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9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历史上,即将到来的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从蒸汽机时代带到电气时代,原本由英国主导的纺织工业,将会变成由美国和德国主导的电气、化学、石油,甚至汽车工业,都会登场。但如今,这个历史必然的趋势不会改变,但不同的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这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将会提前,而主导的国家,将会由美国和德国变成了中华帝国。

    而这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必然,便是让这些重工业发展起来,趋利性会使资本与生产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手中,这是生产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谁抢占先机,谁便会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对于国家同样如此。因此,冯云山觉得,自己如今的使命就是将中华帝国带向辉煌,走上后世美帝的那条康庄大道。

    既然上天让自己来到这个世界,自己就要对得起这样的奇遇。对于美国,冯云山觉得中华帝国就要像后世的日本对中国那样,击败对方,夺取一国之气运,抢占先机发展,之后便会强者越强,而弱者越弱。

    而首先一条,就是自己要将中华帝国的钢铁产量要提高上去,尤其是用于军事和国内建设,特别是铁路建设的钢材产量大幅度提高上去!

    这么说来,当初后世的那场钢铁大跃进的做法,也未尝完全没有道理。

    顿时,冯云山萌生了要亲自出手干预一下的念头,发动一场不一样的钢铁大跃进!

 第1214章 炼钢新技术(感谢灯泡老大的打赏!)

    理工科出身的冯云山心里清楚,未来世界发展的趋势,便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而这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的显著特点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如今电气时代还没有完全到来,自己的中华帝国得为此做好准备了。而这最大的准备,便是钢铁和石油两个产业,就如同后世的美国一样。

    美国虽然不是钢铁行业的发源地,也不是这个产业技术革新的发源地,但通过卡内基这样的钢铁巨头,最好地吸收和应用了这些技术,从而领先一步,快速将钢铁产业的主导地位控制在手中。

    未来的趋势是告别轻工业的棉花纺织时代,进入到以钢铁石油电力应用为首的重工业时代。而美国之所以成功,除了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就是贝塞麦炼钢法和西门子…马丁平炉炼钢法等技术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建立一套近现代的先进生产管理体系,极大地促进了重工业的产业发展。

    对于这套生产体系,冯云山早就想应用到中华帝国的工业中来,而如今,这套生产体系应用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同时,为了促进中华帝国钢铁业的发展,冯云山也准备大规模应用这套生产体系:生产产品以通用标准部件和装配线为特征,设计并大规模制造标准化商品,这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机械零件的标准化、可互换性以及高效率的大批量生产。

    这样一来,进一步设计出可生产这种标准化的零件的机器,这些机器让整个工业体系的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开发各类型的适用于各种零部件的机器,实现设备替代手工技艺高的工匠,实现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合作和流水线作业。

    标准化生产实现了产品的质量可控和互换性,最主要是规模化效应,同时也为实行流水线作业制度提供了保障。流水线作业则对于大规模应用机器设备,降低手艺工匠的依赖性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最为主要的,还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真正开启了工业化时代。

    而一旦中华帝国正式开启这个工业模式,必定会如同后世的美国一样迎来一个飞跃,这个先进的工业体系,谁最先提出并大规模应用,给这个世界带来影响,谁便抢占了先机,日后的整个世界各国,都要应用或者依附这个标准和模式。

    而这首先的启动和切入点,便是钢铁产业。按照前世的工业发展趋势,正是因为改进了钢铁生产技术,使得钢产量猛增,从而导致了其价格猛跌,而低廉的价格又导致了钢铁迅速在很多部门和领域代替了生铁,应用的范围广泛扩大,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各行业的生产,尤其是设备装备方面。

    钢铁技术的进步,不但引起了原有的重工业如采煤业、机器制造业、铁路运输业等的飞跃发展,而且促进了其它以钢铁为原料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如日后的电力工业、电器制造、化学石油工业、汽车工业和轮船、飞机制造业等等。

    既然这样,冯云山便想着让自己的中华帝国来引领这次钢铁产业的变革!

    早在还是太平圣国的时候,冯云山让宋铁生兴办的正和钢铁厂,虽然是很小型的钢铁厂,但也分为铁厂和钢厂,其中钢厂采用的便是在贝塞麦发明的酸性转炉炼钢法基础上,改良的碱性转炉炼钢法,而后来在韶州府兴办的克虏伯钢铁公司,更是直接用更为先进的法国人马丁和德国人西门子发明的平炉炼钢法,并且,还是改良过的碱性平炉炼钢法。但因为当时冯云山为了绝对的保密,只是在克虏伯钢铁公司和当初的南洋钢铁公司第一钢铁厂等少数钢铁公司采用了这种技术,还派军队将这些钢铁厂里外都严格封锁起来,所有的炼钢厂的工人,都是严禁外出,甚至包括家眷,都直接接入钢铁厂厂区内的来生活,因此,虽然保密做的好,但钢材的产量也没有提升上去。反倒是生铁的产量,快速提升了许多。

    不过就算再缺少钢材,冯云山也没有在其他地方使用碱性平炉炼钢法,而只是早就已经在欧洲面世的酸性转炉炼钢法。因为冯云山知道,中华帝国的工业才刚刚起步,如今的钢铁产量本就已经算是发展迅速了,若是再突然大幅度跃升,必定会引起洋人们的眼馋。事实上,自从克虏伯钢铁公司生产出的克虏伯大炮在海战之中显了神威之后,便有不少的洋人化妆成牧师来韶州府境内四处打探,甚至还有不少洋人买通一些海外华侨或是广州上海的商人,帮他们充当间谍前往韶州府境内的克虏伯钢铁公司打探,幸亏克虏伯钢铁公司早就被冯云山亲自下令,外围守卫的部队严令封锁一切消息走漏,这才让克虏伯大炮一直没有走漏多少机密,尤其是罐钢的秘密。而英国人在缴获了两门克虏伯大炮之后,也只是大致了解了构造,但向进行仿制,却发现钢材材质始终差一些火候,仿制出来的火炮威力还是差上许多。

    冯云山可不想这个生产钢材的大杀器——改良后的碱性平炉炼钢法被洋人学去!一切在中华帝国还没有能力自保之前,他是不会露底的。

    而且,后来冯云山也慢慢没有再管这些具体的事务,一切都交给了内阁曾观澜和工务部部长曾玉珩,却没想到,在最近几年的中华帝国已经强大起来之后,也没有再扩大钢厂的这种先进炼钢之法的推广。甚至,在第二次击败英国远征军之后,中华帝国已经确立了世界强国的地位,已经完全可以不惧怕任何国家,只要将保密工作做得好一点,就可以投入使用这种新型炼钢技术。

    只是自己一时疏忽了,而那工务部的曾玉珩有些魄力不足,肯定不会擅自做主直接投用这种新型的炼钢技术,造成如今帝国面临钢材短缺的局面。

    但如今,自己意识到了,拥有炼钢新技术的中华帝国,必定会来个炼钢大跃进,将整个世界都惊呆。

 第1215章 忠心耿耿的曾观澜

    可以说,这个时间段,是中华帝国取代后世的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大国的绝佳时机!

    冯云山可是知道,如今正是因为技术落后,数年前英国技师贝塞麦发明的酸性转炉炼钢法技术虽然看起来很先进,但却一直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原因就是因为这个炼钢法有不小的缺陷,无法去除杂质磷,而西欧的铁矿之中恰恰含磷量很高,这样一来,以此法炼的钢材质量很差,导致如今西欧这些国家,特别是英国,仍旧无法以此转炉炼钢之法量产钢材。这也是为何英国如今生铁年产量已经达到数百万吨,可钢材仍旧是10万多吨出头的情况。

    如今,冯云山既然已经决定了要在钢铁行业大展拳脚,便准备一发便让西洋国家再也无法收拾的地步。想到这里,他的心思早已经飞到钢铁上了,加上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与否,结果已经差不多确定了下来,于是,冯云山直接宣布道:“鉴于钢轨的不足,朕决定暂缓全部启动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全面修建,但从兰州往新疆伊犁乃至到哈萨克地区直至经过咸海抵达奥伦堡的南线西伯利亚大铁路,必须要尽快开工。

    观澜,你通知财税部的阎爱卿,让他们先拨款1。5亿圣元给程爱卿他们铁道司。”

    说到这里,冯云山又看向程恒生道:“程爱卿,你们铁道司尽快组建队伍,将铁道司原本准备好修建兰州至伊犁的3万吨钢轨全部启用,运到修建铁路的前线,准备开工!”

    曾观澜和程恒生两人连忙躬身应下,程恒生迟疑地提醒道:“陛下,可这3万吨钢轨只能修建300公里长而已,最多修建到甘州再西一点,连肃州府境内都到不了。一旦真正开始修建,数千上万的人马,可能半年不到就将这些钢轨一下就铺设光了,到时候铁路工人没有钢轨可以修建,只能再次解散,会造成很大损失。”

    冯云山道:“西安修至成都的那4万吨钢轨要多长时间用完?还有其他的一些库存,各地搜集一下能不能挤出一两万吨钢轨?”

    程恒生回禀道:“陛下,西安至成都再至昆明的那条铁路,如今修建到中途,因为穿越秦岭和川北山地,都是崇山峻岭难以行走的地方,不是要开山,便是要架桥,所需的水泥和人力非常巨大,因此进展十分缓慢。估计在一年内,最多只能消耗2。5万吨钢轨。

    其他工务部的各处仓库,还有供销社内,估计能匀出1。5万吨钢材出来重新熔成钢轨。”

    冯云山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