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再如果帖木儿东征恰恰发生在靖难之役期间的话,那么无论是朱棣还是朱允炆都是没功夫援助自己的,那么到那个时候自己一个小小的肃国就要独自面对横扫亚洲大陆的帖木儿帝国的几十万精锐了。这个场面想想都不寒而栗。
想到这里朱楧浑身打了一个冷战,他已经承载了这个肃王的记忆,知道这个王爷不是养在深宫的花朵,而是擅长骑射和书法的青年才俊。只不过之前的肃王学习这些东西不是为了充实自己,而是为了凭借着自身的本事来弥补出身的不足,获得朱元璋的关注。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朱元璋看到自己的儿子这么能干,就让他从中原腹地的汉国去了西北边疆的肃国(现在还没有改封,快了)。
朱楧知道老朱的脾气,他决定的事情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琢磨着让他改变主意纯属白费力气。那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在老朱面前再好好地表现几把,争取多要点资源,好在将来能将自己镇守的那个蛮荒之地(明初河西走廊的确如此,下文会详细叙述)建设的强大一点儿,希望能挡住那个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帖木儿。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章 太子将死
怎郜氏见朱楧皱着眉头不说话,道:“楧儿的病刚好,怎么能随便走动呢?过几天再去看那个人也不迟,反正他有那么多人伺候,也不差我们楧儿一个。”
朱楧想站起来,无奈双腿发软,只好坐着说道:“没关系的母亲。我现在已经好了,应该去看看太子。太子对我们兄弟都很照顾,又是储君,他生病了,我不早些过去不太好。”
郜氏还想再说什么,最后只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也罢,你先吃饱肚子吧。”随后又吩咐黛奴去盛了一碗燕窝粥。
朱楧连喝了两碗燕窝粥后,体力恢复了不少,对身边的一个小太监道:“怀恩,更衣吧。”
郜氏闻言,带着黛奴等人出了房门。朱楧在怀恩的服侍下,迅速地穿戴好了衣服,为了表示对太子的尊重,他特意穿了一身贵重的华服。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路程,朱楧来到了朱标的寝宫——大明皇宫文华殿。怀恩跟守门的太监说了一声,那名太监就进去通报了。朱楧趁这个机会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穿戴,然后恭敬地站在台阶下面等着传唤。期间还竖起耳朵听消息,多么希望老朱恰好从这里经过,看到自己兄友弟恭的样子,心里大大滴点一个赞。可惜等了半天,鸟都没飞进来一只。
过了一会儿,进去通报的小太监回来禀报,道:“太子请王爷进去。”
朱楧心里不自觉地泛起了一丝紧张,毕竟这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次与人客套,对方还是堂堂大明的储君,老朱说不定也在里面。这年头穿越的人越来越来多,说不定人家早就知道了,一看自己举止有意立马就当成妖怪杀了。
朱楧最后整理了一下帽子,对怀恩道:“你在这里等我。”随后跟着太子的太监进了文华殿的文渊阁——那里正是朱标休息的地方。
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朱楧原本以为朱标只是召见了自己一个人,没想到屋子里挤了一堆人,好在这里面的人朱楧都认识,分别是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允熥等。还有他的老婆吕氏、李氏,以及女儿。除此之外,自己那几个没有就藩的弟弟——老十六朱栴(庆王封地在宁夏,与朱楧是邻居)、老十七朱权(宁王)、老十九朱橞(谷王)、老二十朱松(韩王、本人未就藩,他的儿子建藩平凉,离朱楧也不远)。
每个人脸上都带有一丝哀戚之意,似乎所有人都已经知道了太子的结局。朱标见朱楧进来,强撑着身体说道:“十四弟,我听说你也病的不轻,你应该在府里好好休息啊。”
朱楧内心一阵感动,看来朱标的仁厚不是史学家刻意编出来的,又想起朱标对自己的照顾,不由得鼻子一酸,道:“多谢太子关心,臣弟已经没事了。心中实在是挂念着太子,所以就赶过来了,希望没有打扰太子休息。”废话,这么多人围在这儿,没打扰病人休息才怪!
朱标虚弱地说道:“无妨。十四弟刚好就来看我,我心里是很高兴的。”说完,又重重地咳嗽了几声。引得众人一片手忙脚乱。
这时,外面传来了一声清脆的通传——老朱来了。所有人都闪到了两边,跪了下去,但不敢大声说话,只是努力地表现着自己的悲伤。
老朱没有理会这一群人,径直走到朱标床前,问太医道:“太子的病情如何了?”
太医心道:你丫不是刚问过吗?这么短的时间能有什么变化,但还是十分惶恐地说道:“臣无能,请皇上恕罪。”
老朱脸色铁青,猛吸了一口凉气,吓得太医趴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朱标见状忙道:“父皇,他们已经尽力了,请父皇不要责罚他们,也算是给儿臣积点阴德。”
朱元璋安慰了朱标几句,对跪在地上的一片人说道:“你们先出去吧,我跟标儿单独说几句话。”说完,眼睛扫到了肃王朱楧,脸上微微露出了一丝诧异的神色。
所有人齐声告退,按部就班地徐徐退出,但不敢离开,全都守在门外。
朱元璋看着气虚体弱的朱标,一向严肃的脸庞上的肌肉开始抽搐,眼圈不自觉地红了起来,泛起了泪花,这是他的长子啊,虽然他有二十多个儿子,但没有哪一个儿子的出生能比朱标的降临更让他激动。第一次当父亲的喜悦总是让人难忘。
朱标出生在攻占太平府的军旅之中,长子的出世,给酣战中的朱元璋带来了莫大的欣喜。得报后,朱元璋兴奋地在当地的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无嗣。”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此后,朱元璋就把朱标当成自己的接班人悉心培养,他在朱标身上下的心血丝毫不比在国家大事上少。
同时,朱标的生母马皇后(本文是小说,而且朱标不是主角,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作纠缠,认为朱标的生母就是马皇后)跟朱元璋是患难夫妻,跟着朱元璋风里来,火里去,吃了不少苦,也给朱元璋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爱妻早逝,朱元璋对马皇后的感情自然地就转移到了朱标身上。
历史上的很多开创之主都有类似的经历,比如汉宣帝刘洵,因为发妻的缘故不愿意废除他并不看好的太子;再比如张作霖,出于对发妻赵春桂的愧疚,对长子张学良十分地宠溺。
据说,有一次朱标犯了错,朱元璋伸手就要打他,朱标慌忙地拿出一副马皇后在马背上哺乳的图来,朱元璋一看心就软了,饶过了朱标。
以上种种故事,都可以看出朱标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他不仅寄托了老朱为数不多的感情,更是吸收了老朱几乎全部的心血。眼下这一切即将化为乌有,老朱又怎么能不动容?
朱标看着自己苍老的父亲,心中十分难过,喃喃道:“父皇,孩儿不孝,不能侍奉父皇终老了。”
朱元璋再也控制不住,“呜呜”地哭了起来,道:“标儿啊,苍天为什么要这么对你,为什么要这么对我啊?”
门外跪着的一群人一听老朱撕心裂肺般的大哭,还以为朱标就此薨了,但谁也不敢进去问,只是一动不动地跪在地上等着老朱的指示。
朱标安慰父亲道:“父亲,孩儿此生享尽荣华富贵,没有任何遗憾,请父亲不必太难过。孩儿临死之前,只想求父亲两件事。”
朱元璋已经注意到朱标已经将对他的称呼由父皇改成了父亲,这不仅让他想起朱标小时候用粉嫩地声音叫他父亲的场景,心头又是一通,说不出话来。
朱标道:“第一件事,请父亲赦免服侍我的太监宫女还有御医,他们都已经尽力了。”
“第二件事,允炆还小,无法治国,请父亲立二弟为太子,保我大明江山千秋万代。如此一来,孩儿就没有遗憾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章 各人心思
他朱标说完这几句话,已经耗尽了他所有的力气,累的他不住的咳嗽。朱元璋急的大喊道:“太医,外面的人,赶快进来。”
太医随着朱楧等人鱼贯而入,抢先一步跑到朱标床前给他诊脉,越诊脸色越难看。朱元璋虽然已经知道了结局,但还是抱有最后一丝侥幸心理问道:“怎么样?太子的病情如何?”
太医慌忙地跪下请罪道:“请陛下恕臣无能,太子的病已经回天乏术了。”然后“呜呜”地哭了起来,只不过他将头埋的很低,看不见他到底有没有掉眼泪。
老朱长叹一口气,道:“起来吧。你先退到一边去吧。”
朱标看着父亲如此伤心的样子,十分心疼,道:“父皇千万要保重身体,儿臣已经三十七岁了,这一辈子大都是养在深宫,锦衣玉食,父母慈爱,兄弟和睦,有子有女,夫复何求?”说完又重重地“咳嗽”了几声。
知子莫若父,朱元璋岂能不知道朱标心中的遗憾,那就是做了二十五年太子,却没有做过一天皇帝,摸着朱标的头道:“放心去吧。以后的事情为父会安排好。”
听到这句话,朱标两眼一闭,两腿一蹬,再也没有任何生机。
“标儿啊!标儿!”虽然早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老朱还是控制不住地痛哭起来。白头人送黑头人的刺痛,哪怕是一向杀伐果断地布衣天子也一时难以承受。
其他人见状,纷纷放声大哭,朱标的寝宫顿时一片鬼哭狼嚎。
朱楧也想像其他人一样嚎啕大哭,但无奈来自后世的他对朱标实在是缺乏感情,哭不出来。朱标虽然对兄弟们都很关心,但他的那些关心分摊到肃王身上也没多少了,所以即便朱楧努力搜寻肃王的记忆,也实在是找不出让他嚎啕大哭的理由。在几次努力失败后,朱楧终于放弃了愣挤出几滴眼泪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