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塞王-第2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保证藩王能服从中央的调遣,朱元璋设计的制度是,大明朝的资源皇帝拿大头,藩王拿小头。而且藩王众多,单单是一个藩王,是没有实力跟中央对抗的,只要皇帝能掌握好平衡,让这些藩王互相制约,那相信没有一个人敢跳出来反对他的统治,否则就会立即陷入被群殴的局面。

    只可惜的朱允炆一上来就得罪了所有藩王,削藩的手段太狠辣,直接将一个堂堂的藩王废为庶人,让他从大明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皇子一下子变成了一无所有的老百姓,这种落差,这种屈辱,是常人很难忍受的了的,所以才会有藩王不愿意受辱而自杀的事。如果朱允炆不这么蛮干,像朱棣那样只削他们的护卫和权力的话,相信他们也不会有这么大意见,护卫少一点就少一点,权力小一点就小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不是所有的藩王都留恋权势,都喜欢带兵打仗的,只要能让他们继续过着高高在上,鱼肉百姓的生活,他们也犯不着跟皇帝翻脸。

    若是朱允炆不得罪他们,就算朱棣造反他们也不会帮着朱棣,因为他们本来就已经是藩王了,位极人臣,这辈子不可能再升官了,就算帮助朱棣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还是藩王,况且还会为此而背上一个乱臣贼子的骂名。而朱棣出于忌惮他们的心理,肯定还是要削弱他们的势力的,宁王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从人的阴暗心理来看,他们也不会帮着朱棣的,本来大家都是藩王,平辈论交,称兄道弟,我吃饱了撑的倾尽全国之力帮你当皇帝,然后我在给你下跪称臣?

    乞丐不会羡慕百万富翁,但会嫉妒比他要饭要的多的乞丐。这些藩王大致就是这个心理,朱标当皇帝他们心里是不会吃醋,不会嫉妒的,因为他是太子,是大哥,皇位本来就是他的。朱允炆当皇帝他们大多数心里也不会吃醋,不会嫉妒,因为皇位本来就是他老爹的,他这一系继承天经地义,无可厚非。

    可是,若是原本跟他们平级的朱棣一跃而成了皇帝,他们的心里就难免会吃醋,会嫉妒,会酸不溜秋的,凭什么?这也就是为什么朱棣当了皇帝后,还有藩王想着造反的原因。

    所以说,如果朱允炆上台之后,跟他的这些叔叔们搞好关系,不要去在意他们违法乱纪、强抢民女这样的破事,不要草木皆兵,把所有的藩王都当成坏人,那就算朱棣造反,他也可以下诏让这些藩王勤王。相信这些藩王是乐意帮忙的,因为前面说过帮朱棣是没有好处的,而帮皇帝平定叛乱是有好处的,除了会得到奖励之外,还会得到一个忠臣的好名声,名利双收,岂不美哉?

    可惜啊,朱允炆没有领略通透朱元璋设置藩王的用意,不明白他的爷爷是为了防止朝廷内出现奸臣篡权,给大明朝的天下多上一道保险,才设置在外领兵手握重权的藩王的。他一直都觉得他的爷爷太过偏袒这些藩王,再加上有的藩王仗着是皇帝的叔叔,对他说话做事也不太礼貌,他就将所有的藩王当成了坏人。

    有了这些心理基础,最后再加上黄子澄等人故意用什么七国之乱的故事危言耸听的挑唆,将藩王们描绘成了成天就知道觊觎皇位的混蛋,朱允炆就在心里彻底与这些藩王们决裂了。

    他上台之后,就开始用残酷狠辣的手段削藩,抓住藩王的一点小把柄就废为庶人,让他们从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变成了屌丝,让所有的藩王都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不安心理。朱允炆这么做,估计是有的藩王太不拿他这个皇帝侄子当回事了,他想先废掉几个刺头立立威,没成想这样一下子就将所有的藩王都逼到了对立面,让他们都开始希望朱棣能赢,最起码朱棣不会废掉他们。

    所以我们看到,靖难之役爆发四年之久,都是朱允炆的军队在和朱棣打,其他的藩王都按兵不动,像宁王还跟朱棣合伙造反,许多藩王都和朱棣眉来眼去,就连远在四川成都的蜀王朱椿也跟朱棣暗通款曲。

    如此一来,朱允炆就硬是把能群殴朱棣的局面,变成了他跟朱棣单挑,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再加上用人不当、运气不好等这些次要因素,终于失掉了天下,得罪藩王,是他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如果他不得罪这些藩王,跟他的叔叔们搞好关系,再用推恩令这种慢刀子割肉的方式慢慢地削减藩王的权力,或者直接将朱棣从北平调到其他地方,那朱棣是不敢造反的。

    因为他若是盲目起兵的话,不仅要面对朝廷的讨伐大军,还要面对忠于朝廷的其他藩王的勤王之师,像宁王、晋王、代王、谷王等就在他的封地四周,分分钟就可以和朝廷联合起来群殴他。

    到时候,就算朱棣在能打,怕是也没有什么卵用。

    朱元璋看朱楧的话说的真切,老于世故的他一眼就能看出来,朱楧说的是真心话,并不是当着他的面故意伪装,心里大为畅快,这才是他最想要的局面,笑眯眯地对朱允炆说道:“允炆啊,你十四叔对你这么好,你该怎么表示表示啊。”

    朱允炆打心眼儿里是对这些藩王抱有警惕心理的,尤其是朱楧这样的强藩,因此对朱楧说的话,并不是特别相信,只道是这是他故意当着老朱说的场面话,不过既然朱元璋让他表示,他肯定不会当面反驳,又举起酒杯十分客气的说道:“允炆多谢十四叔关照,允炆再敬你一杯。”

    说罢,双手端着酒杯递到朱楧跟前,然后端起酒杯来一饮而尽,十分地豪迈洒脱。不过,对于他的表现,朱元璋并不是特别满意,朱楧已经掏心掏肺地说出要誓死保卫他的话了,他再怎么样也要表态和叔叔们永享富贵之类的话吧,只喝一杯酒,实在是太轻了。

    朱楧也能看出来他对自己还有戒心,不过他没有介意,有戒心倒无所谓,只要你上台之后不要妨碍寡人的既得利益就好了,寡人不想抢你的江山,只想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一言九鼎、作威作福,条件允许的话顺便再调戏调戏民女,鱼肉鱼肉百姓。端起酒杯来,向朱允炆致意了一下,然后也是一饮而尽。

    叔侄二人的这次碰杯没有达到朱元璋理想的效果,他不由得脸色变了变,不想在强按牛头喝水,夹了一口菜放到了嘴里,一副漫不经心,十分随意地说了一句:“肃王,朕听说你发明了几道名菜,怎么不带给朕来尝尝啊?”

    老朱说的自然是北京烤鸭和重庆火锅了,朱楧对此早就做了准备,现在这两道名菜在大明尤其是西北地区已经颇具影响力,老朱听说过也很正常。这次他回京,就专门带了不少技术骨干,打算让他们做给老朱吃,如果老朱喜欢的话,还可以将手艺交给宫廷的御厨,以表示他的孝心。

    除此之外,朱楧带这么多厨子来还有另外一层用意,那就是将他的生意做到大明朝最为繁华富庶的江南地区,于是不失时机地说道:“父皇真是明见万里,连儿臣搞得那点小小的把戏都知道了。请父皇明鉴,儿臣为了让父皇尝到儿臣发明的这道菜,特地从西北带了厨子回来。只是时间匆忙,还未来得及准备,改日一定让他们做给父皇吃。”

    朱元璋微微一笑,十分慈祥地说道:“那感情好,朕听人说你发明的那两道菜好吃到能让人咽掉舌头,朕登基二十多年,早已吃遍了天下美味,若是此时能有一道菜打动朕的舌头,朕的晚年就多一道福分。”

    这话的分量太重了,若是自己能做出一道让老朱晚年增加福分的菜来,那岂不是大孝特孝,朱楧立即站起身来,冲着朱元璋作了一揖,道:“若是能让父皇开心,那儿臣这道菜才叫真的值得,儿臣一定吩咐厨子们将菜做好。”

    朱元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十分满足,十分享受的说道:“好啊。那朕就等着一饱口福了。”

    朱楧偷偷抬眼看了看朱元璋的表情,见他很开心,于是就鼓起勇气说道:“启禀父皇,儿臣还有一事相求。”

    朱允炆的身子震了一下,生怕朱楧再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但他已经当储君当了很多年,基本的涵养还是有的,并没有显示出什么异样的神色。

    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但仍然不动声色地说道:“什么事?说吧。”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更何况这也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要求,朱楧顺势说道:“儿臣想在江南以及大明朝的其他地方开店,让普天下的臣民都能享受到这道美食,共同沐浴父皇的天恩。”

    原来是想挣钱啊。朱元璋心里微微笑了一下,这孩子,不愁吃,不愁穿,怎么净想着做这些商贾贱业?他挣这么多钱干什么?难道还嫌自己的兵马不够多,还想着招兵买马?

    不过想想也是,他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回鹘西边的那个什么帖木儿帝国正在高歌猛进,已经打下了面积不亚于大明朝的地盘,还四处扬言要联合起所有的蒙古人,灭掉大明,中兴元朝,实在是大明朝的心腹大患。

    就在前段时间,他们还扣押了大明朝的使臣郭骥,明显不把大明放在眼里,敌视与火药的气味十分浓烈,他想多招点兵以备不时之需也不是什么坏事。

    朱元璋想了一下,这才慢慢地开口,缓缓道:“你的提议很好,若是能让天下人一饱口福,那也算是我皇家的恩德。这样,允炆,这件事你就和你十四叔一起干吧,你们一人出一半的资本,共同经营这个项目。”

    朱允炆愣了一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可是堂堂的皇太孙,是大明朝未来皇位的继承人,应该多读经典,学习圣人先贤的治国之道,以备好好的治理国家,怎么能去从事商贾贱业呢?这传出去岂不是令人笑话,有辱朝廷的体统?自己将来是想做千古圣君的,要是这么做,史书上该怎么记载?朱允炆万万不能接受,一改之前对朱元璋的柔顺态度,十分坚决地想要拒绝道:“皇爷爷,孙儿……”

    朱元璋摆了摆手,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