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5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幕僚安排后路,让年轻的读书人深为感动。

    几天后,贵州巡抚蒋蔚远发出通告,宣称自己以大清贵州巡抚的名义,率领贵州军民归顺中华帝国,请求中华帝国出兵镇守贵州,镇压在境内作乱的叛军,平息战火,安抚百姓。

    与此同时,兴义府、都匀府、定番州、独山州、黎平府、镇远府、思州府、铜仁府等贵州几大州府相继发出通告,声称拥护抚台大人的决定,同意一起归顺中华帝国。

    半个月后,远在昆明驻守的中华帝国讨虏军乙十三师和在广西庆远府驻守的一个地方警备旅,进入贵州,进而在安顺府、大定府和贵阳府三地分别与杨龙喜的“黄兵“相遇,讨虏军向“黄兵“招降,“黄兵“不愿,并主动发起进攻,想将兵力少的讨虏军赶出贵州,独占贵阳。

    不料,这一开火不足半个时辰,“黄兵“直接溃败,遭遇战场上的近万义军几乎全军覆没。

    讨虏军进而顺势招降“黄兵“,又势如破竹地占领原本被“黄兵“霸占的安顺府、大定府和贵阳府等地。

    杨龙喜大怒,领兵数万来攻,却同样地被杀得丢刀弃棒的,一阵排枪过去,死伤遍野,杨龙喜这才意识到,自己在这讨虏军面前,跟本就是拿着木棍的羊群,无奈之下,他只得放弃自立的幻想,自缚起来,向讨虏军投降。

    至此,讨虏军进入贵阳城,又占领黄兵的大本营,遵义府的桐梓县境。整个贵州都纳入中华帝国的治下。

    而作为立功之人,兴义府知府张锳等人,还有贵州巡抚蒋蔚远与其他投降归顺的各地官员,杨龙喜等人,均被送往圣京,接受帝国皇帝冯云山的接见以及内务部的考评,重新安排职位。

    贵州巡抚蒋蔚远的这位叫丁宝桢的幕僚,还有另一位后世名臣张之洞,这两名本互不认识的人,一同跟随着,踏上了前往江南的路。

 第686 章 天下名臣尽归朕矣(大章)

    圣京的帝国皇宫内,原本的金龙殿,如今已经成为冯云山朝会面臣议事的太平圣殿。

    这天,是帝国朝会的日子。冯云山一早起来,便端坐金龙宝座上,而堂下,中华帝国的文武官员,除了出征的将领外,在圣京城内的,悉数到场,大礼参拜。

    冯云山不想像满清一朝的皇帝一样,事必躬亲,他一个现代人的思想,可不想将自己捆绑在一个皇宫大院内。那样的皇帝,不是他的理想,倒不是他想像后世的一周五天工作制一样,至少不能每日上朝,那不得累死去?

    于是,他规定,太平圣殿平时每旬逢五一朝,算是他“御门听政”,朝见群臣,各省巡抚布政使监察使、帝国内阁副部长以上级别的帝国官员才能参加朝会。其余的地方官员与京官等,知府以上,便可以参加由帝国内阁组成的阁会,每周一会,将各类信息收集汇总在内阁,再由内阁在每旬逢五的朝会上提出。这样一来,至少能将大半的政务都解决掉了,最后剩下真正的老大难问题,才道朝会上交由他来拍板解决。而且,真正上了朝会的,也早就已经经过内阁处理批复了基本解决方案,最后只是交他这个帝国的皇帝过目裁决而已。

    这其实是套用后世的公司制度。

    冯云山想的是自己来当中华帝国的皇帝,相当于后世公司的董事长,而从手下之人当中,挑几位既忠心自己,又有才干之人,来当这个总经理,也就是如今成立的帝国内阁的总理副总理之类的,剩下的,内阁个部长之流的,也就是日后这集团公司总部的部门经理,而各省巡抚、地方知府,也就是个子、孙公司的经理,总体来说,这个管理思路就是这样。

    对于冯云山来说,还真别说,他并不制度如何管理好一个国家。他的优势,也仅仅是比这个时代的人多了一百六十年的时代眼光和多些未来的发展走向而已,其他的,智商、谋略、管理能力,他很清楚,自己并没比谁厉害多少,甚至还不如这个时代的牛人。因此,从一开始,他就没想过要当事必躬亲的勤政皇帝,而是想要当一个甩手掌柜。

    他只能将一个国家当成一个大公司来经营,因为他原本只是个公司的小职员而已,其他的,都只能仿照历史上的,顺眼下去。索性,便交给那个帝国内阁,让别人来操心这些事情。说到底,一方面是他懒,另一方面,也是他想效仿刘邦这样的君主,知人善用,放手让手下的人去做,说不定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这个内阁总理的位置,也就是相当于以前的丞相,最为关键。因此,这个位置,必须要冯云山信得过才行,而且,这个位置的人,还必须才能出众,是位干臣,如今,说实话,也只有左宗棠勉强能胜任。但如今总参谋部还离不开他,冯云山可不想将政务这块交给他,然后军务这块又要自己操心。因此,除了左宗棠,还真没人能有这个能力挑起这份重担,因此,冯云山只能将就着,将忠心的曾观澜暂时任命为内阁副总理,主持帝国各事务。

    但冯云山心中清楚,曾观澜的能力,尚且不是很足。以他的学识和后面自己对他的锻炼和培养,他最多只能做到一省巡抚的地步,日后再锻炼几年,冯云山相信他能当个内阁副总理,而不是现在。但冯云山手头上实在是没人了,加上如今帝国刚刚成立,一切都没走上正轨,只能先让曾观澜担任着内阁副总理,主持帝国的政事大局。

    这几个月过去,虽然很多事情已经开始慢慢地推动了,但冯云山还是觉得太慢,且没什么条理。他明白,这不能怪曾观澜,他本就没那个经历与先天本事。他开始想起后世的那几名出名的晚清重臣了。

    是时候,将那些重臣苗子找出来,再重点培一个得力的内阁班子。

    正当冯云山思索的时候,曾观澜禀报:“陛下,一个多月前,梁立泰率领的甲四师和罗琼树率领的甲六师,在占领緟庆府后,又北进川蜀大地,其中,在蜀中遂宁张家等地方官吏乡绅和商贾的协助下,一举将四川全境都攻占下来。成都将军乐斌率众归降,四川总督裕瑞被俘虏斩杀,整个四川已经归于帝国治下!梁师长和罗师长两位请求帝国速速派遣地方驻军和地方官员前去四川,治理各州府。在帝国所派官员抵川之前,他二人暂时保举原成都将军乐斌为四川巡抚,暂带领原来的满清降官治理四川。”

    “四川之事,朕早已经知晓。蜀地乃鱼米之乡,民风彪悍,要确保地方稳定,既然暂时无人前去治理,便依二位师长所奏,由清妖官员暂时继续治理。内务部早些派人前去,人员不足的话,内阁想个法子,在当地选拔一些,但万万不能全由原本的满清官员担任。满清官员即便要留任,也要重新评定,由帝国进行统一的培训和训话之后,再换个地方为官!”冯云山回复道。

    曾观澜又启奏道:“陛下,另外半个月前,经过贵州兴义府知府张锳等人的劝降,贵州巡抚蒋蔚远宣布归顺帝国。此事前些天,内阁已向陛下奏报过。如今,立功之人张锳等人,以及降臣蒋蔚远等,都已经赶赴圣京,等待陛下的召见。”

    “哦,他们都已经来了?”冯云山一听大喜。

    两个月前,当他得知那个叫张锳的兴义府知府竟然有个儿子叫张之洞后,他乐坏了。连忙表示要当面召见此次贵州归顺的功臣张锳,让他带了一家老少全部赶来圣京,好像是要留他在圣京为官,重用的意思。

    实际上,他是想见一下这名后世清末赫赫有名的洋务重臣张之洞而已。

    当即他便下令,将新归降圣国的一批满清官员,全部送入圣京,由内务部进行一次统一的培训。为何要这样安排,一是冯云山套用后世的组织部门的培训洗脑方法,准备成立一个类似中央党校一样的高级官员培训学校,所有的帝国官员,只要上了一定级别,都必须进行这项培训,开个任免官职前的培训班,由他冯云山这个皇帝亲自出任校长,这样一来,所有的帝国官员便都成了他名义上的学生,自然对他忠心无比。二来,经过系统的培训,将这些读死书,或是只知迂腐做官之人,培养成一名精干高效的合格官员,还可以与其他官员交流,对帝国有利。三来,这才是冯云山最重要的目的,便是将他们都集中起来,将他知道的日后会成为晚清重臣或是名臣的有才华之人,提前挑选出来,刻意假意培养,为帝国官员做储备。

    “是的,陛下!那些投靠的清妖官员,还有些地方推荐的有才华之人,都已经赶到圣京,在驿馆中安顿下来。”曾观澜示意了一下,内务部副部长谢享才将几张纸拿给了他,“陛下,这是一份清单,上面有他们详细的名字和籍贯等信息。”

    不得不说,曾观澜做事很是很仔细的。冯云山接过清单,也没什么心思上朝了,反正说的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倒是自己布置的几件大事,却一直难以开展下去。

    必须得尽快发掘人才才行。

    虽然已经将黄河决口改道的灾难,还算圆满地处理掉,但克里米亚战争之后的洋人,会不会如历史上那样,前来侵略中华,冯云山还真的很是担心。也许,通过在欧洲的郭嵩焘与洋人多谈判,多开放些通商口岸,或许,一时间可以缓和下与洋人的关系,但最终还是难以满足洋人的胃口。

    说到底,就是个利益关系。若是自己想要帝国强大,就必须在与洋人的贸易中,获得顺差,同他们的贸易要获取利润,而不能将本国创造的财富源源不断地通过贸易被他们攫取。而这样的话,就如同历史上一样,最终会引起这些列强的不满,从而通过战争手段,强行改变贸易格局,比如鴉片,工业布匹等倾销给中华,成为他们的殖民市场,抢夺中华百姓创造的财富。

    因此,在冯云山听说曾国藩的一应手下归降,还有罗泽南的弟子等回乡,他便立即下令让人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