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塞王-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渠掌柜见郑元培这副想要生吃了别人的表情,心里万分惊恐,生怕在这里将事情闹大,影响了他渠记丝绸铺今后的生意,立即疾跑两步,走到郑元培跟前,慌忙地跪在地上叩头道:“小人参见郑大人。大人……”

    “滚一边去!”没等渠掌柜说完,郑元培就板着脸呵斥道,自己的女人在他这里受了欺负,虽然不干他的事,但看见他心里就窝火。

    “郑大人好大的官威啊。”朱楧看着郑元培这一张涨成了猪肝一样的脸色,心头十分不悦,表面上却仍是一副无所谓的语气戏谑道。

    “老爷,就是这个人,他手下的狗腿子打了妾身三个耳光。”郑夫人用手指着朱楧高声哭喊道,今天这口气,无论如何也要出,要不然传出去肯定会被她的那些牌友笑掉大牙,今后还怎么和她们攀比?

    然后,只听得“啪!”地一声,郑夫人瞬间挨了第四个耳光,这个耳光是郑元培亲自抽的,抽的比之前的还要响亮。

    郑元培顺着小老婆的手指指着的方向望去,见到朱楧的那副已经寒下来的面容后,瞬间倒吸了一口凉气,我滴乖乖,你怎么敢惹这个人?看这个样子还把他惹的不高兴了,一张老脸原本因为生气而涨成猪肝的颜色,在这一瞬间,又因为极度的恐惧而变得惨白,再因为这个愚蠢女人的愚蠢行为而变成了绿色,愣了几秒钟后,才想起要行君臣之礼,慌忙地跪在地上叩头道:“臣、臣敦煌布政使郑元培参见王上,王上千岁千千岁。”

    王上?屋子里所有的人表情都凝固了,这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传说中的肃王殿下?怪不得这么嚣张。

    那名郑夫人也傻了眼了,顾不上脸上火辣辣的生疼,再也不想着出那口气了,吓得立即跪在地上叩头道:“臣妾参见王上。王、王上千岁,千千岁。”

    朱楧对郑元培这个人十分的不满,他的政绩虽然不算太差,但也绝对算不上多好。一个堂堂的朝廷二品大员,一方的布政使,居然纵容家人纵容到这种地步,今天若不是让寡人撞上,他还不一定会下多狠得手来整治对方呢。

    这个人他已经不打算再用了,还是那句话,这年头想干事的人不多,想当官的人可真不少,死了张屠户,不信还吃带毛猪,脸上的怒气显而易见,十分威严的说道:“你身为一方布政使,竟然如此纵容家人。寡人如何放心让你替寡人伺牧一方百姓?你读了那么多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这话说的太重了,郑元培吓得“咚咚咚!”地磕了几个响头,豆大的冷汗蹭蹭蹭地就从额头上冒了出来,仿佛是有人拿刀架在他脖子上一样,吓得哆哆嗦嗦地说道:“臣知罪。臣回去以后,一定严加管教。严加管教。”

    “晚了。”朱楧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机会不是人人都可以给,一个布政使而已,谁当不是当?换一个人一定就比你干的差?撤了你的职务,正好可以借此整顿纲纪,得远大于失去,换句话说,撤你职务的价值要远比继续任用你的价值大,转过头去,对身边的侍卫说道:“先撤掉郑元培的职务,令其在家面壁,听候处置。”

    “遵旨。”那名侍卫冲着朱楧一弯腰,恭恭敬敬地说道,然后转身离开,跑去吏曹衙门去办手续去了,相信这么大的事,他们会核实清楚的。

    “啊?”跪在地上的郑元培猛地抬起头,一脸难以置信的说道,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十年寒窗苦读,又熬了这么久才得到这个职位,一眨眼就没了,面部表情开始抽搐起来,表情十分痛苦,痛心疾首地重重叹道:“哎!”这他妈倒霉啊。

    “还不快滚!还要寡人派八抬大轿抬你走吗?”朱楧板着脸喝道,他对这个郑元培没有了好印象,说话自然也会生硬许多。

    郑元培受此打击,心痛的无法呼吸,腿软到哆哆嗦嗦地站不起来了,在丫鬟和小妾的搀扶下,才勉强站起来,向朱楧行了一礼,颤颤巍巍地回去了。

    渠掌柜今天算是开了眼了,他见到敦煌布政使的时候就跟老鼠见了猫一样,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二品大员了,没想到今天能见到王上本人,王上就是王上,一句话就让一个曾经风光无上的二品大员变成了死狗,立即跑到朱楧跟前,慌忙跪下道:“草民参见王上,王上千岁,千千岁。不知王上驾临有失远迎,还望王上恕罪。”

    朱楧看着他这一套熟练的动作,心中不觉一乐,这货真是个角色啊,这礼仪、这措辞,不知道的还真以为他在朝堂上当了几年差呢?能开这么一间大铺子的人果然不简单,温和的笑道:“起来吧。你还没有回答寡人的问题呢?你是哪里人氏?贵姓大名叫什么?”

    渠掌柜立即直起身子,向朱楧一拱手,恭恭敬敬地说道:“谢王上。启禀王上,草民是山西祁县人,名叫渠忠信。”

    朱楧对这位掌柜的印象不错,能在郑夫人的淫威之下坚持生意人的原则,不做有损诚信之事,是个可交之人,一听他的籍贯和姓名,心中咯噔一下,这难不成就是后世晋商八大家之一的渠家创始人之一?

    渠家可是山西的一个大家族,发迹于元末明初,由三兄弟渠敬信、渠于信、渠忠信联手创立,三兄弟开始只做一些小商小贩的工作,贩卖一些梨、枣之物,后来渐渐积累了资本,发展成山西的一个大型的商业家族,号称渠半城,一直长盛不衰五百多年,直到清末民初才渐渐衰落,比朱元璋的家业都保持的长久。

    没想到今天竟然遇到了将来的晋商领袖,朱楧还是有些意外的,为了确定一下,还是试探性的问道:“敢问渠掌柜家里还有何人啊?都是从事何种产业?”

    渠忠信见朱楧对他如此感兴趣,顿时来了精神,他们三兄弟已经打算在肃国好好发展一番了,能得到肃王的垂青,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立即一拱手,答道:“启禀王上,草民排行老三,家中还有兄长二人。都在山西本地做生意。我们三兄弟仰慕肃国的繁华,决定来到此处大展拳脚,可是家里的生意也不能阁下,就商议了一番,由草民先来这里开家绸缎铺,等那边的生意上了轨道,二位兄长在脱身过来。”

    其实是他们不知道肃国的前景如何,为了保险起见先派老三过来探探路,他们两个押后阵,看看情况再说,只不过这话不能说出口,容易伤了对方的自尊。

    果然是后来的山西渠家,确定之后,朱楧心中不由得一乐,正瞌睡呢,就有枕头送过来,贩卖丝绸、瓷器、茶叶等等的生意实在是太赚钱了,他也有心插一脚,但是之前没有干过这一行,不知道深浅,怕一不小心被人坑了,今天能遇到渠忠信,算是老天爷对自己的照顾,找这么一个合伙人,既能省下本钱,又能跟着他学习经商之道,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朱楧一把扶起渠忠信,带着一副欣赏的表情笑道:“渠掌柜快起来吧,你能撑起这么大的一个丝绸铺,想必也是有本事的人。不知道渠掌柜今日有没有时间,寡人想请你到王宫里一叙,如何?”

    渠忠信的内心扑通扑通地一阵狂跳,他浸淫商场多年,早就练就了一副察言观色的本事,单单凭几句话就可以判断出对方内心里在想什么,如果他没猜错的话,王上这是要跟他谈合股的事了,若是能跟肃国的国王合股,那在肃国还有谁能阻止,当即眼珠子一转,恭恭敬敬地说道:“启禀王上。王上和娘娘们能来小店,是小店的荣幸,若是王上不弃,今日就让小人略备薄酒如何?王上有什么要吩咐的,可以边吃边谈。”

    这小子,上道。朱楧对这个渠忠信更加满意了,今天就给他这个面子,笑道:“既然渠掌柜盛情相邀,那寡人就不推辞了。”明朝末年山西的晋商贩卖给了后金很多重要的物资,给后金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自己也赚取了大量的财富,属于发国难财,十足的汉奸行为。

    不过这个时候,他们还比较老实。更何况,来自后世的朱楧十分清楚商人的力量,这些人虽然不生产,但是流通能力很强,可以将自己紧缺的货物运到肃国,解决自己的燃眉之急,当然他们肯定也会从中间捞取大量的好处,这只不过是各取所需而已,没有必要耿耿于怀。

    渠忠信见王上首肯,心里大为欢快,渠家穷了这么多年,发迹的日子终于来了,立即顿首道:“多谢王上,小人愿为王上效犬马之劳,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好了渠掌柜,寡人不用你赴汤蹈火,只想着与渠掌柜合作,一起赚钱。”朱楧笑呵呵地扶起渠忠信,学着文人的样子,拿起扇子来一边轻摇着,一边说道,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为了巴结王爷,渠忠信摆了一大桌丰厚的酒席,叫了敦煌城内最好的伶优来唱曲,将气氛营造的十分热烈。王后孙云琦等人则由渠忠信的大小老婆们陪着去后院用膳。

    “王上真是好眼力,说实话,从江南将丝绸贩卖到西北虽然辛苦,但确实是可以赚取丰厚的利润。除了丝绸,我们还可以贩卖盐、茶、铁、瓷器等物资。还可以向大明腹地倾销从外国人手里购买的香料、象牙、宝石等物。”听到朱楧提出要合股的想法后,渠忠信不禁大为兴奋,再加上喝了不少酒,登时唾沫横飞地给朱楧描绘出将来巨大的蓝图来。

    茶和盐虽然是老朱规定的国家专营的物资,但朱楧现在没有实力大包大揽,只能选择和有实力的商人们合作,自己赚钱不算什么,让王国内的所有人都赚到钱才是真正的本事,笑道:“说的不错,寡人先出资十万两白银,由你在肃国采购西藩的香料等物,然后运到大明去卖。卖完后的银子再从江南买丝绸,瓷器等物资,周而复始。”

    渠忠信连忙给朱楧倒了一杯酒,殷勤地端到朱楧跟前,一脸堆笑的说道:“王上说得对,这样以来咱们就财源滚滚来了。哈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