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楧微微地点了点头,围着餐厅慢慢地转了一圈,看了看军校的伙食情况,还是十分满意的,可以说是达到了他的要求。
按照朱楧的规定,军校的伙食为八人一桌,北方主要是以面食为主,因此他们的主食基本上就是面条,或者是稀饭加馒头。饭虽然简单,但是菜品很丰富,一个桌子上六个菜,一个炖汤,保证学员们能吃饱,吃好,进而保证他们能有充足的体能进行训练。
菜是三荤三素,那个炖汤一般则是炖羊肉或者是肘子,有时候也会用鸡鸭鱼等代替,但是没有牛肉或者驴肉,因为现在肃国还有大量的耕地需要被开垦,牛和驴等牲口是劳动的主力,是被朱楧严禁宰杀的。就算这些牲口生病了,也要先向官府报备才能宰杀。
虽然他也很喜欢吃牛排,但不允许别人吃,没办法,谁让他是王呢?是王就该有一点点特权,更何况肃国现在也算是家大业大,凭他和他的女人们吃几块牛排吃不垮。单单是他用回鹘赔偿的战争赔款就一次购买了十万头耕牛,光是他自己吃的话,是无论如何也吃不完的。
明朝初年的一头耕牛大概能值三两银子,他拨给了农业项目一百万两银子,除了三十万用来购买耕牛外,剩下地钱全部都用来购买或者打造农具,兴修水利上面,肃国农业又迎来了第二次的大发展时期。
更何况,他的封地是明朝的最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有千般不好,万般不好,冬天气候寒冷,能把人冻死,降水量少,比不上江南地区的气候温润,但是西北地区在古代也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畜牧业十分发达。
古代的生产力十分低下,为国家百姓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主要就两个行业——农业和畜牧业,另外再加一点点手工业,以农业为主的地方就是以汉民族为中心的中原王朝,以畜牧业为主的地方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
在我们以往的认知里,农业文明是比畜牧业文明先进的,因此中原王朝在绝大多数时候是领先于西北东北的游牧民族的,只是在少数衰败的情况下,才会被少数民族趁虚而入。
其实,严格来说并不是这么回事。农业和畜牧业其实都是比较原始,比较低端的产业,都是利用一些简单的技术手段向大自然讨口饭吃,唯一不同的是一个吃的是植物,另一个吃的是肉,半斤对八两,谁也谈不上比谁先进多少。而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吃肉长大的人往往能打过吃植物长大的人。
在中国绵延数千年的历史上,处于中原地区的汉族王朝其实一直都在受着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与掠夺。从西周开始,西周就一直受到犬戎的攻击和骚扰,最后还被犬戎灭掉了。
后来的大一统王朝汉朝也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受匈奴的欺压,汉武帝虽然反击匈奴成功,将匈奴赶到了漠北,但是也掏空了汉朝的国力,在晚年不得不下罪己诏,休养生息。
西晋时期的五胡乱华就不必说了,差点让汉人灭绝,唐朝自安史之乱之后基本就失去了天可汗的威仪,当时的北方游牧民族回纥甚至敢于当众侮辱唐朝的太子。宋朝就更不必说了,大家都知道。就连号称史上最有骨气的中原王朝——大明,也是自建国之初就一直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最后还被后金夺了江山。
明朝立国三百年来,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基本就没有断过,前期是饱受蒙古部落的骚扰,大大小小不计其数,最著名的就是明英宗时期的土木堡之变,和嘉靖时期的俺答汗围攻北京。
一个将明朝的皇帝抓走了,另一个让自视甚高的嘉靖皇帝威严大扫,将当时的兵部尚书拉到刑场上一刀砍了了事。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三十二章 魔鬼训练
一 但是,细心的书友可能会发现,蒙古人对明朝的骚扰或许一开始很强,但往往持续不了多久,过段时间双方就又归于平静,也不见史料上记载明军有出塞进攻蒙古部落的行动。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就是当时蒙古人的观念——分家产,蒙古人的习俗给汉族人不一样,汉族的皇位只能由太子继承,其他的皇子只能封王,混吃等死过一辈子,这样以来就保证了皇权的集中,保证了王朝的大一统,可以在大多数情况下集中全国的力量对抗外敌,因此一般情况下国祚可以绵延较长的时间。
而蒙古人的习俗是老爹一死,他的家产由几个儿子或者弟弟来瓜分,就像成吉思汗死后蒙古逐渐分裂成四大汗国一样,虽然有窝阔台这个名义上的大汗,但是其他汗国也不怎么甩他,独立性相当强。
这样以来,就会使国家的力量分散,形不成合力来对抗敌人。虽然成吉思汗死后,蒙古人征服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下来,仍然打下了大片国土,但这里面也是有一点运气成分的,因为当时蒙古已经十分的强大了,就算是分裂成四大汗国也可以吊打全球,而且当时世界上比较有实力的国家都已经被铁木真灭掉或者打残了,对各个蒙古国形不成战略上的优势。他们基本上派人过去收割就可以了。
但是到了明朝就不一样了,由于出了朱元璋朱棣这两个比较有雄才大略的君王,他们两个设计的制度很完美,可以保证帝国控制住一切资源来对抗外敌,而且他们设计的各项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都是起着作用的。
因此,明朝虽然被黑的很惨,但是他的军队是各个朝代中战斗力保持时间最长的朝代。到了崇祯年间内忧外患都坚持了那么长时间,不得不说是有一定实力的。
明朝虽然偶尔会被北方的蒙古占据优势,但是当他庞大的国家机器运转起来的时候,蒙古人是没有实力灭亡他的,等到蒙古人里面好不容易冒出的这个英明的领袖一死,他的儿子们就会分家产,从而使强大的蒙古国再次四分五裂,对明朝再也无法构成威胁。
明朝就是占了这个便宜,在两百年没有出塞的情况下,仍然对蒙古保持着优势。然而,好景不长,万历年间后金崛起了,努尔哈赤虽然叫嚣的很凶,但他没有能力在有生之年灭掉大明朝,他死后,也没有明确指定谁做继承人,按照一般的历史规律,后金的几个好兄弟又该分家产了,又要陷入一次分裂了,明朝又可以坐享其成,不战而成功解决这个巨大的威胁了。
但是,历史不会总是让你占这么大便宜。努尔哈赤虽然没有指定谁做继承人,但是经过四大贝勒和四小贝勒的一场场权力角逐,最终是由皇太极成功上位。
个人认为,满清之所以能入关,除了努尔哈赤的功劳以为,功劳最大的就是皇太极和多尔衮了,没有这两个人在关键时候做出的关键决定,满清说不定会一直在东北一隅自生自灭。
皇太极之所以能上位,不是因为耍了什么阴谋诡计,而是当时只有他有资格能干,其他的人都不够格。首先,四小贝勒就不用说了,都是小屁孩,毛都没长全,谁会听你的话?直接丧失资格。
剩下的四大贝勒中,阿敏首先被排除了,因为他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没资格。莽古尔泰也被排除了,因为他是个蠢货,他的母亲没有耐住寂寞出轨了,他为了讨好努尔哈赤竟然亲手杀了自己母亲,从此声名狼藉,谁也看不上他,努尔哈赤也很讨厌他。
剩下的就是代善和皇太极了,按理说代善是比皇太极有优势的,因为他死长子,能力一点也不比皇太极差,但是他也有问题——生活作风问题。按说到了他们那个级别,有点生活作风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没必要大惊小怪,但是他的这个情人身份比较特殊,她是多尔衮的母亲,也就是努尔哈赤的老婆。
这个虽然有点扯淡,但是,单凭这一点还不足以拿掉他继承人的资格,因为那个时候后金还没有开化,属于半野蛮民族,儿子搞老子的小老婆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古时候匈奴甚至有习俗,老子死了他的小老婆们也都归他的儿子所有。
代善之所以失去竞争大汗的资格,是因为一个愚蠢女人的愚蠢决定,这个女人就是他的情人兼多尔衮的母亲——乌拉那拉氏。努尔哈赤是在洗澡回来的半路上去世的,他生前十分宠爱乌拉那拉,因此在临死前就想着再见她一面,抓住最后一抹温存。
乌拉那拉就自己去见了努尔哈赤,后来努尔哈赤死在了半路,没有赶回来,也没有指定谁是继承人,这个女人就跑回来说,努尔哈赤临死前跟她说:“努尔哈赤临死前指定她的儿子多尔衮为继承人,因为多尔衮还很年幼,因此先命代善摄政,等多尔衮长大,再将汗位还给他。”
此言一出,四大贝勒全都炸了锅了,你这明显是在侮辱众人的智商啊,依照努尔哈赤的精明老练,他会放在自己的几个年长有为的儿子不立,反而去立毛都没长,寸功未立的多尔衮?再说你跟代善是什么关系你以为我们不知道?你这明显是想让你的老情人帮你控制住朝政,等到你的儿子长大之后在独占江山,将我们这群老哥都踢到一边。我们岂能与你善罢甘休?
于是,除了代善之外的三大贝勒纷纷抵制这个所谓的遗诏,而且群情激奋,大有生吃了乌拉那拉之势。由于乌拉那拉没有纸质的文书,单凭她的一句话,因此,这三大贝勒就以她假传圣旨为名,为了避免后患,让她为努尔哈赤殉葬,硬生生地逼死了这个祸害。
出了这档子事,代善是再也不敢去争夺大汗之位了,他现在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其他的三大贝勒都怀疑他与乌拉那拉氏有什么阴谋,为了避嫌,他主动放弃了可汗之位,并且拥力唯一有资格的皇太极登基。
所以说,人有时候不得不讲点运气,单论能力来说,其余的三大贝勒一点也不比皇太极差,只是他们都恰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最后只能有最小的皇太极登基。这就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