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现在平心而论,就连亚纳耶夫本人不敢保证还能在波罗的海三国的分崩离析已经到达无可挽救的地步之前,压制住气焰跋扈的分离主义浪潮。
今年的三月立陶宛就已经开始筹划自立门户了,苏共高层当然不予承认。虽然戈尔巴乔夫的新联盟条约让这些加盟国看到了独立自主的希望。但是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政变又让这些独立份子心头烙上一层阴霾。现在还在访问芬兰的爱沙尼亚总统阿诺德·吕特尔听到政变成功的消息,甚至做好了建立流亡政府的准备。
亚纳耶夫想过动用军队,像镇压布拉格之春那样挺进捷克斯洛伐克,但是面临苏联内忧外患的格局他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战争是政治无奈的延续,虽然他不介意用钢铁洪流将波罗的海三国变成废墟,但是之后却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捍卫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不值当。
比如伊拉克战争斩首行动干掉萨达姆的部队的确轻而易举,但是如何在战后应对层出不穷的游击队和自杀式袭击却是美国财政一直头疼的问题。苏联吃过阿富汗帝国坟场的亏,所以无论如何,亚纳耶夫都不想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外交手段施压?谁的看得出现在的红色北极熊已经虚弱不堪,故作强硬的话只是打肿脸充胖子。
为此,他需要跟国防部长亚佐夫交流一下这个问题,毕竟亚佐夫作为曾经中央集团军的领导人,的确在这个问题上比纸上谈兵的亚佐夫更有发言权。亚纳耶夫将自己的疑问抛出来,不过国防部长的回答却让他倍感意外。
“战争?我们为什么要发动战争?苏联现在的经济状况已经糟糕到这种地步,再发动战争的话,我真难想象我们的国家会滑向怎样的深渊。恕我直言,亚纳耶夫总书记,这样做,苏维埃领导人会被描述成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刽子手,还是邪恶帝国的希特勒?”亚佐夫心平气和的问了一句。
“我一直以为你会赞同使用战争的手段,亚佐夫同志。”既然连军政高层都不愿意用战争的手段了,亚纳耶夫悬着的心也就放了下来。但他心中还是有一个很大的疑问,“既然不同意用战争的手段,那么波罗的海三国分家也会成为既定的事实。之后加盟国的连锁反应恐怕……更让人接受不了。”
“而且爱沙尼亚油页岩的储量高达150亿吨,年产3500万吨,占原苏联油页岩总产量的80%,再怎么看都是不能放弃的战略要地啊。”一提到资源亚纳耶夫就是双目放光的资本家嘴脸,能为苏维埃创造财富的资源,都是他不可或缺的东西。
“与其千辛万苦的去维持一个战后的破败国家,不如趁他有一口气的时候压榨他的剩余价值,直到最后波罗的海三国不得不回头求我们帮忙。”亚佐夫笑呵呵的给亚纳耶夫提出了一个歹毒的建议,“那些我们援建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工业基础全部拆除,要么运回国内,要么就地销毁。让这些杂碎重新回到农耕文明的时代。”
“光是这样还不够,西方为了对付我们还会给他们大量的经济援助,得从根源上彻底断了他们的念头。”一向很容易脑洞大开的亚纳耶夫很快就举一反三的想到了其他的对策,“拉脱维亚民族中有拉脱维亚族,俄罗斯族,白俄罗斯族,乌克兰族,波兰族,立陶宛族。此外还有犹太族、爱沙尼亚族等民族。立陶宛民族中立陶宛族,波兰族,俄罗斯族,白俄罗斯、乌克兰、犹太、拉脱维亚等民族。复杂的民族关系向来都是内战的导火索,群众只缺一个宣泄的缺口。”
想到这里,亚纳耶夫微微一笑,“苏维埃拥有足够多的从地狱里搬回来的武器,我们可以半卖半送给波罗的海三国的人民,毕竟民主世界有权拿起枪保卫自己的安全。然后,在民主之春的照耀之下他们会发现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会比他们手中的选票重要得多。当然,对于那些宁为选票而亡,不为独裁之食而活的人,他们开心就好。而且加盟国一旦背叛苏维埃就要承担内战和政权颠覆的风险,他们都会慢慢思量一下。”
“但是真要这么做?虽然说是暂时的妥协,但是一旦开了这个先例。恐怕接下来加盟国都会出现跃跃欲试的想法。这种方法对付这三个国家还行,要是对上乌克兰,我们的重工业基地,心血会毁于一旦。”亚佐夫没想到亚纳耶夫的计谋会比他的还要狠毒。不光是要波罗的海三国元气大伤,甚至让他们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之内没有半点的还手招架之力。
“其他重要的加盟国问题上,我们不能妥协,该派兵还是得派兵,西方很清楚乌克兰不是阿富汗,他们不敢在背后搞小动作。所以我们的动作要比西方更快一点,挑起波罗的海三国的民族隔阂和矛盾,让北约根本没时间反应过来,一场内战就悄然无声的绽放。只要其中一个国家因为民族问题而发生战争,那么其他动乱绝对不和幸免于难。”既然波罗的海三国不愿意臣服,那么亚纳耶夫就得让别的加盟国看清楚自己独立的下场。
亚纳耶夫的做法,不过是克里米亚战争前奏的翻版而已。
“万一北约介入调停呢?如果成功的话,我们不但会失去三个加盟国,甚至连战略优势都丧失了。”亚佐夫考虑问题总是先思考最糟糕的那一面。现在波罗的海将会成为苏联和西方国家斗智尔虞我诈的第一盘棋。
“北约只喜欢给东欧国家开空头支票,我们有足够隐蔽的手段去颠覆他们的政权,同样也有足够的手段扶植起一个独裁者。虽然加盟国的不稳定会直接威胁到苏维埃的安全,但是总比到最后全部背叛的四面楚歌结局会好得多。很感谢你的回答亚佐夫同志,我还有事就先告辞了。”
亚纳耶夫起身跟亚佐夫告别,他现在要赶回克里姆林宫拟定一套针对波罗的海三国的打击方案。一套可行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
亚佐夫望着苏联总书记远去的背影,心里默念道,“但愿我们现在还能弥补戈尔巴乔夫那个蠢货的错误。”
今天才收到合同,看能不能改签约状态吧,改了就准备三更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十五章 篡改宪法
签约状态改了,补充两更!顺便我会在十七章和十八章对所谓的“军队经商”问题做出解释,反驳某论坛里讨论的文中自相矛盾问题,反正现役军队是不可能经商的!
不光是整个西方世界,就连波罗的海三国的最高领导人也在焦急的等待着克里姆林宫的态度。八一九事件到现在已经过去四天了,苏联政府高层依旧是一片缄默,似乎对当初拟定的新联盟条约签订有一方废止的嫌疑。
反应最大的爱沙尼亚总统阿诺德·吕特尔到现在还在芬兰躲着,关注苏共中央的动向,着手准备建立流亡政府。而拉脱维亚代总统,阿纳托利·瓦列里扬诺维奇·戈尔布诺夫和立陶宛的最高委员会主席维陶塔斯·兰茨贝吉斯则秘密聚在一起商讨如何对付来自俄罗斯的威胁。苏联虽然十面危机,但是对付他们三个国家还是绰绰有余。
一场秘密会晤的结果除了调动三个国家所有武装力量抵御苏联之外,就是求助北约,当然西方世界也信誓旦旦的许下承诺,一旦苏联军队入侵波罗的海三国,北约也会立马派驻部队进入三国进行维稳。当然这份承诺有多大的水分,三国领导人也是心知肚明的。加盟国领导人之所以敢在此时流露出背叛的意愿,完全是因为苏联在这几十年都没有通过一场血腥的战争展现出自己的武装力量。
就在这边热火朝天的讨论苏联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的时候,克里姆林宫里,亚纳耶夫正在做两件重要的事情,第一是修改苏联关于加盟国的宪法,根据苏联宪法的规定,各加盟共和国都有自己的宪法,但不得与苏联宪法相抵触。有自己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最高国家管理机关。有自由退出苏联的权利。有自己的领土,其领土未经它的同意不得变更。有自己的国籍,各共和国公民同时也是苏联公民。有权同外国发生关系,同外国缔结条约及互换外交和领事代表,以及参加国际组织。
就是那一条有自由退出苏联的权利让他觉得格外的刺眼。在斯大林时期,这条法律条文形同虚设。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时期出现了松动,到戈尔巴乔夫时期,那些跃跃欲试的民族主义分子终于能将这条条文扯来虎皮当大旗,用来对付软弱的苏联总统。
是时候该让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废物吸取教训了。亚纳耶夫拿起钢笔,在这条法律条文下面打了一个叉,然后钢笔又在那条同外国发生关系,可以自由缔结条约法律条文之下犹豫了一会儿。
他是打算将加盟国变成民族区域自治,将十六个加盟国变成苏维埃真正的版图。但这一定是一个长期和伴随着血腥的过程,以现在苏联动乱不安的内部局势还不适合进行这种复杂的外科手术式的改造。所以亚纳耶夫最终还是将笔从那条法律条文之下挪开了,有点不舍的多看了几眼,哎,就暂时这样吧。
“所有事情都得一步一步的进行,要是操之过急的话指不定会出现什么问题。要是这群人妥协了,那么我就又可以再得寸进尺一步了。”亚纳耶夫将笔从宪法本上放下,然后准备先秘密召开一个苏联方面的政治局会议,将这条足以让友邦惊诧的消息私下讨论一下。
反正到现在为止政治局会议只是过场,无论他们同不同意,亚纳耶夫都要一意孤行。在私底下的会议上所有人的表现可能各不相同。除了各大加盟国的第一书记和还在进行甲状腺手术的苏共中央副总书记伊瓦什科之外,其他人都参加了这场秘密会晤。
当然亚纳耶夫说出要将加盟国宪法修改成没有退出苏维埃权利的决定的时候,底下一片哗然。有些人都认为亚纳耶夫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