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等会儿你跟我走,我带你去见我父亲,我看看他那边是否需要人手。”
。。。。。。。。。
三人吃完饭,又是李延庆抢先结了帐,他知道周春就那么几贯钱,也不忍心让他破费,不过他们从考场出来,都同样是身无分文,李延庆和店主很熟悉,他便签字押单,以后一并结帐。
李延庆又叫了一辆牛车,三人坐上牛车向御街而去。
牛车停在宝妍斋店铺前,车夫回头笑道:“三位小官人,十五文钱!”
“稍等一下。”
李延庆向店铺门口喊道:“孙大娘!”
正在店铺前迎客送客的孙大娘子看见了李延庆,连忙笑着走上前:“小员外考得如何?”
“这个回头再说,先帮我付一下车钱。”
孙大娘子捂嘴轻笑,“小员外穷得连几文钱都拿不出来吗?”
“考场没法带钱。”
“这倒也是啊!”
孙大娘子取出一锭银子递给车夫,车夫吓得连忙摆手,“我找不出!”
“那就稍等片刻,我去店里拿钱。”
孙大娘子转身回店里去了,这时,周春和洪大志瞪大眼睛指着李延庆道:“原来。。。。。原来宝妍斋是你们家开的?”
“是我父亲开的,和我没有关系。”
两人都异常震惊,赫赫有名的宝妍斋竟然是李延庆家的产业,那他家该多么巨富,两人都不约而同有了一种高山仰止的崇拜。
李延庆微微一笑,“回头我拿两只宝盒给你们,带回去给家人。”
“那就多谢了!”
两人大喜,宝盒要二十贯一只,他们可买不起,周春想着送给舅母,他去岳麓书院读书就是舅父资助的,洪大志没有成亲,打算送给师娘。
这时孙大娘子匆匆走了出来,后面跟着李延庆的父亲李大器,他听孙大娘子说儿子回来了,连忙赶了出来。
“延庆,考得如何?”李大器上前便急不可耐地问道。
“还行吧!算是发挥了我的水平,但能不能考上就不知道了。”
“那就好,只要没有遗憾就是成功。”
李大器又看了周春和洪大志,觉得他们有点眼熟,“你们是。。。。。。”
两人连忙上前躬身行礼,“晚辈向世叔请安!”
李延庆笑道:“爹爹忘记了吗?在安阳县见过的,临漳县的两位朋友,他们今年也来参加科举。”
“对!对!对!我想起来,你们都住在汤记客栈的,这里不方便,我们去后院坐。“
李大器带着三人来到后院,在自己的房间里坐下,又让一名跑腿小童上茶。
“你们两位今年都应该考得不错吧!”
周春笑道:“晚辈发挥不是太好,恐怕得等下届了,等发榜后就回岳麓书院继续攻读。”
洪大志羞愧道:“晚辈差得太远,肯定名落孙山了。”
李大器点点头叹道:“省试是千军挤独木桥,一百多人中才能考中一人,这还只是省试,想出人头地,还得再考殿试,当年我也觉得自己考得不错,最后还是落榜,科举哪里有那么容易考中的。”
这时,李延庆忽然想起一事,老家主曾说父亲差一点就考上科举了,主考官还安慰他,让他下次再来,一定就能考上。
李延庆现在想起来,才发现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考生怎么可能见得到主考官?就算主考官锁院结束回到家,也会避嫌,不能见任何考生,这必然是父亲科举落榜后死要面子的自我吹嘘。
李延庆笑而不语,也没有揭露父亲,他喝了口茶,对父亲道:“大志想在京城旁听太学讲课,但他家境贫寒,无力负担他在京城食宿,他想找点事情做,父亲能不能帮他一下。”
李大器自己当年就曾贫困潦倒,他对寒门士子深有感触,便对洪大志道:“我店里的账房经常在外面跑,实在忙不过来,要不你来帮帮他吧!每天抽一个时辰来整理帐簿,我一个月开你五两银子,够你在汴京生活了。”
洪大志感动万分,再次起身行礼,“世叔厚德,大志铭记于心。”
。。。。。。。。
周春和洪大志走了,李大器对李延庆道:“我们同乡会已经大家捐一笔钱,专门帮助汤阴县的寒门子弟在外面求学,我打算再捐一万贯钱,把范围扩大,不仅是汤阴县,相州的寒门子弟只要肯刻苦读书,都能受到我的资助。”
李延庆竖起大拇指笑嘻嘻赞道:“爹爹不愧是武德郎,把百年后的州志都想好了。”
李大器脸一红,在他头上狠狠敲了一记,“我哪有象你想的这样心机深沉,再胡说,我把所有的钱都捐出去,一文钱都不留给你这个臭小子。”
“爹爹去杭州买地了吗?”
“去了,你印叔也跟我一起去了,他说是你教他去杭州买房。”
“是我教他的,他买了多少?”
“他在南城附近买一座七亩的旧宅,花了八百贯钱,我买三十几处小宅子,一百五十多亩地,都是靠主干道,但没有沿街,花了九千多贯钱,应该差不多了。”
说到买地,李大器又想到一事,“李勾儿替我找到一处旧宅,在城外汴河边,有一座私人码头,大概有十亩左右,对方要价六千贯钱,我觉得不错,明天上午你陪我去看看。”
“爹爹还是要在京城买房吗?”
“不是买住宅,是雇的人越来多,仓库也很不方便,宝妍斋必须要成立商行了,还要建自己的船队,所以得找地方。”
李延庆也知道父亲说得对,御街店铺后院太小,根本就无法做宝妍斋的总部,他们已经到了成立商行的程度,是要找一个大点的地方做办公场所。
“好吧!明天一早,我陪爹爹去!”
=====
【这两天家里有点事情,忙过这两天老高就恢复三更!】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七十二章 城外买地
次日一早,李延庆和父亲来到了西城外,李勾儿骑驴走在前面,他一边走一边回头给李大器父子介绍道:“西城外以虹桥为界,虹桥以西房价很便宜,只需千贯钱就可以买到一处小民宅,三千贯钱就能买到沿街占地一亩的商铺,可在虹桥以东,房间就立刻翻两倍,越靠近城墙房价越贵,一亩的店铺也动辄以万贯报价了。”
“那勾哥给我们介绍的房子在虹桥东还是虹桥西?”
李勾儿眯眼笑道:“我这种老牙人做事你还不放心吗?这个机会我整整等了两年,那家人刚决定卖房子,我立刻就盯住了,小员外我告诉你,就在离虹桥不到百步,当然是在桥西,虽然价格不算便宜,但足足有十亩地,靠河边这么大的面积很难买到。”
“没有人和我们竞争吗?”李延庆又笑问道。
“这么说吧!城外之地权贵瞧不上,虽然很多人也想买宅,但六千贯未必有人出得起,而且这不是房宅土地,是商铺土地,但又不是沿街商铺,很尴尬的一个位子,所以买的人绝不会很多,这家主人两年前开价八千贯想卖掉,但基本上无人问津,过了两年他又拿出来卖,这次直接降价两千贯,我们是第一个去看的,成不成再面谈吧!”
众人边说边走,不多时便来到虹桥,虹桥上一如既往的熙熙攘攘,人流如织,中间是牲畜道,牛车、驴车,运人的、送货的,一辆接着一辆,桥两头的小商贩随处摆摊,叫卖声此起彼伏。
“正宗糖葫芦,上好山里红,白糖熬制浇浆,酸酸甜甜,味美无穷!小官人来一串,上好白糖,二十文钱一串。”
“给我来五串!”李延庆给每人买了一串,他自己拿着两串啃了起来,虽然他知道不可能是白糖,应该是红糖,但味道还是不错。
桥头一名算命先生见穿着文士袍服的李大器父子走过来,便高喊道:“算命了,祖传九宫推命,事业婚姻,尤其擅长科举铁算!”
李大器有点犹豫,想给儿子算一算科举,李延庆哈哈一笑,“他若真能算命,还用得着在这里摆小摊吗?”
“小员外说得对,这不是几个小钱的问题,会自寻烦恼的。”
李勾儿极会说话,他知道今天买房真正做主的人不是李大器,而是他儿子李延庆,他都是顺着李延庆的话说。
李大器点点头,对儿子笑道:“你说得有点道理,就不算了。”
他们要去的店铺并不在汴河北岸,而在汴河南岸,不用过桥,一行人又继续向西走,大约走了百余步,李勾儿指着前方一排建筑道:“那里就是了!”
约好的东家已经等在门口,他连忙迎上前和李大器见礼,房东姓夏,是个矮矮胖胖的中年男子,性格很和善,很快便和李大器有说有笑了,两人一起向店铺中间的一条小巷走去。
李勾儿向李延庆招手,“小员外快跟上!”
“勾哥先进去吧!我想先看看外面。”
李勾儿无奈,只得跟着李大器和房东先进去了。
李延庆打量一下四周的环境,环境还算不错,因为离虹桥很近,正好是个商业中心区,道路两边修建着各种各样的房屋,有茶铺、食铺,有客栈酒楼,有脚店、有商铺,密集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不远处的南面是一座白墙红瓦的建筑,看起来像是一家寺院。
父亲要买的屋子位于商道北面,紧靠汴河,但它没有商铺,它前面沿街的一排商铺由一家米铺,一家布店和一家茶馆组成,房东没有自己的铺面,他的房子在后面,从米铺和布店之间的巷子走进去。
李延庆想了想,便将马交给随行的小厮,他快步向虹桥走去,走上虹桥,在桥中间便能看到这座建筑背后了,不过还好,建筑的后墙距离河边至少还有五六丈远,即使涨水也淹不到墙根,背后还有一排粗壮的大柳树。
但李延庆还是发现了不足之处,那就是这一带的船只停泊得太密集,一座小小的码头两边停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