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允炆鼓起勇气道:“应该削藩。如今各藩王裂土临民,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对各地的军政都有很强的干预能力,朝廷难以遥制,一旦做大,只恐非福。”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十三章 不速之客
一 朱元璋微微地点了点头,他的儿子们权力实在太大了,自己在位时他们不敢怎么样,一旦自己去世,朱允炆不一定能压住他们。一旦天下大乱,那皇位很有可能被外姓人浑水摸鱼,元朝的灭亡就是因为内乱,老朱对这件事是深有体会的。
老朱决定帮自己的孙子最后一把,道:“这件事朕会考虑的。”随后他制定了一些限制藩王的措施,比如说不许藩王私下来往,诸王进京只能一个一个来,但大多不疼不痒,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因为老朱不相信跟自己打天下的兄弟,只能依靠自己的儿子来掌握军队。在他内心深处,他宁愿让哪一个儿子篡权,也不会让皇位落到别人手里。
朱元璋在魏延赏的折子上批了几个字,道:“来人,传长兴侯耿炳文。”
洪武二十五年六月,蓝玉案发,这比历史上的时间又提前了,朱楧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他只是眼巴巴的盼着老朱能够兑现承诺给自己分过来更多的劳动力。
七月初的时候,第一批囚犯一万余人在士兵的押送之下来到了张掖。老朱还是很守信的,虽然不喜欢朱楧的做法,但答应朱楧的事情还是会办的,否则自己的威信就会降低了。朱楧立即将他们安排到下面去干活,时间很紧迫,他一天都不想耽误。
但朱楧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作为朱元璋特使兼囚犯押运官的长兴侯耿炳文连饭都没吃就直接宣布了朱元璋对朱楧的所作所为的批复,也就几个字:小子,你想干什么?不怕引起兵变吗?
对此朱楧早有预料,老朱的那个小农思想跟他的大农场计划可谓是格格不入,想让老朱接受自己的主张必须要多费一些周折。
朱楧接过圣旨,笑嘻嘻地说道:“长兴侯一路辛苦了,本王特意摆了桌宴席为长兴侯接风洗尘。”
耿炳文的长子耿璇娶的是朱标的长女江都公主,按照辈分来说是朱标的亲家,跟皇太孙朱允炆算是正儿八经的亲戚,有这个靠山自然不太畏惧一个不受宠爱的藩王,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让他躲过了蓝玉案的大屠杀。
耿炳文对朱楧淡淡地说道:“多谢殿下的美意了,还是请殿下赶紧答复陛下的圣旨吧,老臣还要回去交差呢。”说罢,以一双犀利的眼睛盯着朱楧。
按照正规的历史,耿炳文是洪武三十年的时候前来辅助朱楧的,史载朱元璋下令肃藩“遇征伐以长兴侯耿炳文从”,这件历史事件又提前了。
后世的朱楧也算是老于世故,从耿炳文的神情举止中一眼就看出来他来者不善,再加上他的社会关系以及自己那个大侄子的性格,很明显就可以看出这件事背后的道道儿。
朱楧对朱允炆的思路其实不是很理解,按道理来说削藩应该先削强藩,像什么燕王、晋王、秦王等,他们才是能威胁到朱允炆帝位的存在,可是朱允炆偏偏不走寻常路,专挑软柿子下手,或许是他想先杀几只鸡立立自己的威信,没成想却把天下的藩王都逼到了对立面,让朱老四捡了便宜。
朱允炆的错误思路朱楧不想给他纠正,但问题是他现在将这个错误的思路用到自己头上了,很明显在九大塞王之中,自己的势力是最弱的。这就不好办了。老子又没惹你,躺着也中枪啊。
朱楧依旧对耿炳文很礼貌地说道:“长兴侯所言甚是,但是这件事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请允许本王斟酌斟酌,毕竟去一趟京城不容易,本王一定要把本王的孝心全面地表达给父皇。”
耿炳文笑道:“如此甚好。”随即又换了副语重心长的语气教育道:“我说殿下啊,你明知道皇上的治国思路是耕者有其田,为什么非要反其道而行之呢?说实话皇上知道你在肃藩的所作所为后十分生气,都是太孙从中调护,皇上才给了你一个辩解的机会。”
朱楧心中一阵冷笑,这个好人充的水平不高啊,谁不知道老朱护犊子啊,就算是朱楧把天给捅破了,老朱也不会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给朱楧。
但现在的形势是敌强我弱,朱楧只能继续装孙子道:“是,是。本王知道太孙对本王的关怀,当年大哥还在世的时候对我们兄弟就很照顾,现在太孙立为储君,仁厚之名不亚于乃父,这是朝野之所共知的。”
耿炳文嘴角一扬,笑道:“殿下是个有心人,不像有些人,好心当成驴肝肺,整天就是一副天老大我老二的姿态。”
朱楧自然知道他说的是谁,道:“长兴侯远来辛苦了,快请入席吧,好让本王略尽地主之谊。本王早就听说长兴侯乃是天下第一善守大将,当年孤军守长兴,张士诚屡屡派大军打了十年,愣是一步都没迈过去,实乃千古名将啊。本王在席间一定要向长兴侯好好讨教讨教这守城之法,好为皇上和太孙守卫西北。”
没有人是不喜欢高帽子的,耿炳文一听朱楧这番吹捧,乐得哈哈大笑,胡子都翘起来了,道:“殿下过奖了。老臣只是在上位(朱元璋)的领导之下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朱楧道:“长兴侯过谦了,父皇手底下那么多大将,没有谁能做到长兴侯第二,说到底还是你的本事在那。”
耿炳文被拍的十分高兴,捋着胡子笑道:“不敢当,不敢当。”
朱楧笑道:“事不宜迟,咱们赶快就席吧,众位将校都等着一睹长兴侯的风采,怕是都等不及了。”
耿炳文道:“既然殿下如此盛情,那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殿下请。”
朱楧闪到一边,伸开一只手,道:“长兴侯请。”
耿炳文摆摆手,道:“陛下有命,公侯大臣见到藩王要行跪拜之礼,满朝臣工莫敢均礼,臣可不敢走在殿下前面,破了这个戒律。”
朱楧嘴角微微一笑,终于明白耿炳文为什么会成为洪武朝硕果仅存的开国功臣了,到底是会做人啊,道:“既然如此,那本王就斗胆了,长兴侯请跟本王来吧。”说罢,走在了最前面。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十四章 来者不善
一 耿炳文垂着手走在朱楧的后面。
由于事先得到了朱楧的指示,肃藩的各位将校对耿炳文十分殷勤,轮番敬酒,没过几圈儿,耿炳文就喝大了,摇头晃脑地说道:“刚才殿下问我守城之法,其实很简单,守城以粮草为第一要义,古往今来的金城汤池大多不是被攻破的,而是被活活饿垮的;那些攻城的部队也有很多是因为粮尽而撤兵的。”
朱楧听得不住点头,酒后吐真言啊,看来这长兴侯真的是喝好了,压箱底的绝活都倒出来了。在冷兵器时代,攻打一座坚城是相当难的,对方站在高大坚固的城墙上,优势实在是太大了。要不说古人有三怕吗?爬城墙、睡娘娘、劫法场,这爬城墙是排在第一位的,其难度可想而知。
君不见不久前的鄱阳湖之战的前奏——南昌保卫战,陈友谅以数十万大军围攻一座南昌城,打了三个月也没打下来,最后被老朱翻了盘。所以古代聪明的将领进攻坚城的时候,一般的方法就是将其围困的水泄不通,然后等待里面的粮食吃完,这时候他们就会投降或者崩溃了。这种方法还被他们美其名曰:“不战而屈人之兵”。至于里面的老百姓死多少他们是不会在意的,正如我之前所说的,得天下者得民心,占据了地盘粮食还愁没人来投奔吗?城池打不下来里面的老百姓就是人家的,跟你又有什么关系?
男人自古都是好为人师,耿炳文很明显喝高了,再加上有这么多人请教他,给他带高帽子,嘴上就没有把门的了,接着说道:“当然了,除了粮草充足以外,城池也要坚固,你光堆了一堆粮草,城池修的很稀松,人家一波进攻就打进来了,你堆那么多粮食也没用。我看咱们张掖城修的就不是很坚固,若是敌人大举来犯,很有可能会失守。”
这句话说得诸将脸上无光,不约而同的都放下了酒杯,个别脾气大的已经开始在心里骂娘了:老不死的,老子们请你吃请你喝,是让你在王爷面前埋汰我们的?
朱楧并没有反驳耿炳文的话,只是自顾自的喝酒,在他的内心深处其实是很认可耿炳文的观点的,只不过这种得罪众人的话让他替自己说出来更好一些,道:“长兴侯说的是,可是长兴侯也知道,当地人不会烧砖,城池只能用沙土夯筑,自然不是特别牢靠。长兴侯是父皇和太孙面前的红人,回京以后能不能替我们肃藩美言几句,让父皇派一些会烧砖的工匠过来,我代表肃藩的全体将士,谢谢长兴侯了。”
“这个……。”耿炳文打了一个激灵,酒醒了一大半儿,他可是朱允炆派来找茬的,如果回去反而替朱楧说好话,那朱允炆会怎么看他?难道老耿也被藩王收买了?
但是吃人家的嘴短,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直接拒绝肃王的请求那就太不会做人了,耿炳文只能打哈哈,道:“好说,好说。老臣一定向皇上和太孙表达殿下的忠心。”
朱楧笑道:“如此那就多谢长兴侯了,来来来,我们再敬长兴侯一杯。”
说罢,众人又开始推杯换盏起来。
酒宴过后,朱楧回到了寝殿,黛奴早已在那里等候,一见朱楧过来,先帮他脱了外衣,然后将他扶到床上,道:“王爷怎么又喝了这么多酒啊?”
朱楧无奈道:“没办法,来者不善,这个人本王得小心应付。”中国的酒文化真是源远流长,什么事都在酒桌上进行,后世的朱楧是个穷教员,上的酒场自然不比那些官员商人多,但多少也经历过一些,一般的场子还是能应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