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塞王-第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现在不同了,所有的税收折合成银子,一两就是一两,二两就是二两,当官的赖不掉,你还敢说皇帝制作的钱是假的不成?虽说他们还会想其他办法来一下字,但说好了只是一下子,不能找后账,因此捞的少了很多,老百姓的日子也就好过了不少。

    最后,交银子的成本要比交实物的成本少很多,从一个边远山区将一百石粮食押运到省城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要远远大于押运一百两银子所需要的人力物力。

    所以一条鞭法推行之后,还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节约了收税的成本,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不过,与跟他比起来名气小很多的考成法比较起来,一条鞭法的作用还是次要的。因为考成法影响的是整个大明朝的官场,进而影响的是整个大明朝。这个考成法大概就相当于现在的绩效考核,具体的考核方式就是记账。

    比方说你是一个布政使,在你就任之前,张居正大人会让吏部给你记一笔账,记账的内容就是你接下来一年之内需要干的事情,比如说:收税五万两,开垦荒地两万亩,修理河堤二十里,全部都量化。

    到年底的时候进行考核,如果都干完了就评为合格,让你接着干布政使,干的好的,还可以给予奖励。如果你没有完成组织交给你的光荣任务,那张阁老会很不讲情面的处理你,处理方式就是降级。从布政使降成知府,如果你成了知府还是依然故我,依然个性,依然不把组织的工作放在心上,那就接着降成知县,直到你卷铺盖滚蛋为止。

    于是,在这个考成法的督促之下,大明朝的各级官吏全都一改之前的那副懒散颓废、快到中午了才上班,吃完午饭就回家的作风,变得比朱元璋还劳模,只求能完成今年的任务,确保级别不会掉。于是整个大明朝的国家机器瞬间变成了“朝令而夕奉行”的高效率国家机器。

    据说,有一次山东遭了灾,当地的官员满以为张阁老会给他们减免任务,所以一开始并不用心去工作,结果到了最后发现任务一点没减,又加班加点地去干,结果还是差一点,就差这一点,这帮难兄难弟被集体降了级。

    看到这里,很多书友可能经不住会问,在这么严厉的考成法的逼迫之下,各级官吏肯定会大力剥削当地的百姓,遭了灾也收税,可能会造成那些遭了灾的百姓活不下去,家破人亡,这样下去真的好吗?

    你如果能这么想,证明你很善良。但这年头,善良的人往往被人欺骗。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张居正是什么人?十足的寒门子弟,靠着自己的聪明和努力先考上进士,在选为庶吉士,只是一个区区翰林院编修的时候,就得到了当时明朝最大的老滑头徐阶的赏识。而后在徐阶与严嵩的政治斗争中屹立不倒,最后搞掉挤走徐阶的大滑头高拱成为首辅,登上权力的顶峰。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二十八章 变法的注意事项

    一  能有如此成就的人,最起码说明两点:第一他很聪明;第二,他很务实。

    能具备这两点的人就肯定不会去做把百姓都逼到活不下去的蠢事,实际上,张居正在制定各地税收任务的时候,也是经过详细调研的,虽然不敢确保能跟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完全相符,但可以确保差不了太多。

    因为他是内阁首辅,手里掌握着全国的土地资料和户籍,按照这个来安排税收任务,就不会差太多,更何况他还是个十分较真的人,下令在全国丈量土地,重新编制土地的鱼鳞图册,以打击那些豪门大族隐瞒土地偷税漏税的行为。

    这个方法虽然被海瑞成为最笨的方法,但却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最容易得罪人的方法,可想而知张居正生前得罪了多少人。

    首先,制定考成法,让那些当官的人的舒服日子过不成了,这就得罪了整个官僚团体;其次,编制鱼鳞图册,让那些大地主好土豪不能偷税漏税,这就得罪了整个地方实力派。最后,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难免要专权一点,这就压制了皇权,再加上他和皇帝的母亲有说不清楚的关系,这就得罪了皇帝。有了这三条,能混到死后才被算账,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正如当年明月所说的那样,张居正是整个明朝最能打动别人的人,他本来都已经身居高位,登上了权力的巅峰,只要像他的老师徐阶学习,混两年就退休,顺便搞点小小的政绩,说点忠君爱国,热爱人民的漂亮话就可以名利双收,安安稳稳地过好这一辈子,再留笔横财祸害子孙,同时也照样可以青史留名。

    一举三得,岂不美哉!但他偏偏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勇于任事”,用自己的才华、魄力、阴谋、狠毒,来拯救这个已经日薄西山的帝国。在他制定的考成法的督促下,各级官吏全都拼了命的干活,税收收入每年都超额完成。最终使明朝达到了太仆寺存银四百万两,加上太仓的存银总数有七八百万两。太仓的存粮也可以支用十年的空前盛况。彻底改变了他之前所担忧的明朝“私室日富,公室日贫”的状况,帝国的资源,又全部掌握到了皇帝的手中。明朝的国力又重新开始强大了起来。

    有了钱粮之后,其他的事就都好办了,借此机会,张居正又任用戚继光和李成梁整顿军备,给他们资源让他们修建边墙,打造火器,训练铁骑,一扫嘉靖年间以来,明军战斗力下降的局势,打的北方的游牧民族满地找牙。这些军功虽然离不开戚继光和李成梁个人的军事才华,但更主要的还是张居正的大力支持。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边墙、城堡、佛郎机炮、鸟铳、铁骑等等都不会从天下掉下来,都是用钱砸出来了,砸钱的人就是张居正。

    朱楧认为张居正是个伟大的人,他这么卖力干活,宁可得罪大臣也要设立司礼监和东厂来掌控住国家,说到底还是因为肃国是他的国家,他这是在为自己和自己的子孙后代忙碌。而张居正完全是在为了他老朱家忙碌,为了别人得罪人,是个很伟大的人。

    也不知道万历成熟之后有没有后悔清算张居正这个卖力干活的大臣,他当年清算张居正完全就是中二病发作,出一口自己的皇权被压制了这么多年的恶气,说不定也与他的母亲和张居正的绯闻有关。等他当了几十年皇帝成熟起来后,再想想张居正的功劳,说不定也会有一点点后悔。

    这和后来的康熙除鳌拜是一个路数,康熙应该算是历史上吹得最离谱的皇帝了吧,感觉就是个穿越者,从小就能的不行,什么都会,那些饱读诗书的满朝文武都不如他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有见地,更可笑的是这样的谎言竟然有那么多人信,还拍出了歌颂他多么英明神武的电视剧,就连某位知名的历史老师都对他推崇有加,实在是令人无语。

    康熙除鳌拜完全就是中二病发作,虽然清朝的所谓实录中为了树立康熙英明的形象,故意贬低鳌拜,将他写的多么多么蛮横,但在笔者看来,其实鳌拜是个很负责人的人。

    鳌拜是顾命大臣,跟康熙的老子顺治关系不错,同时也是个实在人。实在人的最大特点就是别人交给他的事,他会不折不扣的完成。鳌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再加上他和顺治的关系不错,曾经一起对抗过多尔衮,属于一起扛过枪的交情,得到顺治命他辅政的消息之后,十分感动,因为这代表着皇帝对他的信任。

    感动之后就开始尽心尽力的工作,试想一下康熙除鳌拜的时候是多大年纪?十六岁!这个年纪的孩子最容易干什么事,就是叛逆。再加上他虽然已经亲政,但是一个十六岁的毛孩子去治理国家想想都让人觉得不靠谱。康熙应该和后来的张学良一样,处于稚嫩的水平容易犯一些小错误,而鳌拜应该就和杨宇霆一样,比较有责任心,动不动就去说一说皇帝,让他改掉自己毛病,要不然就感觉自己对不起皇帝的老爹。

    结果就这样把皇帝说急了,就动手收拾了他。借用张学良的一句台词来表达康熙的心情:“我亲老子没有了,总不能再给自己找个干老子吧。我亲老子的气都不受,我会受他干老子的气?”

    笔者这么说不是凭空猜想,而是有事实作证。首先是康熙除鳌拜的过程,他确实是找了一群小太监练摔跤,然后招鳌拜来觐见。鳌拜对他一点防备心理都没有,单枪匹马就来了,从这一点来看,他就没有谋反之心,要不然不可能一点防备都没有。

    等鳌拜快要入宫时,索额图拦住了他,说:“皇帝都已经亲政了,你还带着兵器上殿多少有些不合适。”鳌拜一想也是,就把自己的佩刀解下来给了索额图,赤手空拳的进了皇宫。

    然后猝不及防的被那群小太监拿住了,据说是康熙玩了一个心眼,找了一个椅子将上面的一条腿剧断,然后用胶水粘好,放到那里让鳌拜坐。鳌拜庞大的身躯向上一座就将椅子坐塌了,摔倒在地,那群小太监就冲上去拿他。结果这个时候鳌拜都还不知道康熙要对付他,还以为这些小太监是要来扶他,就坐在那里不动,被那些小太监摁住了。

    康熙见擒住了鳌拜,立即宣布了他三十条大罪,然后裁定将鳌拜凌迟处死。听到这四个字,鳌拜一下子就急了,浑身肌肉一紧,一个激灵就将摁住他的小太监都甩开了,不愧是满洲第一巴图鲁,不是几个会三脚猫的小太监所能制服了。然后,就用一双充满怒火的眼睛死死的盯着康熙。

    康熙一看这个场景就傻眼了,他没想到鳌拜如此勇猛,局面一下子就失去了控制,吓得呆呆地站在那里不敢说话。而这时候鳌拜也没有像《鹿鼎记》上演的那样去打皇帝,而是脱掉了自己的衣服,露出浑身的伤疤说道:“我这一身的伤疤都是为你们爱新觉罗打天下的时候留下的,你现在这样对我,你的江山能长久吗?”康熙听了这句话也颇为动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