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朕的霸图-第2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进大棚,转动的水车轮轴延伸进来,带动棚屋里的碎石机组,轮轴中部以连杆方式横向装置了两个大锤,下面有石台,大块的矿石以人力抬上去,大锤自然转动打碎。

    另一个主机,是以钢铁铸造的大方斗,下面机身是两个向中间相对转动的铁碾,小块的矿石倒入方斗,被铁碾碾碎从底下漏出来,下面河岸石墙下有场地堆放,矿工们以大板车拉去冶炼坊。

    章钺看了看,感觉很满意,转到机台底下,见矿工们拉车很吃力,挽起衣袍拉车试试,亲兵们见他要亲自动手,连忙跑过来推车。章钺喝止了,咬牙拉一段路,感觉是板车不行,不但车轮是软木的,车轴也吱吱呀呀的根本转不动。

    “看来要改进车轴了啊!”章钺拍了拍手,将板车让给矿工们拉走,想着得空一定要命工匠铸造钢制弹子和弹子碗轴承。不要小看这个机械技术的革命之作,有了这个,很多机械问题能迎刃而解。

    又让李从佑带路到冶炼坊,这儿是一个占地近百亩的军堡,有士兵在驻守,见章钺前来纷纷举手行礼。章钺举手回礼,脚步不停地了冶炼坊。

    走进坊内冶炼区,老远就感觉一股热浪袭人,里面各种吵杂声不断,一派忙碌景象。冶炼场地也是大棚屋,毕竟建砖瓦房耗时费力,但可以慢慢改建。

    竖炉有好几座,都是直径约五尺、高约两丈余,用耐火砖块砌成,为防炸炉,炉腰上捆绑了三道铁链。左边有长木柜形的风箱,三个壮实矿工正满头大汗地推动拉杆,炉中呼呼风响,炉口火光四射。炉右边底下有一个长宽五尺余的方塘,正对炉底出铁口。另一边则有一个出渣口,以排出炉渣。

    章钺一看便明白了,这竖炉是用木炭来作为燃料,如果用煤的话,则需要用坩埚炼钢,但坩埚至少要耐一千五百度,要做一个坩埚非常不易。能有这种竖炉炼出生铁已很难得,用生铁浇灌加热后反复锻打,也能打出钢质不错的兵器。

    “坩埚还没做出来吗?”章钺有点郁闷,明明有质量不错的燃煤,但暂时无法应用。

    “还没有,铁匠许平仲正在忙着赶制,使君可先去看看熟铁炉灌钢,就是以生铁夹熟铁百炼,也能打出好兵器。”李从佑见面露不悦之色,顿时有些担吊胆。

    “冷锻技术没有试验吗?”章钺很不满地问。

    “广乡堡兵甲制备所在做,已经能打出甲片和兵器,但据说与青塘甲相比,还略略差点,不过技术是越来越成熟了。”

    “那好……李冶丞先忙着!”章钺打发走李从佑,与卞极带着亲兵上山内矿石开采场地转了一圈,发现矿工很多,但做事效率还是有点低。

    因为这年头开矿采石,一般是先让石匠在矿石上打进很深的孔眼,然后以人工持大锤敲打,让矿石开裂,这是个笨方法,但还有一种就是以火烧,然后淋水,热胀冷缩,矿石也能开裂,但这会损坏矿石质量。

    “要是有炸药就好了啊!”章钺眼望着忙碌的矿工们,忍不住喃喃说了一句,脑中随即闪过一道灵光,顿时大为兴奋,急匆匆地离开矿场,决定找工匠秘制火药、炸药,不为别的,哪怕是用来开矿也好。

    想到就准备做,章钺去广乡堡军工制造军城的路上边走边考虑,思维渐渐清晰,不过他打算先看看兵甲制造进度,然后再选个隐蔽的山沟,另组一队工匠班子专门制作。

    到广乡堡时,天色已经黑了下来,军城城墙高两丈,但墙体并不甚宽厚,有一营士兵长期驻守,目前在这里监造的是李多金,没让盐冶监的官吏插手。

    夜里锻造坊也是灯火通明,章钺让李多金带着四处看了看,询问了一下这座兵甲制备军城管理模式,以及兵器打造进度。

    住在这儿的只有两种人,工匠和士兵都带着家属,全封闭式管理,主分为铁器锻造、皮革制甲、木料漆料加工、组装四个班子,目前打造出来库存的新式兵甲仅能装备两个团。(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0369章 吐蕃复国

    (全本小说网,。)

    章钺在广乡堡呆了三天,检查了一下新式军械的制造,然后一路巡视河池盐场、马场。这儿现归盐牧盐管着,章钺了解下大致情况,每年春季到秋季几个月,数万石白盐产量在逐步填补州衙亏空。

    马场放养了两万余匹军马,到目前为止已交付东京六千多匹,但禁军殿前司铁骑军一再扩充,对战马的需求日益增加,马场有些供不应求。

    按李处耘来信的情况所述,几次上交的战马都拔给了殿前司,侍卫司马军仍然很少。章钺一直未对马场扩建,因为赵匡胤任殿前都虞候,战马送到东京,基本上都被他们那一伙人拿走了。至于张永德,说句不好听的话,他就是个被架空的摆设,只是现在还不明显而已。

    今年的淮南之战,殿前司大出风头,立功受赏升官,而侍卫司虎捷左厢随李重进出战也立下大功,李处耘、罗彦环、陈嘉、韩忠明、张从昭等人都只是升散官,实职未得到任何提升。

    还有朗州武平节度使药重遇、岳州刺史杨守真等人参战,一举攻下了光州,斩首数千,然而也未得到实职升迁,章钺对此已经非常不爽,作为地方节帅却不好干预。

    这天宗景澄派人前来送信,请章钺去会宁,说是周全智去兰州行商,带回了一些很不好的消息。章钺当下无心逗留,与卞极一起快马赶到会宁。

    出城迎接的只有温元恺和宗景澄等几名官员,没见着翟从恩、常德本,章钺有些惊讶地问道:“翟从恩他们在忙什么?”

    “他们带人去凉州了,会州这边好歹还有了基础,凉州那边目前还是一团糟,过段时间淮南俘虏的南唐军民要迁五万过来,得准备接收安置。”温元恺笑着解释道。

    “不错啊!移五万?朝庭这次为何大方起来了?”章钺讶然问道。

    “还不是因为俘虏的南唐军民不安稳,担心他们闹事,造成新占领州县得而复失嘛!听说淮南战时,开始俘虏的南唐军也不怎么反抗,因控鹤军赵晁杀俘上万人,造成南唐军激烈抵抗,新复州县民众恐慌,都往江南逃跑,这才便宜了我们,到时截留一万人口下来。”温元恺笑着说。

    章钺点点头,大步进了州衙后堂,小吏进来给众人上茶后悄然退下。这是私下会见,也不怎么讲究礼数,宗景澄便开口道:“据说凉州战后,折逋葛支逃去了甘州,他不但游说回鹘,还南下青海各地散播谣言,以致于青塘万户郢成厮基、邈川万户温梵等大酋都深感不安,纷纷奔走联络各部,计划在八月十五齐聚于邈川城商议大事。”

    “商议什么大事?”章钺不由起了兴趣,就算河湟蕃人没反应,他也计划于明年开春对兰州等地用兵。

    “这就不得而知了,末将建议主公再派商队去湟州邈川城探探消息。”宗景澄如此建议道。

    看来宗景澄对边境安全还是颇为上心的,章钺听了有些欣慰,默算了一下日子,现在都八月初五了,略略沉吟道:“去年卞极去湟州遇险,这事要从长计议。”

    “河湟有的小部族对大周还是心怀善意的,未必肯听从青塘大酋的号召,要不某再跑一趟?”卞极饶有兴趣地说。

    年初对凉州用兵,粮草无节余,后勤兵甲制造也跟不上进度,章钺想着正式出兵还早,便让杨玄礼去取来河湟地图挂在木架上抬进来,几人上前观看。

    “以你去年走兰州一线行商打听到的情况看来,河湟这一带的大酋对大周心怀敌视,如果你再西行的话,最好走南线,从定西堡南下到陇西,然后到岷州'、洮州、河州,探探宕昌羌、枹罕羌的情况,若他们没什么敌意,可以适当招抚,给予一些中低级军职,换取我们接收地方驻兵的条件。”章钺给出建议和招抚策略,毕竟他兼领有河湟宣抚使的官衔,有这个职权。

    “那好!什么时候可以动身?带多少人为宜?”卞极想着,若能说动一些蕃羌部族归附,那就是大功,到时正式授官就没问题了。

    “五天后率三百士兵便装出发,顺便带些货物去贩卖。对了,周全智在忙些什么?他那个破落白莲社现在怎么样了?”

    “现在会州边境安定,民众安居乐业,那些教众很多都不再听他号令,初来时他开设道场祭祀讲经,还有上千多人参加,现在只有几百人还去,只有李、张两位香主还跟随他往河湟各地传教,但蕃羌部族不信他们那一套。”温元恺幸灾乐祸地笑道。

    “哈哈……那些贫苦民众有了田地,能娶妻生子安生过日子,谁愿意听他鬼话四处奔波受苦。”章钺早就料到这个结果,心中满是成就感,不由大笑起来,目光盯着地图,又道:“南边一线定下了,北面兰州这一线也得有所准备,拓拔波固的部族不能再放任不管,得筑城安置定居。”

    会宁黄河西岸有一块狭长地带,南北近三百里,东西上百里的地方与凉、兰交界,不能不经营起来。章钺当即照着地图草绘了一幅军堡分布图。

    州北乌兰黄河对岸西河堡到凉州一线,年初用兵时留下的军寨已经扩建了崇宁堡、崇信堡,南边拓拔波固的驻牧地,再分别修筑五座军堡,一座军城,若以后人口多了可依军城置县,这是长远规划。

    “咳咳……会州建设刚停下来,这廖廖数笔又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钱粮人工跟不上,还不知道拓拔波固会不会听从呢。”温元恺皱起了眉头,大声诉苦。

    “不听也得听!岂能由他?这些军堡还得赶快动工,明年春出兵,可用来作为后勤粮草中转地。”这些军堡修建非常重要,章钺满不在乎地说。

    接下来几天,章钺让温元恺找来一百工匠,在会宁城西南四五十里的黄河芦苇荡里,找了块隐秘空地修建庄园,专门炼制火药,原村料的木炭、硫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