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塞王-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个能干的老婆就是省心,朱楧心头大为轻松,正事办完了,就该办坏事了,在蓝幼澄身上捏了一把,坏坏一笑道:“你还记得寡人跟你说的那些事吗?来给寡人做一次。”

    蓝幼澄的俏脸刷地一红,像一只受了惊吓的小猫一样,一头扎进朱楧的怀里,娇羞地说道:“王爷真坏。王爷是从哪里听到什么大保健之类的词,臣妾羞死了。臣妾才不要。”

    关于这个问题,朱楧已经和王后以及贤淑二妃沟通过很多次了,但无奈她们是大明朝正统礼仪培养出来的良家女子,对这些活动内心里是有天然抵制的,光想想就让人觉得面红耳赤,抬不起头来做人了,更何况是去做。

    “寡人今天兴致很好,你莫要扫了寡人的兴致。”朱楧捏住蓝幼澄俊俏的小脸,露出了一丝淫邪的笑容,坏坏的说道。

    蓝幼澄还是不肯,使劲儿摇了摇脑袋,将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十分娇羞地说道:“不要,不要。王爷,臣妾让怜月来伺候你吧。”

    怜月是她的贴身丫鬟,这丫头又想将自己的活推给别人去做,和其他两个女人一样,要不就是敷衍,要不就是让自己的丫鬟来代劳。朱楧对她的这种态度十分不满意,在她的身子上打了几巴掌,带有一丝威严的说道:“别想逃避徭役,这是你的活,快点。”

    蓝幼澄见王爷有一点点不高兴了,害怕自己失宠,只能自我安慰道:我是王爷的女人,他想怎么样都是应该的,撅着小嘴,一脸撒娇的样子,凑到了朱楧的跟前。

    第二日早朝,没有商量什么大事,一切都按照既定的方针去执行,这属于很正常的现象,一个国家,若是整天有大事发生,那可不是什么好现象,那是崇祯年间才有的事。

    每天醒那么早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以及一些礼仪性的问题实在是太累了,跟后世的一些杂七杂八的会议一样,没有什么卵用,还特别浪费时间,在那里除了听一堆领导讲一些谁都知道的道理以外,没有任何作用,完全是形式主义。于是朱楧在早朝结束时宣布将一日一朝,改为五日一朝,另外若有军国大事,必须随时禀报,不得延误。

    这一条命令让群臣面面相觑,这是什么节奏?从此君王不早朝?一些有原则的大臣感觉这样不好,他们认为这有可能是王上刚刚取得了几次大的胜利,变得骄傲懈怠了,若是发展下去,对本国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于是接连劝谏道:“启禀王上,自古都是一日一朝,一些勤政的君王甚至是一日两朝甚至三朝,下朝之后还要邀请群臣讲课,万望王上以他们为榜样,勤于政事,开创自己的盛世。”

    这话说的朱楧一愣,一日三朝,还要听你们将儒家的之乎者也,那干脆累死寡人算了,没有儒家就过不了吗?秦始皇不信儒家、刘邦不信儒家,不都统一了天下吗?他的老子朱元璋也不信儒家,照样白手起家。不过这个时候,他也不好当面发作,毕竟这些大臣也是为了他好,只不过是观念比较腐朽而已,略带一丝不耐烦地说道:“为人君者,是要勤于政事,只不过寡人只管军国大事,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麻烦寡人,寡人养你们何用?”

    这番话说的下面的大臣都不敢吭气了,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国王都开始怀疑他们存在的必要性了,谁还敢不识时务乱嚼舌根。当即都沉默不语,恭恭敬敬地立在堂下。

    朱楧见自己的话起到了震慑作用,心里颇为满意,立即趁热打铁的说道:“从今日起,设立内阁,内阁学士由寡人从翰林院以及其他部门中选择德才兼备的人充任,正五品官职。辅佐寡人处理琐碎事务,并草拟诏书。从今往后,各部收到的奏折都由各部堂官整理汇总,并写出处理意见后,交到内阁,由内阁统一整理,提出处理意见,交由寡人审阅。”

    这话说的群臣又是一愣,这位王上大人也太会省事了吧,这样以来,他只需要批准盖章就行了,所有的活都交给手下人来干,完全不具备朱元璋的劳模精神啊。

    谁知朱楧的话还没有说完,这位王上接着说道:“从今日起,设立司礼监,设立掌印太监一名,秉笔太监若干名。内阁汇总的奏折,先交到司礼监,由秉笔太监秉承寡人的旨意进行批红,寡人满意之后,再交由掌印太监用印。如此,一道诏书方可生效。”

    得,连批准盖章都省了。

    此时,一些正直的大臣再也忍耐不住了,吏曹判书是文官之首,代表着文官的脸面和骨气,这个时候要是不站出来说话,那肯定会被同僚鄙视死,于是站出来,向朱楧作了一揖,道:“王上,皇上曾经三令五申严禁太监干政,王上这样做是不是有些不妥。”

    他是个混了多年的老油条,知道朱楧要做的事情是肯定会做成的,到时候太监就会成为肃国的一个巨大的势力,自己犯不上得罪他们,再加上他也不敢公然质疑朱楧的决定,于是就将老朱抬出来说事,任谁也挑不出毛病。

    这群人果然是拿自己的老子来压制自己,这让朱楧的心头十分不爽,这跟后来的东林党动不动就拿出祖制来压崇祯有什么分别?脸色已经变得难看起来,眼中闪出一道不悦的光芒,耐着性子说道:“父皇已经准许寡人建国了。从今往后,肃国的大小事务均由寡人说了算,只要寡人不谋反,就没有人可以说三道四。相信父皇可以理解寡人的决定。”

    话说到这个份上,大臣们就都不敢说什么了,再说下去就成了跟王上对着干了,虽然他们的权力被那些被他们鄙视的死太监分走了很多,让他们心里很不痛快,但好在此时朱楧的王权还很强大,在肃国可以说是一言九鼎的存在,因此没有人敢于逆他的龙鳞去反对这件事。

    此事,就这么定下来了。朱楧不是不知道老朱严禁太监干政的命令,只是他知道,后来老朱也后悔了,想明白了,开始任用太监来制约朝臣。当年的曹国公李文忠为了这件事还专门向朱元璋进谏过,结果被朱元璋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你想剪出朕的羽翼吗?”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朱元璋这个人是很重视亲情的,但凡他的亲戚,只要不去谋反,犯多大的事老朱都会罩着你。李文忠说了这番话虽然惹得朱元璋不悦,但朱元璋并没有打算处罚他。老朱认为他的外甥没错,都是李文忠养的那群所谓的门客将他教坏了,因此就将李文忠养的那几百个门客全都杀光了。

    此事让李文忠老实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过他这个人虽然很能打仗,但是也有一个很大的毛病——贪慕虚荣,他就是喜欢养士,好体现自己礼贤下士的风骨,追慕一下战国四公子的遗风。

    老实了一段时间之后,李文忠的老毛病又犯了,估摸着老朱的气消的差不多了,就又开始养士,结果老朱又把他的门客杀了一遍。彻底老实了。

    朱楧其实是有一点赌博心理的,他堵的是老朱能明白他任用太监的初衷是想着以内廷来压制外朝,同时以外朝来牵制内廷,最后达到内外相制,集权于王上手里的目的。

    崇祯要是懂得这个道理,明朝就不会灭亡。

    朱楧敢这么赌一把也是有资本的,首先就是他已经建国了,相信老朱还是个明事理的人,不会过多的干预他的内政;其次就是他刚刚打赢了回鹘这个强国,给老朱挣了不少面子,他一高兴,说不定就不再追究。

    不得不说,朱楧对老朱的心理把握的还是很好的。任用太监这么大,而且这么毁三观的事情自然是瞒不过去的,没过多久朱元璋就知道了。

    以朱元璋的聪明,一眼就看出了朱楧的用意,只是他这么明目张胆的不给面子还是令老朱心头不悦的。最后还是郭宁妃劝谏道:“孩子大了,怎么建立自己的国家就由着他去吧,他刚刚打败了回鹘这个强国,可见是很有能力的。你操心操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这话说的朱元璋心头一乐,做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立呢?孩子做出了成绩,比他们自己做出了成绩还令他们高兴。肃王与回鹘军大战的时候,朱元璋还真替他捏了一把汗,只是路途遥远,来不及支援,没想到这小子竟然将西方的老牌强国——回鹘给打败了,还生俘了对方的大将军,老朱接到战报后,很是高兴了一段时间,破天荒的赏赐给了郜氏很多东西,搞得郜氏受宠若惊。

    郭宁妃说的对,孩子终究是要自立的,做父母的管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更何况自己也老了,身体也越来越差了,没有精力管那么多了,反正给了你一个封国,父亲的责任也尽到了,你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

    对于朱楧的事,朱元璋决定不再干涉了,只要他老老实实地尊王攘夷,替皇帝守好西北的边界,想做什么就去做吧。

    倒是朱允炆和黄子澄听到这个消息后,着实不厚道的高兴了一把,他们两个一致认为重用太监自古以来就是取乱之道,是王国衰败的必经之路。他们本来还为肃国刚刚打了一个大胜仗,威望和实力剧增而发愁,又在合计着将来如何削藩的事,听到肃国重用太监之后,双双松了一口气,看来肃国不用去削了,将来它自己就会走向衰败。

    菜鸟永远理解不了大神的操作。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一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今天是王上考核他们典膳所成绩的日子,王大富和他的弟子们万分紧张。为了达到王上的标准,做出令王上赞口不绝的美味,这一个月内,他们基本都没怎么回家,一直在典善所研究烤鸭。

    反正王上答应原材料管够,他们也就没有考虑过成本问题,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弄死了一百多只鸭子,开始是自烤自吃,到后来整个典膳所的人都谈鸭色变,再也不敢吃烤鸭了。

    王大富一见这种情景,心中就急了,没人试吃怎么行?没人试吃怎么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