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狡黠的笑,飞快地瞟了不远处的官语白一眼。
小白上次说若要试探出“那个人”是不是有真才实学,需要一个机会。他瞧着现在这个机会倒是不错,让臭丫头能一解心中的疑惑,省得整日惦记着,多思伤神。他可不舍得他的臭丫头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人浪费心神。
官语白的唇边浮起一丝清浅的笑容,向他微微颌首。
听萧奕这么一说,皇帝也有了几分兴致。自古而来,诗人词人皆爱中秋咏月,确是一件雅事。
一看皇帝的神色,一个文臣已经自告奋勇道:“皇上,臣不才,正好昨日赋诗一首,难得中秋佳节,就献丑了,权当给诸位大人当绿叶陪衬一下。”
这位大人倒是豁达,虽然诗做的普通,但也算给众臣起了个头,皇帝见臣子附议,也觉得兴致更为高昂。
既然要赋诗,四周服侍的宫人们立刻行动了起来,迅速地搬来好几张书案和椅子,在湖畔一一摆好,并备上了笔墨纸砚。
接下来,众臣一一以明月为题赋诗,皇帝兴致颇佳地说道:“你们也都过来瞧瞧。”
萧奕离皇帝最近,笑眯眯地拿起了书案上众大臣写下的诗句,颇有些不以为然地说道:“皇帝伯伯,这些诗句实在有些一般,写来写去都差不多,侄儿都没看到能让人眼目一新的句子。”
镇南王世子素来张扬无度,众人对他的评论再不满也不敢有任何意见。
皇帝本来还觉得有几首诗词做得不错,但听萧奕这么一说,他就越看越不满意了,虽然偶有“夜空皎皎孤月轮”的佳句,但总觉得似乎还是差了点什么。
萧奕笑着继续说道:“说到做诗,侄儿倒是记得锦心会流传出来的两首词做的不错。”
皇帝若有所思,喊了一声,“怀仁。”
一旁服侍的刘公公立刻体会了圣意,聆听皇帝的吩咐,然后便匆匆走到后方,从随行的女眷中召来了一人——
白慕筱!
一瞬间,在场的大臣、女眷们都把目光投注到白慕筱的身上。
白慕筱对皇帝行礼后,皇帝朗声道:“今日难得中秋佳节,白姑娘可有兴致也赋诗一首?”
皇帝钦点那可是莫大的荣幸,不过在作诗上,白慕筱也确实有这个资格。
锦心会上的《浣溪沙》和《江城子》,以及她从前所做的那首《侠客行》已然成为了文人墨客间广为流传的传世佳作。
众人皆知,她已经被册为了三皇子的侧妃,虽然只是皇子侧妃,并非正室,但皇子侧妃也是正二品,对白慕筱这个草民之女而言,也算是从此一步登天了,更别说她现在已经入了皇帝的眼,若是能早日诞下皇孙,恐怕比起三皇子妃也是多荣不让。
这么一想,三皇子妃崔燕燕倒因此遭受了不少“关爱”的眼神,心中更恨。
而韩凌赋却是满含笑意,父皇能欣赏喜爱筱儿,对自己亦是一件益事。
众人各异的目光中,白慕筱落落大方地一笑。
自己为何会站在这里,白慕筱心知肚明,看来这镇南王世子是在自己那位好表姐的撺掇下,想让她当着众人的面出丑,只可惜,她是有真才实学的,他们只是白费心机,反而成全了她的机会。
白慕筱自信满满,向着皇帝屈膝道:“皇上,那民女就以七步赋诗一首五绝。”
古有曹植七步成诗,传为佳话。
今日这句话若非是由白慕筱出口,未免有狂妄的感觉。
可是这里众人皆知,白慕筱在锦心会的初赛和决赛中都是第一个完成词作离场的,的确是才思敏捷,令人叹服。
众人都是交头接耳,拭目以待。
皇帝见白慕筱如此自信,笑容更盛。
白慕筱缓缓地往前走了一步,第二步……
待她走到第四步时,第一句诗已经脱口而出:“床前明月光。”
随着她第一个字出声,四周又寂静无声,只听到她掷地有声的清丽嗓音回荡在四周。
第一句念完后,大部分文臣都是难掩失望,这一句实在是太平凡了,说是“七岁小儿亦能做”也不为过。只不过……
想到白慕筱往昔每一首诗都必然有传世佳句,也许这妙语还在后头呢。
白慕筱又走出了一步,第二句诗随之响起:“疑是地上霜。”
这第二句显然比第一句听来多了几位味道,但也仍旧是平平。
这“五绝”乃是五字一句,四句而绝,故称“绝”。也就是说,白慕筱这首五绝剩下的只有两句,她想要翻盘,也只有靠这最后两句了。
四周越发安静,这个时候,白慕筱是全场当之无愧的中心,所有的视线都集中在她身上。
这时,白慕筱已经走到了第六步,“举头望明月。”
至此,大部分人基本觉得白慕筱这次必然是丢人丢定了,如此幼稚的五绝小诗居然也好意思出手,还是在皇帝跟前。
众人中已经稀稀落落地窃窃私语起来。
对此,白慕筱又如何不知,但是她仍然是面色如常,在踏出第七步的同时,念出了最后一句:“低头思故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好几人喃喃地低声念着,突然觉得这首诗初听平凡,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细品之下,却显得意味深长,耐人寻绎,短短二十个字就在众人眼前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翰林院的李大人第一个出声赞道:“妙,实在妙。此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可又构思细致而深曲,真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啊。”
他身旁的另一个老臣也是捋着胡须道:“不错,老夫终于明白何为‘无意于工而无不工’。”
“是极是极。实乃直书衷曲,不着色相。”陈大学士亦是摇头晃脑道,“这思乡诗最多,却不如此四语真率而有味。”
众人交头接耳,赞不绝口。这首五绝如此朗朗上口,连黄口小儿亦可传诵,恐怕过了今日,便要名满天下了。
萧奕懒洋洋的看着,向着官语白眨了眨眼睛。
宝座上,皇帝也是喃喃地把这首五绝复述了一遍,赞叹地笑道:“好!好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白姑娘,此诗可有名否?”
白慕筱淡然地一笑,即便在众人的赞颂中,却仍然冷静超脱,福了福身后恭敬地答道:“回皇上,因‘疑’则‘望’,因‘望’则‘思’,并无他念,真‘静夜思’也!”
“静夜思!”皇帝大笑不止,“好一首《静夜思》啊!”
皇帝心情大好,便吩咐刘公公赏了白慕筱黄金千两,玉如意一对,锦帛数匹。
韩凌赋目光灼灼地看着不卑不亢的白慕筱,眼中异彩连连。不亏是筱儿,也只有像她这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奇女子才能作出这样琅琅上口的佳诗!
另一边,官语白却是垂眸思索着,若有所思,似笑非笑地念着:“疑是地上霜……”
这句中的“霜”字初看用的巧妙,既有了月光的皎洁,又借着天气寒冷衬托着思乡之人的孤寂凄凉。
可问题是,现在是八月十五,正值夏暑!
中秋虽有明月,有思乡,却非寒冷的时节。
这位白姑娘的诗词果然真是每每有令人“惊奇”之处啊。只是诗句过于绝妙,也就让旁观者着相了。
“皇上,”官语白含笑起身,对着皇帝作揖道,“今夜明月当头,白姑娘七步成诗,可传世佳话。臣有一提议,不知皇上可有雅兴一闻?”
皇帝心情大好,便是爽快地说道:“安逸侯且说。”
而白慕筱却是目光一沉,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
315揭穿
白慕筱看了一眼官语白,这位昔日威名赫赫的少年将军,一派清雅淡然地站在那里,唇边挂着一丝浅淡的笑容,周身上下不见丝毫锐气。
若非早就知道他是官语白,她只会以为他是一介文人,自命清高。
白慕筱放下心来,这安逸侯不过有着侯的虚爵罢了,他的满门都为皇帝所杀,无亲无故,无兵权,无政权,甚至还失去了武功。可即便是如此,皇帝还是提防着他,群臣不敢与之结交。
官语白,现在能仰仗的也就是皇帝,只有讨好了皇帝,才能为他赢一个小小的立足之地。
想着,白慕筱便镇定了下来,云淡风轻,如空谷幽兰。
官语白含笑,声音如上好的温玉一般,清润无双,“臣知白姑娘作词亦是一绝,想请白姑娘以明月为题,《水调歌头》为词牌作词一首……”
听到这里,白慕筱已经是心中一松,自古诗人词人爱颂月,如此类型的诗词她随口就是一大把。
果然如她所料,官语白只是趁机想讨好皇上而已,传说中机智无双的官语白在强权面前,也不过是个趋炎附势之辈。
白慕筱的唇角微微弯起,笑容中带着一丝张扬和得意,从前是她太过大意,从现在起她再也不会给任何人欺她辱她的机会。
官语白温润的声音继续着,“……只是如此,似乎有些无趣。不如换种方式来加点趣味,把《菩萨蛮》和《水调歌头》揉和一下如何?”
白慕筱的笑容僵在了她脸上。
揉和?官语白……他这是什么意思?
“安逸侯且与朕说说想如何揉和?”皇帝眼中也有了一丝兴味,两个词牌揉和,自然就不是固有的格式和平仄了,若是在今夜中秋佳节能新生一个词牌,倒也是一件美事。
官语白的面上云淡风清,含笑着提议道:“正好这《菩萨蛮》的尾句与《水调歌头》上下阕的尾句字数一致,平仄音调也尚且和谐。不如就把《水调歌头》上下阕最后两句的平仄与《菩萨蛮》的尾句对换一下如何?”
《水调歌头》上下阕尾句的平仄为:“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将其替换为《菩萨蛮》的尾句,那么新的尾句平仄就是: