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知德是个四十多岁的武将,行伍出身。他身材高大魁梧,跟他那有点像读书人的儿子李见微,完全两个不同的类型。
李知德果然是真心实意地投降,当然,他的属下也不想妄自送死,都赞成投降讨虏军。不过,对于大鹏协里的几十名满清旗人官兵,因为都是他的属下,相处多年,总归有些情义在,李知德却是也没有将事做绝,而是提前礼送他们从陆路扮作百姓逃走。
罗大纲得知,不但没有怪李知德,反而认为李知德是个性情中人,加上年纪差不多,又都是水师将领,一时间,两人很快就熟络起来,宛如兄弟。
李知德感念罗大纲的恩义,加上自己妻儿都在广州城内,便自告奋勇,挑选了五百心腹,率领十余艘主力战船,当即带领水师,继续沿着海岸,朝东进军。
其余的一千五百兵勇,调回广州,接受圣王的统一安排。而大鹏协大营和水寨炮台等,一概由宝安县的驻军临时接管。同时,为了随时能接管攻克下的新地盘,罗大纲调用大鹏协的战船充当运输船,赶赴宝安县境,准备接上等候在那里的乙三旅4500名将士,跟随主战船队后面,一路接管。
李知德告诉军衔最高的主将罗大纲,前面不远,便是惠州府紧靠海边的海丰和陆丰两县,县城都是出于河流的入海口处,大型战船可以直接接近县城。这两座县的基本没什么城防,就是数百地方城汛兵,只要船队一道,估计立马便弃城而逃。
为了节约时间,同时也尽量让那些城汛兵少逃走些,免得为祸乡里。罗大纲决定与梁培友两军分开,同时扑向海丰和陆丰两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之势,马上将县城围困,逼迫县城投降。
没想到,这海丰的县令非常硬气,组织城内的清兵和百姓用抬枪、土炮进行反击。
这可惹恼了讨虏军,罗大纲命令甲五师的五艘军舰和数十余艘红单战船,直接团团围住县城,用火炮覆盖后轮番倾泻炮弹,一炷香之后,海丰县城被炸塌的城楼上,挂起了几面白布充当白旗。见城内的清军投降,罗大纲让军舰停止开会,派人上去打听一看,原来是城内的民壮和天地会众,直接将几名衙役和县令一道抓了起来,打开城门,请罗大纲他们进城歇息。
罗大纲将城内的绿营兵派人押送广州,便请乙三旅的将士,分出一些,先进入海丰县城安民。他率领的甲五师,甚至没下船,便调转船头,继续往东沿海岸进军。
而后,两军水师合兵一处,排成一个月弧行阵型,浩浩荡荡杀向廣东水师碣石镇总兵署所在的碣石水师大营。
碣石水师按编制本应该有三千余人,就算清军吃空饷严重,总归应该有上千人在,但此时的水师哪里还有多少人?甲五师用火炮射程最远的五级战船和木帆炮船射了两轮炮弹,正中水师大营,但空荡荡地亦无人模样,码头处战船也不见踪影。
罗大纲等人派出几艘小艇上前一查看,发现整座大营已空无一人。继续扩大搜查范围,终于,在一处山洞里发现了百余人,却是水师里的老弱病残者。
原来是逃到此处的水师提督吴元猷,知道了叛军水师来势汹汹,便提前下令碣石镇的水师,全部跟随他一道撤往南澳镇水师大营。
罗大纲一听便明白了。
根据讨虏军总参谋部的情报分析,南澳镇水师属于粤闽两省兼管。其下没有下辖营,全部为本标,一共一协五营,一共三千五百人。分为左右两部分,左部分三营隶闽,右部分二营隶粤。
显然,这廣东水师提督吴元猷是收缩兵力,集聚起来。另外,也将兵祸引向福建水师,让他们也不得不前来帮忙。
看来,在南澳那里,将会有场恶战!
轻松占了海防重地碣石,剩下旁边的碣石湾里面的陆丰城便犹如剥开的鸡蛋,随便讨虏军怎么吃了。
也许觉得没什么劲头,对于陆丰这座小城,罗大纲没什么兴趣,直接让梁培友的乙五师上前占领。
乙五师虽然没有西洋军舰,但师内的红单战船都是很多,而且以大船居多,每艘战船上的火炮虽然不多,但加起来就是数量惊人。
也是陆丰城外的螺河河道太窄,红单战船也就排成一排,挤得密密麻麻地也才勉强挤了近百艘,再挤也就摆不下了,而且还担心被火攻。
不过,等红单战船火炮同时开炮后,一直羡慕罗大纲那边有西洋军舰的梁培友,此时才发现,其实红单战船也挺不错的,只要战法得当,火力集中起来。
当然,这也是因为陆丰县城只有零星几座土炮防守,而且是在那不动,让梁培友的红单船有条不紊地布置好炮击阵型,要真是海战,断不可能会如此顺利了。
本来准备观望一下的陆丰县令,此时慌慌张张地让人打开城门,并跪在城门外大呼愿降,只求不要伤害百姓,也不知道是真心爱民还是怕死演戏爱民,不过梁培友是个粗人,也不管他是什么目的,让人将他和其他城内清兵一道押送至广州城。
剩下的驻守县城安民和扫荡周边乡镇的后续事情,便交给了随后赶到的乙三旅将士。
而坐在船舱里的甲一师和甲三师将士,在师长的命令下,甚至都没下船,便直接当了回过客看官。
讨虏军征东的大军,便连夜出发,开往驻扎着南澳水师的南澳岛。
这回,战略安排不是罗大纲定的,而是总参谋部的二名参谋,再会同甲五师、乙五师两部参谋人员以及随同的几名投降过来的洋人一起讨论后,制订出来的。
总参谋部的人,在那几名英国海军军官的建议下,将整个水师中,大型火炮超过10门的战船,全部编上名称,跟人一样,有了称号。说是这样便于指挥。
缴获的那艘五级战船,则被当成了甲五军的旗舰,因为是虎门炮台缴获的,便取名为“虎门号”;而二艘木帆炮船,因为有艘是陈开义军缴获的,另一艘是陈玉成缴获的,恰好缴获时候被击中了四个洞口,因此,一艘叫“陈开号”,另一艘叫“四眼号”;另外的一艘快速战船由于速度真的很快,被沙角炮台损伤,便叫“飞沙号”,蒸汽武装商船,已暂时完全当初战船使用,由于是蒸汽机,参谋部的人给它取名叫“铁牛号”。
新的计划,是在原有的计划上进行了适当的改动,便是直接将甲一师、甲三师等陆师,放在惠来县登陆,攻占惠来,而后继续攻占普宁、揭阳,最终围攻潮州府城。
而水师,则不惊动沿岸的潮阳,澄海两县,而是直接围攻南澳水师。兵分两路,一路由乙五师担任,在南澳岛西面主动进攻,另一路,由罗大纲率领的甲五师主力,绕到南澳岛东面,截住清军水师逃往福建一带。
布置完成,罗大纲命令五艘缴获的英国军舰领头,率先朝南澳岛的水师进击。
第221章 南澳海战打响
早晨的薄雾,让南澳岛出来巡逻的清军水师二艘哨船有点不知所措。
最近风传,西边的粤贼会来进攻南澳,因此,南澳镇总兵大人亲自下令,派出哨船每天侦查,但半个多月过去,一直并未出现。
“今日雾这么大,应该不会有贼兵出现了。”哨船上的清兵这样想着,便随便在外转上一圈,便欲返回。
突然,趴在船上的一杆桅杆尖处,一名眺望的哨兵指着西边一排黑点,大声喊道:“大人,看,那是什么?”
“他娘的,还真是贼兵的水师打过来了!”一名外委把总跟着爬上去一看,惊得差点摔了下来,叫骂一声,连忙吩咐舵手转向返航,回去报信。
梁培友率领的乙五师,一共只有二百多艘战船。
其中有八十艘是大型红单船改造的战船,有两层甲板装设了大大小小的火炮,每船载有火炮近十五六门,配有水师将士六十余人;另外有五十艘中号的红单战船,每船载有火炮近十门,配有水手四十余人;而剩下的近百艘小号红单战船,则作为追击、侦查和贴身兵刃战之用,只配了一两门火炮甚至未配火炮,水手也只有三十余人。
原本,这些大小红单战船还能配置更多的火炮,但讨虏军中的火炮太少,便将小型红单船上的火炮都拆下,配置到大红单战船上了。
此刻,梁培友拿着从英国人那边缴获的单筒千里眼内,已经看见了回头往后报信的清军巡逻哨船。
“知道我们来进攻又怎样?”梁培友冷笑一声,下达命令:“全军出击,摆开倒八字阵型,缓缓向南澳岛出击。”
跟着哨船又往东走了一个多时辰,此时海面的雾气慢慢散去,顿时视野清晰起来。
不久,前方出现了一大群战船。只见3支舰队从南澳岛的西面冲出,三路合围过来,要将前来进攻的乙五师消灭。
“来得好,命令全军往南撤,将清妖水师引至南边,离南澳岛远一些。”梁培友根据参谋部制订的策略,下令道。
而三支清军舰队中间的一支,最前面的一艘大型米艇上,两省水师南澳镇总兵韩嘉谟正伫立船头,手中也是一支从洋人那买来的单筒千里眼,他看过后,朝身旁的几人道:“看来粤贼的主力舰队便在这里了,不过,为何不见吴军门说的那几艘西洋军舰?”
“估计是躲在某处,待我们交战上了,再突然杀出吧。”旁边一人回道。
韩嘉谟点点头,说道:“应该便是如此了!不过,眼下雾气散开,并未发现他们的踪影。不如趁这机会,将眼前这支粤贼击破,只要速战速决,没什么好担心的!”
“大人快看,粤贼朝南逃了。”
“立即给吴军门和洪军门打旗,邀他们两支舰队一同进攻。命令船队加快速度,攻击粤贼。”韩嘉谟急忙喝道。
传令的清军将领知道,总兵大人说的吴军门便是率兵逃至南澳的廣东水师提督吴元猷,而洪军门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