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听说那陈佑文和你有过节?”赵佶这时停下脚步,看着武好古问。“你现在推荐他去高丽,该不是公报私仇吧?”
武好古一笑,拱手道:“陛下圣明,臣就是想让陈佑文吃点苦头,不过陈佑文也的确可以胜任谍画之责。”
“哈哈。”赵佶得意地笑了起来,他就知道自己圣明,武好古的那点心计根本不够瞧的。
赵佶又问:“你想接下都亭驿的土地,想来也是为了谋取暴利吧?和朕说说,可以赚多少钱?”
“100万到150万。”武好古如实回答道,“买下土地需要200万,拆房、整地需要数千,那块地皮至少可以建380…400所联排小楼,需要花费数十万,贩卖之后可以得钱400…450万……再扣除各项税赋、杂费,好一点可以有150万,差一点也有百万。”
“能建380…400所房屋?”赵佶皱眉,“那得多挤啊?”
“的确很挤。”武好古苦笑,“开封府素来是一房难求啊,臣发迹之前,也算是富庶之家,也只有一个小院子,和父亲、弟弟、小妈还有一个老女使挤在一起……就这样的房子,开封府内绝大部分的官人还住不起呢!连我的老师东坡先生和东坡先生的弟弟苏相公,都没有能在开封府买下一间宅子,何况他人?”
武好古家祖上是武宗元啊,大画家,还是从六品的文官,一般的官员怎么能和他比?所以能在开封府城给子孙留下宅邸和店铺。而且武宗元做官的时候开封府的房价还没后来那么贵——武宗元是真宗时代的官,那时候物价低廉,开封府的房价也没后来那么离谱。
赵佶也是一叹:“也是啊,朕的先祖曾经在诗中有言:书中自有黄金屋。可是如今连宰相人家都不能在开封府内买下居所了……开封府的房价,的确是太贵了!若是朕有办法让房价跌下来就好了。”
还别说,宋徽宗真有办法降房价的,一降就是900年!
武好古当然不能把真相告诉宋徽宗了,他说:“所以臣才计划造一些紧凑的小宅卖给宦囊不丰的官人,也好让他们在开封府有个自己的居所。”
“哦?就是那些联排小楼?”
“还有更小的。”武好古说,“陛下还记得画仙观旁的三层楼房和四层的共和楼吗?”
“记得。”赵佶一愣,“可那两栋房子很大啊。”
“给一家一户居住是很大,若是拆分成几十个套间,给几十户人家居住,就不大了。”
“几十户人家?”赵佶问,“怎么住?”
“当然是一户住几间了,”武好古解释道,“两个居室、一个小厅再加一个修在后阳台上的厨间,就是一户四五口人的居所了。”
“筒子楼”的设计现在更加合理了——在画仙观旁的那栋“试验楼”还是有价值的,让武好古和黄四郎发现了很多问题。
原本一梯三户的设计被取消,楼梯间被挪到了楼房的主体之外,在楼房的背后修建了上下楼梯和整层打通的共用后阳台(一楼是个小院),后阳台同时也是通道和厨房的所在地,楼房的排水管道也修建在那里。
这样房子的背面虽然很难看,而且难免会有人乱搭乱建,但是修建起来比较简单,维修也很容易,做饭的油烟也不会乱飘,也没有防漏的问题。
“这样的房子要卖多少钱?”宋徽宗又问。
“若是修建在都亭驿的地皮上,总要七八千缗。”
“还是很贵啊!”宋徽宗摇了摇头,“才入仕的官员一年不吃不喝也没有200缗,40年才能买得起啊。”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是用不着40年的……26年足够了!
“所以臣打算让有出身的官人分期付钱,购买楼房的套间。”武好古笑道,“臣再给他们打个折,6000缗,20年还清,一年也就300缗。若是能首付2000缗,一年就200缗了。”
“还是贵了。”赵佶说,“不过总归有个希望了。”
武好古则道:“那是都亭驿的地皮太贵,那是开封府内城啊!若是去了外城,最便宜2000缗就能有那么一个套间了。”
“那就快去外城修建一些这样的房屋吧,也好让朕的官员们能有个陋室居住。”
宋徽宗倒还是挺心疼自己手下那些贪官的……实际上,武好古的筒子楼最后并不大好卖,“石库门”倒是卖得不错!
两三万缗的房子,对大宋的官人们来说基本上是可以承受的——中了进士后被榜下捉婿就能拿好几万了,以后还得贪污受贿呢,要都跟苏东坡兄弟一样那么当官,进士就没那么难考了。
“陛下,”武好古说,“只是那种楼房里面的套间,现在还不能单独出售……”
“为何?”
“因为这是将一栋房子拆开卖了,房契和地契不好立,得有个规章。”
宋徽宗笑了笑:“那好办,让开封府去办就是了。
对了,有人建议让店宅务抢了你的生意!你肯不肯让?”
武好古愣了愣,仿佛是刚刚听说这个事儿,“这个……店宅务也能一次拿出200万缗?”
“这个朕倒没问。”赵佶是从刘瑷那里得到报告的——他和刘有方、刘瑷的关系也不错,他们俩可没少送赵佶书画文玩。
武好古又问:“那么店宅务也愿意为开封府没房住的官人、进士盖房子?”
赵佶想了想,还是摇摇头,他也没问这些。
武好古笑道:“陛下,不如这样……若是店宅务马上能拿出200万,那么臣就把生意让给他们。否则,至少得给臣一半,要不然等店宅务建完了房子发卖出去,真不知道要多少时间了,琼林宫的工程就要给耽误了。”
第468章 地产兴邦 完
(全本小说网,HTTPS://。)
大宋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十六。(全本小说网,HTTPS://。)
皇宫,崇政殿。
一年一度的年节到元月十五的上元节就算完全结束了,大宋皇城之内的生活又恢复了常态。
文德殿的常参结束后,宰执重臣们都转移到了崇政殿,和圣君赵佶议论国家大事儿。
赵佶今天看上去不大高兴,眉头蹙着,脸色也有点难看。并不是从来不生病的官家终于顶不住年节的各种吃喝玩乐得病了。而是他那位比亲妈亲爹加一块儿还亲的后妈向太后顶不住年节的操劳,要不行了,一病不起,快要去见列祖列宗了。
赵佶是孝子,这几日散了朝就去太后的寝宫伺候,看到后面奄奄一息的样子也难过得伤心落泪……心情嘛,肯定也不是太好了。
崇政殿上的旧党重臣,这个时候也都有些惶恐了。虽然太后已经归政,但是她老人家说话还是管用的。可要是她老人家一死,旧党的君子们可就要失去支撑了。
次相曾布则是面无表情地站在崇政殿中。今年的年号虽然是建中靖国,但是新旧两党是注定无法共容于朝的。
太后活着,旧党就有保护伞,新党在台谏中的干将就发不了威,自然就在党争中处于守势了——因为以文御武的游戏规则深入人心,军队基本上退出了政争,所以台谏就成了打翻政敌的工具了。
现在台谏主要掌控在旧党手中,而新党这边最有力的谏臣就是御史中丞赵挺之了。
在上元节前的几日中,曾布、安焘、赵挺之、李清臣、章楶这几个新党的大将,都连日密会,在讨论要怎么在太后薨逝后进行反击。
可是讨论来讨论去,却也讨论不出一个结果。因为新党内部现在也是派系林立,各自都有不同的盘算。
章惇、章楶、蔡京、蔡卞、张商英、徐铎、蹇序辰这批人算是比较亲近的,现在只有一个章楶还在中枢,别人都在挨批斗。所以章楶的意思还是保住章惇,再把张商英这门新党大炮(他骂人特别凶)拉回来当党争的主将。
可是安焘、赵挺之、李清臣都是被章惇斗过的,全都反对保章惇,更不答应让张商英这个凶人回来——他简直就是个小章惇!万一得意了大家都没好果子吃。
赵挺之、李清臣二人和苏辙、苏东坡兄弟矛盾很大,想把炮口对准云台学宫,先把苏东坡、黄庭坚打倒。再从云台学宫把火引到韩忠彦屁股底下——韩忠彦的女婿武好文的哥哥武好古可是苏东坡的弟子!这分明就是韩忠彦和二苏结党的铁证!
安焘也部分赞成赵挺之的建议,不过他不主张首先打击二苏兄弟和云台学宫,而是应该把武好古这个聚敛小人当成突破口。
不过曾布却不赞成拿苏东坡和武好古开刀。在他看来苏东坡还好对付,可他的徒弟武好古却是个有点难缠的对手。人家虽然没有进士文凭,但人家是官家心腹……而且武好古的地位太低,不可能让御史中丞赵挺之出面去弹劾。
御史中丞可是御史台的主管,去弹劾一个从七品的武官,还是不带兵的武官,实在太掉身价了。而且武好古也没啥大奸大恶的,无非就是受贿的罪名。一个官家心腹的武官收点贿赂真的算是罪过?搞不好就留中了。到时候赵挺之怎么下台?
可赵挺之要是不出面,找个从八品的监察御史里行去咬武好古,弹章上去也是石沉大海,赵佶根本不会理睬。
另外,武好古推动的界河商市也是曾布所赞同的。因为曾布不想在河北大动干戈进行整顿,而且他也认同武好古提出的“燕云吃饭问题”。
如果不把界河商市这个燕云转运中心发展起来,以后就没有办法解决燕云的粮食缺口,即便收复了燕云,也是个巨大的隐患!
因为各个山头的意见没有办法统一,所以新党到现在也没有办法展开反击。
唯一能做的,就是以封还词头的方式,阻挡了都亭驿的发卖。
这时,赵佶开口打破了崇政殿内的沉默,“曾卿,中书省不同意将都亭驿发卖吗?”
“陛下,”曾布起身奏道,“太府寺下自有店宅务可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