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李鸿章也很是头疼,但如今有了这个浙江经验,似乎一下便解决了!
这个小高炉土法炼钢,似乎人人都能炼钢铁,最关键的是,见效奇快,容易推广。只要有人手,便能大规模发展。而且,最关键的是,能迅速提高整个帝国的钢铁产量,让钢铁工业一下发展到新的高度。最让李鸿章兴奋的是,怕是过了今年,中华帝国的钢铁产量便能一举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而这一切,都是自己就任内阁副总理之后实现的,这对看重自己的陛下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交代!也算是自己做出的一点成绩。
想到这里,李鸿章暗自点头,不禁哈哈笑了起来。
而这时,罗泽南和伍崇耀两人正好踏入内阁班房,看见李鸿章独自发笑,不禁好奇,李鸿章将浙江炼钢铁之事告诉两人,罗泽南和伍崇耀均有些吃惊。
伍崇耀一脸喜色,朝李鸿章恭喜道:“恭喜李总理啊,有了浙江的方法,推广开来,便能让全国的钢铁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1256章 人口红利
不过,罗泽南却沉默不言,半响之后,方道:“能发展钢铁产业自然是好事,不过,如此没有规划,任由民众胡乱发展,只怕不是好事吧。等刘大人和周大人等下来了,我们一起商议一番再行决定是否推广,如何推广!实在不行,还可以向陛下请示嘛。”
李鸿章脸色有些难看,不过很快便隐逸不见,笑道:“罗大人说的是!还是等刘长佑大人和周胜坤大人到了,我们五人在好好商议再说。至于陛下那边,我们商议好结果,再叫陛下圣裁吧。”
很快,刘长佑、周胜坤陆续赶到内阁。五人到齐了,李鸿章没有按照往常一样,分配这一天的内阁任务,而是将众人叫到一起,重新说了一遍浙江大炼钢铁的事情。
等众人都回过神来,李鸿章道:“钢铁工业的重要性,想必众位大人都清楚,是我中华帝国能否完全崛起的关键,能让我等的工业强大起来的基础。而且,陛下前段时间也曾经说过,然给我们这些新内阁成员要好好考虑如何发展工业,他还特意提到钢铁工业要重点发展。因此,鸿章认为这次浙江巡抚王有龄奏章上的杭州府经验,十分地行之有效。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我们帝国的钢铁工业发展到一个极高的地步。因此,我建议内阁采取浙江巡抚王有龄的建议,将杭州府的小高炉炼制之法向其他省份推广,大炼钢铁!”
伍崇耀似乎表示赞同,但因为刚才罗泽南反对过,他便没有直接表态,只是看向刘长佑和周胜坤两人,先看他们的意见如何。
李鸿章也盯向两人,想知道他们的看法。
尽管李鸿章当初出任内阁排名第一的委员,后来又被皇帝冯云山直接任命为副总理,按理说内阁他为首,但他还是对其他四名内阁成员都很是尊重。毕竟,无论是谁,资历什么的都要比他李鸿章要老。除了罗泽南稍稍资历差一点之外,伍崇耀、刘长佑、周胜坤无一不是皇帝的心腹之人,很早便为皇帝效力。
周胜坤表现得很干脆,犹如他一向管财税一样的精明:“李总理,只要这个浙江的大炼钢铁方法能真正的为帝国增加钢铁产量,对钢铁产业有利,且不影响其他行业的发展,我们都会支持!不过,需要投入如此多的人力和物力,是不是再好好评估一下?”
李鸿章顿时脸色有些难看了起来。他心中清楚,别看周胜坤犹如一副商贾掌柜一般,实际上为人精明,一向慎重心细,皇帝向来很是倚重,若是这周胜坤不赞同开战大炼钢铁运动,那就很难办了。毕竟,说来说去,最终发展钢铁产业,都是为了提高工业化整体水平,而提高工业化的目的,一是增强综合国力,二才是最终的目的,增加国家的财富和百姓的财富。而这周胜坤之所以出任内阁委员,任谁都清楚,他就是为皇帝看紧整个国家的钱袋子的。
李鸿章求助般地看向刘长佑。刘长佑明白李鸿章心中所想,他也清楚李鸿章的才干。但在这件事情上,他刚才一直在想着,李鸿章是不是有些太过操之过急了。
刘长佑明白李鸿章急于干些成绩出来的心思,其实他自己也是,刚刚从一省巡抚调至内阁,负责打理整个国家的运作,这个冲击对人来说是十分巨大的。强烈的责任感,和对皇帝恩宠信任的回报心理,让他们这些人无时不刻地不在想着尽快将帝国的政务搞上去,而对于皇帝亲口说的工业,尤其是钢铁产业,更是牢记在心中。
但刘长佑生性稳重。他稍稍思索片刻,道:“李总理,各位大人,从奏报上来看,杭州府开展的大炼钢铁运动,其实就是发动所有的人全部放弃手中的其他活计,都去炼钢铁,对吧?
对于这种走彻底的民众路线,使钢铁工业遍地开花的决策,我是赞同的!但这得有个度。不能无限制地增加人手,将所有人都压上,而荒废了其他产业,特别是农业!”
李鸿章一下明白了,刘长佑是想着发展钢铁产业,却又不愿意全面铺开而影响其他行业,尤其是刘长佑曾经担任过农业部部长,害怕大炼钢铁运动影响农业的发展。
对于刘长佑的顾虑,他心中有了计较,但他还是想将这个大炼钢铁运动推动下去。因此,他必须将刘长佑拉入自己的阵营。
想到这里,李鸿章朗声道:“刘大人说的很对,鸿章其实正是这样想的!我上任之前,陛下亲口对我说,我们中华帝国最大的优势,除了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之外,就是人口众多。而人口众多,尤其是劳力众多,加上我们的百姓又一向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这是我们中华帝国最大的财富,陛下将之称为人口红利!
而这人口红利,如今我们帝国还没有使用起来,都积压在广大乡下,都在农业之中。为此,我们内阁接下来的工作方向,尤其是工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便是将这人口红利优势发挥出来,这是我们中华帝国未来的第一要务!为此,陛下还交代,我们要将从从事农业的人口中,将部分青壮抽出来,让他们投身到工业发展中来,而这钢铁,便是我预想的一环,让广大农业人口投身钢铁生产之中,这岂不是正符合陛下的谕旨?”
见李鸿章将陛下抬了出来,刘长佑和周胜坤都不好再反对了,他们点点头,齐声道:“遵照陛下的谕旨,自然是我等的第一要务!既然这样,我们赞同李总理的大炼钢铁方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浙江杭州府的炼铁运动!”
伍崇耀也连声附和道:“是啊,陛下早前的确说过帝国人口众多这个巨大的优势条件。说我们中华帝国如今占了世界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若是没有占有以及创造出世界三分之一的财富,便是他这个中华帝国皇帝的失职!可我的理解,若真是这样,便更是我们内阁成员的失职。因此,我是坚决支持这个大炼钢铁计划的!”
第1257章 罗泽南的思考
“并且,据我所知,如今欧洲和北美的钢材价格,尤其是用来敷设铁路的钢轨,价格十分昂贵,比数年前的价格已经上涨了五成之多。若是我们帝国能进行大炼钢铁运动,集中力量发展钢铁产业,不但能满足国内自己的需求,说不定还能出口一些,这样的话就能大赚了,肯定比在乡下种地强多了。”伍崇耀不愧是商人出身,他说的还是从商品出产的角度去衡量。
李鸿章友好地朝伍崇耀微微颚首,难得伍崇耀坚定地支持自己,这也让他获得了极大的信心,有把握能将大炼钢铁之事推动下去。
最后只剩下罗泽南还有些没赞同,虽然就算他反对,李鸿章也可以凭借自己是内阁副总理的身份,外加另外三名内阁成员已经表示出赞同的意见,可以将此事强行决定下来,但毕竟这是他李鸿章作为内阁副总理第一次做出巨大的决策,李鸿章还是希望能获得包括罗泽南在内的所有内阁成员的一致赞成。
他可是记得,陛下跟他特意交代过,要团结其他的内阁成员,团结各省巡抚和各部部长们,将政务好好推行下去。
罗泽南见大家都盯着自己,他没有丝毫不自然,微笑道:“我先前便说过了,我也赞成并执行陛下的旨意,只要有利于我们中华帝国,就是要大力发展钢铁产业。但要充分评估,因为要要开展大炼钢铁运动,才因此造成的其他不利影响到底有多大。而且内阁的这种铺向全国的重大决定,我提议还是报陛下批准,依陛下的圣明,自然能看出其中的不利之处,再加以修正和完善,想必能将这项工作做到最好。
不过刚才李总理提到的人口红利,我认为这个说法虽然有些违背以人为本的思辨,将人也当成了货物商品,但从经济实用性来说,这个提法非常巧妙,将一国的经济完全与人口挂上了紧密的关联,甚至里面有个复杂的逻辑关系在其中,只是如今我们还没有发现而已。我认为内阁要花大力气组织研究这个问题,使这个人口红利最快地、最有效地发挥出来!
而这个钢铁产业的发展,便可以应用这个人口红利!但我想,任何产业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大力发展钢铁产业,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将这劳动人口从农业之中解放出来,但不一定所有的都要投入到钢铁产业之中。
我最近在思索那些西洋国家,就比如说英国,为何他们的人口不及满清人口的十分之一,而他们的综合国力却比中华帝国要强大得多,究其原因,是他们广泛使用先进的机器和技术工人,也就是说,他们的劳力从事的是能生产更多财富的行业,比如纺织、钢铁、采矿、机器、造船、运输贸易,甚至是军人,而不是农业。
举例来说,就比如英国的煤炭行业来说吧,根据我们前些时间收集到的数据,英国在4前年的时候,也就是西历所谓的1860年吧,总共约有25万煤矿工人,煤炭产量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