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历史上美国之所以选择进攻冲绳而不是tw的原因。
对于tw这么大面积的岛屿,中国舰队百余架战斗机、轰炸机自然是相形见拙的,但有b29参战那就不一样了……
自从拿下了马里亚纳群岛之后,美军一直都在做轰炸日本本土的准备,这实际上也是美军夺取马里亚纳群岛的战略目标。
所以,美军在马里亚纳群岛甚至包括硫磺岛在内的各个大小岛屿上做的事,就是拼命的扩建机场,然后就往机场里塞b29轰炸机及各种航空炸弹尤其是燃烧弹……这是因为此时美军已经发明了凝固******,而且这玩意在实战中又被证明是在无差别轰炸中性价比最高的炸弹,普通的炸弹,无非就是使劲往炸弹里填充火药,投到地面后无非也就是在地面炸出一个大坑,而凝固******这玩意一枚就能炸一片,尤其是对于建筑密集的地方,那炸开就会引起建筑设施燃起无法扑灭的大火并由此引发严重的火灾。
因此,美军为b29准备的炸弹绝大多数都是凝固******。
到张弛攻打tw时,美军在马里亚纳群岛及硫磺岛已经准备了两百多架b29以及数万枚凝固******。
(注:史上美国对日本本土展开大轰炸时,已准备了三百多架次的b29,曾经一次就出动334架投下超过两千吨的凝固******。)
事实上,此时的美军已经有能力对日本本土展开大轰炸了,只是罗斯福因为担心会把更多的日军从中国引到日本本土,所以不愿意这么做而已。
于是,这些原本该投到日本的凝固******就被投到了tw日军机场、港口还有油库、电站、弹药库、桥梁等全都燃起了熊熊大火。
这就是张弛所说击溃日军在台战机的战役。
虽然这其中油库、电站、港口之类的似乎与日军战机没什么关系,但其实如果往深层次考虑,它们都是相关的。
比如,战机需要油、需要零件、而这些油和零件都需要由通过港口或桥梁运输,需要有电维修等等。
所以,这样的一番狂轰滥炸之后,再加上之前日军空中力量在之前空战中元气大伤,驻台日军只怕很难在短时间内再组织起有规模、有组织的机群了,于是也就很难对中国军队的后勤补给线构成威胁。
这一仗产生的另一个影响,就是让日本人彻底的抛弃了用战机与中美联军空战的任何计划。
丰田副武在了解了这一仗的过程之后,一方面对福留繁的指挥失策进行严厉的批评,另一方面就说道:“我军飞机与凶悍之美机一交锋,纷纷被击坠,犹如以卵击石,片刻间即成一面倒之态势。若长此以往,日本将立即溃亡,看来,只有以飞机冲撞航母,以求治本,别无他途。”
于是,在此之前日军用战机进行自杀式攻击还是小批量的,在此之后,就转为全面使用了。
可笑的是,日军为了振奋国人情绪,又开始他们虚报战果的那一套。
丰田副武转个身就向大本营报告:“击沉敌航空母舰13艘,击沉、击伤其他舰只数十艘。”
当这一“战果”传到日本,日本国内立时就一片欢腾,天皇特颁令嘉勉,东条英机甚至公开演说:“tw空战,皇军部队扭转乾坤,胜利在望!”。东京及日本各处举行庆祝大会,举国上下都沉醉在虚幻的胜利中。
这有点类似中国的晚清……那时,当外敌步步朝北京进逼的时候,各大臣又何尝不是报喜不报忧把败仗当作胜利来庆祝。
中国舰队在tw海域逗留了一周的时间,在第六、第七天的时候,就基本已经找不到任何空中目标了。
这也就意味着中国舰队没有再在该海域停留的意义,于是就在当晚返回硫磺岛休整。
在张弛返回硫磺岛指挥部的时候,从中国那边搜集来的情报也终于几经周折转到了张弛手上。
之所以说“几经周折”,是因为这些情报大多都是从在东北坚持与日军周旋的游击队那获得的,而游击队又没有与海外美军联系的通道,于是要层层上传,再转到国军手里,然后再通过情报机构转到美军再转到张弛手里。
情况正如张弛所预料的那样,原本驻守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已基本被调空……事实上,不只是东北关东军,华北派遣军也是同样如此(日军称华北方面军为北支那派遣军)。
按情报上所述,其原因是日军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咬紧牙关朝国军方向猛攻,他们希望能由北往南打通中国并与占领越南的日军会师,于是就将大量的兵力抽调到豫湘桂会战方向,在东北和华北剩下的只有少数几个师团的日军及伪军驻守。
当然,这其中也有日军被调往太平洋战场,只是中国方面得到的情报没有这么全面,以为那些日军都是调往会战战场而已。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六十二章 关东军
其实从表面上来看,日本的“一号作战”也就是中国所说的豫湘桂会战并没有动用日军驻东北的关东军。
日军“一号作战”的计划是这样的:
以华北方面军投入4个师团,发动河南作战,预计一个半月打通平汉线。以华中的第11军为主,广东的第23军为辅,总共投入10至12个师团,发动湖南作战,预计5个月打通粤汉线中段。以第23军为主力,发动广西作战,预计一两个月打通湘桂线和粤汉线南段。
也就是说,其兵力来源主要是来自华北、华中和广东。
但是,日军这些部队大多长期在中国作战,在发动“一号作战”计划前各部队都已经处于严重缺编状态。
另一方面,这大约20个师团五十余万人只是在一线作战的部队,其后还需要大量的人员及预备部队在二线准备补充或是保障后勤……在这方面东条英机是下了血本的。
之所以要下血本,是因为东条英机很清楚,“一号作战”计划能否胜利直接关系到日本有没有与美军继续打下去的资本,或者说日本有没有体面的与美国停战谈判的可能……此时的东条英机其实也知道,就算在中国取得一席之地与美军周旋,日本也没有取胜的可能,他把战略重心转到中国除了为了保命之外,还抱着一个希望,那就是在中国战场上无限期的拖住美国人,迫使美国人不得不与日本谈判停战,这也就会给日本一个下台的台阶。
所以,东条英机可以说是在“一号作战”上倾其所有,实施一号作战前就在东北、华北、华中等地实施大扫荡到处搜刮百姓以充军粮,甚至还从日本本土运来了大批的物资给养,包括日本本土所有的道路、桥梁工程人员与器材。
战役所需的其他物资,上至野战医疗设备,下到军服、皮鞋,全都一应俱全,这在日本战争历史上前所未有。可以说日本是举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如此规模的战役取得胜利。这使得日军各参战部队的粮弹储备普遍都达到半年以上用量。
但这也只是半年……真正的豫湘桂会战却是打了八个月,于是在这场会战中日军饿死、病死的也是不计其数。
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人员和部队运作,而日军又没有其它多余的部队可以用,于是就从关东军中抽取了38万人,或将其补充进一线作战部队、或直接做为作战部队、或作为预备队等。
而关东军总兵力也不过二十余个师团70万人左右,这一被抽调完……关东军实际上也就是有名无实了。
所以,现代网上有许多言论说关东军一直没有参战所以实力得以保存,其在战后是实力最强的一支军队云云……而作为日军精锐的关东军却在苏联红军的进攻下不堪一击,只二十余天就全面崩溃,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有多糟。
这中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日本人不可能那么傻,在一线战场都打到快没人的时候,后头还放着精锐的关东军不动用……关东军其实早都在动了,其下辖的部队一直都在往前线调派,只是没有做为“关东军”这个整体在动而已。
如果稍用心些查下日本关东军下辖日军师团的番号,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一点:
初期关东军下辖第1师团、第8师团、第9、第10、第11……番号到29师团就结束了,另外再加一个57师团。
到了末期,关东军下辖的师团番号清一色的是39以上的,而且没有一个番号与初期番号重复。
这个对比说明的潜在问题就是:
初期的关东军全都派上战场了,有的甚至连番号都打没了。后期的关东军已经完全不是以前的关东军了,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由没有作战经验的新兵,甚至在苏军开战时……日本关东军还匆匆忙忙的将已经退役的老弱残兵25万人补充进关东军,由于物资缺乏有些人甚至连步枪都没有,这就是苏军击溃的所谓的“关东军精锐”!
此时要面对这些日军的就不是苏军,而是中国军队。
张弛看着地图上的日军分布图就不由皱起了眉头……
“怎么?不好打么?”看到张弛这个表情,哈尔西就问了声。
在对付日本陆军方面,哈尔西可以说完全没有发言权,身为海军的他更多的是了解日本人的战机和军舰,而对日本陆军几乎是一无所知。同时,身为美国将军的他也不了解中国战场,所以他能考虑的更多的是用现有的资源配合张弛的作战。
“不!”张弛摇了摇头,接着就指着地图对哈尔西说道:“正如我们所想像的,日本人驻东北的兵力十分空虚,主要是第三方面军的九个师团和五个旅团,总兵力有三十余万人!”
“哦!”闻言哈尔西不由皱了皱眉头:“竟然还有三十余万人?这兵力可是中国军队的两倍!”
哈尔西说的没错,中国军队包括从中国方向调来的第6军、第53军、第54军在内也只有十五万人,差不多就是日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