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爷爷不在了,他们还会老老实实地对自己俯首称臣吗?
朱元璋看到他的这个样子,微微地叹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这个孙子对藩王的忌惮可谓是深入骨髓了,自己苦口婆心劝他跟藩王搞好关系,怕他也是左耳进,右耳出,更何况有那些儒家的大臣们撺掇,这孩子不会一上来就削藩吧。
想到这里,朱元璋心中微微地一怔,他深知元朝灭亡的原因是因为内讧,生怕他的儿孙们也会像元朝那样打来打去,最后被英雄豪杰趁机夺了江山,因此他才一遍遍的不厌其烦地跟他们将一家人要和睦的道理。
他对当年的太子朱标还有现在的太孙朱允炆讲的是皇帝要爱护藩王,要真正拿他们当手足,就算他们犯了错误,也不要轻易处罚他们,以免伤了皇家的感情。
而他对藩王们又是另外一番说辞,不断地劝导他们要尊重皇帝,要服从皇帝的旨意,一家人一条心,共同努力保卫大明的江山,将他所提倡的“亲亲之谊”进行到底。
看这样子,朱允炆怕是多半没有听进去啊。朱元璋的心里闪过了一丝担忧,生怕他的孙子自以为是,盲目削藩,进而引起天下大乱,若是这个时候,有人趁机浑水摸鱼,摸了他大明的江山,那他辛苦一生所创下的基业岂不是呜呼哀哉?向朱允炆招了招手,道:“允炆,你过来一下。”
朱允炆不知道老朱突然叫他是为什么,但还是十分乖巧地走向前去,道:“皇爷爷。”
朱元璋伸出长满老茧的手在朱允炆的后脑勺上摸了几下,感觉他的后脑不太圆啊,按照迷信人的说法,这种骨相的人很难守住富贵,莫非他真的做不了太平天子?朱元璋的心中开始犹豫了起来,虽然他已经犹豫过很多次了,但这一次是最强烈的,面无表情地对朱允炆说道:“朕累了,扶朕回去休息吧。”
朱允炆懵了一下,不知道朱元璋摸他的后脑勺是什么意思,看了看朱元璋,最终还是忍住不敢问,乖巧地将朱元璋扶到了屋内休息。
人不服老总是不行的,老朱一穷二白打天下,天不怕地不怕,谁都奈何不了,唯独这岁月,是他无论如何也躲不过去的。到底是老了,精力不如从前了。
朱元璋躺在床上的动作都有些吃力,躺平之后,对朱允炆说道:“你也累了一天了,早点回去休息吧。你十四叔难得回来一趟,没事就跟他多走动走动。”
朱允炆十分乖巧地作了一揖,道:“是,孙儿遵旨。”然后,缓缓地走出殿外。
年纪老迈的朱元璋躺在床上却无论如何也睡不着觉,他行吗?他行吗?朱元璋不止一次地在心里问自己这个问题。
朱允炆人很聪明,孝顺,也爱读书,本来是个很好的苗子,深得老朱的喜欢,可是立他为储君之后,他动不动就要求削藩,好像跟他本是同根生的叔叔们是他的阶级敌人似的,一点都没有领会朱元璋本人设置藩王的目的。
他还是太年轻啊,太天真,以为照着书上写的去做就可以长治久安,做一个千古圣君,可是他不知道,书是谁写的?都是那些文人写的,他们在写书的时候难免会夹带私货,宣传自己的作用,让君王认为他们很重要。
所以,书上贤明的君王都有这么一条,知人善任,礼贤下士,一见到稍微有点本事的人恨不得跪下来求他来做官,文王拉车八百步,三顾茅庐,多好听的故事啊。仿佛不这么做就成不了大业,就要失败一样。
其实是什么怕是很难说了吧,谁不想做官一展抱负啊,谁愿意守着一个草庐过一辈子?乱世之中君择臣,臣亦择君是不假,但无论什么时候,资本方都是占据优势的,只要你手里握着资源,就不缺有才能的人投奔你。
后世的大企业中,哪个董事长会死乞白赖的求一个业务不错的人,你想走就走,这活也不是你一个人能干,你走了之后,我再从新找一个罢了,想借此抬高身价,要求不过分可以,要求过分了免谈,钱永远比人才重要,没钱谁会给你卖命?
就拿来举例,自从成立以来,有多少大神出走了?有的还是有着相当影响力的至高神,但是他们走一批,就会造一批新的大神,因为它有强大的以支持正版阅读的付费读者为主的资源,有专业的编辑团队管理这些资源。因此,只要你有两把刷子,它就有能力把你捧成大神。大神走了那么多,阅文不一样上市了?
曹操能有良将千员不是因为他会死乞白赖的求人,而是他的屯田之政和民政搞得很好,地盘稳固,粮草充足,人口繁多,手里的资源多,人们就会纷纷投奔他,好希望可以攀龙附凤,实现自己的价值。
毕竟人家提着脑袋跟你打天下要的是富贵,而不是你的繁文缛节。
朱元璋对文人也很不尊重,刘伯温是他绑来的,著名的浙西四贤在他的集团里也没有多重的地位,不也一样赢了?
历史上礼贤下士这一点做的最好的怕是要属李世民了,不过他也不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他的底子实在是太黑了,他又很在乎史书中对他的评价,因此不得不去压着性子,讨好这群文人,以求换取他们对自己的歌功颂德。说白了,是交易而已,而那些文人也正好利用这一点,将他塑造成千古圣君,顺便说一句他之所以是千古圣君是因为礼贤下士,好给朱允炆这样的小白皇帝洗脑,让他们继续重用文臣,借此抬高文臣集团的身价。
这帮人的心眼儿真是坏啊。朱允炆这么天真的人怎么可能玩的过他们,别说是朝中出现王莽、杨坚之类的人物,就算是再出一个胡惟庸,他搞得定吗?
朱元璋对此深表怀疑,怕是这个皇太孙被人家卖了还会帮人家数钱吧。
将自己的江山交到他的手里合适吗?朱元璋又一次动了易储君的心思,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动这个心思了,但是他想了又想,最终还是决定放弃这个念头。
不是因为什么深谋远虑,也不是出于对宗法制度的维护,而是出于感情,对前太子朱标的感情。
朱元璋是帝王,是雄才大略,同时也是史上最凶残的帝王之一,但他也是人,是人就有感情,他对别人的感情虽然很单薄,但是对他的儿子们,尤其是太子朱标的感情却是情深义重,无以复加。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五十八章 面见朱元璋
ps:回来了,但是存稿耗的差不多了,尽量下周一恢复六千字。
朱元璋心里清楚的很,他现在若是废了朱允炆,就无法再立朱标一系的人做皇位继承人。
朱允熥首先可以排除,先不说他资质一般,不受朱元璋的喜欢,单说他的接班班底——蓝玉一伙已经被老朱杀干净了,把皇位交给他,他拿什么统治帝国?皇帝不是你坐在龙椅上就万事大吉,你也得有自己的班底,得有人开会的时候替你说话,能忠实地执行你的命令,去怼反对你的人,甚至去跟他们干架。
朱允熥在这一点上已经没有优势了,短时间内很难再组建自己的班底,更何况他的母亲是常氏,他若是上台了肯定会为因蓝玉案而受到牵连的常家翻案,说不定会连他舅老爷蓝玉的案子也翻过来,那朱元璋费了半天劲炮制的蓝玉党案岂不是成了自打脸?
除了朱允炆和朱允熥以外,朱标还有几个小儿子,但是年纪都太小了,鼻泣都没擦干净,拿什么治国。朱元璋已经快七十岁了,他都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天,他哪里还有时间去重新培养一个娃娃做接班人。
因此,若是废了朱允炆,就必须要立其他的藩王为太子,那这样以来,朱标一系的人该怎么安置?新君继位之后,会不会因为忌惮他们这一系的人而痛下杀手?就算新君有良心,不对朱标的后人下手,但是朱元璋就能因此安心吗?
他不能安心,这样做他会觉得自己对不起朱标。前文说过,朱元璋是个伟大的父亲,伟大的父亲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不会做对不起孩子的事情。
朱棣也好,朱楧也罢,他们就算是再优秀,说到底还是个庶子,自己给他们封王,让他们能有一块自己说了算的地方,已经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
朱元璋可以拍着胸脯讲,他没有丝毫对不起他们。但是,朱标不一样,朱标是嫡长子,按照古人的观念,生下来就是要继承皇位的。而现在,他把原本属于朱标的皇位给了别人,他的心里会觉得对不起朱标。
朱标若是不学无术,为非作歹也就罢了,他废了朱标心理上还能说过去,但是朱标偏偏又很仁厚,很懂事,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出格的事,对兄弟们也很好,他实在是找不出理由来说服自己将原本属于朱标的天下给了别人。
他也是个人,不是没有感情的机器,出于对朱标的慈爱和愧疚,他又一次压制住了自己易储君的念头。
“标儿啊,标儿。”朱元璋躺在床上,老泪纵横,喃喃地念道,心中又泛起对朱标无限的思念。
罢了,罢了。朕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都做了,最后弄成什么样子,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反正朕的责任已经尽到了,可以说对他们兄弟几个都问心无愧了。
朱元璋又微微地叹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地闭上眼睛,沉沉地睡了过去。
朱楧已经差人去渠记货源将他相亲的事告诉渠忠信了,相信渠忠信等人不会让他失望,他不愿意告诉那家人他是肃王,因为人家本来就是躲着皇家的,万一知道他是皇家,那把人吓跑了怎么办?上哪再去找这么一对水灵的双胞胎啊。
再说了,老朱马上就要选秀了,让他知道自己挖他的墙脚,那他还不得吃了自己?
但是,令朱楧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还是知道了,毕竟这是京城,是他统治力量最强的地方,虽然锦衣卫被废除了,但是但他眼线还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