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长佑是个能沉得住气的人。他从蓑衣渡开始,被关押在太平军的南王亲卫营中,已近半月,仍是气定神闲。哪怕是听说匪军攻克了道州城,他都是一句话不说。

    虽然不知道长毛一直未杀掉他而只是关押,有何居心,他秉持着以不变应万变,大不了一死的想法,波澜不惊。若真是长毛想让自己降贼,那可也太瞧不起我刘某人的骨气了,万不可能!

    来到墙跟前的刘长佑,脑袋中胡思乱想着。

    今日不知为何,一直关押在营中的他和江忠濬、江忠淑三人,却被贼首南王命贴身亲卫林始发等人带出军营,来到这城中看告示,难道有什么不好的消息要刺激自己?

    江忠濬不识字,倒也无碍,刘长佑却心思如潮。

    “《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贼子敢尔!占领道州城,蔑视朝廷,现在还要檄布四方,发动周围百姓共谋造反。且看它写些什么。”

    “真天命太平圣国圣王、太平圣军大军师冯三,为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若曰:嗟尔有众,明听予言!予惟天下者,中国之天下,非胡虏之天下也;衣食者,人民之衣食,非胡虏之衣食也;子女民人者,汉苗之子女民人,非胡虏之子女民人也。

    慨自满洲肆毒,混乱中国,而中国以六合之大,九州之众,一任其胡行,而恬不为怪,中国尚得为有人乎?妖胡虐焰燔苍穹,淫毒秽宸极,腥风播于四海,妖气惨于五胡,而中国之人,反低首下心,甘为臣仆,甚矣哉!中国之无人也!…………”

    看着墙上第一篇檄文的大逆不道之言,刘长佑忍住心中怒火,刚想继续往下看,突然被旁边的江忠淑颤抖而惶恐的声音打断:“长佑兄长,快看最后的署名,怎么会有你我和忠濬兄长三人的名字?”

    什么?!顺着江忠淑手指方向,刘长佑在檄文的末尾,赫然看见署上了冯三、左季高、彭玉麟、刘长佑、江忠濬、江忠淑六人名字,最后一行甚至还有小注释:

    本檄文由冯三等执笔,左宗棠、彭玉麟、刘长佑、江忠濬、江忠淑五位反清义士不辞辛劳,修饰润色,在此深表感谢!

    “反清义士,义尼玛!修饰润色?修尼玛啊!我他娘的什么时候帮着修饰润色了?啊…。。咳咳咳……”刘长佑发狂了,他红着眼冲到墙边伸手扯下檄文,疯狂地用力撕成两半,刚想撕烂成碎片,却被后面冲上来的四个亲卫给按得死死的。

    江忠濬他虽然不怎么识字,可听几人的对话,一下就明白过来。顿时也牙关紧闭,瞠目欲裂,猛地甩开抓住他的两名亲卫,就欲冲上去帮忙,无奈卢七知道他武艺精良,早将他双腿栓了铁链,一急之下迈腿,竟砰地摔倒在地,便被四名围上的太平将士按住重新捆绑起来。

    “子默,别这么激动!歇歇气,别撕了,这檄文还有很多呢。”冯云山朝身边的亲卫林始发点点头,林始发从怀中摸出十余张檄文,选了一张,趁着墙上未干的浆糊,又贴在墙面。

    刘长佑怨毒地盯着冯云山,凄厉骂道:“你这贼酋,如此卑鄙无耻,陷我不义,他日必定不得好死!”说完,用力挣脱犹自按住他的亲卫,竟将头往墙上撞去。

    一旁的林始发却眼疾手快,伸手挡在前面,刘长佑顿时受阻一偏,额头上还是撞出道血痕,煞是狰狞。

    另外几个亲卫赶紧上前,将他和站在一旁犹自惊骇的江忠淑两人死死扭住。

    “送他们回营,好好对待,看好不能让他寻死!”冯云山对林始发说完,转头朝向曾观澜:“我们也回去吧,讨胡檄文发布,是时候扩兵整饬了。”

    道州城内主街各处和五面城门外,均张贴了三篇檄文,《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和《告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

    并有识字者专门在城中各处宣讲、念读。道州以外,冯云山也命人联系天地会众及行商,偷偷去四处散发檄文,传檄周围hngx等地。

    这三篇历史上本由冯云山主笔,杨秀清、萧朝贵联衔署名发布的讨清朝檄文,如今是由冯云山提纲主笔,曾观澜和何见机参谋润色,以“冯三”之名发布,并且在冯三之前,加上太平圣国圣王,太平圣军大军师等头衔,还在檄文末尾署上冯三、左宗棠、彭玉麟、刘长佑、江忠淑五人名字。

    《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不但冯云山觉得自己写得很有特点,连目前不肯投降、但后面迫不得已归顺的某个读书人,事后也是如此评价:圣王将讨胡檄文写的通俗易懂,又不失文采斐然,怒骂满清痛处,令其颜面无存,又唤醒百姓,夺取自立,重兴大汉的民族自豪。此檄文尤胜十万大军也!

    其一,用“天下者中国之天下,非胡虏之天下也;衣食者中国之衣食,非胡虏之衣食也”这样的话,突出了民族仇恨,强调满汉之别。满清是异族统治,荼毒欺压中华数百年,唤醒汉人的民族意识,起来抗争,夺回自己的江山。

    其二,淡化拜上帝教的宗教色彩。冯云山认识到拜上帝教是成为自己发展壮大的阻碍,准备慢慢淡化,首先在开头他有意识地跟太平天国有所区分,自封为太平圣国圣王,太平圣军大军师,但他又担心太早被清廷和天王东王他们注意,是以暂时以化名冯三代替自己。檄文中只是淡淡地提下圣教理论,劝人向善而已,不再强求必须信教。主要强调满清对汉族的压迫,突出圣军的正统,以汉人的解放者自居。

    其三,针对性强。冯云山知道自己争取的对象主要是缺乏文化的农民,檄文并不分析高深理论,放弃以往空洞的“反清复明复汉”的口号,只说满清对汉族的掠夺和欺凌,强调旗人奸污汉族美女,“鞑子一人管十家,淫*辱中国之女子,是欲中国之人尽为胡种也。中国有中国之配偶,今满洲妖魔悉收中国之美姬,为奴为妾,三千粉黛,皆为胡购所污,百万红颜,竟与骚狐同寝,言又伤心,谈之污舌,是尽中国之女子而玷污之也”,就更加激起众多文盲汉子对清廷的反感,继而为了自己的女人,与清妖拼争。

    其四,使用了生动的谩骂,巧妙地侮辱了满清的祖宗,要知道,骂人的话最容易引起百姓传播扩散。“中国有中国之形象,今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兽也。”“细查满清鞑子之始祖,乃一白狐与一赤狗交*合成精,遂产妖人”。历史上,咸丰帝读到檄文这段时,当场气到喉头出血。想想这情形,就心爽。

    最后,檄文提到人间天堂………………“圣国”,冯云山心中的理想国度,政治清明,人人有田耕,个个有书读,天天有肉吃,人民安居乐业,国富民强,让天下人向往。

    如此,冯云山相信,备受盘剥的劳苦大众,看到或听到檄文,必定争相去了解太平圣国,加入他的队伍。

    不图别的,就为有亩自己的田地耕种,一家人能有口饭吃、不至于饿死!就为辛苦一年到头来的收获不用都交给满清主子,不用给那些自称奴才的人做奴才!相信,自己的队伍很快就会壮大起来!

 第二十一章 修改军纪教条

    第二十一章修改军纪教条

    太平军占领道州城已经有三天,城内百姓生活逐渐安定下来,城中原本一些逃难的百姓,也拖家带口地陆续回来。冯云山开始着手他的扩兵整顿。

    对于军队的军纪,冯云山早已有想法。历朝以来战力强悍的军队,素来军纪严明。从来没有哪只自由散漫的乌合之众,能够战无不胜、攻城略地。

    而冯云山干的是造反的买卖,要想拉拢百姓,跟随自己去反抗满清朝廷,光凭胁迫肯定不行,还必须要得人心!

    因此,为了让自己这支太平军,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军纪必须严格,对百姓必须做到秋毫无犯。

    为此,冯云山特意参照后世华夏的无敌军军纪,修订了太平圣军的军纪和圣教教徒的天条。

    首先,冯云山在军中发布太平圣军五大军纪:

    1、尊上级,服命令,听指挥。

    2、对百姓秋毫莫犯。

    3、心系圣教,一切缴获交纳圣库。

    4、同心合力,奋勇向前,不得临阵退缩。

    5、不虐待俘虏,不欺凌妇女。

    接着,冯云山又宣布原来拜上帝教的十款天条有所缺陷,受天父皇上帝启谕,他重新修改,变成符合圣国实际的五款天条:

    第一,心怀皇上帝,则众人皆是皇上帝的儿女,宣扬圣教;

    第二,孝顺父母,关爱家人,军中圣兵才男女分营,友善圣教兄弟姐妹;

    第三,心存善念,不好害人,不好偷窃劫抢,不好骗人,不好起贪心,不好赌钱抽大烟,不私拿公物,不攀比享乐;

    第四,关爱妇女儿童,不好奸邪临辱,勤卫生;

    第五,爱好读书,勤奋劳***护武器,参加圣军,保卫圣国,同创太平。

    通过这新的五款天条,替换原来陈腐苛刻的十款天条,淡化了宗教氛围,又鼓励读书和工作,整合了当下大多数人群的理念。

    一是扫清了宗教观念引起读书人的敌视障碍。这样,可以吸收读书人加入太平军中。而不是像以前的天王洪秀全那样,因为自己考了四次秀才,都没考不上,就迁怒全天下的读书人,公开宣称“不用读书人”,再加上太平天国初期的独尊上帝,灭绝孔教政策,将所有读书人全部推到自己的敌对面。

    二来,天条中只提军中圣兵才男女分营,其意就是不是圣兵的普通百姓和圣兵在军营以外休假期间可以夫妻团聚,回归人伦理性正途。

    原本这条违反人性的教规天条,除几个天国高层外,其余教众深受其害,人人心里反对,只是教规森严,无人敢提而已。

    一直到占领天京后,连官封冬官丞相的陈宗扬,有次偷偷与自己的妻子谢满妹私会后被发现,即便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