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张弛手里无牌可出,但美国手里却有。
想了想,张弛就对史迪威说道:“而且,这件事……我相信由将军来提更好!”
张弛这话的意思,是指史迪威才是冲绳岛的最高指挥官。
史迪威点了点头:“稍后我会给总统先生发个电报,但是张……我认为我们对此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我知道!”张弛回答。
其实,张弛之所以让史迪威提这个问题并不是因为史迪威是最高指挥官这一点。事实上,张弛还甚至想飞到华盛顿一趟亲自去说服罗斯福对蒋校长施加压力。
毕竟这并不是一件小事,不是在电话里三言两语或是发个电报就可以的。
但张弛还是放弃了这种想法……他敏感的察觉到罗斯福对中国远征军已经有了防范之心,所以这事如果不由自己提还好,由自己提出来,罗斯福会同意的可能就更低了。
事后证明张弛的想法是对的……
罗斯福很快就收到一封来自史迪威的电报,电报里只是简短的说了下由中国远征军封锁日本本土的困难,最大的困难就是飞行员不足且不是短期训练就能完成的。
然后史迪威有两个建议,一个是从蒋校长那将飞虎队训练的中国飞行员调来,另一个就是让美军飞行员补上缺口。
罗斯福看到这封电报后没有起戒心,因为听史迪威的口气,似乎是更偏向于用美军飞行员补缺口。
“我们的飞行员足够吗?”罗斯福问。
“当然!”欧内斯特回答:“如果需要的话!”
“如果需要的话?这是什么意思?”
“因为我们无法预估将来可能面临的压力!”欧内斯特回答:“一方面,我们的海军需要在菲律宾支援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另一方面,我们可能要在北非与德军全面开战……德国人的空军可不像日本人那么好对付!”
“嗯!”罗斯福用手指轻轻的磕着轮椅,发出一声声类似大钟秒针走动的响声,接着罗斯福就问欧内斯特:“所以,最佳的选择……是从中国把飞行员调来?”
“当然!”欧内斯特回答:“我们能从中国调来一名飞行员,就意味着我们在北非多一分胜利的希望!”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百三十一章 人才
见罗斯福不说话,欧内斯特就接着说道:“而且史迪威将军说得对,中国飞行员在国内几乎没有用武之地,他们留在国内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这一点勿庸置疑,因为蒋校长在豫湘桂会战中丢失了两个重要的机场,也就是桂州、柳州机场,这使得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第十四航空队不得不全部撤出。(注:飞虎队已在42年左右解散,改编为美驻华空军正规军,也就是驻华特遣队第十四航空队,中国方面依旧按习惯将其称为“飞虎队”)
罗斯福点了点头,说:“现在,我只担心一点,蒋方面会同意把飞行员调来吗?”
“总统先生!”欧内斯特有些不屑的回答道:“我认为蒋方面没有选择!”
“怎么说?”
“因为豫湘桂会战的失败!”欧内斯特说:“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的援助,但获得的却是蒋一次又一次的拒绝和失败,许多军官都在抱怨……这样消极地支持了一个在中国日益不得人心和不为人民所信任的政权,同时也无法给美国带来利益的政权,有什么意义呢?!”
罗斯福点了点头,对于这一点,他也十分愤慨……他没想到蒋方面的军队战斗力如此低下。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罗斯福说:“如果蒋方面不同意的话,我们随时都可以选择放弃他们!”
“是的!”欧内斯特回答:“我们可以把筹码放在更值得赌的地方,比如中国远征军……”
罗斯福对此表示同意,美国对中国远征军的投资只怕还没有蒋方面的千分之一,但收益却比蒋要大得多,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往后中国远征军还会发挥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
美国是个典型的商业型国家,哪个划算哪个不划算他们自然一清二楚。
于是罗斯福二话不说,当即就给蒋校长发了个电报。
电报里毫不客气的对蒋校长说:“因为战事的需要,我们需要之前在中国培训的飞行员。他们是一笔财富,应该投入到战场上,而且你已经不需要了不是吗?”
蒋校长收到这封电报的时候,心里那个苦啊……
要知道这些飞行员可是他费尽了心思花费无数心血培养起来的……投入的时间和金钱不说,在当初中缅公路被封锁的极端时刻,还保证让他们飞行训练的燃油。可是现在……美国方面说要就要了!
蒋校长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想拒绝。
但是毕竟姜还是老的辣,他又重新看了一遍电文……电文里虽然没有说什么,但蒋校长还是看出其语气不善,接着又将整个形势在脑海里转了几圈,很快就明白问题出在哪了。
“唉!”想到这里蒋校长不由叹了一口气,说了声:“罢了……给他们吧!”
蒋校长的确够聪明,以前在中国就只有蒋校长一家独大,美国想要消耗美军的话就只支持蒋校长,所以蒋校长才可以“傲骄”的一次次拒绝美国,这会儿说还需要更多的美援,那会儿说准备不足……
但是现在,远征军拿下东北并进驻冲绳后,蒋校长这“一家独大”的形势也就结束了。
虽然中国远征军名义上还是蒋校长的部队,但美国人完全可以选择全力支持中国远征军而抛弃蒋校长,到时蒋校长就连美援都得不到……那被日军攻陷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这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蒋校长的存在多少能拖一拖日本人的后腿,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美国也不会这么做。只不过蒋校长却不敢用自己的命运去赌了。
于是,史迪威那很快就得到回复:“首批中国飞行员一百八十人,预计一个月后即可到达!”
史迪威看着这封电报不由愣愣的看着张弛,他有些不敢相信那个难缠的蒋校长有这么好解决,要知道他之前与蒋校长打过无数次交道……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一封电报就完事的!
张弛只是笑了笑……只有他心里清楚,这看起来简单的一件事,个中的周折其实多着呢!
另一方面,张弛心里又美开了花:一百八十名飞行员哪,而且还是飞虎队训练了几年而且还是有实战经验的飞行员……只要稍加训练就能飞上天了,这样就基本解决了冲绳甚至是中国东北飞行员不足的问题。
当然,张弛不会满足于此。
由这一次危机张弛也知道……像飞行员这样训练周期长的兵种,就要及早做准备,否则一旦要用起来几乎就能把人逼进绝境。
所以张弛转个身就给坐镇东北的50师师长李华昆发个电报,让他在东北积极收罗和培养人才。
这人才不但包括会飞行员、还包括技工、工程师、海归等。
当然,这年头在中国像这样的人才是极其稀少的,尤其中国东北还一度在日军的统治之下……日军的奴役和洗脑使大多数东北人都无法获得更好的教育。
但要知道此时的东北可是有三千六百多万人……人多了总会有些漏网之鱼,比如地主、汉奸的亲戚,还有商人的儿子等等。
这其中地主、汉奸的亲戚并不能一棒子打死认为他们就会与汉奸一丘之貉……事实上,他们因为有条件接受更好的教育甚至是出国留学而不是在国内被日本人洗脑,所以往往还会有更开明的思想。比如史上的“抗日杀奸团”,里面就有好几个骨干是大汉奸的亲戚。
另一方面,张弛还考虑是否可以再从远征军中挑出一部份学历高的兵或是有特殊才能的人来让他们到美国去深造学习,比如学习机械制造、医学、机械维修、造船……
“发展”这东西,其它方面都好解决,比如资本、资源等,都有可能短时间获得,但就是人才这玩意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必须得先知先觉为将来做储备。
也正是到了这时张弛才发现,自己需要考虑的东西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百三十二章 后勤
收罗人才的事,张弛就交给李华昆去打理……国民党的将领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们一般都是什么黄浦军校出来的,相当一部份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身为知识分子的他们当然也知道哪些算得上是人才。
唯一让张弛有些担心的是……这时代知识分子所认为的人才是否与张弛认为的人才不一样。
但这个事情也是放到以后去担心,到时大不了把那些不是“人才”的“人才”给打发走就是了。
张弛着手做的就是远征军关于机械维修方面的工作。
之前张弛还以为学习这些需要把人派到美国去,随后转念一想……冲绳就有海空军基地,而且这些海空军基地的后勤工作全都需要美国技术人员来完成,那些可都是现成的老技工啊,何必又要舍近求远呢?
于是张弛就向史迪威提议派人向美国后勤人员学习,甚至建议从美国调来相关专家进行相关知识的系统化教育。
史迪威当然不会反对,毕竟这些人员都是稀缺资源,中国军队要是能学会自己保养、维护、维修装备,那么美军技术人员就可以腾出手来增援北非战场。
于是远征军第一支后勤队伍就这样成立了,这支后勤队伍针对的装备小到步枪、手枪大到坦克、飞机、军舰,全都有远征军战士渗透学习……不过这人数却是缺额严重,远征军战士并不是不喜欢学,事实上,他们在之前的战斗中就自发的学习装备保养和简单的维修,毕竟这些都是用来在战场上作战的玩意,万一要是打不响或是出了什么毛病,总不能什么都去找美国人修吧!
问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