众,都传只要到了他梁山泊便能吃饱饭,而这些民众之中,又以山东、河北两地的民众最多,以至于这两地的民众只知李衍不知官家……李衍这几年移走了不下两百万的汉民,充斥乐浪、真番、济州三郡,让他在番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衍有兵,有民,还有威望,如果再让他在山东待下去,那……官家莫要忘了,咱们东京离他梁山泊可只有数日路程。”
赵佶听罢,冷汗直流!
除了后怕不已,赵佶还愤怒不已,“山东、河北两地之民,竟只知李衍,不知朕,可恶!”
平复了一下心情,赵佶问:“爱卿,你有何想法,从实说来。”
童贯道:“得拔掉李衍在咱们大宋的据点,也就是那个梁山泊,然后将李衍拒之于大宋之外。”
赵佶有些迟疑,道:“这……那梁山泊乃是李衍起家之地,他怎能轻易放手,你莫要忘了,李衍可是有五六十万大军,将他惹怒,他领着五六十万大军来攻打咱们大宋,恁地时,该如何是好?”
童贯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微臣能平了田虎、王庆两伙贼寇,自然也就能平了方腊、李衍。”
赵佶道:“爱卿的能力,朕是相信的,可李衍的实力本就不弱,如今又吸纳了田虎、王庆不少人马,爱卿当慎重对待。”
赵佶这话提醒了童贯,让童贯想起,李衍的实力的确强悍,有些难以对付。
因此,童贯道:“咱们又不是跟李衍全面开战,只是重创他,然后将他撵出咱们大宋,免得成尾大甩不掉之势,微臣有一计,必能达成此目的。”
赵佶问:“何计?”
童贯道:“微臣听说金国派使臣来商量联合攻辽一事?”
赵佶道:“是有此事,可爱卿要剿灭方腊一伙,无法分身……朕在想,是不是就不要跟金联合攻辽了,郑居中他们那些人说得也并不是全无道理。”
赵匡胤有遗训,谁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封王!
童贯如今基本上已经到了升无可升的地步,不立这个大宋建国以来的第一功,他怎么能再进一步?
童贯道:“太祖、太宗均以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为憾,太宗更是因为在收复燕云十六州时,重伤难治而辞,咱们大宋历任主上无不以收复燕云十六州为己任,可惜,他们均无良机,如今,官家洪福齐天,赶上女直崛起,拥有这千载良机,怎能轻易放弃?”
赵佶何尝不想收回燕云十六州,成就千古一帝,然而郑居中等人说得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可见,在童贯不在的这段时间,反对派没少下功夫。
见赵佶还在迟疑,童贯道:“官家可知四大寇?”
赵佶一怔,道:“四大寇?”
童贯道:“这四大寇指的是四个罪大恶极之人,他们分别是江南方腊、河北田虎、淮西王庆、山东李衍。”
赵佶笑道:“倒也贴切。”
见赵佶根本不将这当一回事,童贯不禁暗自摇头,随即道:“微臣最近得知,他们四人曾结过义,这点从王庆跟李衍是结义兄弟一事上也能得到证明,不过这还不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