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廷的让他紧急组建水师的意思他很明白,便是利用洞庭湖在长江上游的有力地形,训练出水师,不但可以牢牢地保住武昌,还能利用长江水道上游的天险之利,收复下游被粤贼攻陷的一干州县。

    他心中已有打算,准备派人至上海接触洋人,先行购买些新式火炮,若是有银两,他还想购买些新式的战船,不过,眼下却难以实现了。无论是长江水道,还是珠江水道,均被粤贼占领,他突然发现,只能通过陆路绕道,才能与洋人交易了。

    不过,饱读诗书的他,即便是知道洋人的新式武器威力巨大,但内心还是认为武器始终只是外物,人才是该根本,因此,曾国藩重点抓的,还是湘勇的训练与配合。

    郭嵩焘离开后,曾国藩忽然想到另外一个朋友,左宗棠,顿时有些不痛快。想起自己还有中意的几个人才,可不能再被长毛抢走了,得尽快将他们招到自己身边来。

    于是,曾国藩略一思索,便挥毫写了几封信,命人专程送去。

    首先写给江忠源,让他向朝廷上书,请求自己给他练兵。当然,曾国藩打的主意是练了兵之后,当然不会真的再交还给他。甚至,要求自己帮忙练兵,怎么得还要给自己点粮饷才行吧!

    另一封信是给黔阳教谕、平江举人李元度。李元度曾和曾国藩一道在岳麓书院同窗过,他才思敏捷,请他来作为自己的帮办文书,最好不过。

    又派人送了一封信给正在桂阳州原籍守制的陈士杰。几年前,陈士杰以拔贡上京考小京官,朝考时,阅卷大臣正是曾国藩。曾国藩见他的策论议论风发,言之有物,欣喜地录取了他。从那以后,陈士杰视曾国藩为恩师。

    不过,桂阳被长毛占领,曾国藩也不清楚陈士杰有没有遭受波及,还在不在老家。他不知道的是,陈士杰在罗大纲率领当初的圣军攻陷郴州时,便被陈玉成抓住,交给天地会首领李观龙给偷偷杀掉了。

    眼下曾国藩急需人在帐下听用,便将自己在湘乡的弟弟曾国荃、曾国潢、曾国华等,还有罗泽南剩余的一干弟子,李杏春、朱铁桥等人,全部唤只长沙城中。

    又吩咐中李续宜和弟弟等人,持自己的名帖,至清军军营中选拔士卒,将其调到自己手下来充当带兵头领。

    几天后,李元度也应邀而来。这个头瘦小的读书人,早有准备,带来五百名平江勇练,一来便对曾国藩说,不要帮办文书,要当湘勇将领,带兵打仗。

    接下来,曾国藩和罗泽南、王錱、郭嵩焘、刘蓉、李元度等人天天商讨练勇之事。

    最后曾国藩决定,参照戚继光的束伍成法,结合目前的湘勇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军事条例,由罗泽南整个负责统领和训练。

    曾国藩又去找骆秉章,向抚标中军借调杨载福、塔齐布、周凤山、鲍超四人,还从外地调派褚汝航、夏銮等人。杨载福是郭嵩焘推荐的水师统领人选,曾国藩必须要到手中,其余诸人,却也是名声在外,但不受重用,曾国藩正需要这样的将领。

    骆秉章很爽快便答应下来。

    又过了几天,李续宾、曾国葆从老家湘乡回来,又募来三千五百勇丁带至长沙,邹寿璋等人从靖州、辰州、新宁、宝庆等地募来二千勇丁,连同过去罗泽南和王鑫带领的一千人,再加上前几天李元度的五百平江勇,合共七千余人。

    曾国藩将这七千余人分为14营,委任罗泽南、王錱、塔齐布、李续宾、李元度、周凤山等人为营官。为使官勇们能一心一意地操练,曾国藩决定发厚饷。

    由于没有兵饷,一方面曾国藩四处宴请长沙城中巨富商人和乡绅,但长沙城中本就被太平军抢过了一次,又哪有多少财富?众人纷纷躲避。

    无奈,曾国藩为了挣些军饷,在长沙府周边,一边练兵,一边轮流将各营拉出,四处寻找小股贼匪和天地会会众,探知到哪儿有贼寇,便进山围攻,将贼匪纷纷击毙,抢夺贼窝里的金银,充作军饷。

    曾国藩在长沙府城南地块,寻了处平坦的空地,整理后作为校场。

    曾国藩同罗泽南等,为湘勇14营的七千人,制定了严格的营规:

    每天五更三点放炮,闻炮即起,夜晚每营派十人巡逻;

    黎明演早操,营官、哨官必须亲自到场;

    午刻点名一次;

    日斜时演晚操,二更前点名一次。

    每月逢三、六、九日午前,曾国藩或者罗泽南亲到校场监督操练,并训话。

    自此,从早到晚,长沙城南的一处地方,每天都是尘土飞扬,杀声不绝!长沙城南河城郊周围几里的百姓都很是奇怪,这是什么兵马,操练如此认真、勤勉?如果早有这样的兵马,想必,长毛贼是难以攻占长沙城了。

    而后,长沙团练差不多了,曾国藩将长沙一带的事情交给罗泽南负责。他自己带着刚刚赶到的杨载福、邹寿璋、褚汝航、夏銮等人,连同从湘乡招募的2营一千人,赶到了岳州。

    褚汝航在广西曾经担任过水营的同知,对组办水师很有经验,而杨载福曾经在行伍之中时也见过炮船如何作战,于是,曾国藩和杨载福、褚汝航三人一起商讨水师的筹建,在岳州城南的南湖水湾里,寻找一处地方建造了一造船厂,又在岳州附近以及长沙、武昌、益阳等地广招各处木匠,砍伐古树,收集木材,开始造船。

    曾国藩到了岳州城后,只是四处协调粮饷和人员事宜,具体事情,全部交给杨载福、邹寿璋、褚汝航、夏銮四人。他早已经将自己的耳朵堵塞起来,但即便如此,还是不敢见水,见到水,他甚至会自己想起那个水声,然后便开始发病。于是,他彻底连洞庭湖边都不去了,而只是待在岳州城内。

    而带来的一千湘乡勇壮,杨载福和褚汝航将其组建为水师的二营,两人分别自领一营,开始征用洞庭湖上的渔船,进行水战操练。

    但曾国藩的目标是,第一目标便是建立起一支上万人的水师,后面等筹措到兵饷和船款,还要继续扩大到数万人的水师。

    那边只能进行招募人手了。

    岳州、益阳、荆州、武昌一带历来多船民。这些船民,大部分是打鱼为生,但还有一小半是靠水上运货为生。

    自从太平军去年在湘江、洞庭湖和长江一带进兵之后,许多人都已经参加太平军而去,剩下的,也是老弱病残,或者根本不想当兵之人。

    无奈,杨载福和褚汝航在请示曾国藩后,决定在岳州厚饷招兵。

    岳州招募水勇,一个最简单的橹工,饷银便提高到可以养活一家四口,在这种巨饷之下,岳州、益阳、荆州等地的船民接踵而来,而且,好多还带来了大小不等的木船,稍加改造,便是战船。

    短短七天,前来投军的便有五千余人,大大超过十个营的编制。不过,曾国藩让杨载福等人,还是在其中进行仔细挑选,宁缺毋滥,最后挑选了三千人,这样水师便共有四千人,8个营。

    曾国藩任命杨载福为第一二营哨官,褚汝航为第三四营哨官,邹寿璋为第五六营哨官,夏銮为第七八营哨官,同时开始训练。

    自此,杨载福和褚汝航等人,领着四千水勇勤加操练,每天江面,旌旗耀眼,战船如梭。曾国藩有次拼着发病的危险,堵死双耳,到洞庭湖边,亲眼看了眼湖面,见旌旗耀眼,战船如梭,水师人马威武雄壮,曾国藩心情十分欢悦,不料一时不小心,竟然将耳中堵塞声音的潮湿棉团掉了出来,顿时,曾国藩倒地口吐白沫,让不知内情的杨载福和褚汝航等人慌乱成一团。

    不过,曾国藩的水师总算是初步搭建起来了。

 第220章 惠州府战事

    冯云山原本还想好好巩固下自己的地盘,等民政治理好点,基础打牢点,再扩展自己的势力,可太平军比历史上一月千里还要快的神速进军,彻底让冯云山的计划变成泡影。他不得不被动地接受现实,迅速调整。

    此时,刚刚改制过来的讨虏军,主要的精锐,都没时间进行集中训练。不过,这倒正好印证了冯云山的那句话:做好的练兵之法,便是上战场实打实地厮杀,活下来的,便是精兵。

    这话虽然有些残酷,但确实很有效果。原本在道州、桂阳郴州一带参加太平圣军的民壮和天地会众,经过数十场大大小小的战事,如今已经都成长为一股带着浓烈杀气的悍兵。

    农历二月初十,经过二天不到的仓促准备,乙一师的一万将士,在师长何禄的率领下,从广州城正东门出发,至码头乘船沿北江逆流而上,赶赴韶州府,与那里的数百作为向导的韶州本地讨虏军会合,稍稍休息,便取道南雄直隶州,径直开赴茳西的赣州府城。

    而由罗大纲率领甲五师、梁培友率领乙五师组成的水师战船船队,运上林凤祥的甲一师和陈玉成的甲三师,已经绕过港岛海域,来到了大鹏湾海域。

    港岛上的文翰总督,虽然知道这是叛军的水师,在进行对满清的战事,但从自己眼皮子底下过去,浩浩荡荡地船队,虽然大部分的船还是小型木帆船,但数量之多,还是让人心惊不已。

    大鹏半岛上驻扎了一支廣东水师的大鹏协,领兵的参将李知德乃是李见微的父亲,早就派人表达了降意。讨虏军水师刚到大鹏湾,李知德便派了2条挂上白旗的小船前来迎接。

    罗大纲也不害怕有什么埋伏,在己方绝对的压倒性实力面前,就算有什么阴谋诡计也奈何不了自己。开玩笑,不算林凤祥和陈玉成他们那些陆兵,光自己和梁培友两人带领的水师便有二万多人,加上运送陆师的船只,合起来大小战船近八百多条,更别说那几艘体型庞大,完全能碾压满清水师的西洋军舰了。

    李知德是个四十多岁的武将,行伍出身。他身材高大魁梧,跟他那有点像读书人的儿子李见微,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