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9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城内的,只不过是对方刻意安排的少量军队在装模作样,假装城内驻有重兵的样子,若是我们立刻出兵攻城,说不定一下便揭穿了对方。”

    旁边的石明开也点点头道:“义王,的确如同参谋长所说的那样,俄国人有逃走的迹象。不过这只是猜测,要稳妥点,还是等炮兵师渡过过来,用火炮一轰,不管敌军是真逃走还是没逃走,都一轰而下。否则,此刻没有火炮压阵,直接以步兵攻打城堡,若这是敌军的阴谋而中了对方的圈套,损失会很大。”

    陶金汤却道:“义王,我认为派那孟加拉军队上前攻打就成了!那些孟加拉军队,是所有协从国里面最不积极的,先前进攻的时候磨磨蹭蹭不肯用命,而搜获战场上的俄军尸体上的财物时,却最拼力,应该给他们一点教训了。就派他们上前进攻,若是俄军虚有其表,阿斯特拉罕城内已经撤防,正好攻占下来,若是俄军在阿斯特拉罕城上真有重兵驻守,也给这些孟加拉军队一点颜色,让其知道战场上拼杀不易。”

    石达开点点头,认同陶金汤的建议。

    陶金汤跟着说道:“义王,听说这些里海一带的地方,我们将之攻占下来,除了巴库一带之外,其余的都交给别人?要不就交给那个叫奥斯曼帝国的欧洲洋人国,要不就交给哈萨克汗国,这样的话,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盘,都给别人了。属下真是有点不甘心啊。”

    石达开有些恼怒了,他以为陶金汤是劝他自立,冷哼一声,刚想出言叱责,陶金汤自己转口解释道:“义王别误会,属下绝没有劝谏义王行那不义不臣之举。属下是想,这块伏尔加河下游地区,是个河流三角洲,土地肥沃,水草丰盛,非常适合放牧,而且,属下听说两百年前,这个伏尔加河下游一带一直是明末瓦刺分裂出来的一个叫土尔扈特的蒙古部落在此繁衍生存,后来遭受沙俄的压迫遭受不过,才东归讨回满清王朝的西北等地,当初还有一部分遗留的部族没能逃走,还在这边生存。义王殿下,能不能向陛下建议,将这块区域不要封给哈萨克汗国或者给那个奥斯曼帝国,而是我们中华帝国抢占之后,直接将之封还给这部分土尔扈特部落,让他们继续在这生活栖息,发展这块土地,他们必定感念我们中华帝国的恩德,帮助我们防守抵挡日后沙俄的扩张也不错。”

    石达开一听,顿觉有理。他也想起了满清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一件大事,那就是乾隆年间著名的土尔扈特部的东归!

    石达开不由问道:“本王虽然听说过那乾隆老儿在位的时候,西北的确有个蒙古部落从遥远的罗刹国回归东土,但也是在遥远的回疆北部和蒙古等边疆地区,并不大清楚具体情况。陶先生你这么一说,倒是颇为有理!不知道如今的这个在蒙古和回疆的土尔扈特部族还有多少人口,而现在留在这伏尔加河下游流域的土尔扈特部落有多少人口?”

    “回禀义王,属下打听过,但土尔扈特部族主要生活在回疆的北部和天山南麓以及蒙古的乌苏、科布多等地,地偏物薄,生存环境恶劣,加上旁边有世仇哈萨克族人,满清王朝在乾隆过世以后便对土尔扈特部族不予理会了,致使土尔扈特部族生存状态并不怎么好,人口比当初刚刚东归的时候的8万人口,并没怎么增加,反而有些少,只有7万人的样子。

    反倒是留在伏尔加河下游平原一带的少量土尔扈特部族,如今被称为卡尔梅克人,可能因为伏尔加河流域肥美的水草和土地,从原来的三四万人,增长到如今的15万人,因为他们当中有四分之一都是可以作为士兵的男丁,虽然人口不多,但作为兵力却也有近4万人,也算是一支不小的势力了。”陶金汤仔细解释道,看来,他早有准备,对这支土尔扈特部落了解很深。

    石达开暗自一盘算,觉得采用陶金汤的建议,对帝国最为有利,既可以通过这支部落掌控住这块地盘,又可以在这遥远的西部埋下一颗钉子在这里,并且,因为这颗钉子与哈萨克是世仇,与沙俄也是仇敌,只能投靠中华帝国,这样的势力,正好又与这个地方有这么深的渊源在,将之安排在这里,最合适不过了。

 第1189章 占领阿斯特拉罕城

    随着石达开的命令一下,攻打阿斯特拉罕城正式开始。

    最先被派出的是2万孟加拉步兵作为先锋。众目睽睽之下,孟加拉军队也没办法拒绝,孟加拉的主将可能也意识到宗主国的义王石达开的不满,想要表现得好一点,连忙动员要不惜代价攻下阿斯特拉罕城。

    但当二万孟加拉士兵冲过阿斯特拉罕城外的防御工事,才发现城楼上原本热闹非凡的旌旗纷纷消失不见了,想象中的火炮连天和火枪四射的场景并没有出现。原来,阿斯特拉罕城中的俄军根本早就撤离了。

    一发动进攻,城内的俄军装模作样稍稍抵挡,便立刻有不少高加索士兵开了城门投降了。于是,原本以为难以攻打的阿斯特拉罕城,立刻被占领了。城内的三千俄军,除了五百余人被杀势不止的孟加拉士兵击毙以外,其余的全部主动投降被俘虏。

    陶金汤一听那帮孟加拉士兵占领了阿斯特拉罕城,不由感叹一声道:“这帮孟加拉人,运气可真好!不但没教训他们,还让他们捡漏立功了!不过,也是好事,兵不血刃地占领了阿斯特拉罕城,总算在里海的西岸,特别是在伏尔加河的下游河口有了一个落脚点,从此以后,主要我们占据这个阿斯特拉罕城,整个伏尔加河流域和里海便都是我们能扩张的地方!”

    石达开率领将士入了城。

    对于能轻松地占领阿斯特拉罕城,石达开还是很满意的。当然,对于俄军的逃走,他稍微有些遗憾。不过,阿斯特拉罕城中还有两千多名被抛弃遗留下来的伤病俄军,还有一部分不愿意逃走的俄兵,一问之下,正是陶金汤说的卡尔梅克人。

    为首的台吉名叫费奥多*卡尔梅克,主动要求见中华帝国的主将,石达开便让人将他带到身边。

    费奥多*卡尔梅克一看到石达开和旁边的陶金汤、石明开等人的黄皮肤面孔,顿时愣住了,好半天才有些激动地用蒙古语道:“蒙古王罕部落土尔扈特部族人费奥多*卡尔梅克拜见中土来的大王!求大王垂怜,宽恕我的族人,我愿意领着我的族人归顺贵国,为大王效命!”

    石达开见他样子,果然是一副蒙古人的相貌,知道面前此人虽然有些做戏,可能是因为被俘虏了想要活命,才这样说的,但他是卡尔梅克人,便可以做些文章,便也用蒙古语问道:“喔,你是土尔扈特人?不是阿斯特拉罕城内守城的俄兵吗?”

    费奥多*卡尔梅克闻言大愧,以头垂地哭泣道:“大王恕罪,是罪民等族人不知来的是我族原本的天朝上国,罪民愿意代表我族以死谢罪!求大王看在我族先祖,不远万里回归东土、诚心归附的份上,看在如今我们愿意效忠天朝的份上,宽恕我等!”

    石达开见他言辞恳切,不再试探,直接开口道:“既然这样,那你说说你族的情况,还有如何效忠我朝?还有俄军情况,都说来听听。”

    费奥多*卡尔梅克大喜,连连磕头,回答道:“回大王,我族本是伟大的蒙古英雄成吉思汗的后人,当初是元朝的护卫军,本来一直在回疆等地游牧为生,在满清初期因为旁边的准噶尔势力日益强大,我们土尔扈特部不敌之下,举族往西搬迁,经过两年余,来到了当时人烟稀少的这个伏尔加河下游沿岸。后来因为沙俄的压迫,我土尔扈特族大部族人回归东土的壮举,大王应该知道了。而当时因为情况紧急,我土尔扈特部还有少部分族人没来得及离开,便是如今的我们,被称呼为卡尔梅克人,也就是留下来的人的意思。如今我们卡尔梅克人一共有16万人,散布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西岸一带,主要集聚地在更西边,阿斯特拉罕省西部的埃利斯塔为中心的一带草原上。

    大王,我族如今成为沙俄的骑兵的重要来源之一,甚至有人将我们卡尔梅克人称之为卡尔梅克哥萨克,这虽然是对我们的侮辱,但同时也说明我族的实力。我族每年可以出产上好的战马1。5万匹,可以常年供养骑兵上万人,紧急情况下可以抽调四分之一的族人充当临时骑兵4万人。对于大王和天朝的军队征战俄国,相信我们能提供不小的帮助!”

    见石达开脸色有些变化,费奥多*卡尔梅克知道自己终于成功地打动了对方,便进一步添把火道:“大王,我们族虽然人口不多,但因为能征善战,团结一心,在这伏尔加河下游甚至里海北部一带名声甚响,更因常年为沙俄征战,我部族在俄军当中的士兵不少,因此,四周的其他势力都对我们有敬畏之心,我族人在这伏尔加河下游的西岸占据了一块不小的地盘,如今被沙俄称之为卡尔梅克驻地,核心地区就是埃利斯塔城一带,生活在这阿斯特拉罕城的只是小部分族人。

    大王,我愿意前往埃利斯塔一趟,说服那里的卡尔梅克长老团率领整个部族归顺并效忠天朝和大王,从此以后,成为天朝和大王西征的前驱,为天朝开疆辟土,为天朝镇守边疆!”

    石达开终于满意地点点头,亲手上前将费奥多*卡尔梅克一把扶了起来,表态道:“好!先生有这样的觉悟,不愧是贵族的头领,这样做,无疑是为贵族将来有利的!只要先生能说服那埃利斯塔的卡尔梅克长老团,让整个卡尔梅克族人归顺我中华帝国,本王做主,以自己的族人和帝国的子民善待尔等,一视同仁!只要我中华帝国存在一天,便不会让贵族遭受欺凌,让贵族的族人能安居乐业,世世代代繁衍下去!”

    费奥多*卡尔梅克一听石达开答应了他的归顺,激动坏了,又挣扎着匍匐到石达开面前,含着热泪泣道:“多谢大王恩德!我族愿世世代代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