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7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道变窄,到时候,只怕同时能攻击炮台的军舰数量要变得更少,而且加上还有敌军的舰队护卫炮台,只怕己方损失更甚。

    西摩尔稍加思索,便放弃了只用军舰进攻的方法。看来,必须要水面以军舰攻击,另外派遣陆军登陆绕道炮台后方进攻的两面夹击策略了!

    西摩尔不再幻想几天内便占领广州城,而是做好十天半个月的艰难打算。

    见沙角炮台被攻陷,太平水道口的6艘蒸汽炮舰立刻后撤,绕道太平水道内朝珠江上游而去。而躲在威远炮台处的一队军舰本欲往沙角炮台靠近参战,未来得及,此刻见炮台沦陷,便徐徐后撤,重新躲入上横档岛的后方。

    西摩尔不愧是名经验丰富的海军将领,在攻陷虎门口东面的沙角炮台后,他并不急于进攻,而是下令那些军舰后撤,退守在威远炮台和下横档炮台射程之外的地方,再往江心靠拢,继而猛扑大角山炮台。

    大角山炮台只有数门火炮,自然不敌,没来得及炸伤一艘军舰,便告陷落。紧接着,罗斯下令三个步兵营护卫着一个炮兵营从大角山炮台侧面登陆。

    这是珠江口的西岸,可能因为大角山炮台只有数门火炮的原因,知道很快会沦陷,因此中华帝国方面并没有布置多少守军,只是一个营的步兵和大角山炮台撤退下来的二十余名炮手,镇守在大角山上。

    双方一番激烈的枪战,尽管中华讨虏军火枪射程更远,但英军的步兵营事如猛虎,不畏生死往山上冲,加上山上树木灌木众多,在远处开火并不能发挥作用,这三百多名讨虏军死伤数十人之后,拼着炸毁了炮台上的2门大炮,便迅速撤离了大角山,往北端的巩固炮台撤退。

    在占领大角山炮台之后,罗斯派运兵船连续登陆,增派了近二千名英军和数百野炮手沿江岸一路向北,在巩固炮台前1公里处,再次与驻守的中华帝国二个营的步兵发生激烈交火。

    讨虏军依仗地势拼死抵抗,在战死二百余人之后,余部再无战力,主将哭求撤退之下,剩余的四百人不到的讨虏军将士无奈之下,退守蕉门要塞。

    罗斯大喜,和西摩尔商议之后,决定次日组织大规模的军舰开始进攻虎门的第二道防线——威远炮台群和江中央的上下横档炮台和永安炮台。

    英国陆战队和步兵连夜帮助炮兵搬运从大角山炮台和巩固炮台缴获的大炮,次日一早,便架设在巩固炮台上,炮口朝上下横档岛上的三座炮台开火。

    巩固炮台的丢失,让讨虏军方面大受损失,关键并不是巩固炮台上的8门大炮,而是让英军得到了一处直接躲入炮台炮击江中的上下横档炮台和永安炮台的机会。

    江中的三座炮台,均是面朝下游的江面,对于巩固炮台并无专门的防御设施,甚至连调转炮口都极为艰难,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经过半天时间的炮击,上下横档岛上的除上横档炮台因为在岛屿的东侧只损失二处炮眼外,有7门火炮的下横档炮台和6门火炮的永安炮台全部沦陷,岛上的二百余名讨虏军士兵死伤大半,剩余的见事不可为,均躲入上横档炮台继续再战。

    到中午时分,见三座炮台基本被攻陷与压制,英军远征舰队除了留守少量军舰守卫运兵船和补给船外,其主力舰队和奥斯曼、荷兰两国舰队一道倾巢而出。在西摩尔和何伯两人的亲自指挥下,分为三批舰队共近六七十余艘军舰,几乎将整个珠江虎门口江面塞满,浩浩荡荡朝上下横档岛的三座炮台以及东岸的威远炮台群发起攻击。

    而陆军司令罗斯继续组织运兵船试图登陆上下横档岛,准备还是采取占领炮台,再利用炮台攻打东岸的威远炮台这样步步为营的方式。不过,这次讨虏军吸取教训,立即出动了二十余艘军舰,在大虎山岛后侧以及太平水道的北出口内,开始拼命射击,将试图登陆的5艘运兵船击沉一艘、击伤一艘,其余的3艘运兵船连忙逃入后方的英军军舰之后。

    而此时,威远炮台前的水面,激战才刚刚开始。

 926章 河边伏击

    到下午时分,英国远征舰队以1艘小型军舰沉没、2艘受损的代价,强力攻克了上横档炮台。至此,江中的三座炮台全被沦陷。

    不过,在炮台被攻占前,躲在上横档炮台内的近二百名讨虏军士兵在3艘快速运兵船的冒死运载下,加上后面二十多艘军舰和威远炮台的拼命倾泻火力的掩护,成功逃离上横档岛,并且,在撤走之前,将永安炮台和上横档炮台存留的火炮全部炸毁,不再给敌人步步为营用炮台攻打炮台的机会!

    双方的争夺焦点从上下横档岛变成了东岸的威远炮台。

    横在威远炮台后方以及大虎山炮台后侧的近30艘中华帝国军舰利用射程优势,和威远炮台一道与英国舰队隔着上横档岛,开始了对射。西摩尔很是狡猾,英国舰队虽然不落下方,但他仍是不愿这样以军舰与炮台和后方的军舰硬拼,也不再试图登陆上下横档岛,果断下令英军联合舰队全部回撤出虎门口外,脱离威远炮台火炮射程以外的水域停泊下来休整。

    中华帝国的近30艘军舰不敢脱离威远炮台的庇护进行追击,也跟着躲入炮台后方水域休整起来。

    当天夜里,英军陆军司令罗斯将军便率领运兵船运送的首批步兵4000余人趁夜从沙角炮台东南侧的旗山处浅滩登陆,但随即便被山林中躲藏的讨虏军暗哨发现,双方发生零星的交火。英兵派出数百人试探性地出击,讨虏军守兵只有百余人不到,一番交火后不敌后撤。

    但因为过于黑暗,双方均未点灯,四周又是灌木杂草,双方不清楚对方具体兵力数量,均无意发动大的战事,并未发动大的进攻,僵持下来,只是保持零星的枪击,袭扰对方,等待天亮。

    罗斯却趁次机会继续让运兵船不断从后方运兵,次日凌晨运兵船运送第二批步兵3000余人再次在旗山处登陆。超过7000余名海军陆战队员和英国步兵,天一亮便从后方三门口处准备抢占三门口木桥,渡过太平水道从东面进攻威远炮台群。

    天刚蒙蒙亮,距离三门口木桥不远处的牛头山上,讨虏军步兵第十六师警卫营营长荣维善正在酣睡。

    他上次赶赴沙角炮台协助防守,不料还没赶到炮台,沙角炮台便已经被攻破。无奈之下,率领全营350余名将士后退撤至新湾,只留少量士兵侦查珠江岸边动静。昨天夜里,当听说英军连夜登陆时,他立刻向驻守在南山山顶上的副师长塔布齐禀报,塔布齐意识到英军必定想效仿18年前的那次攻打虎门一样的战术,从翼侧登陆分路包抄威远炮台,他又惊又喜,意识到一场大战即将来临,连忙派人向广州城东驻防的步兵第十六师师长张拔山报信,请求增兵南山炮台与威远炮台群,全力守卫珠江口最重要的防线威远炮台群。乃后,塔布齐只留少量侦查营士兵留守南山山顶营地,他亲率二个团和师部警卫营等共2700余人镇守被珠江和太平水道包围的这块岛屿,自然,因为摸清了英兵的动向,他将主要兵力布置在岛屿东南侧靠太平水道的西岸。而荣维善和他率领的侦察营350将士,负责的便是镇守连通太平水道东西两岸的三门口木桥。

    荣维善知道三门口桥肯定是英军进攻的重点,率领手下将士连夜备战。战壕其实两年前便早就已经挖好,荣维善派人又仔细修葺了一番,另外还在木桥以及周围地段做了些准备。忙到后半夜,将士们才安睡。

    “呜呜呜!”一声凄厉的警报声拉响!

    距离三门口木桥不到400米的牛头山上的荣维善立即被惊醒,也跟着吹响了口哨。

    口哨便是命令!只见数百讨虏军士兵迅速集结起来,荣维善来不及多说什么,手一摆:“兄弟们,身后便是与那些洋人军舰拼命的威远炮台兄弟,我们的任务就是保护好他们的后方!不说了,随我打洋鬼子去!”

    荣维善的警卫营刚从牛头山下来进入壕沟,木桥边守卫的数十名讨虏军将士已经与准备过桥的英军交上了火,双方隔着太平水道展开射击。但英军人多,河道最窄处也只有100米不到,讨虏军的射程优势也完全失去,没几分钟,守卫木桥的数十名讨虏军士兵便基本阵亡。

    随即英军开始冲向水道的西岸,准备过桥。

    英军似乎也很谨慎,从后面钻出一大群衣着褴褛的从星家坡被胁迫上的印度民夫,被英军士兵火枪指着冲上了木桥,拥挤着过河。看到这幅情景,荣维善冷静地让大家继续趴在壕沟内,他早已经提前打过招呼,不得命令,不准动手,等待时机。不过,还是有十数名不是侦察营的其他兄弟营讨虏军士兵不断开枪,但这只是零零星星的几发,应该不会怎么影响那些印度民夫前进,可偏偏那印度民夫胆小之极,一听见枪声,便往后退缩,这样一来,木桥虽然还算结实与宽敞,但也容不下这么多人,数十名印度民夫被挤得从桥上犹如下饺子般掉落太平水道之中。

    但东岸的英军见只有少量的枪声响起,木桥也异常的结实,似乎放心了。等木桥通过了三四百印度民夫,便一声号令,数百名英军士兵跟在印度民夫身后,往西岸冲来。

    荣维善一直趴在壕沟内一动不动地盯着木桥上的状况。

    等英军有二百余人过了桥,那些无所事事的印度民夫已经拥挤到距离壕沟只有四五十米的距离,甚至有些眼尖的印度民夫已经发觉不对了,开始停止脚步乱喊起来,而后续的英军浑然不觉还在继续行进。

    就是这个时刻!

    荣维善将平躺在身边的红底黄星大旗猛地竖立了起来,同时高声大呼:“杀!!”

    随着他的一声大吼,半圆弧形包围着木桥区域的壕沟内,伸出五百余杆枪管,五百多名士兵猛烈地开火,顿时,最前面已经慌乱成一团的印度民夫成片地中弹倒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