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章援也没有拒绝宋朝的新军入驻凉州。在他的安抚经略使司隔壁,就是入驻河西的朔方新军第二将的兵营!
最后,原本被高俅统治的灵州,也没有在高俅殉国后变成朝廷的直属州郡。赵佶派出了高衙内,也就是高俅的长子高尧康出任知灵州事兼兵马总管。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安排,是因为接替高俅出任西北宣抚的童贯所请。
童贯在奏章中告诉赵佶,高俅的灵州军还没有真正覆灭,因为领受职田的骑士户和府兵户中不会只有一个男丁可以从军。只有骑士庄园和府兵农场可以保持,完全可以进行二次征发,重建灵州军。
如果过早的对灵州实行流官统治,那些骑士户和府兵户就会担心自己的利益失去庇护,就不会响应二次征调了。
所以赵佶就把高尧康派去了灵州,同时又调集了一部陕西新军入驻了灵州城。
米友仁明白陶节夫的心思,他是既想要解决幽州问题,又不想和武好古兵戎相见,因为肯定打不过……
“宣帅,”米友仁想了想,“不如这样吧,就调集一将新军,跟着下官北上。如果能进入天津府最好,不行的话,就进驻沧州清池县吧。”
虽然沧州清池县还是大宋朝廷的地盘,但是基本没有设防。而把一将之兵调入和天津府接壤的清池县,可是个有点敏感的军事行动。
“两将!”陶节夫伸出两根手指,“一将进驻清池,一将进驻清州。”
陶节夫本来就没有想过能把一下子将部队调入天津府,先把两将新军开进和天津府接壤的清池县和清州,才是他的真正目标。
“行啊!”米友仁笑着点点头,“可宣帅麾下兵力可够用么?将两个将调入清池和清州,用于对付辽人的兵马是不是少了一点?”
陶节夫抚着胡须,“足够了……真定府路有四个新编的将(由相州团练改编)和一个河北军的将,定州路有折家军的一个将和陕西军的一个将,还有大名府的团练军,高阳关路有陕西的两个将和河北军的两个将。另外在保州、安肃军、广信军还有三个河北军的将。所以宣抚司直辖的三将开封军只是后备,不上前线也够了。”
“哦,那下官就放心了。”米友仁口中应着,心中却道:有十五个将加一个大名团练军,还真是不少了!所以可以拿出两个将去牵制幽州军的至少一个将……这样三个大宋的精锐新军将就能互相牵制,动弹不得了!
而老师一共只有四个步兵将,其中有一将还在辽东,再扣除一将守天津,可用的就只有两个将。正好一将对阵易州的辽兵,一将摆在平营滦三州。还剩两个骑兵将可以机动,但是骑兵将又不能攻城……大宋的这点心思,都用在了互相掣肘之上,这场定州之战,真的不会有问题吗?
陶节夫点点头,又对米友仁道:“元晖,你家在天津市还有不少产业和子弟吧?”
米家也是天津市的“发起人”之一,在共和行、天津银行、京东银行、佳士得唱卖行等产业中都持有股份。而且在天津市内还有自家专营的茶行、扇子行和报纸,买卖不大,但也不算太小。
“是啊,”米友仁道,“下官家里面在天津市是颇有一点势力的,不知宣帅想要下官在天津市做点什么?”
“也没什么,”陶节夫笑道,“就想租用一二百艘运粮的纲船,价钱好说,但是操船的人一定要可靠。”
“行啊,包在下官身上了。”
第1086章 报告老师,朝中尽是国贼
(全本小说网,HTTPS://。)
二月初,仲春气暖。全本小说网;HTTPS://。.COm;
不管河北的其他州县在辽兵的威胁下如此颤栗,可是一进天津府治下,便立刻就能感受到一种无比安全的感觉。
界河县境内,由砖石铺成的官道两旁,正是冬小麦茁壮成长的时候,绿色的麦子成片成片出现在眼前,显得非常养眼。也有一些田土中没有播种冬麦,不少农夫正在弯腰劳作。米友仁知道,他们大多是在播种棉花。棉花本不是天津府旧有的作物,是在安西战争结束后,由海路市舶制置司和博士团联手引入的。
当时米友仁是海路帅司,亲自主持了棉花引入,还为新式纺机的设计开出了一笔悬赏。
除了播种棉花和冬小麦的土地外,在界河县境内还有大量的草田,种了营养丰富的苜蓿草。界河县境内的土地,大多采用草田轮作法进行耕种。而且都是大片的田土,没有小块的田垄,所以马耕也极为普及。米友仁一路上就见到了不少正在耕田的壮马。
不过让人感到安全的,却不是这番欣欣向荣的农耕场景,而是整齐摆放在农田一角的盔甲、兵器和马鞍!一旦有敌人来袭,正在劳作的农夫们,马上就会披上盔甲,拿上武器,骑上战马,与敌厮杀!
另外,在大片大片的农田之间,还有不少高大的红色堡垒矗立着!这些堡垒都是夯土包砖,周围有壕沟掩护,占地虽然不大,但绝对是难攻不落的硬骨头。
这是所谓的“五骑士户连堡”,堡垒之中通常居住着五个骑士户,包括家眷、客户,可能还有一些亲族。往往有一百多个居民,除了幼童和年纪很大的老人,几乎人人都能持械作战。他们可以拥有的兵器,哪怕在宋朝治下的时候,也是不受什么限制的。毕竟骑士本就是小武臣的身份,而且此地又是抗辽的前线,还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兵器之禁自然松弛。
而在兵器之禁松弛的同时,附近的天津商市还十余年如一日,不断鼓励尚武的精神。通过举办各种武艺比赛、马术比赛,开设骑士小学、骑士书院,将天津商市打造成了一个佣兵市场。
到了如今这个天下隐约将要大乱的时候,分明是无险可守的天津府界河县,却给人一种不可侵犯的感觉。
堡垒遍地,全民皆兵!如果不是苏大郎亲自到了边界上迎接,带着不少护卫和禁军官兵的米友仁只怕连天津府界都不敢进入!
“大王这些日子可没少念叨你这个得意门生啊!”
“若不是家父仙逝,友仁也不会离开恩师身边。”
“现在回来也不晚啊,大王这些日子正在忙着选贤与能,你一回来,共和府通判就非你莫属了。”
“什么是共和府通判?”
“就是咱们幽州镇的相公呗!大王要选贤与能,所以不愿意用节度使司的名义执政,就设立了一个共和府,由元老院选举,首领称共和府执政。执政府下设总军机司、总督察司、左通判司和右通判司。
左右通判司的职责是辅弼执政,亦有分工,左司管辖兵房、吏房、礼房、户房、工房、刑房等六房。右司管辖法务监、教育监、农牧监、市舶监、银钱监等六监。左右司的首领就是通判,各房的头头称主事,各监的头头称监某某事。
以元晖兄的资历和才学,二司通判之一总是有的!”
幽州镇名义上还是大宋的地盘,不过所执行的制度、法律,都和大宋不同,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不,应该是个独立共和国了!
因为没有“王”,所以在制度设计的时候不必过多考虑防篡位的问题——理论上,元老院可以弹劾武好古这个执政,也可以在五年后把武好古选下台!所以执政府下属的四司六房六监,都权责分明,不存在多少互相掣肘的制度设计。
和宋朝那套低效率的行政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还好回来的及时啊!米友仁心中自是一阵窃喜。在武好古系统中,一群高级别的文官里面,苏适被他老爸揪去了泉州当提举市舶司事,吕好问、苏迨都是学者,一个主持天津云台学宫,一个在丁忧期满后去了海州云台学宫。这三人看起来都不会过多参与武好古的割据,也就剩下自己一个好徒儿了。
二通判司之一,一定是有的,将来就是开国重臣啊!自家在新朝之中的地位,肯定比老祖宗(米信)在大宋的地位高啊!估计可以封个王爵,如果有功臣图的话,一定是名列前茅的。
满心欢喜的米友仁又跟着苏大郎策马而行了大约一个时辰,高大雄伟的节度使堡垒和天津市的城墙,就出现在视线之内了。
红色的城墙,在阳光下透出一股子雄浑之气。
硬质路面构成的官道上,来来往往的车马,川流不息,完全是一副生机勃勃的景状。
米友仁是带着几万匹犒赏军士的绢帛而来的,绢帛都用马车拉着,排出了长队,自然走不快了。所以他和苏大郎二人干脆带着少数随从先行,一路向节度使堡行去。
才到堡垒南门之外,就看见大宋北平王,太尉,幽州节度使,幽州共和府执政,首席元老武好古,一身棉袍,带着几十个随从,正大步从堡垒中走出,一边走,一边大笑着招呼。
“米小乙,可把你盼来了!”
刚才还和苏大郎有说有笑的米友仁一看见老师,鼻子一酸,眼泪就下来了,苦战从马背上滚下去,然后连滚带爬的到了武好古跟前,拱手唱了个肥喏道:“老师,徒儿差一点就见不着老师您了!”
武好古一愣,伸手扶住哭哭啼啼的徒弟,关切地问:“怎地?是官家为难你了?”
“老师,官家倒没为难徒儿,只是朝中都是奸臣国贼,天天在官家跟前进谗言,要害死恩师和俺们幽州军中的功臣啊,连徒儿也要害死啊!徒儿在开封府,真是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啊!”
“什么?朝中尽有恁多的国贼?”
“哼,大王为国家恢复燕地,恁大的功劳,那等国贼奸臣却一心要害大王,天下还有公道可言吗?”
“是啊!这是要陷害功臣,要鸟尽弓藏啊!”
“嗨,朝廷就知道难为大王这样的忠义之臣!”
“是啊,官家也不修德,就知道宠信奸佞国贼,真是太可恨了……”
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